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是中国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在传统水稻种植技术中,抛秧栽培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抛秧栽培通过在水稻田里抛掷秧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农作物的收获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收益。
本文将介绍水稻抛秧栽培的基本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的基本步骤:种子准备、秧子抛播、防止秧苗死亡、维护秧苗生长。
1.种子准备:种子选择要挑选良种、新品种,以保证植株健壮,产量高。
秧子要经过消毒,减少对病虫害的损伤,以及经过水浴,以达到病虫害预防、抗病抗虫效果。
2.秧子抛播:秧子抛播需要根据田块大小、水分不均匀等情况,调节投料压力和投料量,使秧子均匀覆盖在水稻田上,结实抛秧,以免浪费秧子。
3.防止秧苗死亡:当抛秧后,应进行补水,以免秧苗由于水肥不足而死亡,还应注意深浅,以免秧子表面或内部存水,形成秧苗死亡条件。
4.维护秧苗生长:在秧苗生长期,要做好施肥管理,在补水管理中,要消除水分浪费,避免坑塘等地生长秧苗,以保证秧苗的健壮长大,安全收割。
水稻抛秧栽培是中国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收益,为提高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已取得较大的进步,新品种
和新技术迅速普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优化升级。
另外,有些地方也倡导采用机械抛秧技术来替代人工抛秧。
机械抛秧克服了人工抛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陷,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水稻抛秧栽培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中国种植业可以继续推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的更高效果。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日益发展,抛秧栽培技术的出现,使得水稻耕种的效率和产量大大提高。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技术,能够节约农田用水,更加有效地从事水稻耕种。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利用抛秧机将秧苗抛秧,抛秧机在小田块上穿插作业,工作速度快,可以加快播种速度和种子散布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播种效率。
而且抛秧机的作业灵活性强,增选性强,可以自由控制种子的播种密度和播种深度,使得在播种时可以有效控制秧苗生长情况。
此外,使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还能有效地减少土壤损耗。
由于抛秧机在收割前就作业,故可减少土壤损耗。
而且,抛秧机可在一定宽度的田块内播种,有利于种植人员更有效地进行土壤保肥,提高土壤密度,降低土壤质量损失,从而减少土壤损耗和土壤流失。
此外,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还具有节约用水的作用。
由于抛秧机可以有效地将水稻秧苗抛秧,故可以减少水的消耗。
而且,抛秧机在田块上移动分布作业,让耕种更均匀,从而减少淹水和浇水次数,降低水的消耗,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此外,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还可以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率。
抛秧机可以有效地将水稻秧苗分布在田块内,有利于植物发育,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节约经济金钱的开支。
总之,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耕种的效率,节约用水,降低植物病害发生率,减少土壤损耗,提高水稻产量,发挥着重要作
用。
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地使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一直受到各界重视。
传统的抛秧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稳定产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抛秧栽培方法、利弊效果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为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和起点。
一、抛秧栽培技术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以人工将小颗粒水稻种子投撒到水稻田里来实现种植的一种方法。
一般利用抛秧机,将颗粒状的种子抛撒到水稻种植区域,然后再清除长在米田上的水茬,此时小颗粒水稻种子将会掉落到土壤里,稻穗和稻熟将会从土壤里面地表长出来。
二、抛秧栽培的优点1、种子活力和移植效果较好。
抛秧栽培的水稻籽粒经过一定的清理加工,活力较好,而且移栽的种子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格,种子细腻的投撒,能够增强播种效果,保证了后期的种植效果和收成。
2、种植速度快。
抛秧栽培最大的优势在于,抛秧这种机械化种植方法,速度比起人工播种要快不少。
一台抛秧机,可以同时抛撒4-5亩米田,节省了不少时间,有效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
