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与专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对原浦东新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

育民中学杨霞蓉高东中学黄英华所谓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既定的教学目的支配下所表现出的行动和作为。这是教师在自我监控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其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有效。因此,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实施有效教学行为的前提。

2009年初,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了全市历史学科教师参加课程教材及教学的问卷调查。从浦东新区262位中学历史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情况,下面就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调查结果

1、关于教育理念方面

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新的历史课程标准:262人中,经常阅读的仅47人,占17.94%,认真读过的145人,占55.34%,一般浏览66人,占25.19%,没有读过有4人,占1.53%。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中,最看重:从“以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本”有66人,占25.19%;从“知识传授”为主转为以“培养能力”为主有111人,占42.37%;从重在“传授知识”转为重在“学习过程”有64人,占24.43%;从依据“课本教学”转为全面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有21人,占8.02%。

2、关于备课方面

调查统计显示,备一节历史课所需的时间,2小时左右的教师有79人,约占30.15%,4小时左右的有128人,占48.85%,在6小时左右的有42人,占16.03%,8小时及以上有13人,占4.96%;教师在备课时关注较多的方面,如:挖掘课文的教育价值的有60人,占22.9%,理顺课文的逻辑关系的有126人,占48.09%,补充生动有趣的材料的有51人,占19.47%,确定将来考查的历史知识点有25人,占9.54%。

3、关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262位中学历史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自己制作的有133人,占50.76%,属合作制作的有89人,占33.97%,从网上下载的有26人,占9.54%,借用他人的课件者15人,占5.73%;使用多媒体课件开

展教学,频率在70%以上的有159人,占60.69%,频率在50%以上有52人,占

19.85%,在30%以上有25人,占9.54%,不足30%有26人,占9.92%。

二、结果分析

1、对新的教学理念关注有余而实施力度不够

调查显示我们绝大多数教师还是非常关注课程改革的。但是对新课程标准“认真读过”选项来看,教师们重视的程度还不够,仅五成多不到六成。虽然还有少数教师依然抱定学科知识教学不放,但是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目的观,已由知识教学转变到能力教学上来,历史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是也应看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界所关注和倡导的,更能体现历史教育学科人文特点的“人格”、“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还没有引起教师们足够的关注。这一方面说明,新的教育观念往往需要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对于新的教育观念的提倡与推广,还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更加艰苦的努力。

2、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历史教师对课前备课是比较重视的,所化的时间不少,对教材本身吃得也比较透。但忽视了备学生,一味从教师自我出发,不关注学生的差异以及他们不同的发展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关注课前预设,很少考虑促进动态生成,应对动态生成的能力也不尽人意,结果只能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无法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上。

3、对信息技术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在实践中走入误区

二期课改课程体系“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可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大多数历史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很多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有的也走入了误区。有的教师认为,一堂历史课只要使用了信息技术便是一堂精彩的课,于是在教学中严重依赖教学设备,变“人灌”为“机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少了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少了对重要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少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学史兴趣和学习效果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手段、方法和主体。在课堂上,有的教师用自己精心制作的历史多媒体课件教学,一路点击鼠标,将教学活动基本上交给电脑,产生本末倒置现象;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实际是否需要,不顾所用材料是否切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片面追求课件动画的新颖、背景的华丽、文字效果的独特、

声音的怪异,大量堆砌投影、录像等,让电脑在课上唱独角戏,自己反倒置身室外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种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时,一要积极学习,二要全面准确理解,三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要转变传统的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的思想观念,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重大事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历史,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2、坚持学习,丰富知识内涵,促进专业发展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知识的积淀,所以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因为“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不仅能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科学背景知识。”作为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实践中一定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也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的获得除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中体会与汲取。新历史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关注动态生成,促进与应对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或说“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的观念,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考虑促进动态生成,应对动态生成。“促进”,就是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促进的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技巧性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运用教师的教学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