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记忆与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记忆与创意
------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
我们现在正处在在学校求学的阶段,学习与我们密切相关。即使我们以后工作了,我们也要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大脑。而学习了知识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记忆了,只有加以记忆所学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不然我们之前学习所用的时间和经历就浪费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我们学习的知识都希望能够长期的记忆在我们脑中以便于今后工作时更好的运用,所以我们先不谈短期记忆,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讲长期记忆的。
一,理解长期记忆
A 长期记忆的概念--固化形成的记忆
在生物学上来讲,短期记忆是神经连接的暂时性强化,而通过巩固后、可变为长期记忆。大部分的记忆在几分钟之内就消失了,不过那些度过了脆弱时期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增强。最终他们达到了一个似乎可以被无暇次检索回忆的状态。我们称这种形式的记忆为长期记忆。
B 再固化
当以前的固化了的记忆被从长期记忆系统召唤到意识中时,它又恢复到以前易变不稳定的状态,这些记忆需要被重新加工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形式内。这个过程被成为记忆再固化。
C 留意缝隙
为了使一个故事连贯,大脑会乐于插入一些虚假的信息,这种想法强调了大脑的一个令人钦佩的愿望,它要将困惑和混乱的世界变得有条理有组织。新输入大脑的信息经常要对以前的已经存在于脑中的时间记忆进行重新塑造,然后大脑再将整个重新创作的记忆送回去重新存储起来。意思是现在的知识可以渗透到过去的记忆中,与过去的记忆缠绕在一起,被意外的放在了一起。
总结来说,对于现实,大脑只给了我们一个近似的简介,因为它把新知识和过去的记忆混在一起,并把新知识﹑旧记忆当成一个事物存储在一起。
二,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
在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立刻思考或者讨论这件事,有助于增强对这一事件的记忆。再重新接触被记忆的材料过程中,时间概念非常重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阐述。
A 将输入间隔开
当学习内容以一种无法停止的,不可重复的方式被一浪接一浪灌给木头人般的学生时,学生头脑中发生混淆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不过如果信息以刻意的分布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那么这种干扰就不会发生了。连续重复循环帮助人脑创造了添加知识库的经验,而不是与已存在于大脑的记忆痕迹之间法伤干扰。
让自己更好的记忆,那么就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有意地将自己反复暴露于更精致的信息之下。要将新知识逐步纳入存储库,而不是一股脑地一次将他们塞进去。长期记忆变得更加可靠的方法是,将新的信息逐步输入大脑并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温习这些信息。
B 引发兴趣
持续增加的有限暴露能够导致越累越强烈的反应。这种观点说明了神经元是如何
学习新事物的,它被称为长时程增强。给突触前神经元一些刺激,激发细胞发出一个电子信号给突触后神经元。在很短时间内,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并兴奋地作出回应。俩个细胞之间突触的联系可以说暂时’加强’了,这个现象成为早期LTP。然后这种兴奋持续时间很短,如果在大约90分钟后,突触后神经元没有从突触前神经元哪里得到相同的信息,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将消失,细胞本身又重置为零。要想从短期反应变为长期反应,办法就是一段时间过去后,信息要被重复。信息在离散的时间间隔多次被激发,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从突触前神经元哪里越来越少的输入就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越来越强烈的输出,这种反应被称为’晚期LTP’。这些数据坚实地表明,在学习过程中重复至关重要。
C 海马与皮层
长期记忆在海马和大脑皮层之间的双向交流中形成,直到海马切断了与皮层之间的联系,记忆才被固定在皮层中,这个过程要经历数年。海马从皮层哪里接受信息并同时将信息反馈给皮层,换句话说就是记忆最后的安息之地正是最初作为记忆出发点的区域。唯一的区别是时间而不是位置。
要想进行长期记忆,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
三,增强长期记忆
有规律的重复是最有助于长期记忆的方法,但除此之外,我还总结了一些其他增强记忆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长期记忆。
A 增强记忆的要点
1.学习时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这样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让自己对所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
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进行记忆。
4.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5.多种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6.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B 增强记忆的小习惯
1、每当桌上满是食物的时候,就闭着眼睛吃饭。
2、经常用手指分辨硬币。
3、放开嗓子大声朗读。
4、到餐馆点没吃过的菜。
5、左手端茶杯。
6、听不同类型的歌。
7、每天23:00前睡觉,6:00起床。
8、在陌生的地方散步。
9、吃早餐。
10、多咀嚼。
11、每天快走20分钟。
12、一天十次“手指操”。
C 选择记忆力的时间段
在某些时间进行学习我们会有相对比较好的状态,更有利于我么记忆,而某些时间我们的记忆力并不是那么好。还有些时间我们最好不要进行工作,此时休息睡眠会更好的加强我们的记忆力。
6—8点:机体休息完毕并进入如兴奋状态,肝脏已将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净,头脑清醒,大脑记忆力强,此时进入第一次最佳记忆期。
8—9点: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
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10—11点: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
12点: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对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
13—14点: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精力消退,进入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时。
15—16点: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精神抖擞,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记忆。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以持续数小时。
17—18点:工作效率更高,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的最高峰时期,试验显示,这段时间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期。
19—20点:体内能量消耗,情绪不稳,应休息。
20—21点:大脑又开始活跃,反应迅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期(也是最高效的)。
22—24点:睡意降临,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D 饮食与记忆
合理的饮食可以更好的促进大脑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的记忆力。下面我会介绍一些可以增强我们记忆力的事物。
1牛奶。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必需的维生素B1、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吸收。用脑过度或失眠时,一杯热牛奶有助入睡。
2鸡蛋。被营养学家称为完全蛋白质模式,人体吸收率为99.7%。而牛奶为85%,牛肝为77%,猪肉为74%,牛肉为69%。鸡蛋蛋白质中,主要为卵蛋白和卵球蛋白,包括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鸡蛋脂肪含量11.6%,主要集中在蛋黄,极易被人体吸收,含大量大脑所需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蛋黄素。正常人每天一个鸡蛋即可满足需要。
3鱼类。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鱼显著的健脑功效还表现在一种叫ω-3的鱼油脂肪酸,这是市场上许多健脑食品如深海鱼油的主要成份。
4花生。花生等坚果富含卵磷脂,常食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可延缓脑功能衰退、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是名符其实的“长生果”。5小米。所含维B1和B2高于大米1~15倍。临床观察发现,吃小米有益于脑的保健,可防止衰老。
6玉米。玉米胚中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脑血管和降血脂作用。谷氨酸含量较高,能促进脑细胞代谢,具有健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