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学习心得: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路线学习心得: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群众路线学习心得: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群众路线学习心得: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在工作中,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
主动经常深入群众,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
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不要认为解决群众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
基层教育如何积极有为笔者的浅见是,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要更自觉地把“为民、务实、清廉”写在自己的工作中,让群众看得见。
“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上下功夫。
以人为本,对于教育工作来说,就是要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坚持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基层群众

坚持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坚持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论,是党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党始终强调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核心要义在于,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依靠群众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群众路线强调党的工作的一切活动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依靠群众力量。
这意味着党必须真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倾听群众的心声,并将其利益融入到党的各项决策中。
群众路线对于党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它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与认同,促进了党与人民之间的密切关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必要性密切联系基层群众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基层群众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根基,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期望和需求,党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加精准地指向问题的关键。
基层群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才能真正做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
在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应当注重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用群众的语言与之沟通交流,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解难题。
三、如何密切联系基层群众1.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和服务意识,实现党组织真正服务于基层群众的根本目标。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和帮扶,提高其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2. 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做到心向群众、目标群众、姿态群众,通过调研和深入交流,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2013年6月18日党中央部署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新时期中国执政党再次亮出群众路线法宝,重申、重叙、重塑党群之间舟水之喻、鱼水之谊、血肉之情用意深远、意味深长。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1、从执政历程看,群众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1)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92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就是一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创造史(2)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功夺取执政地位。
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一个治理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四亿人民的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保持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中外著名的淮海之战,就是群众支持共产党、支持解放军,从而夺取全国胜利的经典之作。
陈毅元帅曾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毛主席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观点:“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创造了这令人震惊的奇迹。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坚持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 、 社会生 活方式 多样化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 ,群 众工作 需要 与时俱 进 ,以科学 的方 法和 手 段 ,宣传群众 、教育群众 、引导群众。努力 改革创新工作方法 。 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 “ 一切为了群众” 这个我党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 , 始终代表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只要我 们始终牢记 “ 群众是真正 的英雄 ” 、“ 人 民, 只有人 民 ,才是创造历史真正的动力”的观 点, 始终坚持 “ 一切相信群众 ,一切依靠群 众”这个核心内容 ; 坚持 “ 从群众 中来 ,到 群众 中去”这条根本 的工作 路线 , 始终保持 同人 民群众 的血 肉联系 , 我们就一定能够 战 胜各种 困难和风险 , 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 全 国各族 人 民夺 取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新 胜
程度 的不适应性 , 面对新历史条件下的群众 路线 , 党的十八大明确 提出 , 在 中国共产党 中深人 开展 以 “ 为民务实清廉 ”为主要 内容 的党的群众路大胜利 的基础保证 。 新时期牢 固树立 群众 观点 ,是巩 固党 的执政 地位 的坚实基
习;坚持向他人 学习、向实践学 习;同时还 要善于思考和 自省 。 结合实际总结 自已在服 务群众 、 执政为 民和 自 身建设等方面 的经验 和不足 ,深刻领悟做好群众工作的真谛 。 第二 , 要善于学习。世界各类知识浩如
起 历史 、实 践和群 众检验 的实 实在在 的业 绩, 切 实解决好人 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 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 。 2 .坚持群众路线 , 一切为 了群众 。 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是我们 党最根本 的执政理念。我们党 的每一次理论创新 、每
浅谈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一、坚定正确的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定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主人,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源泉。
我们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严格遵循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做到真心实意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二、准确把握群众需求了解群众需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才能找准切入点、发现矛盾和问题,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收集群众意见,特别是那些有利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意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解决群众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需求的调研分析,挖掘潜在需求,提前预判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建立健全的沟通渠道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群众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提高群众工作质量,就必须善于总结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苦难历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群众工作严格按照程序,有上下联动的相互支持,强化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群众工作不能“一放了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组织能力。
要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形成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和驾驭能力,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群众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六、坚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要结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运用新的手段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群众工作的创新。
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展网络慰问、在线答疑、网络调查等活动,扩大服务群众的覆盖面,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指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操作步骤。
其核心原则是紧密依靠广大群众,贯彻的基本路线,在工作中坚持指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
具体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调查研究:严格遵循调查研究是工作的第一步。
要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科学制定工作计划。
2. 组织群众参与决策: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决策。
要广泛开展民主生活会、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的群众讨论,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 及时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及时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4. 依法推动工作:坚持依法办事,在群众工作中准确把握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依法推动工作的开展。
5. 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观念。
6. 加强组织建设: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的组织建设,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和战斗力,充分发挥组织在群众路线实践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总之,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论,是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旨在实现的领导下的群众自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群众主义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人民群众永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群众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
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贯彻实行。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群众路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群众路线的形成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群众路线的真理性在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群众路线在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是群众路线最早的历史渊源。
如战国时,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也有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
群众都是国家最重要的,所以说,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
只有始终心系群众,中国共产党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只有切实依靠群众,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充分体现群众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所以坚持群众主义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大方针。
