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冬季栖息地的选择
上海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测试卷

上海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葵花朵朵向太阳”描述的生命基本特征是( )A.能生长繁殖B.能遗传变异C.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2.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物的是()A.千山鸟飞绝B.牧童骑黄牛C.城春草木深D.黄河入海流3.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4.下列有关人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依赖生物圈生存、发展、繁衍、生息B.人类是万物之灵,是生物圈的主宰者C.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合理开发利用非再生性资源D.科技发展使人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5.下列关于生物圈和栖息地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上层、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下层B.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C.鲫鱼、骆驼、大熊猫的栖息地类型各不相同D.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6.蘑菇、油菜、松鼠、大肠杆菌四种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长粗长高的小树B.满天飞舞的雪花C.恐龙化石D.溶洞中长高的钟乳石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有三条食物链,青蛙和鸟是竞争关系B.鸟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C.图中箭头表示物质可以在生物之间循环流动D.图中①是生产者,可以通过食物链把全部的能量传递给②9.若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被某种不易分解、无法排出体外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A.水稻B.蚱蜢C.青蛙D.蛇10.水稻生长在水田中,不能生长在旱地里,这说明A.生物不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11.下列不能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A.谷雨,雨生百谷B.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C.青蛙冬眠D.大雁初冬向南飞12.央视《航拍中国》节目中可以看到,我国从北到南,森林覆盖率逐渐增加,起主要影响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学校里所有的植物B.黄河中所有的鲤鱼C.整个清风湖D.公园里的所有生物14.下列选项中,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牙山上所有的树木B.长春湖畔的阳光、沙子、空气等无机环境C.南山公园池塘中所有的鱼儿D.果园里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15.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
鸟类的栖息地选择与迁徙行为

栖息地丧失的原因: 人类活动、气候变
化、自然灾害等
栖息地丧失的影响: 鸟类种群数量减少、 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栖息地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环境监管、提
高公众意识等
栖息地恢复的方法: 植被恢复、水域修
复、动物回归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鸟类的迁徙行为
迁徙的定义:鸟类在季节性变 化或环境变化时,从一个地区
生态环境
恢复湿地:保护鸟 类的繁殖地和觅食
地
减少人类活动干扰: 降低人类活动对鸟
类栖息地的影响
建立鸟类监测网络,定期进行鸟类调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追踪、无人机监测等,提高监测效率 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建立保护区和生态廊道
加强鸟类迁徙行为的研究,了解鸟类迁徙路线和停歇地,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移动到另一个地区的行为
单击此处输入你 的项正文
迁徙的类型: a. 季节性迁徙:鸟类在冬季 和夏季之间进行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b.
非季节性迁徙:鸟类在非季节性因素(如食 物、水源、繁殖地等)影响下进行的迁徙 c.
局部迁徙:鸟类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的迁徙, 如从一个栖息地到另一个栖息地 d. 跨区域
迁徙:鸟类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迁徙,如从 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
鸟类迁徙可以促进 基因交流,增强物 种的适应能力
鸟类迁徙可以调节 生态系统的平衡, 维持生物多样性
鸟类迁徙可以促进 旅游业的发展,带 来经济收益
鸟类迁徙可以提醒 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和环境保护,提高 环保意识
保护鸟类栖息地和迁徙行为的措 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鸟类提供安全的
栖息地
植树造林:增加鸟 类的栖息地,改善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食性观察与分析

