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浅谈艺术创作的地域性
2-3(讲座提纲)一方水土一方人(刘勇教授个人简历)[1]
![2-3(讲座提纲)一方水土一方人(刘勇教授个人简历)[1]](https://img.taocdn.com/s3/m/0ad483878762caaedd33d458.png)
会址:27B Bright Hill Crescent Singapore 574034电邮: Info@ , bnuaas@ 网址: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勇刘勇 教授教授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人””(讲座提纲讲座提纲))“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对于一位作家而言,他(她)的生长和生活环境对其创作,由内容主题到艺术风格,都有着深入而长久的影响。
实际上,这种情况又何止发生在作家身上,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性格的养成都是相当重要的。
本次讲座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读这一文学和文化现象:1一方水土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一方水土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
一位作家与生他(她)养他(她)的那一方水土血脉相连,水土的性情势必会影响到这位作家的个性,对其个性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
例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人,从现代文学的这些大作家那里就可见出不同的水土文化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
2一方水土对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一方水土对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方水土不仅影响一位作家的个性,并会进一步影响其文学创作的风格,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有趣而微妙的,值得加以细致的探讨。
试比较孙犁和赵树理两位,不同的水土文化塑造了两位作家非常不同的创作风格。
3一方水土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方水土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方水土,即水土文化对文学自身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比比皆是。
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一方水土培出来的江浙才子群、京派与海派等,都直接推动了现代文学向前的脚步,塑造了现代文学的历史面貌。
4 --不同水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水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不同水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所难免。
例如北京文化和几千里之外的巴蜀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俄罗斯文化以及东南亚文化都有相通和交流的方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简述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亮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简述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亮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的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和县龙潭洞发掘了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昭示了这块土壤的厚重与深远。
安徽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凤阳在明朝被定为中都,繁盛一时,古徽州在明清时号称“东南邹鲁”。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安徽全境,新安江横穿皖南。
大江东去,淮河奔流,把安徽全省切割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域。
淮北是广袤无垠的平原,江淮是起伏绵延的丘陵,江南是郁郁葱葱的山区,并有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汊镶嵌其间。
由于地形地貌、风物人情的差异,在长时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区域又各具特色的文化圈。
淮河孕育了淮河文化,有老子、庄子、淮南王刘安、曹操和建安文学等;江淮之间就是皖江文化,桐城文派是其典型的代表,皖南山区的新安江,孕育出徽州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徽文化(简称“徽学”)。
这三个文化圈里孕育者灿若群星,他们造就了安徽的、中国的、中华民族的历史。
