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
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厦门大学海韵园区调查研究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 出发 合理改善 校园环境 进行较 为初 步 的
研究探讨。
1 研 究对 象概 况
1 1 园 区 区 位条 件 .
图 1 海 韵 园 区 全 景远 眺
厦 门大学海韵园 区位于厦 门岛 内曾厝坡片区豹子 山山麓 , 面朝大海 , 背靠厦 大本部 , 东与环岛路相 接 , 地理及区位条 件十 分优越 。园 区地势存在高差 , 呈东低西高的形态( 1 。 图 )
海韵园 区现主要 由一期 工程 的教 学楼 、 办公 楼 、 1号科研
楼、 2号科 研 楼 等 五 栋 4 6 框 架 结 构 的单 体 建 筑 组 成 , ~ 层 总建
生进行 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 加 以补 充。为客观 的获知使用者
筑 面积近 4 0 0 , 0 0m2另有二期工程 待建 ( 2 。 目前海 韵园 区 图 ) 主要作为厦 门大学数学科 学学 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 学 院的教学科研及办公场所 。
21 年第 O 期 01 7 总 第 17期 5
N0 07 ・2 1 01 V o1・1 57
基 于 环 境 — — 行 为 关 系理 论 的厦 门大 学 海 韵 园 区调 查 研 究
杨锎 金麒 王 明非 3 10 ) 6 0 5 ( 门大学建筑系 厦 福建厦门
摘 要: 建筑环境 与使用者行为之 间的关系是人们一直以来都试 图探 索的问题 。本文 以厦 门大学海韵 园区为例 , 结合 问卷调查 与 理 论 分 析 , 为 校 园 空 间环 境 的营 造 应 注 重 为 各 种 功 能 活 动 的开 展 和 多种 形 式 的沟 通 、 流 提 供 可 能 与便 利 。 认 交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 理论及其拓展
李斌
摘要 / 介绍了环境行为学的学科框架,说明了其跨学科的特点;整 理了环境行为理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并以
注释 1) William M. Pena and William W. Caudill. Architectural Analysis- Prelude to Good Design[J]. Architectural Record.1959.5 2) TAMU CRS Archives 显示为 1951 年在 Norman, Ok schools 项目中传统 策划工具第一次得到应用。 在Laredo, TX schools项目建筑策划第一次作为业 务被出售。 3) Willie Pena and John Focke.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M]. 1969.P29. 4) E. Cherry Programming for Desig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1999 P259 5) R.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 1999 P20 6) Willie Pena Steven A.Parshall, Kevin Kelly Problem Seeking. Houston. CRSS Inc,1987.P165 7) CRSS Stories: Motion in Only One Direction-Forward. Houston. CRSS Inc, 1992.P65. 8) Henry SanoffMethods of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Stroudsburc, Pennsylvania: Dowden, Hutchinson & Ross, Inc.1977. P136-137 9) Richard Oates, David Thorman, Jim Wages.K12 Building Schools: A Primer for Managing Capital Programs. Houston. CRSS Inc, 1990. 10) K-12 Lessons Learned. 11) Intergraph TM (1991); Product Literature on Project Programmer with Project Optimizer; Intergraph Corporation, Huntsville, AL. 12) SARA TM (1994); Product Literature on SARA Facility Development System software; Sara Systems, Inc., Canutillo, TX. 13) …mer Akin, Rana Sen, and Magd Donia. SEED-Pro: A Framework for Computer Supported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15213, USA 14)Johnson, Robert E., and Mark J. Clayton. 1998. The Impact of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esign andConstruction: The Owner’s Perspective.”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8, 3-14. New York: Elsevier. 15) Architecture Week. E-Commerce for Facility Managers . Architec- ture Week. Page B1.1. 20 September 2000 16) http://www.aia.org/aiarchitect/thisweek06/1230/1230blog.cfm 17)The 1st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Round Table(APRT) 由College of Architecture, TAMU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 18) CRSS Stories: Motion in Only One Direction-Forward. Houston. CRSS Inc, 1992.P66. 19)Jonathan King and Philip Langdon. The CRS team and the business of architecture. College S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2. Foreword. 20) 帕歇尔在 2007 年12 月第一届APRT 讲演中将其变化总结为Information System, Survey Tools, Client Interaction Tools, Gaming, Wall Displays, Virtual Squatters, Web Technology, Research Files, BIM等九大方面。 21)Willie Pena William W. Caudill and John Focke.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1977.P8. 图片来源 图1 分别来自Willie Pena Steven A.Parshall. Problem Seeking.2001 P185 和Parshall在2007年12月 图2 This picture was taken by Irv Finical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结语由于孔子的述而不作历代学者热衷于对论语进行注释诠释并且通过孔子思想的体会领悟以及发挥而结合自己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见解也推进了论语研究的经久不衰
文化研究 / CULTURAL STUDIES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樊佳奇 姬 烨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
格为儒家新兴经典。 《四书章句集注》 普及广泛,普及得主要 方式是: 精英讲学、科举选拔、民间教学。最终,四书地位高 过五经,二程大力推崇、表彰四书,提高四书的地位,并又训 释了论语。而 《论语》 被视为四书的一部分进行流传,是与 《四书》 在南宋得定型息息相关的。宋代以来, 《论语》 中发 行量最大的注本,当属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了。 结语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还在发展阶段,一直以来,规范化的校 园景观设计都是大学校园应用的标准。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 度上存在缺陷,没有考虑人的行为心理。作为人居住或者使用 的环境空间,公共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 对 环境行为学认知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以往相比, 更加强烈。因此,作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环境空间之一, 大学户外公共空间越发成为学校重要的场所。 1. 环境行为学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摘要: 环境行为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它主要针对人的行为、人 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不同类型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有非常 微妙的关系。因此,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空间的设 计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从另一方面分析,环境对人是否有影 响,取决于人的行为是否对环境有适应性。人的行为与环境的 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既对立又统一。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行为 学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和空间需求,最 后简要概述了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关键词: 环境行为学; 公共; 空间设计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行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致力于探索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解析环境行为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其基本假设、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与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框架,分析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环境。
