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一清朝政局的变动第一课时第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总理衙门设立的情况、职能。

2.理解总理衙门设立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3.了解辛酉政变的过程和清政府“借师助剿”的情况。

4.理解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原因。

5.理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势力扩大的原因。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总理衙门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总理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适应新的形势而设立的。它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同时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它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通过对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情况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辛酉政变后,清政府的实权主要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主张“中外和好”的一些人手里。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由恐惧、仇恨,逐步变为亲近、依靠,这一变化得到西方列强的欢欣和赏识。至此,中外反动势力很快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指导学生认识清朝政局变动情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理衙门。

2.辛酉政变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政局变动”的含义。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迅速勾结起来的原因。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方法

1.讲读法: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之后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点评。

2.讨论法:对于需要学生进行辩证认识的内容,由教师提出与之相关的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指定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做总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首先向学生提出本章内容的上、下时限,并对这样划分的依据略作解释。其次,可向学生提出“你如何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局”让学生思考并发言,以使学生明确分析“政局”内容的基本思路。本课是一节阅读课,教师应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当然,教师还应将学生从课文中“领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导入语例示

上一节课,我们学完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章,时间是从鸦片战争发生的1840年到19世纪60年代。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转入中国近代史第二阶段的学习,即教材的第二章。本章内容的时间上限是19世纪60年代,下限是20世纪初。如果说前一时期,清王朝具有对外反侵略、对内镇压人民反抗的特点的话,那么,这一时期,

它逐渐屈身于西方列强的怀抱,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这一新事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内容。

之二:启发式导入

[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生]西方列强侵略势力进入中国。

[师]清王朝主要依靠什么武装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生]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

[师]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生]汉族人,地方官僚……

[师]这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王朝不得不调整统治策略,汉族地主的地位上升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于是,清朝政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动。

[板书]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教师提问]下面,请大家查一下词典,看一看“政局”的含义是什么?并想一想,如何去分析、描述一国或一地区的政局。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分析一国或一地区的政局,从大的表象上来说,要分析其政局是“动荡的还是和平、稳定的,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再往细处更深刻地分析,则要弄清该国家或地区存在哪些阶级、势力,各阶级中又存在哪些阶层和派别,而这些阶级、势力、阶层、派别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表象,也就是这一国(地区)政局的描绘。

[教师提问]那么,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存在哪些阶级、势力呢?

[学生回答]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列强侵华势力。

[教师补充]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在当时和广大农民一起构成了人民的主体。

[教师提问]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是清政府,那么在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又存在哪两种势力呢?

[学生回答]满族贵族、汉族官僚。

[板书]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

[教师讲述]由于清朝统治者昧于时势,妄自尊大,认为除自己外,英法诸国还是“蛮夷小邦”,因此,没有专门的外交机构,外交事务属礼部和理藩院管理。

随着鸦片战争后一系列通商口岸的设立,清政府被迫设立了通商大臣,但仍由地方督抚兼任,清政府原有的“华夷”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极不情愿的。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他们屡屡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中国直至进入清王朝的京师北京,因而也强烈地要求改变这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教师提问]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基于哪两方面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一,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外交事务,礼部和理藩院已不能适应需要;第二,这是西方列强的要求。

[板书]1.原因:洋人清朝

[教师提问]总理衙门是一个纯粹的外交机构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的。因为它不仅管外交,还有其他职能。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总理衙门有哪些职能?

[学生回答]……

[板书]2.职能:外交通商洋务

[教师提问]对于总理衙门的设立,有人认为体现了清王朝的进步,有人认为它意味着清王朝的反动,请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对于总理衙门设立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认识:第一,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主要管理外交事务的机构,符合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当然也在客观上适应了中国步入世界的要求,尽管清政府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第二,由于这一机构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它又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清政府是以国家主权的被破坏为代价来步入世界大家庭的。正因为它反映了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关系的新变化,因而它是清朝政局发生变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板书]3.作用:积极消极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件对晚清政局发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板书]二、辛酉政变(1861)和“借师助剿”(1862)

[教师提问]辛酉政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慈禧太后和八位辅政大臣的矛盾。

[教师提问]慈禧在发动政变前向奕探问外国侵略者态度这一细节反映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西方列强已在清政府中有着很大影响;说明清政府内部已有了看洋人脸色行事的实力派。

[教师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因对西方态度不同而分裂为两派,为慈禧发动宫廷政变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而慈禧、奕一派的政权则更好地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发展走向。

[教师提问]西方列强并没有直接介入辛酉政变,然而他们却把政变看成是自己的胜利,其原因有哪些?

[投影显示]

[学生回答]选C。

[教师提问]辛酉政变的实质是什么?

[投影显示]

[学生回答]选A。

[教师提问]辛酉政变是不同的统治集团争夺清王朝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政变使希望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平相处”的一派掌握了政权,那么,这是不是标志着清政府同外国侵略势力的公开勾结呢?

[学生回答]不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