第一大亮点:淮河流域大放光彩的道家文化淮河发源于河南境内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
远古的淮河大地清流纵横,阡陌交错,是山青水秀的奇绝之地,曾以富庶名闻天下,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道家创始人老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宋国相地(今涡河流域),其重要继承发展者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的蒙地(今淮河北岸的蒙城县)。
其他如《黄老帛书》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其作者据考证是西楚淮河人,在今淮南一带;《淮南子》是西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主持者是淮南王刘安。
道家学派及其三部经典著作《老子》、《庄子》、《淮南子》均产生于淮河流域的现象,已被视为淮河流域地域文化独有的标志性学派和标志性著作。
这里所以能出现这样绚丽灿烂的人文景观,是古代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支流众多、雨水充足的优越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所决定,这些条件与生命的孕育、成长息息相关,也奠定了老子等道家学者独有的理论和思想——对生命哲学的关注和阐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电视视角窥探地域文化A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电视视角窥探地域文化弓超2014年4月30日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曾写道:“我中国之版图,包有温寒热之三带。
有绝高之山,有绝长之河,有绝广之平原,有绝多之海岸,有绝大之沙漠。
宜于耕,宜于牧,宜于虞,宜于渔,宜于工,宜于商。
凡地理上之要件与特质,我中国无不有之。
”1如任公所言,在中华这片辽阔的疆域上,兼容各种地理之环境,包并各色生活之形态,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了众多的民族,哺育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资源禀赋,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其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体现出不同的风俗、人情和生活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
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是地域文化五彩缤纷的生动写照,燕赵的慷慨悲歌,江南的呢喃细语,大漠的粗犷豪情,岭闽的务实进取,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大众媒体的出现与不同的地域文化上个世纪中后期,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相继普及并进入千家万户,尤其是电视,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及文化的主要媒介。
根据CSM(央视索福瑞)研究显示,2013年,我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20%,人均每天收看电视169分钟,2毋庸置疑,当前电视是居民获取信息,娱乐消遣,视听消费,文化传播的主要甬道。
京剧、昆曲、秦腔、豫剧、山西梆子、粤剧、川剧、黄梅戏、豫剧、越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上百种戏剧形态,以及二人转、秧歌、腰鼓、评书与各地难以计数的曲艺杂耍,是以往人们主要的娱乐形式,其也是文化1梁启超 - 饮冰室合集(石印版). 卷二, 1989.2陈若愚-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传播的主要媒介,它们中有的传承百年,有的遗韵千载,或作以地方风情,或成就民族瑰宝,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古辉映。
君不见唐明皇“梨园”演绎,英雄辈出;王实甫“西厢”作响,千古绝唱;曹雪芹“红楼”遗梦,风华绝代。
而电视的出现,给这些文化形态提供了新的窗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欣赏这一切;同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
《艺术地理学》理论介绍

《艺术地理学》理论介绍《艺术地理学》艺术作品提供:艺术家龚⽟作者:韩妙第⽇期:2018年07⽉07⽇《艺术地理学》理论介绍作者:韩妙第⽇期:2018年07⽉07⽇俗话说 “⼀⽅⽔⼟养⼀⽅⼈”,这句话的全⾯展开是:⼀⽅⽔⼟并不只是养⼀⽅⼈的吃喝拉撒睡,更养⼀⽅⼈的⾔语、⽂化、思维、⼼态、观念等诸多现象的荟萃。
中国幅员辽阔,⼴义来说,境内有着游牧民族、农耕民族以及海洋民族三⼤类不同特征的⽂明体系。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随着地域的变化,必然有语⾔语⾳的变化、⽣活习性的变化。
每⼀种地理对于当地诗歌、绘画、⽂学乃⾄戏剧的艺术形成,均有着不可替代的孵化、成长母体作⽤和⽣存、发展载体作⽤。
⽽且,同样的诗歌、绘画、⽂学乃⾄戏剧等艺术在演绎上均打上每⼀个地理、地域以及地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个性。