本文还将关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价值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环境行为学及其拓展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人类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之上的。
这一学科主张,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内在因素的结果,而且是由其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环境认知理论、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以及环境应激论等。
环境认知理论主张,人类通过感知、理解和解释环境来形成对环境的认知,这种认知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对环境进行选择性注意、解释和记忆,从而决定如何与环境互动。
环境决定论则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物质环境所决定的。
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理论强调了环境在塑造人的行为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环境可能论则提出,环境提供了行为的可能性,但并不一定决定行为。
换句话说,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人是否利用这些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能力和选择。
环境应激论关注的是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压力源(如噪音、污染、拥挤等)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和不适,进而影响其行为和健康。
因此,环境行为学也关注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减轻环境压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概论 pdf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感知、体验和影响他们的物理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室内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评估和环境保护等。
以下是环境行为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领域:
1.环境感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感知环境信息。
2.环境认知:探讨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环境信息,包括空间认知、环境记忆和地图使用等。
3.环境情绪:研究环境对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以及情绪如何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
4.环境行为:分析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如空间使用、运动、休息和社交互动等。
5.环境健康: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包括空气和水质量、噪音水平、温度和光照等。
6.环境设计和评估:探讨如何设计促进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以及如何评估环境的质量和效果。
7.环境心理学应用:将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教育和公共政策等。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
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环境认知、人类行为与环境、设计与环境、环境心理学、生态行为学、可持续环境行为、城市环境行为、环境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健康与环境行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行为学的整体框架。
1.环境认知环境认知是指人们认识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对环境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机制。
人们通过感官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进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环境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保护和管理环境。
2.人类行为与环境人类行为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人类的行为方式对环境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导人们采取合理的行动。
3.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环境是连接人与环境的桥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位置,并创造出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视觉环境心理学、听觉环境心理学、触觉环境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它主要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人的感官机制和心理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5.生态行为学生态行为学是研究人类生态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等许多方面。
它主要关注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研究和发展生态行为学,我们可以促进人类对环境的负责任行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环境行为可持续环境行为是指能够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行为方式,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加强垃圾分类等许多方面。
推广可持续环境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1环境心理学是讨论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阅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殊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
一方面,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两者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环境心理学需要转变基本概念和讨论方法滞后的现状,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讨论,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
由于以往环境心理学讨论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讨论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讨论的优势,所以环境心理学不应当被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人、环境、行为的跨学科讨论领域。
很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区的环境心理学讨论,在方法论讨论原则上必定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多个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如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
当代环境心理学讨论不应当只在个体水平,更应当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讨论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讨论方法,制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讨论梯队”,应当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靠心理学的作用是特别有限的。
