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特征

摘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跌宕起伏,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和有力成绩单,对现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趋同、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特征也繁杂繁复。整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时间上,近代前期近代后期经济发展特征发生了几番变化;二、主体上,以帝国主义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特征和以民族资本主义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特征也各有不同

首先,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

(1)近代前期(1840~1919)期间,甲午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2)近代后期(1919~1949)期间,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实施野蛮的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①在农业上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②在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将其定位“统制事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原料基地,③在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印制大量军用票在沦陷区流通、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即使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依然独占国统区,1946年同国民党政府签订“新二十一条”

其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一些生产行业中产生;鸦片战争后,受通商口岸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很想投资于近代企业;又有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商办近代企业起到引导作用。

上述只是基于史实的一些基本特征,更深入的特征是社会转型之下的经济趋同。

在文化上有个观点抑或说是理论称之为“文化趋同”。指的是,落后的文化必然会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并向其趋同,比如说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是落后的游牧民族,虽然通过弯刀宝马占领了我国半壁江山,但依然向汉文化趋同,进行了一番汉化的改革,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习汉礼。经济上也是如此,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下落后的经济制度(小农经济)生产出的落后的产品,与西方国家先进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中先进的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生产出的先进的产品一对比,高下立判。社会之中绝大多数的有理性的民众或者称为消费者是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产品的,这是消费需求的要求,是生产的动力,也是经济趋同的来由。

所以,在近代不乏出现支持国货,抵制洋货的活动,但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每一次抵制洋货运动的出现,必然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经济趋同的反作用;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亦是经济趋同的结果。

所以,我的结论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是经济趋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