2015年5月防 护 林 科 技M a y,2015第5期(总140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5(S u m N o .140)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5-0092-02收稿日期:2015-02-13作者简介:程铁锁(1963-),男,陕西高陵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食性观察与分析程铁锁1,何冰1,王保星1,范世强2(1.渭南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站,陕西渭南714000;2.陕西韩城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渭南714000)摘 要 采用野外现地直接观察㊁嗉囊检析和投食实验等方法,对褐马鸡食物种类㊁摄食强度及全年逐月食物种类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为更科学地保护和扩大褐马鸡种群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 褐马鸡;食性;分析;韩城中图分类号:S 718.6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5.036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㊁黄龙山系东部,是黄土高原保存比较完整的天然林区之一㊂地处110ʎ08ᶄ 110ʎ30ᶄE ,35ʎ26ᶄ 35ʎ46ᶄN ,总面积39124h m 2㊂该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生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㊂区内有大型真菌㊁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970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7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㊁紫斑牡丹㊁核桃楸㊁刺五加等4种,为褐马鸡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㊂为了有效保护㊁繁殖和扩大褐马鸡种群数量,我们对其食性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观察研究㊂1 观察方法1.1 现地直接观察褐马鸡在野外觅食范围大,取食广,在其觅食活动区域,逐月根据其觅食踪迹,直接观察啄食的种类及摄食部位,而后采集植物的完整标本,压制,再经室内鉴定㊂1.2 部位嗉囊通过对褐马鸡幼鸟㊁亚成体和成体的嗉囊检析,了解其不同季节所食食物种类㊁摄食部位及季节变化情况,并以嗉囊内容物的饱满程度确定摄食强度,将其分为3级:Ⅰ级:嗉囊内容物占囊腔容量的1/4,少食㊂Ⅱ级:嗉囊内容物占囊腔容量的1/2左右,半饱㊂Ⅲ级:嗉囊内容物占囊腔容量的3/4至完全充满,饱食㊂1.3 饲养褐马鸡投食实验把从野外褐马鸡觅食地段采集的食物样品,投喂给饲养的18只褐马鸡,观察取食情况㊂如相互争食,吃光吃净,为喜食植物;部分啄食,嗜食性不强,为一般食物;多数褐马鸡啄而弃离,个别者啄食片刻就止,为褐马鸡不甚喜食的食物㊂2 食性分析2.1 食物组成根据嗉囊分析结果,褐马鸡全年的食物组成至少达62种,其中植物性食物51种,动物性食物9种,真菌类食物2种㊂植物性食物由低等到高等,包括苔藓㊁蕨类各1种,草本植物43种,灌木12种,乔木5种㊂摄食部位包括根㊁茎㊁叶㊁花㊁果㊁种子㊁树皮㊂但对不同的种类,摄食部位不同㊂草本类全部位摄食较多,灌木类则主要是花㊁果和种子,乔木类主要是种子㊁花苞,间或有树皮㊂褐马鸡食物的广谱性在鸟类中确为少见㊂2.2 逐月食物的分布及变化褐马鸡在冬季的1 2月食物种类最少,仅有8种,无动物性食物㊂这与冬季严寒㊁土层结冰㊁降雪不融,褐马鸡取食困难有关㊂从3月开始逐渐进入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土层解冻,褐马鸡食物种类增多㊂4月,由于褐马鸡发情㊁配偶等繁殖活动的影响,食物种类有所减少㊂5月以后,繁殖活动基本稳定,食物种类出现较多㊂直至秋季的9月,食物种类最多,达30多种㊂此时,正是灌丛浆果成熟期,草本种子饱满,说明秋季食物最为丰富㊂以后逐月食物减少,由秋季的30多种减少到冬季的8~10种㊂动物性食物一般从3月开始出现,延长到10月,多集中在3 6月㊂此时,昆虫处于出蛰和幼虫期,地面和土壤中较多而密集,容易被褐马鸡一次集中摄食,特别是油松毛虫的幼虫最为明显㊂以后各月昆虫种类虽然多,但以飞翔性的昆虫较多,食量一般较少㊂根据观察,褐马鸡对植物的摄取情况较为复杂㊂因有些种类季节性强,如沙棘㊁黄蔷薇9 12月和1 3月为褐马鸡的主要食物之一㊂与沙棘这种季节性特点相似的灌木(如栒子木等),因分布量和浆果量较沙棘少,因此在各月食物的延续分布上比沙棘差㊂对草本植物,虽然有较强的季节延续性,但由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摄食的部位和食量也有变化㊂如草莓,从4月食物中出现根及嫩芽,陆续在各月中出现花㊁叶及果实,一直延续到残果成熟后期㊂但在7 9月果实成熟阶段的摄食频率和食量多㊂与草莓相似的草本植物还有大花韭㊁野豌豆㊁柴胡㊁沙参㊁野苜蓿等,均为褐马鸡的主要食物㊂真菌类食物:在8 9月的秋季较旺,褐马鸡常啄食,一般不全食,只是顺路偶取,主要取食种类为马勃㊁蘑菇等㊂2.3 主要食物根据各种食物的摄食频次㊁频率㊁食量,反映了某种食物在褐马鸡食物中的重要程度㊂有些种类在全年较多的月份都是主要食物,出现频率高,或者是它们广布于本区褐马鸡主要的栖息活动区域,时间延续性较强㊂有些种类则在一定季节十分突出,在其他季节不甚重要㊂或者是这些食物分布较窄,只与褐马鸡某一活动时期关系密切,而使它们在褐马鸡不同时间的食物构成和地位发生了变化㊂依据上述情况分析,褐马鸡全年的主要食物有32种(见表1)㊂凡是主要食物,不论从野外直接观察啄食痕迹,还是剖胃检析和采集野生植物样品投喂给人工饲养的褐马鸡,嗜食程度均高㊂但应指出,褐马鸡在雏鸟 幼鸟初期(出壳30d 左右),其主要食物为蚁卵㊂表1 褐马鸡主要食物一览表种名摄食部位根茎叶花果种子树皮种名根茎叶花果种子树皮大花韭ɿɿɿɿ蒲公英ɿɿɿ冰草ɿɿɿɿ灰子ɿɿ野豌豆ɿɿɿɿɿɿ柳ɿɿɿ铁杆蒿ɿɿɿ草莓ɿɿɿɿɿ沙棘ɿɿɿɿ杨ɿɿ莎草ɿɿ问荆ɿɿ桦ɿɿɿ银蜡梅ɿ绣线菊ɿɿɿ车前ɿɿɿɿɿ柴胡ɿɿɿ早熟禾ɿɿɿ云杉ɿɿ山楂ɿɿ山刺玫ɿɿ山葱ɿɿ龙胆ɿ刺梨ɿɿ山尖子ɿɿ山胡芹ɿ野苜蓿ɿɿɿɿ山挂牌条野蒜ɿɿɿɿ野玫瑰ɿɿ山丹花ɿɿɿ黄刺玫ɿɿɿ2.4 摄食强度对褐马鸡摄食强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表明,摄食强度和时段有密切关系,通常是上午可达到Ⅰ~Ⅱ级,即少食和半饱;下午可达到Ⅱ~Ⅲ级,即半饱和饱食㊂幼体和亚幼体因嗉囊小㊁容量少达到饱食的时间较早㊂此外,在观察中还时常发现褐马鸡在摄食中有含砂粒的现象,这个被有关肌胃(砂囊)所证实㊂在正常觅食状态下,每日同期摄食强度在夏㊁秋季较高,冬㊁春季较低;觅食区食物丰富时较高,贫乏时较低㊂以饱食量计算,褐马鸡食量占其体重的百分比为:成体6.50%~7.10%,幼体4.10%~4.72%,亚成体4.82%~5.57%㊂3 全年食物中的中草药在褐马鸡的食物中有许多中草药,这些中草药对褐马鸡具体的药用机理与作用虽然并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地说一般的医药效用对野外和人工饲养褐马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㊂2004年至今,我国乃至全世界禽流感病发生相当严重,个别地方危及人的生命,但到目前为止未见到褐马鸡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任何报道㊂这与褐马鸡处于森林的良好生存环境以及食用一些中草药,如连翘㊁柴胡㊁黄芩㊁防风㊁大黄㊁甘草㊁野菊花㊁丹参㊁蒲公英㊁马勃㊁车前子㊁麦冬等有密切关系㊂(下转第95页)39 