因此,环境心理学家应当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讨论,为环境政策的制订供应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月末,在北美兴起,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快速地传播与进展,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讨论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月,才从发达国家引入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开头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讨论,从而引起其他有关学科人员的广泛爱好和关注。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景观设计

结合上位规划以及对菁园居住区的现场调研,为主干道DT路段空地设计,基于发现位于菁园居住区内部分区域尚未建设,同时配套书店也是在三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同期周边位于南侧三期工程建立菁园体育场与室外游泳池。
三期工程建立的同时DT道路必然形成聚集区域。
利用软件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经过Depthmap空间句法软件与实际调研相吻合,ArcGIS软件分析得出餐饮服务设施覆盖不到菁园,运动休闲设施覆盖不全菁园,建议在附近区域添加新的餐饮服务设施及运动休闲设施。
如图(图1)左侧为上位规划及设计用地,右侧为空间句法软件分析,右上为整合度分析,右下分别为:出行距离为400m、800m、1200m、1800m的选择度分析放大图,由此可见DT道路为人群聚集区且紧邻日常休息区,为此设计师注重在菁园居住区内营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友好氛围,重视不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1],合理引导交通流向并提供隔离措施和共享设施,以创造一个互相交流的空间[2]。
基于此对此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图2)。
基于区域问卷调查与实际调研(图3)(仅限于菁园):(1)支干路拥挤主要原因道路作为菁园宿舍,乱停放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现象严重。
(2)结合了解使用人群的需求和活动目的需求。
主要有以下七点需求要解决:缺少户外读书空间;缺少户外演讲空间;缺少户外交流空间;缺少休闲座椅空间;缺少照明空间;缺少停车空间;缺少户外健身空间。
刘熙晨1,王燕飞1,韩易卓1,刘盛源1,苗持元2(1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洛阳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洛阳471000)本文对菁园居住区现有景观进行实践改造,对菁园居住区的现有空间景观进行解读,从学子的需求、习惯及环境育人引导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在原有菁园居住区景观环境建成基础上提升,满足使用者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环境引导,可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增值性人才。
以规划布局、交通流线、景观空间三个方面对菁园居住区景观展开讨论。
提出在景观设计中应把握:1.在设计景观环境与规划、建筑之间的整体关系时,应注重空间的安全性与可达性;2.在设计菁园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共享理念和混合发展;3.营造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相融合的环境过程中,应注重景观的活力提升,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環境行為學的醫院庭院環境規劃設計謝偉華
環境行為學的環境行為理論及其拓展李斌
小城鎮周邊農村地區居住環境變化研究——以上海市川沙鎮為例李斌范佳純李華
江南自然村落公共空間和居住空間的環境行為研究任燕;秦丹尼;李斌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研究,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 3.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5.俞国良王青兰杨志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8 6.王文友,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规划师,2000.02 7.李增道.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90 8.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第3页9.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园林与景观设计》重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0.戴志中、褚冬竹、肖晓丽著,高校校前空间,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08 1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12.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3.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等著/周先庚、林传鼎、张述祖等译,心理学纲要14.岳庆平、吕斌,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3 15.株式会社建筑画报社编,日本绿色校园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6.包小枫,理想空间——中国高校校园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02 17.江浩波,理想空间——个性化校园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04 18.景观设计——景观与建筑的和谐交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1 1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城市中国——中国式造城,动感杂志社,2005.09 20.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9 21.王文友,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规划
师,2000.02 22.满红、孙王琦,大学新校园景观的特色设计,房材与应用,2004.03 23.李晓艳,浅谈校园标识导向
系统设计,标识24.杨欢、王竹,大学校园人性化场所的创造,华中建筑,2006.6 25.靳路明,现代校园空间意象研
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3 26.郭金菊,高晓霞,浅谈校园环境景观形态设计,河北工业科
技,2002.5 27.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新建筑,2004.02 28.郑章毅,地面铺装更具人性化若干要
素,福建建筑,2004.5 29.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建筑学报,2004.12 30.韩凌云、宋力,环境行为研
究与当代中国景观学教育,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 31.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6.09 32.宋刚,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环境行为调查与使用评价,2005.08 33.杨滔、姜娓娓,清华大学理学
院北院院落环境行为调查,环境设计·室内布置及装修,2001 34.李媛琴,深圳大学中心广场环境和使用行为
调查,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3 35.赵玫、高巍,呼唤积极参与的人性户外空间——清华大学校园广场空
间环境行为调查与评价,华中建筑,2005.05 36.王丽方、谭朝霞,清华大学北院景观设计随笔,中国园林,2001.02
37.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新建筑,2004.02 38.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建筑学
报,2005.06 39.韩俊泰,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太原大学学报,2006.09 40.杨欢、王竹,大学校园人性化场所的创
造——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户外空间评析,华中建筑, 41.王一,从几何空间到校园场所——浙江大学紫金港
校区中心岛解读,时代建筑,2005.03 42.[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张昕、张鹏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5 43.[美]C.威廉姆·布鲁贝克著/邢雪莹、孙玉丹、张玉玲译,学校规划
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06 44.[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 45.[丹麦]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著/汤羽扬、王兵、戚军译,公共空
间·公共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4 46.[日]高桥鹰志+EBS组/陶新中译,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8 47.[美]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02 48.[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49.[美]里查德·P·多贝尔著,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04 50.[美]C·亚历山大赵冰,刘小虎译,《俄勒冈实验》51.[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52.[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