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刮痧治疗风热外侵型聤耳21例
脓耳 含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针灸疗法等[医药荟萃]
![脓耳 含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针灸疗法等[医药荟萃]](https://img.taocdn.com/s3/m/11cd22b303d8ce2f006623f0.png)
谷风书苑
5
附加:病因
(1)咽鼓管途径:
①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病菌多通过咽鼓管进入 中耳。 ②急性传染病,尤其是猩红热及麻疹发病时,可 能并发本病。 ③哺乳姿势不当,如横抱婴儿,或婴幼儿平卧吸 吮奶瓶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④过度用力擤鼻,在不洁水中游泳及跳水,不合 适的咽鼓管吹张术及鼻腔冲洗术,可使病菌经 咽鼓管进入中耳。 ⑤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如有细菌侵入,可发展 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谷风书苑
8
2、主证
(1)耳痛:
急性者:穿孔前呈博动性跳痛或刺痛,向 同侧头或牙放射,穿孔后,耳痛减轻。
慢性者:疼痛不明显。 (2)听力下降及耳鸣:
早期:耳闷,听力下降,伴耳鸣,耳痛剧烈 时,耳聋常被忽略,穿孔后耳聋反而提高。
慢性者:听力下降明显。
谷风书苑
9
(3)耳内流脓:
急性者:流血水脓样,或脓性分泌物。
方药:蔓荆子散加减
谷风书苑
14
急性中耳炎早期充血期
谷风书苑
15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充血呈暗红色,鼓膜 标志消失,全部显著外凸,紧张部外凸明显, 已有欲穿孔的表现。
谷风书苑
16
中耳炎化脓期
谷风书苑
17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紧张部穿孔, 流出脓液,附着于鼓膜穿孔处。
谷风书苑
18
2.肝胆火盛
闪光搏动;或鼓膜中央
肿甚者可堵塞外耳道。
性穿孔。
鼓膜完整。
谷风书苑
13
五、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
1.风热外侵
症见:发病较急,耳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听力 下降,耳鸣,或有耳内流脓。全身可见外感风 热证。
检查:鼓膜红赤或饱满,正常标志消失;或见 鼓膜小穿孔及搏动性溢脓;听力检查呈传导性 聋。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二)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二)作者:陈江华来源:《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09期外耳道疾病疾病概述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外耳湿疹三症,均系外耳道疾病。
多因污水溢耳,湿郁化热;或感染病毒之邪,致风湿热毒之邪蕴结于外耳道所致;或周围病变累及所致。
邪有轻重,故发病各异。
外耳道炎:耳道痒或刺激感,流少许水样脓,或有皮肤增厚、鳞屑状痂片附着,剥除后有出血倾向。
外耳道疖肿:红肿,疼痛,张口、咀嚼则痛剧,继之化脓。
外耳湿疹:外耳皮肤灼热、瘙痒,局部见有丘疹、水疱、红斑、糜烂、渗液、结痂、鳞屑等症状。
刮痧疗法有效方一:耳门、听宫、翳风、耳和髎、中渚、三阳络。
操作手法:用刮痧法。
先刮头面部耳门、耳和髎、听宫、翳风,再刮上肢部三阳络、中渚。
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此法适用于外耳湿疹。
有效方二: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内关、合谷、少商。
操作手法:用刮痧法。
先刮头面部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再刮上肢部内关、合谷、少商。
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此法适用于外耳道炎。
有效方三:耳门、听宫、听会、内关、合谷、少商。
操作手法:用刮痧法。
先刮头面部耳门、听宫、听会,再刮内关、合谷、少商。
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此法适用于外耳道疖肿。
有效方四: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并随证配穴:外耳道炎配风池、曲池;外耳道疖肿配大椎、曲池;外耳湿疹配脾俞、足三里。
操作手法:用刮痧法。
先刮头面部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再依次随证刮配穴。
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此法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外耳湿疹。
健康贴士外耳道有异物或耵聍时应及时清除。
禁止使用不洁净的器械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还应保持外耳道干燥,不宜游泳。