这可以从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剧种中看到:从西部的臧剧、秦腔、川剧,中原的豫剧、梆⼦、曲剧,到东部的沪剧、昆曲、越剧;从北⽅的⼆⼈转、评剧、京剧,到南⽅的花⿎戏、黄梅戏、粤剧,⽆不彰显着鲜明的地域特征。
所以,艺术的地理研究就是将“地理、地域以及地缘”作为原⽣态艺术的母体、载体和媒体语⾔从“地理、地域以及地缘”⾥寻找。
因为⼈类在艺术创作⽅⾯受地理影响⾮常之⼤,以⾄于我们难以想象。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例如中国⽔墨画中的散点式透视因何⽽⽣?⽔墨艺术在中国盛⾏已经约⼆千多年了(当然不⼀定确切)。
,在⽔墨中透视的关系与西⽅油画透视的关系完全迥异。
这难道和地理没有关系吗?事实上在中国,绝⼤多数的地理环境⼀年四季中能够见到⾮常透彻的晴朗之天的⽐例都⾮常少。
⽽在平时则为雾霾、云烟、烟⾬遮江南春》诗歌“南朝四百⼋⼗寺,多少楼台烟⾬中”中描绘了江南地理的特蔽。
唐朝诗⼈杜牧《江南春征,确实反映了烟⾬朦胧到雾⾥寻花,然后不知所以然的虚⽆缥缈间。
《艺术地理学》的理论核⼼在于挖掘地理与艺术形态、艺术样式、艺术符号、艺术⼈《艺术地理学》⽂、艺术美学以及艺术传播以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试谈现代文学史上的“慈溪作家群”

次, 国内“ 革命 ” 大环境 的推动。这里 的“ 革命” 包含 政坛斗争与
文坛 革 新 。这 或许 才 是 影 响 慈 溪 作 家 走 上 文 坛 的 最 重 要 原 因 。 这几 位 作 家 “ 出道 ” 时 期 大致 相 同 , 也都于 3 0年 代 达 到 个人 创 作 的一个小高峰 , 这无疑与当时 国内热 火朝天 的革命运动 密切相 关。此时 的中国文学在 “ 浙江潮 ” 的带领 下开始进 入辉煌 发展 期, 史称“ 3 0年代 文 学 ” 。穆 时 英 的小说 集 《 南 北 极》( 1 9 3 2 ) 、 《 公墓》 ( 1 9 3 3 ) 就是 在这一 时期 相 继 问世。徐 的成 名作 《 鬼 恋》 ( 1 9 3 7 ) 也在这期 间轰动 文坛。 同时 , 当时 国内 的革命 形势 严峻 , 抗 日战争爆 发 , 国民党推行 “ 攘外必 先安 内” 的不 抵抗政 策。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 下 , 部 分文 人毅然 走上 “ 革命 +文 学” 的道路 , 邵荃麟便是其中一员。 2 新文化运动中“ 慈溪作家群” 的建树 由此 可 见 , 慈 溪作 家群 的 出 现 无 疑 顺 情 合 境 。 反 观 其 创 作 成就 , 在某种程度上又推进 了时代潮流 的前 进。就 其从对文学 史的贡献角度来看 , 主要表 现为小说和诗歌体 裁作品 的推 陈出 新 。就具体的创作作品而言 , 则 内化为对不 同文学 流派 的推 波 助澜之功。“ 流派 的形成从某种角度来说 与社 团、 文体建设有很 大 的关 联 , 一 个 社 团或 一种 文 体 的开 创 者 往往 同 时 也 是 一 个 流 派的代表者。 ” …“ 慈溪作家群 ” 分别 引领着不 同流 派风格就 是 明证 。下文仅简述最具代表 I 生的几位作家。 2 . 1 穆 时英— — “ 新感觉派” 领 军人 物 新感觉派诞生于上个世纪 3 0时代 的上海 , 是在接受 日本新
系统工程中谚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包含的观点

系统工程中谚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包含的观点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形成不同的风貌、人文环境以及思想观念,环境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密切相关,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人性格方面相似,不同的水土环境造就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的现象。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指的就是地理位置以及环境气候,一方人值得是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这句话体现了在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环境、生存方式、地理气候的不同导致人们风貌的不同。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句谚语,比喻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深刻展现了环境对于人性格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从小生存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地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也有所不同。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还体现了水土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的人文环境也不同,民间俗语有“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可见地域对风俗文化的影响,就好像想到蒙古草原的音乐总是苍凉、悠远的,想到江南水乡的音乐总是柔软、缠绵、柔情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古籍说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籍说法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籍说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说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句谚语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对于地域与人文关系的理解。