群众是国家的基石,所以要想建设好一个国家,就一定要把群众摆在第一位。
所以说群众路线是生命线,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实行的一大方针。
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
坚持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3篇】

坚持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3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开展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深入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自查,在工作中是否在"四风"方面存有突出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能赢得民心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可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现象渐成"小气候","四风"便是集中表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四风"不除,就会像四道无形的高墙,把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还会左右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通过重温经典著作和市委组织的学习活动,我逐渐认识到:"四风"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我们也绝不能任其发展蔓延。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在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是坚决的。
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取得了初步成效,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
党中央也有针对性地开了四个对付"四风"的药方,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说,既有日常的"食补",也相关键时刻的"药补"。
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假如能坚持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就不会落到要"治治病"的地步了。
结合对文件精神的学习和自查、自我批评活动的开展,我认真剖析了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一是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
有些干部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
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1.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
县乡基层干部很大部分出身在农村,即使不是在农村出身,也有亲戚朋友在农村,对农村的形势、群众的境况,可以说感同身受。
按理说,我们应该不会忘记“群众是衣食父母”。
但恰恰相反,有很多人正在淡忘这个老观点,正在淡化群众感情,现在非常有必要重温群众观点,筑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李瑞环同志曾说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
讲群众最可敬,是说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看看我们今天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大到纵横南北的交通干线、小到吃水灌溉的山塘水坝,无不是群众勒紧腰带、肩挑手提扛出来的。
讲群众最可爱,是说群众最容易满足。
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
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能吃上猪肉就高兴得不得了。
讲群众最可怜,是说群众生活最艰辛。
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史上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
就是在税费改革以前,也有人发出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吁。
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最大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
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
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
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等,都是极其深刻的教训。
认真学习李瑞环同志的这“四最”,反思我们这些年的工作,可以明显看到,我们从群众身上得到的多、给予的少,亏欠的多、补偿的少,不自觉地远离群众多、主动深入联系群众少。
当然,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不能完全归过于干部个人。
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2.民生利益是我们的最高利益,我们必须不断满足群众。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这也是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倡导的基本信条。
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我们的最高利益。
这几年,尽管随着财力的增长、政策的反哺,民生状况大幅改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轻视民生问题;尽管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其中也不尽合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无视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
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履行党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
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
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总是日益增长的,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持续向上的。
尽管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可以肯定,群众的抱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工作始终落后于群众需求。
这不是群众不知足,也不是我们工作不力,而是矛盾论在民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这个矛盾的存在,正是推动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动力。
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分清轻重缓急,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要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现在,有时我们认为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群众为什么不满意?有些工作在我们看来好像很有必要,但为什么人民群众不欢迎?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为什么群众就不理解?这些问题,其实毛主席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走群众路线,经常以个人的感知代替群众的体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要;往往以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常识水平作为比照,设计出看似方便群众、实则脱离实际的工作方案。
因为我们这些一厢情愿的决策和设计,造成了“最后一公里”不能进村入户的问题、群众跑冤枉路的问题、群众办事成本更大的问题,等等。
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使我们的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是好心办坏事。
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既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又要为群众办小事、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要执行好惠民政策,把群众该得的实惠送给群众。
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认真贯彻和严格落实这些政策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给群众的普惠政策不是一种赏赐,而是他们正当利益的回归;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他们理应分享的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种经济政策,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大政方针。
无论从哪一方面理解,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执行到位,坚决不准克扣截留。
而且还要改进服务方式,端正服务态度,让群众心安理得地拿、有尊严地享受。
3.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我们必须充分依靠群众。
这是我们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群众工作路线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
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
集中群众智慧的问题,实质是一个科学决策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最实际、最管用。
联产承包责任制、协会组织、村民监事会等等,这都是民间的创举、群众的发明。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小看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可低估群众的创造能力。
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运用毛主席教给我们的方法,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宣传推进,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的工作决策更正确、工作方法更生动、工作方式更丰富。
要善于调动群众力量。
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包括近几年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工作将一事无成。
我们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创建、镇村同治、高效产业发展,等等,都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不能“自导自演”。
要善于给群众算帐,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要善于借助群众的力量做群众工作,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要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用明明白白的好政策号召群众,真正把全县上下的力量集中到加速推进“三化”的发展实践上来。
要善于引导群众自治。
深入推进群众自治,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需要。
在城镇,要着力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建立健全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夯实基础。
在农村,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发展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扶持各种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化解矛盾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我们必须积极引导群众。
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
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深入群众。
深入群众是掌握群众思想、预防矛盾纠纷的关键。
扁鹊被世人誉为“神医”,但他认为自己的医术在家中三兄弟中最差,因为他总是治病于危重之时,要动手术;二哥比他好,因为他善治小病,“病发之微”,不会酿成大患;大哥最好,因为他是“病未有形而除之”,能防患于未然。
做群众工作也是这个道理。
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形成工作习惯和工作常态,经常到群众中去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
深入矛盾纠纷调处现场,和群众一起调查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参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
要宣传群众。
要坚持用红色文化教育群众,牢牢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决不能让灰色甚至黑色文化乘虚而入。
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特别要注意讲真话,讲实话,坚决不能让一些半真半假,甚至是完全虚假的信息蒙蔽群众,造成完全可以避免的社会矛盾。
要服务群众。
思想问题是“标”,实际问题是“本”。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我们不仅要办好事、干实事,更要敢于管烂事,管难事,积极主动解决好信访稳定中涉及的实际问题。
有了问题不能躲、不能拖,要学会用“三种假设”来处理问题。
一是要做“群众有理”假设。
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设身处地感受群众的苦处,体谅群众的难处,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二是要做“干部有过”假设。
要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我们的工作哪些措施不对头、方法不得当,有没有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三是要做“问题有解”假设。
要立足解决问题,真心帮助群众,按照宜粗不宜细、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查找根源,找准对策,努力把矛盾化解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