三、抛秧栽培的不足1、抛秧栽培需要购买抛秧机。
只有拥有抛秧机,才能够进行抛秧栽培,而抛秧机价格并不低,购买这种机器的农民们负担不起,也没有办法使用抛秧设备。
2、水稻稼穗接种率不容易控制。
由于水稻籽粒较小,抛撒时容易空抛,造成秧苗接种率不容易控制,影响后期种植质量,影响收成。
四、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1、加强技术培训。
为了推广抛秧栽培技术,首先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抛秧栽培技术的理解,研究新型抛秧机的使用,普及技术的知识,使农民能够熟练的操作抛秧机,从而推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开展技术辅助。
为了确保抛秧栽培技术的安全和高效性,对于推广技术应当联合本地技术支持点,提供全方位的技术辅助,确保农民能够更加准确的操作抛秧机,缩短学习过程,提高抛秧技术应用率。
3、丰富种子资源。
抛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依赖水稻种子,为了更好的推动抛秧栽培技术的使用,应当加强种子的开发和种植,在各区域建立种子基地,以确保种子的供应,同时加强种子质量的把关,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适合自然环境的水稻种子,使技术的推广更加顺利。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属于较新的农业技术,它旨在将水稻播种和收获改进成一体化技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产量。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生产和种植、播秧前准备、播秧时机、播秧方式、栽秧后管理等几个方面。
生产与种植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关键,决定着抛秧栽培成功与否。
种子选择要求高抗逆性,出苗势强,苗期短,生育期长,种植间距可以满足抛秧要求,子代苗期及穗期的时间要求可满足抛秧的要求。
播秧前准备包括综合考虑抛秧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土壤性状、施肥、控害、拔苗等多种因素,并严格遵守墒情抛秧技术规范。
播秧时机是播秧的关键,播秧时机要求穗期初期,定植时穗期最佳,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在穗期的7~14天的时期,种植的穗数要多于茎数,以保证抛秧成功率。
播秧方式主要分为硬抛法和软抛法,硬抛法是指用力将秧苗从地里脱落,大力抛出,合理的抛砂距离是抛秧成功的关键,而软抛法是指用锄头轻轻地将秧苗从母苗上掰断,秧子从地里拔出,不破坏母苗,把母苗和秧子一起抛出。
栽秧后管理是抛秧栽培成功的关键,主要采取水浇灌、压实、通气、加液等措施,尽量保持抛秧区域平整湿润,苗期加强施肥,种子苗及时开耙,促使耙耕。
灌溉苗期要有利于苗期的生长,在抛秧后的3~10天,根据地温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施肥,增强苗期的物质吸收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质量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抛秧失败及施肥损失大等弊端,使得水稻抛秧技术不容易推广应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抛秧栽培技术,应当加强种植技术积累,提高抛秧技术和管理技术,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组织抛秧配合收获,实施施肥技术,开发抗逆种子,推广抗逆品种,以确保抛秧栽培技术能够取得成功,为改善农民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只有深入研究和实践,掌握抛秧栽培技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使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应用,为改善农民经济做出贡献。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在中国流行的种植技术,对稻田的耕种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抛秧栽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一直是稻农的热门话题。
一、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选择一定数量的种植穴,在每个穴内播放稻米,然后再抛掷秧子,将秧子落在稻米上,把稻米和秧子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稻米发芽后,秧子也会跟着萌发,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迅速地种植水稻,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优势1.秧栽培技术可以加快稻田的种植速度,缩短开垦至栽培的时间,同时减少劳动力的消耗;2. 使用抛秧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稻田的肥料消耗,降低农药的用量,从而节省农费;3.秧栽培技术可以缩短收获的时间,从而节省农民的劳动力;4.秧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收获率,而且还可以降低水稻的病害发生率。
三、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缺点1.秧栽培技术的实施不容易掌握,农民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2.秧栽培技术要求提前确定种植的穴数,若穴数太多,在收获时会有工作量较大的情况;3.秧栽培技术需要在较好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一旦天气变化,就可能影响抛秧栽培技术的执行效果。