第5期 程铁锁等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食性观察与分析理以及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让各物种有机结合成和谐㊁稳定㊁有序的群落㊂设计生态园林植物群落的关键在于能否客观准确把握植物的生态习性,把握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把握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植物群落的艺术搭配,进而营造出生态园林植物景观㊂3新形势下生态园林建设的效益与意义3.1生态效益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改善城市生态起着重要的作用㊂一个城市绿地的大小则取决于这个城市生态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进而决定城市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的大小㊂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数量与层次,光合作用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对城市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作用就会比种植单层树木大得多㊂而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越强,结构越复杂,他的防风㊁防尘和降噪音以及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也就越明显,作用也就越大㊂因此,改善城市环境和发展生态园林的关键点就是要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和层次,使其生态效益最大化㊂3.2景观效益城市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建筑㊁草坪㊁山坡等搭配形成园林的主景[2]㊂山坡上植物群落应注重依据山坡的地形变化进行植物配置,呈现出青葱翠绿的森林景象㊂而建筑物旁边的植物群落要注重对建筑物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㊂而水中要注重利用水生植物和岸边植物组成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景观,使岸边植被倒映水中,进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和景观趣味性㊂3.3经济效益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自身就具有极强的自我维护和调节功能,树叶可以变废为宝转变为植物的营养原料,可以减少养护工作㊂生态园林建设时要注意打造针叶与阔叶㊁落叶与常绿㊁深根与浅根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因子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进而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养护费和防治费㊂3.4社会效益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新形势下,生态园林建设的社会效益绝对不是简单的开展社会文体活动,而是要把园林建设成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第一课堂,用生态园林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使人们树立尊重自然及其客观规律的意识㊂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生命的接触,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㊁想象力,培养孩子热爱自然㊁热爱生活及拼搏进取的精神㊂4结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绿色植物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熟悉㊁利用㊁改造自然界的过程,而建设生态园林则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缩影,是满足人们享受生活㊁享受自然的艺术再现㊂参考文献:[1]马宁.浅谈生态园林[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0):52[2]鲁正英.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3(4):193-194(上接第93页)通过多年的观察表明,褐马鸡食物中大约有中草药20种左右㊂其中植物18种左右,动物1种,真菌1种,其性味功能为:车前子㊁问荆祛湿利尿,蒲公英㊁车前子㊁马勃㊁柴胡清热解毒,沙棘止咳平喘,马勃㊁问荆止血,歪头菜止痛,山刺玫㊁橡子止泻,广布野豌豆明耳目,远志安神定志,天蓝苜蓿㊁一枝蒿治毒蛇咬伤,山楂㊁秋胡颓子消食化积,黄芪㊁丹参㊁麦冬为补药,蜗牛可作外用药㊂4小结4.1褐马鸡食物种类多,觅食范围广,季节性变化强,食量因年龄不同而异㊂全年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食物组成中占96.5%,而动物性食物占3.0%左右,真菌类占0.5%㊂4.2全年各月,因各种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摄取的种类㊁部位和数量有季节变化㊂有些种类在全年连续性较强,有些种类则季节性较强㊂全年以7 10月4个月食物种类较为丰富㊂动物性食物主要出现在夏㊁秋季㊂4.3褐马鸡摄食强度呈累积性,同时与其不同年龄个体的嗉囊容量㊁季节及觅食地面有关㊂通常每日下午达饱食,但幼体先于成体㊂4.4在褐马鸡的全年食物中,常见有20种左右的中草药,对褐马鸡的人工饲养和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㊂参考文献:[1]张峰山,王振民,范世强,等.陕西褐马鸡研究[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9第5期曹宏宇新形势下生态园林建设的思考。
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分布调查