它传达了一种观念,即人的成长和发展受到所处地域环境的影响。
这句话既是对地域差异和地域文化的认识,也是对人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反映。
在整个我国古代文化的长河中,这句谚语一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二、地域对人的影响1. 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地球的不同地域,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环境差异直接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服饰风俗等方面。
长江流域的人们因长期生活在水乡,所以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有着独特的智慧和技能。
而在北方干旱地区,人们则更加善于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节水文化。
2. 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这直接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
山区地域的人们多从事农林牧渔等原生产业,而平原地区的人们则更多从事农田耕作和手工业生产。
3. 历史文化传承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这影响了当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
江南地区的人们因长期水乡生活形成了温和、柔顺的性格特点,而北方地区的人们则更加豪爽、坦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古籍说法,不仅是对地域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人类社会多样性的认可和尊重。
不同地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传承,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地方民俗。
这种差异性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在当代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和珍惜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尊重每个地域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只有在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四、总结与回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古籍说法,为我们展现了地域与人文关系的深刻内涵,引领我们审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提醒我们重视和尊重每个地域的文化传统。
泥塑的主要流派和特色

泥塑的主要流派和特色泥塑的主要流派和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造就了一方的风土与文化特色。
每个地方的泥塑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无锡泥塑淳朴秀润、重在神韵,天津泥塑写实传神、趣美结韵;嵊州泥塑精巧雅致、夸饰得体。
不同流派、不同艺术风格的泥塑,犹如一朵朵璀璨夺目的花儿,将中国民间艺术的百花园扮得瑰丽多姿。
技术悠久的中国泥玩具,世代相传、分布极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
许多县、乡、村都曾经或正在成为泥玩具的产地——即一般所说的“泥人之乡”。
据不完全统计,泥玩具主要产区有下述各地: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苍山县、临沂市、济南市、黄县(龙口市)、莱州、高密市等。
河北省:新城县、泊镇、玉田县、保定市。
江苏省:无锡市、徐州市。
安徽省:阜阳县、蚌埠。
河南省:淮阳县、浚县、沈丘县、灵宝县。
陕西省:凤翔县、富县、西安市等。
甘肃省:泰昌县。
四川省:南充市。
浙江省:嵊县。
辽宁省:沈阳市。
无锡泥塑地处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无锡,是我国著名的泥塑产地之一。
无锡泥塑以市区龙山脚下惠山泥人最为正宗,这里,家家擅长捏塑,户户能敷彩绘,数百年来,代代相传相习,是江南一朵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之花。
无锡惠山泥人起源于明,盛行于清,至今己有400多年的历史。
翻开著名散文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其中就有在精雅店铺中出售惠山泥人,颇获买者好评的记载。
在惠山泥人发展的全盛时期,惠山街道上的大小泥塑作坊多达数百家。
每逢秋后,江苏北部的农民乘着农闲,纷纷来惠山采购泥人。
他们摇着七八百条满载着米、豆、花生、棉花等农产品的木帆船,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来换取泥人。
