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
中草药:五味子

中草药:五味子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明代李时珍记载了南、北五味子功效的差异,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为良”;但是 2000年以前的《中国药典》两者是同一个品种下收载,2000年版药典开始将南、北五味子作为2个品种分开记载,沿用至今。
《新修本草》记载五味子:“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所以五味子由此得名。
《皇帝内经》云:“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子五味俱全,故药王孙思邈有“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之说。
医学家李士材誉五味子为“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五味子五味俱全,而酸独胜,用其收敛之性,中医认为其有止咳、止喘、止遗、止汗、止泻的功效;随着社会发展,大家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药食同源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也常常用五味子泡水、煮粥,现代研究发现五味子具有保肝护肝、镇静催眠、降血糖、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癌等药理作用;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南北五味子如何区别。
北五味子外观性状: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 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气味: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南五味子外观性状: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
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于种子上。
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气味:果肉气微,味微酸。
不同点:首先是来源不同,那么如何肉眼识别南北五味子,我们可以从颜色光泽上区分,北五味子显油润,南五味子干瘪,皱缩,果肉紧贴于种子,不油润;其次从种子上区分,北五味子种子具光泽,种子比较发亮发黄;南五味子种子棕色,表面不光滑;性味功效相同: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毕业论文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

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摘要:目的:探索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之间的差别。
方法:通过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两种药材进行比较。
结果:性状上看五味子粒大肉厚质柔润,南五味子粒小肉薄而干瘪;显微特征上看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南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略不呈连珠状增厚;从薄层图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图谱上看,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亦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在主要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故认为两者不宜混用,应用或选购前可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鉴别。
关键词:五味子南五味子鉴别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ructus schisandrae and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Methods: Throug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 TLC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 method to compare two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 the characters of fructus schisandrae particles on pork thick soft,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fruit grain thin and dry meat;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n look fructus schisandrae peel epidermal cells class polygonal, were slightly anticlinal walls renju shape thickening,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epidermal cells peel polygonal, slightly anticlinal walls in renju shape thickening ; from the TLC atla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p view, fructus schisandrae, and there i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Conclusion: fructus schisandrae and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in main chemical component differences, so that the two should not be mixed, application or purchase of the former can be according to certain conditions. Conditions.Keywords: fructus schisandrae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identification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五味子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五味子1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
2别名五味、辽五味、北五味、壮味、嗽神、玄及、五梅子3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河北亦产。
4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5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6饮片醋五味子形如五味子,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
有醋香气。
7性味归经酸,温。
归肺、肾、心经。
8性能特点本品酸能收涩,温而质润,敛、补兼备,入肺、肾、心经。
上能敛肺止咳平喘,下能滋肾涩精止泻,内能生津宁心安神,外能固表收敛止汗。
9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
10主治病证(1)肺虚久咳或肺肾不足的咳喘。
(2)津伤口渴,消渴。
(3)表虚自汗,阴虚盗汗。
(4)肾虚遗精、滑精。
(5)脾肾两虚的五更泄泻。
(6)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11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
12使用注意本品酸温涩敛,故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及麻疹初发慎服。