注意体育锻炼,避免感冒,保持鼻腔畅通。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耳穴“三序”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23例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2年第8卷第6期Vol.8,No.6,2022耳穴”三序”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23例刘青1,2,谢薇3,袁丹1,赵玲玲1,任秀亚3,向毅明1,罗丽媛1,周艺涵1(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贵州贵阳,550001;3.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贵州贵阳,550001)摘要:目的总结耳穴“三序”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3例采用耳穴“三序”疗法治疗的原发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操作方法,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患者耳鸣评价量表(TEQ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耳鸣致残量表(THI )评分(32.63±11.67)分,低于治疗前(56.59±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例原发性耳鸣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显效率为52.17%(12/23)。
结论耳穴“三序”疗法通过先耳郭全息按摩、刮痧、最后辨证施穴进行耳穴贴压,进而达到补益肝肾、通络益窍、改善耳鸣症状的目的,其操作取材方便,易于实施,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原发性耳鸣;按摩;刮痧;耳穴贴压中图分类号:R 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709-1961(2022)06-0018-04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step auricular acupoint therapy for 23patients with primary tinnitusLIU Qing 1,2,Xie Wei 3,YUAN Dan 1,ZHAO Lingling 1,REN Xiuya 3,XIANG Yiming 1,LUO Liyuan 1,ZHOU Yihan 1(1.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zhou ,Guiyang ,550002;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zhou ,Guiyang ,550001;3.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zhou ,Guiyang ,550001)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three -step auricular acupoint therapy in thetreatment of primary tinnitu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3patients with primary tinnitu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Key issue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step auricular acupoint therapy and related nursing were summarized.Results The score of 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TEQ )was lower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0.05).The score of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THI )dropped form (32.63±11.67)before treatment to (32.63±11.67)after treatment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The marked effective rate was 52.17%(12/23)DOI :10.55111/j.issn 2709-1961.202205027·耳穴特色疗法专栏·收稿日期:2022-04-02第一作者简介:刘青,副教授。
耳部外治法联合五音治疗耳鸣的临证体会

耳部外治法联合五音治疗耳鸣的临证体会耳鸣的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手段众多。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耳部外治法以及五音乐曲疗法在耳鸣治疗上的可行性,我科通过6年的临床研究及实践,耳部外治法联合五音治疗耳鸣疗效颇佳。
1 定义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中有断续或者持续性的鸣响声响,犹如蝉鸣、电流样的一种疾病。
按照耳鸣的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中医治疗耳鸣有其悠久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记载,如《素问· 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失调而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脏腑为病,有虚实两端,或受外邪侵入,干扰正常气血濡养耳窍,耳部发生鸣响。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之别气均上走头窍,可见耳鸣与经络的功能发生病态改变也有密切关联。