然后,沿着运河把一船船的泥人销往苏南苏北的城乡,并辗转流入浙江的嘉兴、湖州、杭州及山东一带,一直要到来年春耕时才返乡务农。
除农民贩销外,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各地商贾,也往往青睐当地生产的泥人,把它作为礼品、藏品或纪念品。
这一类的买家欣赏品位较高,他们购买的泥人比农民贩运的泥人要精雅得多,这也促使了惠山泥人的艺术含量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我 的根 呀 。 ” 林 先 生一 席话 精确 阐述 了创 作和 地域 的关 系 . 一 部作 品脱 离 了地域 性就 成 了无 源之水 , 最
句让 人 忍 俊不 禁 的话 , 这 是典 型 的东北 田间地 头
流行 的 “ 二人 转 ” 的风格 。赵本 山塑造 的 , 赵 本 山作 品 的语 言 极 具
喜剧 色 彩 . 他 在 众 多小 品 中扮 演 了形 形 色色 的喜 剧 人物 , 其年 龄 、 身份 、 形象 、 性 格各 不 相 同 , 但 有 一 点 是共 同的那 就是让 观 众感 到好 笑 、 逗乐 , 让人 感 到人 物善 良的本性 和 真实 。著 名学 者余 秋雨 先生 对 赵本
他熟 悉的生 活 , 他的作 品才有穿越岁 月的力量 。 前 几 年 采访 著 名 剧 作 家林 和 平 先生 的时 候 , 他
说: “ 很 多 人不理 解 我为 什么 一直 生活 在凤城 ,这儿
天气 如 果 没 有乐 观 的精 神 , 恐 怕 黑 土 地 上早 就 寸 草
不生 了 。 来 自东北 黑 土地 的农 民演员 赵 本 山 , 把 乡间 的笑 声 带 上 了 国人 瞩 目的 中央 电视 台春 节 晚会 , 使
山的小 品艺 术非 常欣 赏 , 他说 : “ 笑也 需 要一个 由头 ,
密东北乡 的“ 传奇” , 莫言 先生在 他 的小说 中构造 了独
特 的主观感觉 世界 . 他要 表达 的就是高 密这块神 奇 的 土地给他 的启迪 和思考 , 没有他 多年 的农 村生 活就没
有 他笔 下充 满人 性 的骡 子 、 马, 更 没有 那块火 红 的高 粱地 和高粱地 的男 欢女爱 。 一个作者 只有 描写 ) (一 里演绎 c o o z o 天 z 2 0 一 . 一
喻户 晓 的剧作 家 。浓郁 的东 北 “ 大碴 子 ” 味不 仅缔 造
了高 满 堂 的成 功 . 同样 每年 春 晚老百 姓都 喜欢 的 “ 小
品王” 赵本 山 的作 品也 带 着浓 厚 的 东 北 味 。赵 本 山 塑 造 的“ 蔫 哏” 系列 , 是 他 艺术 作 品 里 最耀 眼 的一 道
・
戏剧综论 ・
6 0 0多 分钟 。这样 厚积 薄发 的作 品获 得 巨大 的成功 。 正是 作者 高满 堂先 生 独特 的生 活背 景让 他也 耳 闻 目 染 了很 多 “ 闯关 东 ” 的 故事 , 也 正 是 因为他 不 辞 辛 苦
的采 风 。 将 山东 、 东 北 两地 的地 域文 化 和风土 民情 有
赵本 山小 品 给人 们提 供 了这个 由头 , 艺术 家 经 过 高 超 的艺术 , 善 良的挑逗 , 使人 们 开怀 大笑 , 放松 身 心 , 愉悦 情感 。 从农 民到教 授谁 不需 要会 心 地一笑 呢 。 ”
“ 乐呵” 是 广 大东 北 人 民性 格 的特 质 。 零 下几 十 度 的
把 他称 为 中 国的“ 卓别 林 ” 。赵 本 山的 作品有 浓厚 的 东北味. “ 东 北话 ”也 伴 随赵本 山的作 品成 了大家 耳 熟 能详 的 常用语 , 什么“ 扯蛋、 咋整 、 得瑟 、 忽悠 ” 等 东
北 方言 也成 了街 头巷 尾 的流行 语 。 一次 创作会 上 , 一
位 来 自东北 的作 者说 , “ 就 一个 ‘ 整’ 字就 是很 形象 的
种子 , 恶劣 的 自然天 气培 养 了东北 人 的乐观性 格 , 也
给 了东 北 的创作 者创 作 的源 泉 , ‘ 苦 中作 乐 ’本 身就 是 强烈 冲 突下 的一种 状态 , 是很 多好 故 事 的源头 , 东 北 作者 的作 品里 流露 出的东北 精神 不仅 满足 了广 大 观 众 的需 求 ,更 体 现 了一 种难 能可 贵 的 民族 乐 观主 义 的精 神 ” 。 诺 贝 尔文学 奖 得主莫 言 先生 的作 品更是 一个 创 作 和地域性完美 结合 的标 杆 。 莫言 先生 出生在 山东高 密, 8 0年代 中期 以乡土 作 品崛起 , 充 满着 “ 怀乡 ” 以及 “ 怨 乡” 的复杂情 感 . 被归 类为 “ 寻根文学 ” 作家 。莫言 先 生写作素 以大胆著称 , 小说 中总是充满 进攻 型的语
着浓 郁 的生 活气 息 和地 域 风情 , 流 淌 者亲 切 质 朴 的
情感 。因此 , 也可 以这 样说 , 高 满堂先 生 剧作 最 突 出 的特 点就 是 对黑 土地 上现 实生 活 的热情 关注 和对 普 通人 命运 的深切关 怀 。如果 没 有东 北黑 土地 的滋 养 和 独特 历 史 背景 的锤炼 , 高满 堂 先 生 也很 难 成 为 家
机结 合才 成 就 了《 闯关 东》 的辉煌 。高满 堂 的作 品从 《 荒 岛上 的琴 声》 开始 , 到《 闯关 东》 的成 功 , 他 的笔 触
始 终没 有 离 开黑 土 地 上 的平 民百 姓 。 他所 关 注 的就 是他 生活 周 围 的人 。他 所创 作 的绝 大多 数 电视 剧 都 是 现实 题 材 , 它们 贴 近 时代 , 贴 近 老 百 姓 生活 , 散 发
一
片广袤狂野 的高粱地 , 也被描绘 成一个 把历史 、 传统 、
城 乡纵横交错 的辽 阔炫 丽空 间。有人 这样评论 莫言 , “ 莫 言笔下 的世 界只能是 妖魔化 的农村 ,他写不 出城 市 生活 。 他笔下 的角色也 很难 出现可 以被 接受 的知识 分 子” 。莫言 的作品里写 的就是 一 出出发 生在 山东高
言。例如在其成 名作 《 红高粱》 里, 不断 出现 的血 腥场
面中充满着强 烈 的感情 控诉 , 但在“ 屎尿 横飞 ” 的场景 之间. 其实正演 绎着一段 现代革命 的历史 。故事 中那
风景 , 他 疲疲 软软 、 拖 拖沓 沓 , 话 语里 带 滑稽 , 善 良里 有 狡诘 , 不 时甩 个疙 瘩 口 , 抖 个小 包 袱 , 冷不丁 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