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声声慢》说课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声声慢》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说教材、说课程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组成的。

(一)说教材

《声声慢》是语文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首词,第九课编选的三首都是宋词。前两首分别是苏东坡的《念奴桥•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两首都是豪放派诗作,而《声声慢》是属于婉约派,虽然诗风不同,但入选本单元的诗词都寄寓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学习本单元诗作时,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坐着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学习这首词,还可以与前两首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做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三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二)说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

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 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①首先是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

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上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②“情境法”教学。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③比较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四)说学法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学习宋词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学生个个喜欢宋词,个个迷恋宋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②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坛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天真浪漫,浅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哀婉惆怅,低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人比黄花瘦”却也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她大声呐喊"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是谁呢?她就是婉约派一代词宗李清照。这堂课我们将学习李清照婉约词的千古名篇《声声慢》。

2.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音乐的烘托,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3.整体感知、体味细节

1.本词的开篇叠字的使用定下怎样的情感基调?

“寻寻觅觅”写出了词人空虚惆怅、迷茫失落的心态;“冷冷清清”既突出了周围的客观环境,又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感受;“凄凄惨惨戚戚”则直写词人心情的悲怆、凄惨。开篇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词,渲染了词人心理变化的三个过程:因内心空虚而试图寻觅精神慰藉,因寻觅不着而产生难以排遣的凄凉和愁苦,因孤寂哀愁而陷入无尽无涯的凄惨忧戚境地。仅此三句,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

的基调。

2.“乍暖还寒……晚风来急”这几句表面上是写自然之秋,实际上是暗指国家的多事之秋,以及词人自己黯然伤悲的人生之秋。“淡酒”驱不走“风急”的寒意,解不了词人无边的愁闷,这进一步抒发了词人想抗争又无法抗争、想解脱又无法解脱的痛苦心情。

3.“旧时”雁过,激起词人离群丧偶之感、思乡怀人之情,更增添了她的寂寞与绝望。

4.菊花凋零,人也憔悴,物我相融,透露出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与惜花自谢的情怀。

5.一个“守”字,表现出词人孤寂、凄凉的处境。

6.“梧桐”“细雨”“点点滴滴”,滴穿了词人孤苦无依的心。词人以恼人的物境烘托深沉的心境,笔直情切。

7.词末以“愁”字点题,画龙点睛;以感叹、反诘语气作结,说明愁情更加幽深。情到高潮,戛然而止,給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4.审美鉴赏

感受词人“哀伤凄苦,催人泪下”的文本特色

(1)巧用叠字,精妙传神。

开头用七组叠词,新颖别致,堪称创举,其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爱。这样的开头,把词人哀愁忧伤、惘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冷寂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词人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