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实施建议1.抛秧栽培技术实施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当地气候特点,规划清楚种植穴的位置,以免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2.究人员应当及时建立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技术指导文档,使农民能够熟练地掌握该技术;3.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研究机构和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推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发展,让这项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4.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发展应当与全面的农田综合管理配合,多次全面的施肥和施药等技术操作,以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和病虫害抵抗力。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减少了农民种植水稻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抛秧栽培技术的实施也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加强农田的肥料和农药的管理,确保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水稻机抛秧育秧秧苗技术

水稻机抛秧育秧秧苗技术水稻机抛秧育秧秧苗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关系到水稻生长发育的进程和产量。
1. 抛秧技术抛秧是利用机械设备对水稻种子进行散播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机械的力量将秧苗散布到田地中,达到密植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清理田地,确保土壤平整,没有障碍物。
(2)调整机器的离地高度,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调整出最适合的高度。
(3)将清洗后的种子放入机器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下种口。
(4)开机并慢慢移动机器,保证种子均匀散播。
(5)完成后适当浇水,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
育秧是指在田间育制水稻幼苗的一种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让幼苗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发育。
(1)在育秧田中铺好防渗膜。
(2)挖掘排灌沟,保证田地排水通畅。
(3)按照要求进行肥料的施用。
(4)为育秧田做好充足的灌溉工作。
(5)在天气稳定、气温较高的时候,开启育秧田的遮阳网,并根据需要进行通风调控。
(6)完成育秧后,将幼苗移植到田间。
秧苗是指育秧期间培育出来的带有根系的幼苗。
其主要作用是在移栽后作为种苗,能够顺利生长发育地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
(1)秧苗应该在生长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移植。
(2)在移植之前,应该浇充足够的水,使地面的土壤湿润。
(3)移植时,应该注意将秧苗根系整齐地排列,避免损坏。
(4)移植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充足的浇水工作,以帮助秧苗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5)根据生长的需要,及时进行施肥和保护作业。
总之,水稻机抛秧育秧秧苗技术是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只有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够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及应用探析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及应用探析刘凤立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并迅速推广的一项水稻育秧移植栽培的新技术。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稻作区都有一定面积推广应用。
由于其具有育苗技术简便、易于管理、不另外增加成本、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明显的优点,应用面积连年扩大,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必将为稻作区农户带来较大利益并接受。
它是指采用带有营养钵的钵盘育苗技术培育带有营养土土坨的健壮秧苗,由水稻根系将营养土相对牢固吸附到根系周围,便于抛投,当时间及秧龄适宜时,在田间采取人工或机械抛栽的栽培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尽量高抛到适宜高度,依靠秧坨本身的重量以自由落体和重力加速度扎入水田之中,从而完成抛秧栽培过程。
法库县自上世纪9年代引进该项技术,初始在水稻栽培大镇依牛堡子镇首先应用该项技术,取得一定经验之后,逐步向全县水稻栽培区域推广,面积由小到大,栽培技术由弱到强,栽培效益也越来越好,该项技术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抛秧栽培技术优势1、省时省力水稻抛秧栽培方式对水稻种植区水稻秧苗质量和规整度无特殊要求,适当区域内可将田间作业人员缩减至单人作业。