[1]2 现状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耳鸣方法诸多,主要有普通针刺、电针、穴位注射、温针灸、埋线、头针、耳针、穴位敷贴、刺络放血、推拿、刮痧、艾灸等,但临床中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
我科选取了耳部穴位(听宫、听会、翳风、完骨、角孙)通过推拿,刮痧,艾灸,指压点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播放五音来治疗耳鸣。
3.1耳部外治法的理论基础耳穴治疗是通过经络作用,达到运行气血,调理阴阳脏腑,导邪外出运行气血,恢复耳窍功能。
肝穴可清肝解郁、通窍 ; 肾穴可补肾、益精、填髓 ; 皮质下可调节大脑皮质和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 : 外耳、内耳穴则具有调整内耳功能的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耳鸣可能与性激素失调有关。
耳穴刺激通过对耳穴的机械及药物刺激 , 可传,至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 , 起到抑制原有病理兴奋灶的作用 , 进一步推动气血运行 , 增强药物的祛痰活血功效 , 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
[3]3.2中医外治法操作指压点穴:耳部及耳周主要拇指按压,轻重以患者舒适为主要标准,时间为15分钟。
主要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完骨,角孙。
中医耳鼻咽喉科治则治法

中医耳鼻咽喉科治则治法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治疗方法相当丰富,有内治、外治、针灸及其他疗法等。
各种治法应从临床实际出发,根据辨病辨证的结果,有选择的互相配合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第一节内治法一.耳科内治法㈠祛风法:1.祛风散寒法:主要用于风寒侵耳所致的耳胀病。
常用方如三拗汤、荆防败毒散;药物如麻黄、杏仁、荆芥、防风、柴胡、川苜等。
2.祛风散热法: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风热湿邪犯耳所致的耳病,常见于如耳拜耳疮、旋耳疮、耳胀、脓耳、耳鸣耳聋等病证。
常用方如银翘散、蔓荆子散;药物如薄荷、银花、连翘、蔓荆子、菊花、柴胡等。
3.祛风止痒法:用于耳痒症。
因风热湿邪所致者,如急性旋耳疮、耳窍霉痒症,多配合清热利湿法,常用方如消风散;药物如荆芥、防风、蝉蜕、地肤子、草解、苦参等。
因血虚生风化燥所致者,如慢性旋耳疮,多配合养血滋阴法,常用方如四物消风饮;药物如白蓑藜、熟地、僵蚕、荆芥、蝉蜕等。
㈡清热法1.清利湿热法:用于湿热熏耳所致的病证,见于耳郭痰包、耳疮、旋耳疮、脓耳、耳鸣耳聋、耳眩晕等。
属肝胆湿热证,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药物如龙胆草、夏枯草、黄苓、茵陈蒿、桅子、木通等。
属脾经湿热者证,常用方如甘露清毒丹;药物如黄苓、草解、慧及:仁、滑石、赤茯苓等。
2.清肝降火法:用于肝火犯耳证所致的耳鸣耳聋、耳眩晕等。
多配合疏肝解郁法、平肝潜阳法。
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逍遥散加减,天麻钩藤饮。
3.清热解毒(泻火解毒)法:用于热毒攻耳证,如断耳疮、耳拜、耳后疽、黄耳伤寒等。
常配合活血排脓法,常用方如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瘟败毒饮;药物如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苓、桅子、赤芍、大黄、芒硝等。
㈢和解法:主要指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枢机不利所致的耳病,如眩晕、耳胀、耳鸣耳聋、耳眩晕等。
常用方如小柴胡汤;药物如柴胡、黄苓、青蒿等。
㈣祛痰法1.清热化痰法:用于痰热扰耳证,如耳鸣耳聋、耳眩晕等。
常用方如清气化痰丸、加味二陈汤;药物如黄苓、胆南星、竹茹、瓜篓、贝母、半夏等。
李氏砭法|砭法助你摆脱耳鸣烦恼

李氏砭法|砭法助你摆脱耳鸣烦恼患者:同事。
主诉:患者自诉耳鸣、耳聋,头胀欲裂,睡眠质量差;患者精神状态差,急躁焦虑。
在我院已行针灸,刺络拔罐等治疗方法,时长大约半月时间,期间因耳鸣等症状未明显减轻,又加服营养神经的口服药及静脉点滴银杏叶注射液、前列地尔等药物治疗7天,效果依然不明显,在极度煎熬的情况下来进行刮痧治疗。
辨病依据:患者平素易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致使血行不畅,脉络失利,痹阻血脉,故见头晕、头胀;津液运行不畅,水湿内停,聚而为痰,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上蒙耳窍故耳塞、耳鸣。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则会耳聋、耳鸣、听力下降,与肝胆、三焦和颈椎有关;李老曾说过:耳鸣、耳聋一个是肾虚;再就是颈椎1-2节压迫听觉神经。
患者停用药物只采取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具体方案如下:治疗方案:1、头部刮透刮至发红发热,重点刮拭耳部周围的胆经及三焦经所循行部位;头部刮痧:上星到百会,百会到风府;头维到率谷,率谷到风池(两侧)。
2、整个颈部刮透、耳周一圈刮透;开四穴:大椎(宣肺)、大杼(养血)、神堂(安神)、膏肓(滋阴)。
3、重点刮试颈1-3,重刮耳部一周,尤其是耳垂直下的天容穴,耳屏前的听宫,听会,耳门,风池、风府、天柱、翳风等穴;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耳鸣,耳聋),耳门(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耳鸣如蝉鸣),听宫(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耳鸣,耳聋),听会(足少阳胆经,主治耳鸣,耳聋),天容(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耳聋,耳鸣)。