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分布调查高晋红【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3页(P40-42)【作者】高晋红【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褐马鸡是雉科马鸡属的鸟类,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种。
褐马鸡分布范围较小,据有关资料显示,褐马鸡仅在我国的山西、陕西、河北、北京4个省市有分布,大致分为山西吕梁山中部、陕西黄龙山西部、河北与北京东部3个地理种群,山西的吕梁山比其它区域分布的种群数量和范围都大,是野生褐马鸡的分布中心和多度中心。
本文对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为保护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一、褐马鸡简介山西省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专项调查属于2015年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建设项目。
保护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保护对象为油松森林生态系统及金钱豹、褐马鸡等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
褐马鸡是山西省省鸟,是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之一。
历史上,由于褐马鸡的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山西省许多地区普遍存在开采煤矿、铁矿等现象,再加上部分森林退化,褐马鸡栖息地也随林地状况恶化呈现出片段化,种群数量有所减少。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对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比较重视,随着大规模实施造林、封山等林业工程措施,褐马鸡等濒危动物生存条件大大改善,其分布区域明显扩大,数量显著增加,因此,开展褐马鸡专项调查对于全面了解褐马鸡种群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专项调查区域为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全境,主要是针对褐马鸡的分布范围、活动规律、栖息环境、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分析,为动态监测褐马鸡提供基础数据,为褐马鸡现状评估、濒危程度研究以及评价保护区经营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二、褐马鸡资源调查与统计方法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北方森林生态系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细则》及《山西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实施方案》等,确定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专项调查方法,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摘要:陕西黄河干流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呈现较大的异质性,南北气候、植被差异较大,鸟类因南北迁徙导致其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变化,所以黄河干流区鸟类的时空分布具有自己特定的特点。
本文首先对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接着对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一、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陕西黄河干流区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沿岸的狭长地带,由北至南依次为榆林市的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吴堡县和绥德县;延安市的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和宜川县;渭南市的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和潼关县。
在地形地貌上陕西黄河干流区由北向南分别为风沙草滩区(神木市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府谷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黄龙山区(宜川县、韩城市)、梁状低山丘陵区(合阳县、大荔县)、关中平原区(潼关县北部)和秦岭山地(潼关县南部)。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降水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减。
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落叶阔叶林。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强烈,天然植被荡然无存,仅在黄龙山(宜川、韩城和合阳北部)尚存较大面积的落叶林阔叶林。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陕西黄河干流区属于古北界的蒙新区和华北区(张荣祖,2011)。
其中府谷至韩城属于黄土高原亚区冀晋陕北部省,生态地理单元包括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北黄土切割塬;合阳以南至潼关隶属于渭河谷地和秦岭北坡两个生态地理单元。
神木市属于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内蒙古东部省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高原(西北部)两个自然地理单元(解炎等,2002)。
就候鸟迁徙而言,陕西黄河干流区地处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也是中国中部的候鸟迁徙路线,陕西北部神木县的红碱淖以及无定河流域是我国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驿站(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张国纲等,2018),韩城禹门口以南的黄河中游湿地也是候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于晓平等,2003;雷颖虎等,2007;吴逸群,201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
