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行为学的解释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涉及到多门学科,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和空间状态,我们称之为环境行为。

1.1.2环境行为学与环境心理学

环境行为学也有称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t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得见)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环境行为学是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学科中的应用。行为主义

1913—1930年,华生(Watson,John Broadus,1878—1958),经典行为主义

1930年,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B.F. Skinner),操作行为主义

20世纪50年代,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米契尔(W.Mischel,1930-)社会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早期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50年代,有所谓的“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等带有机械唯物论色彩的理论,偏于实验室研究.

在建筑与规划上也有“建筑决定论”,“规划决定论”。

环境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70年代形成高潮。

1970年,建筑心理学国际研讨会(IAPC)

美国,国际心理学会成立环境心理学分部

英法德日的环境心理学发展

代表人物: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普洛尚斯基,城市规划师林奇

中国的环境心理学

1993年,建筑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

1996年,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后改名为环境——行为研究学会(EBRA)

调查研究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问卷法观察法现场研究法语义区分法认知地图法

环境评价集结行为信息,运用心理学方法,描述环境场所及外部的因素和对行为的影响。感觉

1.1 定义: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2 感觉的特点:

A,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B,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C,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D,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3 感觉的分类:

A,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这类感觉的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表面的地方。

B, 内部感觉,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的感觉器位于各

有关组织的深处(如肌肉)或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呼吸道)。这类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1.4 感觉刺激的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家,赫布(D. O. Hebb)和贝克斯顿(W. H. Bexton)

1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婴儿实验

1.6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B, 联觉

a, 色彩的温度感

b, 色彩的距离感:具有前进性的色彩:明度高、彩度强、暖色调;具有后退性的色彩:明度低、彩度弱、冷色调

c, 色彩的轻重感: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桃红、浅黄色;明度和纯度低的显得重——黑,深褐色

d, 色彩的面积感

e, 色彩的动静感

2.1 定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2.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A, 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

B, 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

C, 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因而知觉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3知觉的特征

A, 相对性B, 选择性C, 整体性D, 恒常性E, 组织性F,意义性

认知3.1 定义:

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2 认知心理学:

A, 皮亚杰,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B, 惠太海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心理学,

)1中央凹

A,中央凹形成的视野成圆锥状,水平和垂直视角均为2°左右;

B,当头部保持垂直或略微前倾时,中央凹视觉通常看着视平面以下10°左右的地方;

C,中央凹具有辨别物体精细形态的能力。

2)黄斑

黄斑是围绕中央凹的椭圆形黄色色素区域,水平视角12°~15°;

随同中央凹进行扫描,共同形成清晰的视野。

3) 周围视觉

A,周围视觉位于中央凹和黄斑周围;

B,近周围、远周围、边缘单眼视觉三部分;

C,边缘单眼视觉对运动的感觉相对加强;

1.2 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

1)听觉

2)嗅觉

3)触觉

4)动觉

5)温度和气流

格式塔的含义

格式塔(gestalt),意为完形;

解释: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

1.2.1图形与背景

1)基本概念

在一定的场内,我们并不是对其中所有对象都明显感知到,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凸显出来成为图形(figure),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ground),俗称图底关系。1.2.1图形与背景

2)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且形状类似时,图底关系可以互换。

3)图底关系在设计中的运用

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符合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体,观察者能第一眼发现所要观察的对象,环境中某一形态的要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就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

1.2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1.2.1图形与背景

3)形成图形的主要条件

A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

B 单纯的几何形态易成图形

C 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

D 对称形态易形成图形

F 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

G 单个突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

H 动的形态比静的更容易形成图形

I 整体性强的容易形成图形H 奇异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易成为图形

1.2.1图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