13药理本品有镇咳、祛痰、镇静、保肝、扩张血管、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免疫功能、抗溃疡、抗衰老等作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
5.3果实、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定(北五味子)

果实 、种子类 中药 显 微鉴 定(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 实 。习 称“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产地
主产 吉林、辽 宁、黑龙 江等。
黑龙 江
新疆 西藏
吉林
甘 青海
内蒙古
辽宁
宁 夏
肃
山 西 陕
河 北
山东
西 河南
江苏
四川
湖北
重 庆
安徽 浙江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台
广西 广东
湾
海南
秋季果实 成熟时 采摘,晒干或蒸 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 质 。
北五味子显微制片
1.外果皮
2.中果皮Leabharlann 3.维管束4.中果皮薄壁组织 5.内果皮 6.种皮石细胞 7.纤维束 8.种脊维管束 9.油细胞 10.薄壁组织 11.种皮内表皮组织 12.胚乳细胞
北五味子粉末制片
种皮外层 石细 胞
果皮碎片
淀粉粒
种皮内层 石细 胞
中果皮碎片
谢谢
实用中药鉴定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五味子与南五味子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又名:山花椒、五梅子、辽五味子。
原植物五味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宁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长4~5mm,宽3mm,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种仁白色。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本品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中医临床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催眠,镇咳,祛痰,兴奋呼吸,收缩子宫,保护肝脏,促进肝糖元生成,促进肝再生,利胆,促进DNA合成,增强免疫功能,耐缺氧,抗疲劳,延缓衰老,双向调节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酶活性,提高视力,抗过敏,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惊厥,抗心肌梗死,抗白细胞减少,降低SGPT,降低自主活动兴奋性,对抗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对肾功能、对红细胞内CAT活性有影响。
其它部位:茎、叶及果可提芳香油;种子油作润滑油;藤可代绳索使用。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山包谷、红铃子。
原植物与五味子很相似,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为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
甘肃作五味子药用;四川称其为西五味子或川五味子。
茎藤、根作血藤入药,又名大血藤、五香血藤。
本品药材性状:呈球形或扁球形,粒较小,直径4~6mm。
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较薄,常紧贴种子上,有时微有白色粉霜。
中药材五味子鉴别

农业技术全集之-药材种植技术
中药材五味子鉴别
五味子分辽五味和山五味,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非常畅销,特别是去年有韩国药商来我国大量采购辽五味,造成价格直升至70元左右,药材价格升高,不法商贩便想方设法掺杂兑假,辽五味价高时,便将山五味掺入销售,现在辽五味、山五味价格相差不多,而且都居高不下,他们又把野生的一种家做山葡萄的籽种掺进去,为提高大家鉴别能力,现将所掌握鉴别要点列出,以供参考。
辽五味:又称北五味,为不规则圆球形,直径5-8毫米,表面紫红色,陈货颜色发暗,呈褐色,果肉皱缩,柔润,尝之有较浓的酸味,内有黄色肾形种子2粒,个别含种子1粒,种皮颜色光亮,捏碎有香味,味辛苦。
山五味:又称西五味,南五味,为不规则圆球形,直径3-5毫米,略小于辽五味,颜色没有辽五味红,干品多呈棕红色,较辽五味果肉薄,内含肾形种子1-2粒,味微酸,辛苦。
山葡萄外形与山五味极为相似,果实轻泡,外皮易捏碎,无皱缩,无气味,内含园形种子若干粒,种子切开后,种芯呈黑褐色,而正品山五味种子腰形,切开后种芯肉呈白色,这是辨别五味子同山葡萄的最明显区别,另外,五味子果肉与种子不易剥离,种子与果皮粘连一起,果肉紧包住种子,果皮柔软,用手轻捻,有韧性。
而山葡萄果皮干燥,较薄,与种子不密贴,用手轻捻,则皮碎籽出。
除山葡萄外,一些不法商贩在五味子中掺入少量红小豆、小扁豆以及碎树枝等,已达增重的目的,若仔细辨认,这都不难发现,请各用药单位及广大药商注意鉴别。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五味子与南五味子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又名:山花椒、五梅子、辽五味子。
原植物五味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宁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长4~5mm,宽3mm,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种仁白色。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本品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中医临床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催眠,镇咳,祛痰,兴奋呼吸,收缩子宫,保护肝脏,促进肝糖元生成,促进肝再生,利胆,促进DNA合成,增强免疫功能,耐缺氧,抗疲劳,延缓衰老,双向调节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酶活性,提高视力,抗过敏,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惊厥,抗心肌梗死,抗白细胞减少,降低SGPT,降低自主活动兴奋性,对抗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对肾功能、对红细胞内CAT活性有影响。
其它部位:茎、叶及果可提芳香油;种子油作润滑油;藤可代绳索使用。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山包谷、红铃子。
原植物与五味子很相似,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为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
甘肃作五味子药用;四川称其为西五味子或川五味子。
茎藤、根作血藤入药,又名大血藤、五香血藤。
本品药材性状:呈球形或扁球形,粒较小,直径4~6mm。
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较薄,常紧贴种子上,有时微有白色粉霜。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区别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区别五味子,是很受欢迎以及使用率很高的中药,药用价值极高,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那么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店铺告诉你。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区别1、植物形态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均为落叶木质藤本;幼枝红褐色;花单性,雌雄异株;小浆果球形,红色;种子肾形。
从以下特征可区分两者,北五味子的幼叶背面被柔毛;雄蕊4~5(6)枚,不形成肉质花托;药室外侧向开裂;花乳白色或淡粉色。
而华中五味子叶两面无毛;雄蕊9~12枚,组成肉质花托;药室内侧向开裂;花橙黄色。