患者反馈:第一次刮痧后反馈耳鸣减轻耳鸣有反复预约下次治疗虽有反复但对刮痧有信心第二次刮痧后治愈耳鸣个人感悟:再好的技法也需要患者的坚持和信任,所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给彼此一个反馈的时间,我们还你一个健康的体魄!文、图:刘青敏编辑:方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村医药
循经刮痧治疗风热外侵型聤耳21例段晓情徐敏张晓平
化脓性中耳炎属中医“聤耳”范畴,发病外因为风热湿邪侵扰,内因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我
聤
院采用循经刮痧治疗风热外侵型耳2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外侵型聤耳患者21例(26耳),症见听力下降,耳痛呈进行性加重,或耳内流脓、耳鸣,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检查可见患耳鼓膜深部皮肤红肿,鼓室积液。
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18~64岁,平均(35.9±10.6)岁;病程(3.9±1.5)天;单耳16例(76.2%),双耳5例(23.8%)。
1.2 治疗方法采用循经刮痧治疗方法。
①操作前评估患者病情,并讲解循经刮痧治疗的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患者对循经刮痧治疗有积极认知,消除患者疑虑;准备刮具(问痧堂铜砭、刮痧板)、润滑剂,并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根据病情选取头部足阳明胃经下关穴、手太阳小肠经听宫穴、手少阳三焦经翳风和耳门穴、足少阳胆经听会穴,以及上肢手少阳三焦经支沟、外关、阳池穴。
②操作时患者选择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选用刮痧板,以婴儿润肤油为介质,采用面刮法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从上到下,由内向外朝单一方向刮拭头部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至颈肩部,重点角刮或点按下关、听宫、翳风、耳门、听会穴;取坐位,刮拭上肢手少阳三焦经,角刮支沟、外关、阳池穴;每条经络刮拭10~20次,刺激强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痕为度,刮耳部毛发处时不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原则,刮痧时间15~20分钟。
若患者为双耳受侵,则先行一侧治疗,结束后再行对侧治疗。
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次。
刮痧时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如
作者单位:310005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六病区(段晓情、张晓平);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部(徐敏)
通信作者:徐敏,Email:yudi1212@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立即停刮,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③操作后妥善安置患者,告知刮痧治疗后在刮痧部位出现轻微疼痛,皮肤有热感、痒感、虫行感,皮肤表面出现风疹样变化等均属正常现象,嘱患者勿搔抓,保持情绪稳定,饮温开水200~300ml,休息30分钟,刮痧部位避风寒,3小时内勿洗浴。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鼓室功能恢复正常,听力正常,耳内流脓停止;有效:鼓室功能及听力部分恢复,耳内流脓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治愈16例(76.2%),有效4例(19.0%),无效1例(4.8%)。
3 讨论
《诸病源候论·卷之二十九·耳病诸侯》曰:劳伤气血,热乘其虚而入其经,邪随气血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
《养生方》载:以手摩耳轮,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即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耳廓通过经络与各脏腑存在对应关系,点按刺激耳穴,具有聪耳通窍、散内泄热作用。
刮痧法是利用刮痧板、硬币、铜钱等器具蘸取一定介质后在人体皮肤上刮动,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达到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开泄腠理、排瘀散毒、扶正祛邪、开窍益神、提高免疫力的功效[1]。
手少阳三焦经(翳风、耳门穴)行于耳后入耳中,足少阳胆经(听会)行于耳后,足阳明胃经(下关)行于耳前,此三条经脉同循行于耳部周围,加之穴位具有临近治疗作用,对头面五官部疾病,尤其是耳部疾病起到激发精气、行气活血、舒经通络作
聤
用。
本文结果显示,循经刮痧辅助治疗耳效果满意,且易于操作,无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安红丽,黄美. 刮痧结合拔罐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6):537.
(收稿:2018-08-06)
(发稿编辑:高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