褐马鸡数量余年间增加近倍

褐马鸡数量余年间增加近倍
新华社讯(毛海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在陕西韩城市的数量10余年间由最初的100余只增至目前的近2000只韩城市黄龙山褐马鸡保护区也因此于日前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
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因通体浓褐色羽毛披散下垂形似马鬃而得名。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鸟类、世界珍禽中国鸟类学会也以褐马鸡为会标其被誉为“东方宝石”。
褐马鸡在我国分布范围小种群数量少属濒危物种。
1998 年韩城市西北山区发现少量褐马鸡。
2001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韩城市建立了黄龙山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北依秦晋大峡谷南靠黄河、居河、芝水三河湿地占地6万余公顷。
此后政府部门投资了170多万建成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开展褐马鸡生活习性观测及疫情监测、疾病预防等科研活动并研究其人工繁殖方法。
经过精心保护韩城市褐马鸡从最初的100余只已增加到现在的近2000只成为我国褐马鸡重要的栖息地。
我国褐马鸡的生态生物学研究

我国褐马鸡的生态生物学研究许秀【摘要】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地栖生活的大型森林鸟类,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结合近年来对我国各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研究,对其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态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Crossoptilon mantchuriaun, a species of large forest bird living on ground, is rare and endemic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rnand published articles about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in the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it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habitats, and eco-biologicalrncharacteristics arc reviewe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13【总页数】2页(P7744-7745)【关键词】褐马鸡;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作者】许秀【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1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又叫“角鸡”、“耳鸡”,分类学上属于鸟纲(Aves)、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1]。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珍禽,已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盟定为全球性濒危物种,列入《世界濒危鸟红皮书》,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ETS)列为保护对象[2]。
褐马鸡属于大型鸡类,头顶被软而卷曲黑色短绒羽,绯红色的头侧裸出,羽后两簇白色羽毛向头后伸出,形长而稍硬,突出于颈项之上[1]。
褐马鸡雌、雄体型极为相似,雌鸡体型略小,脚上无距,在雉科鸟类中是独一无二的[3]。
褐马鸡:花翎为官戴 勇气被人夸

褐马鸡:花翎为官戴勇气被人夸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6年第11期田野“斗死不怯”“毅不知死”这些词,并非是古人在赞美哪路英雄好汉,而是评价一种栖息在我国北方山区的珍禽。
这种鸟古称“ 鹖(hé)”,虽然和孔雀是近亲,面相也不是威风派的,但性格却一直被人与猛禽相提并论。
它是我国特有的“褐马鸡”,被誉为鸟类中的“国宝”。
孔雀近亲颜值高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珍禽,在国际上与大熊猫齐名,可谓国宝级物种,同时还是山西省的省鸟。
历史上,它们不仅在华北大部有着大而连续的分布区,在西北、东北甚至长江以南还有少量根据地。
如今,褐马鸡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级。
褐马鸡在动物分类系统中属鸡形目-雉科-马鸡属,因主色调为褐色和形似马尾的尾羽而得名。
它身上的羽毛呈深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短羽,两颊(眼部周围)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其下方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就像洁白的小围嘴。
褐马鸡身长90 ~ 110厘米左右,重约3公斤,雄性略重于雌性,是鸟类家族中体型较大的类群。
作为和孔雀同科的物种,褐马鸡的颜值也不逊色,它最引以为傲的是那22根发达而靓丽的尾羽。
尾羽的主体是银白色,末端则是泛着紫蓝色金属光泽的黑色。
羽支下垂,披散时像马尾,被称为“马鸡翎”。
整个尾羽向后翘起时形似竖琴,尽显美艳富贵之气。
鸡形目鸟类普遍擅走不擅飞,褐马鸡也不例外。
它的两翼不够长,身材也略显笨重,飞不远也飞不高,通常只能做一只“滑翔鸡”,飞越较窄的山谷到达对面的山坡。
但是它们双腿强壮有力,可以从容奔走在中低海拔的(1000 ~ 2500米)山区,在林间找一些植物的叶、嫩茎、幼芽、花蕾、浆果、种子等素菜果腹,如沙棘、龙胆、柴胡、车前等,偶尔也啄几只昆虫换换口味,属于杂食性鸟类。
它们十分机警,在油松、白皮松、松栎林、华北落叶松、山杨、桦树等植被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挑选灌木丛和枯枝堆筑巢,再铺点儿茎叶和羽毛当垫子,“装修”比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