根据田间工作任务量及劳动强度适当调配人员配置,通过人工手插秧与抛秧栽培人工成本比较可以看出,抛秧栽培可在缩减人力资源成本的的情况下与同期人工手插秧相比,可以提高效率1倍以上,同时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根系损伤,缩短返青期。
2、提高产量抛秧栽培依靠秧坨自由落体进入田中,能够做到深浅均匀一致,返青期短,分蘖快且多,依靠作物本身群体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保证抛秧栽培整个群体健壮合理,进而达到高产群体结构,由于促进和提早分蘖有效增加穗数和籽粒成熟度进而达到高产目标。
3、节本增效明显该项技术在劳动力相对紧张及劳动力成本偏高地区,人工手插秧密度不足,机械插秧在当地水稻生产上的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不能完全配套的情况下,采取抛秧栽培技术节本增效尤为明显。
据法库县农技推广中心调查,节省种子、节省秧田、节省人工,亩节本增效可达100元以上,可以对当地水稻生产发展起到稳定和促进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水稻抛秧栽培方法和技术-种植技术

保持秧田湿润,出苗前不需施肥, 出苗后应适时施肥并做好病虫害防 治。
秧苗的抛栽技术
整地
将大田进行翻耕,并除去杂草 、残茬等杂物,准备抛秧。
抛秧
将秧苗连根拔起,均匀地抛撒 到大田中,一般每平方米抛栽
50-100株。
补苗
在秧苗未完全覆盖大田时,对 未抛栽的区域进行人工补苗。
大田管理技术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适 量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贮藏条件
选择干燥、通风、阴凉、 无污染的贮藏场所,避免 潮湿、高温和污染。
保鲜方法
采用真空包装、速冻、低 温冷藏等方法,延长稻谷 的保鲜期,保持原有的营 养和口感。
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定期检查贮藏情况,及时 处理霉变、虫害等问题, 确保贮藏过程中的稻谷质 量和安全。
贮藏过程中的损失与防治
贮藏损失
稻谷在贮藏过程中会受到虫害、霉变、鼠害等影响,造成损 失。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选择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同时 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保证产量和品质。
02
抛秧稻的栽培技术
秧苗的培育
浸种催芽
挑选良种,用适温水浸泡810小时后,用湿纱布包裹并 置于恒温催芽箱中,保持温度 在28-32℃之间进行催芽。
播种
当种子露白时,将其播撒在事先 准备好的秧田中,播种密度为每 平方米200-300克。
灌溉
在抛秧后的前两周保持浅水灌溉, 两周后可逐渐加深水位至适宜深度 。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选 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除草
在秧苗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田 间杂草,防止与水稻争抢养分。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水稻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在采用塑料软盘培育出成坨秧苗后,通过人工或抛秧机抛掷,使秧苗根
部带土向下自由落泥定植的一项轻型、优化、增产的水稻移栽技术。该项目技术是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在在我国南方稻区推广很快,现在成为了集中育秧的主要形式
之一。
一、整地
抛秧对本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达到“烂、平、净、浅”的标准,即泥要烂,土壤糊
烂有浮泥;田要平,高低不差半寸;田要净,无残茬、杂草;水要浅,切忌深水抛秧,土质
粘重的田,要待泥将下沉后再抛,土质砂性重的田要随整随抛。
二、抛秧期
早稻抛秧时需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或以上进行,叶龄控制在2.5—3.5叶,秧龄
28天以内,苗高10—15厘米为宜。晚稻抛秧秧龄不能超过30天,在适宜抛秧期内尽量早
抛。
三、抛秧密度
一般每667m2抛2万蔸,即30蔸/㎡,株型紧凑的早稻品种,每667m2抛2.5万蔸以上,
即40蔸/㎡以上。
四、抛秧方法
1、起秧
做到早起秧,晚浇水,就是抛秧的头一天浇苗,这样不会使苗过湿,影响抛秧效果。拔
秧前应先将塑料秧盘从秧厢上提起,拔秧时要将连根苗分开,拔下的秧苗装入网丝袋或箩筐
中,每袋或每筐所装秧苗盘数要有数,最好是装相同盘数,以便按面积抛秧。
用抛秧机抛秧,要求“秧苗不挂水,秧根不沾泥”,以利于机械抛秧。
2、运秧
运秧要注意少拔快送,尽可以少伤苗,堆码不要太高,最好用箩筐装好秧苗后进行堆码,
以免压伤秧苗;路程不能太远,尤其是晚稻,气温高、时间长易闷坏秧苗。
3、抛秧
人工抛秧时人站在田埂上,用手抓住秧苗,向田块中央方向呈斜线角度,尽量往上抛(3
米高以上),抛得愈高愈好,先远后近,先稀后匀。先抛70%秧苗,余下的30%秧苗用于补稀,
补缺,补边角。
抛秧机抛秧的原理是将秧苗由抛秧机甩向田间,靠秧苗叶轻蔸重下落的惯性立苗,达到
替代人工抛秧的目的。作业时,机手根据装秧的方便性,选择抛秧路线,做到直线行走,避
免重抛、漏抛。两名喂秧机手要协同动作,均匀喂入秧苗,根据前进速度和农艺要求,人工
调整秧苗喂入量来改变抛秧密度,调节范围至20~45穴/米2,改变喂入斗与护罩的相对位
置,可改变秧苗的抛出方向和抛撒带的位置。转弯时,喂秧手下机停止喂秧。作业时,如果
遇到偏向风,造成一边抛多,一边抛少现象,喂秧手应有意识地向逆风一侧喂秧,以克服风
力对秧苗抛出方向的影响。遇到4级以上大风,应暂停抛秧。
抛秧完毕后,对面积较大的田块,按3-4米宽扯绳拣出25厘米宽的工作行,一厢厢进
行清理,稀的加进,密的移开,直到稀密适当,秧苗不出现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