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控制目标

合集下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目录: 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1.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2.1 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2.2 各种血压参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2.3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关系的特点 3. 诊断性评估 3.1 病史 3.2 体格检查 3.3 实验室检查 3.4 血压测量: 3.5 评估靶器官损害 4.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4.1 按血压水平分类 4.2 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5. 高血压的治疗 5.1治疗目标 5.2 治疗策略 5.3 非药物治疗 5.4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5.5 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5.6 高血压治疗随诊及记录 6. 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6.1老年高血压
明 陶 军 汪道 文 王克 安 王兴 宇 魏岗 之 吴海 英 吴可 贵 吴锡 桂 吴印 生 向红 丁 谢晋 湘 徐成 斌 杨天 伦杨 艳敏 余国 膺 张
麟 张 训 张 运 张廷 杰 赵连 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 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 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 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 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 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 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 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 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 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以我国 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 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 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 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 、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 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 念,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指 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 施。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 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诊断和转诊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诊断和转诊

血压测量
➢2.测量仪器
高血压诊断(1)
(1)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 计或符合标准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 定期校准。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 ,袖带气囊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 常规袖带长22~26 cm,宽12 cm,上 臂臂围大者应换用大规格袖带。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已用药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建 议
已达标: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如已用药 达标,可维持原治疗方案;若伴有上述合并 症,建议采用上述推荐方案治疗。
未达标:建议采用上述治疗方案调整药物。
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推荐方案,则以降压达 标为根本,允许使用其他类别降压药物。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 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仅收缩压<160 mmHg且舒张压<100 mmHg且 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 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 患者,医生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 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个月,若 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降压目标
治疗
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收缩压< 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年 龄≥80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 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 收缩压<15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生活方式干预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评估
➢2.体格检查

干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要点解读

干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要点解读

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在我国高血压防治道路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高血压的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心血管中心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更新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针对年龄≥18 岁的成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流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制定了标准,并首次增加了“高血压与中医药”的重要章节。

一、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等管理工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患者经治疗病情平稳后,仍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便纳入管理并跟踪随访。

二、高血压治疗1.治疗“三原则”(1) 达标 :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2) 平稳: 血压波动对各器官的伤害更大,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

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3) 综合管理: 选择降压药时应综合考虑其合并症。

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2.降压目标(1) 一般高血压 患者:血压降至 140/90mmHg以下 。

(2)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降至 130/80mmHg以下 。

(3) 65~79岁 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

(4) 80岁及以上 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 以下。

3.生活方式干预鼓励高血压患者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

4.药物治疗(1)推荐使用的降压药物推荐首选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可分别用首字母A、B、C、D简称。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考试题库(含答案)(精选)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考试题库(含答案)(精选)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考试题库【多选题】具有下列() 危险因素者, 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A. 年龄≥35 岁B. 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C.- 级亲属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D.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E. 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正确答案:BCDE( 多选题) 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A. 二甲双胍B. 胰岛素促泌剂C.c- 糖苷酶抑制剂D.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E. 胰岛素正确答案:ABCDE( 单选题) 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A.17.1%B.10.4%C.8.2%D.15.3%正确答案:B【多选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主要管理对象为:A.1 型糖尿病患者B. ≥18 岁的2 型糖尿病患者C. 所有2 型糖尿病患者D.1 型及2 型糖尿病患者正确答案:B( 多选题) 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A. 身高B. 体重C.BMID. 腰围E. 足背动脉搏动正确答案:ABCDE【多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D. 空腹血糖6.2mmol/L ,OGTT2h血糖7.5mmol/L【多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A. 静脉血浆葡萄糖(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 个月血糖总水平D.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E. 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多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I≥()Kg/m2 :D.28【多选题】下列哪项是 2 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C. 胰岛素作用下降或/ 和分泌不足【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D. 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试验进行诊断【多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Kg/m2 :B.18.5-23.9【多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B. 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A. 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B. 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D. 不同日两次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多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C. 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2.0mmol/L【多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B.3.9-6.1【多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 5.6mmol/L ,OGTT2h血浆葡萄糖8.1mmol/L ,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C. 糖耐量异常可能(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A. 身高B. 体重C.BMID.腰围E. 足背动脉搏动(多选题)具有下列() 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B. 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C. 一级亲属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D.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E. 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多选题】以下哪项可以确定为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B. 年龄36 岁,FPG6.7mmol/L,2hPG7.1mmol/L【多选题】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 的血糖控制状况:B.2-3 月【多选题】女,45 岁。