2、地理分布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在中国分布基本以黄河流域为界,五味子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北,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其中东北是五味子最集中地区。
南五昧子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3、生药性状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
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黄棕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粉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南五味子: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
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微,味微酸。
4、生药组织构造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果实比较相似,而种子的种皮石细胞及种皮下石细胞的形状、大小有差异,借以鉴别。
北五味子种皮表皮细胞为一列石细胞,长方形径向延长,紧密整齐排列,长70μm,宽25~35μm,种皮表皮下细胞为5~6列石细胞。
长圆形或棱形,长70~130μm,宽30~80μm,胞腔有多数纹孔,石细胞均强木化。
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呈多角形,壁厚,纹孔不明显。
南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为一列长方形,长50μm,宽20~30m μ,细胞壁外壁无突起种子表面不光滑;种皮表皮下石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长50~120μm,宽50~60mμ,细胞壁较厚;壁孔及孔沟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
摘要
:本文对五味子进行了区域分类和不同种类的性状鉴别,以及市售五味子药材中掺杂
南五味子的现状描述。
关键字
:五味子 鉴别 掺杂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国药典》(2010年版)把
它分为两个不同品种,分别称为“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检验方法、标准不一,市场上
中医的用药习惯也不同。目前五味子全世界约有60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我国是世界
上五味子科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1】,主要分布于西南、华南至东北地区。由于五味子品
种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出现了混用、滥用、误称等现象,给五味子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带来
很多困难。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产地不同,习惯把产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称为北五味子(又
称辽五味子);产于四川、云南等南方的称为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果
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南五味子,价格也远
远高于南五味子【2】【3】。
1、性状鉴别
1.1北五味子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肾形,直径5~8毫米,表面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
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气微,味酸。种子1~2粒,
为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种皮薄而脆。
1.2南五味子,
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藤本
植物,各部无毛。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
肉常紧贴种子上。肾形,果肉气微,味微酸。种子破裂后,有香气。味辛、味苦。
1.3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果肉柔软,
有黏性。种子表面棕红色,有光泽。
对于炮制(醋制)品种,也可以根据种子特征鉴别,拔出种子后发现五味子的种子表面棕红
色,有光泽,而南五味子种子显棕色,无光泽。
2、显微鉴别
2.1种子、果实横切图
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 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
皮薄壁细胞 10 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 列小方形薄壁细胞。
种皮最外层为1 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
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
层为 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黄色油滴;再下为 3~5 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 列小细
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2.2粉末图
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 50 μm,
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
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
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
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3、市售五味子现状
由于五味子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市场上出现了混用、滥用、误称等现象,给五味子的
应用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常见手段:(1)掺杂混用品①由于北五味子比南五味子品质更优,价格更高;所以市场销售
的北五味子大多数掺有南五味子,购买时注意分辨。②红花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红花五味
子的成熟果实。球形,深红色,直径3-5mm;果皮薄而半透明状,内含种子1-2粒,似肾形,
黄棕色,表面略呈果粒状。
(2)掺杂伪品 ①为葡萄科葡萄属或山葡萄的干燥果实,呈不规则的圆球形。直
径5~8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皱缩不平,内含种子2-3 粒。种子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
一端钝圆,一端稍尖,表面红棕色,背面有一匙形浅沟,腹面中央有一突起的棱(种脊),
两侧各有一长圆形凹陷。味酸微甜。②山五味子忍冬科荚迷属植物珍珠荚迷的果实。核果红
色,卵状椭圆形;核扁,有1条浅背沟和3条浅腹沟。主产四川、贵州和云南。
4、参考文献
【1】吴兆蒙,李广华,南北五味子的质量评价及性状鉴别【J】.齐鲁药事,2007 26(10):
613
【2】刘继永,王英平,刘洪章,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5,3:
49
【3】陶淑娟,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比较鉴别【J】.人参研究,2001,13(2):42
【4】余池,殷丹,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J】.仙桃检验所,2206,1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