血压的控制目标_高值_低值_最佳值_

血压的控制目标_高值_低值_最佳值_

80mm Hg。控制糖尿 病 患 者 心 血 管 疾 病 风 险 性 行 动 显示:在非洛地平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研究(felodipin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event reduction study,FEVER)中共纳入9711例不同
Messerli及 Bangalore教授在《Blood pressure tar-
为不争的事实。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 估 与 治 疗 联 gets in subjec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impaired
合委员会(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fasting glucose》荟 萃 分 析 一 文 中 纳 入 13 个 糖 尿 病 的
降得更好,反 而 临 床 严 重 不 良 事 件 率 增 高。 这 个 结 果 常规组血压达到142mm Hg目标水平,2组相比:在没
对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需更低的理念提出了挑战。那 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中强化治疗可以使脑卒中降低
么具有高危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靶点到底应当多 少?近年不同专业和学科有不同观点的争论热点。近 期 在 由 Messerli教 授 撰 写 发 表 在 Circulation(2011, 123:2799-2810)以及由 Zhang和Zanchetti共同在Eur Heart J(2011,32:1500-1508)发 表 的 2 篇 文 章 对 高 危 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提出可能思考。
20%~25%、死亡降低4%~9%,心力衰竭的发生下降 <140mm Hg)相比:全因死 亡 降 低 10%、脑 卒 中 降 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高:夜间低血压或夜间高血压多见,清晨高血压也 增多。
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增多。 常与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并存,
使治疗难度增加。
老年高血压 降压目标值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SBP 达标。 共病和衰弱症患者应综合评估后,个体化确定血压起始治疗水平和治疗目标值。 65~79 岁的老年人,第一步应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目标血压<
二、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要点
1、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2、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三、诊断性评估
诊断性评估包括:确立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水平,判断原因为原发性或继发
性,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遗传学分析 血压测量 靶器官损害
✓ 适用人群: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 ✓ 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 ✓ 禁忌症:噻嗪类利尿剂痛风患者禁用,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慎用;醛
固酮拮抗剂肾衰及高血钾患者禁用;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 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 代表药:XX洛尔 ✓ 适用人群: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慢性心衰患者 ✓ 不良反应:疲乏、肢冷、激动不安、胃肠不适,可能影响糖脂代谢 ✓ 禁忌症:二度至三度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患者,慢阻肺、运动员、周围血
年人以及有体位血压变化的老年人使用时应当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高血压伴脑卒中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高血压伴冠心病
高血压伴冠心病药物选择
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首选β 受体阻滞剂或CCB( I,A )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一、指南更新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高血压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2018 ESC高血压指南旨在综合最新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这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 血压分级。

- 高血压的定义仍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

指南更强调了准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包括测量前患者的准备(如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等)、测量设备的规范使用等。

- 血压分级方面,继续沿用之前的分级系统:-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 159 mmHg或舒张压90 - 99 mmHg。

-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 - 179 mmHg或舒张压100 - 109 mmHg。

-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2. 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 家庭血压监测(HBPM)受到更多重视。

HBPM的正常参考值为<135/85 mmHg。

它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但家庭血压升高)和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高但家庭血压正常)。

- 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于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诊断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有重要价值。

其正常参考值为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三、高血压的风险评估。

1. 心血管风险分层。

- 指南采用了新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系统,综合考虑了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损害等)和临床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 与以往相比,更加细化和准确地评估了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需要更积极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2. 特殊人群的风险评估。

- 在老年人高血压方面,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合并症,指南强调了综合评估的重要性,不仅关注血压数值,还要考虑到血压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19_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19_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第一部分高血压定义与病理 (2)第二部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第三部分血压控制的目标值 (6)第四部分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8)第五部分药物治疗的策略 (10)第六部分定期监测与随访 (12)第七部分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14)第八部分心理健康的关注 (16)第一部分高血压定义与病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定义为在心室收缩时动脉压高于或等于 140 毫米汞柱(mmHg),或在心室舒张时动脉压高于或等于 90毫米汞柱(mmHg)。

这个状态通常被认为是健康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它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血管病变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制。

其中,血管壁的增厚和硬化是高血压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会导致血管内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和心脏负荷,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

另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水钠潴留。

当肾脏不能有效地排泄过多的钠和水时,这些物质会在体内积累,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限制盐的摄入来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这些机制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血压的持续升高。

为了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如减少盐和酒精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进行适当的锻炼、减轻体重等。

对于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β 受体阻断剂等。

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部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脑卒中的风险更是显著增加。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策略,旨在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SK研究
严格降压并没有在整体上使高血压肾病 患者获益
亚组分析显示130/80mmHg以下的血压 仅对部分患者具有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优 势,局限在其中的蛋白尿患者
MDRD, KEEP和AASK三个肾脏患者群 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血压进一步下降 至<130/80mmHg,与>130/80mmHg相 比,两组在全因死亡率、所有心血管事 件发生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所有 终点事件上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合并 慢性肾病目标值< 130/80 mmHg ,终末期肾 病(ESRD)<140/90mmHg
MDRD研究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研 究
伴有CKD高血压患者480例
3年后随访的结果显示,强效降压与标 准降压之间在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上未见 有明显差异
长期随访10年,强化控制血压的临床获 益不再显现
IDNT研究
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1590例
收缩压控制在接近120mmHg伴有较低 的心血管死亡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
收缩压低于120mmHg以下增加全因死 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IDNT研究
舒张压低于85mmHg: ①伴有较高的全因死亡率 ②明显增加的心肌梗塞风险 ③但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2007年美国成人卒中指南:当给予溶栓 时 血 压 >185/110mmHg 时 , 开 始 降 压 ,第1天降压15%~25%
中 国 脑 血 管 防 治 指 南 2010: 血 压 >200/130mmHg 时 严 密 监 测 下 进 行 降 压治疗,血压控制控制目标不能低于 160/100mmHg
KEEP研究
旨在探讨CKD患者血压水平与ESRD风 险之间的关系
共纳入16129例患者,在平均2.87年的 随访期中有320例发生ESRD
收缩压高于140mmHg是ESRD的主要危 险因素
KEEP研究
140mmHg可能是发展到ESRD的风险增 高的切点,而非指南推荐的130mmHg
过于激进的血压控制可能不会使患者更 多获益,建议适当放宽CKD患者的血 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应 该<140 mmHg
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较低的血压目标(如< 130 mmHg)可能适合部分患者(如年轻患 者)
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应该控制在<80 mmHg
2009年EHS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 血压控制目标调整为130~139/80~85 mm Hg
脑卒中病情稳定后,血压控制目标为 <140/90mmHg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JNC7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高血压伴糖尿病的血压目标为 <130/80mmHg
HOT研究
150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按照舒张压控制目标分为≤ 80mmHg组 和≤ 90mmHg组
随访4年内, ≤ 80mmHg组能降低心血 管事件51%,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70%
INVEST研究显示:收缩压与事件
25 全部死因
20
MI
卒中
15
10
5
0 ≤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160-170 170-180 > 180
SBP(mmHg)
INVEST研究:舒张压与事件
20
事 18 件 16 发 14 生 12 率% 10
8
MI
卒中6ຫໍສະໝຸດ 42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
蛋白导向治疗
近年来,有学者提示”蛋白导向治疗” 的 概念,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作为 评估降压治疗是否恰当的指标之一
比值>0.22说明强化降压可有潜在获益 ;反之则无获益,甚至有害
脑卒中血压控制目标
急性脑卒中,控制血压需慎重
2003年欧洲卒中指南: ①血压>220/130mmHg时降压 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目标血压: 180/100~105mmHg ③既往血压正常的目标血压: 160~180/90~105mmHg
INVEST研究
糖尿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6400例
将受试者按照研究结束时血压水平分组 ①未控制组:收缩压≥140 mmHg ② 一般控制组:收缩压130-140 mmHg ③强化控制组:收缩压<130 mmHg
INVEST研究
血压未控制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复合终 点事件的危险性最高
血压一般控制组与强化控制组患者发生 上述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性相似
伴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龄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
JNC7/ESH2003指南均将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 (CKD)的降压目标值定为<130/80mmHg
WHO/ISH2003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蛋白尿< 1g/d的个体目标血压<130/80 mmHg,蛋白尿 ≥1g/d的个体目标血压<125/75 mmHg”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一般冠心病患者血压目标<130/80mmHg
对严重血管病变或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目标 可放宽至<140/90mmHg
舒张压一般不低于60mmHg
INVEST研究
入选22576名患者的大规模、多中心临 床研究
入选患者均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使用维拉帕米(verapamil)缓释剂和 群多普利(trandolapril)进行基础治 疗
当收缩压低于115 mmHg时患者死亡率 逐渐升高
ACCORD研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4733例 严格血压控制组(120mmHg),标准控
制组(140mmHg) 非致命以及致命心血管事件无差异
严格血压控制组降低卒中发生率
ACCORD研究临床终点
治疗副作用
201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DBP(mmHg)
UKPDS研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平 均 血 压 控 制 在 144/82 mmHg 较 154/87 mmHg,脑卒中风险降低44% ,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降低32%
ABCD研究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舒张压血 压控制目标75 mmHg和80~89 mmHg
严格控制组随访5年后,强化控制组全 因死亡风险降低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