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纤维及其发展现状
芳纶纤维

22
(3)应力-应变曲线是一条直线,属于脆性断裂。断裂延伸率 2.5%,高于CF低于GF。
(4)密度小。 Kevlar-49的密度1.45g/cm3,低于GF、CF, 导致较高的比强度。 (5)良好的韧性:分子主链上苯环间仍有柔顺的链节,微纤呈周期 性弯曲,分子间氢键连接,使纤维具有一定的韧性。 (6)各向异性。由子轴向是伸直的分子链,以化学键相连;横向 分子链间仅以氢键作横向联结,使纤维具有各向异性特点,其 横向强度及模量远低于纵向强度及模量。
(3)汽车工业
大量用作橡胶轮胎的帘子线、高压软管、排气管、摩擦材料和刹车片、 三角皮带、同步齿轮带等传动带、大型运输车和冷藏车的车厢。最近广泛 用作清洁能源的天然气的高压气瓶。
30
2.防弹制品
(1)硬质防弹装甲板
芳纶复合材料板、
芳纶与金属复合装甲板以及芳纶与陶瓷复合装甲板已
广泛用于防弹装甲车、防弹运炒车、直升飞机防弹板、 战舰装甲防护板。也可用作防弹头盔。
的软质防弹材料,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防弹性
能和耐热性更好。
31
3.缆绳方面的应用
芳纶可用作航空航天的降落伞绳、舰船及码头用缆绳、海上油田用支 撑绳、深海系留绳等。也可用作光纤通讯电缆的加强件和复合材料芯杆。
32
4.基础设施和建材方面
1、挡土墙加筋; 2、软土地基加筋,均化应力 3、高填方边坡 防护,提高基底稳定性
Kevlar-49化学结构的三个特征: ①含有大量的苯环,内旋转困难,为处于拉伸状态 的刚性伸直链晶体; ②苯环与酰胺键交替排列,全处于对位,规律性好, 对称性好,结晶性好;
芳纶纤维

20~24nm、宽 6~11nm)。
碳纤维(a)、芳纶纤维(b)和玻 璃纤维(c)的断口比较
(a)
(b)
(c)
(3)芳纶的性能
物理性能 ⊙密度小,为1.44g/cm3 ⊙比强度高(高于碳纤维和硼纤维) ⊙比模量虽然较高,但低于碳纤维和硼纤维; ⊙韧性好、抗冲击性好、加工性好; ⊙压缩强度不高(为拉伸强度的1/5); ⊙剪切强度不高(为拉伸强度的1/17); ⊙ Kevlar-149的弹性模量高于Kevlar-49; ⊙ Kevlar-149的高温强度保留率最高。
★后来则以超高分子量(>106)聚乙烯(UHMW-PE)的溶 液纺丝法得到模量高达200GPa的有机纤维。
★1971年,美国杜邦公司公布了以“Kevlar”为商品名的芳 纶的生产和性能。
2.3.1.1 概述
★芳纶(aramid fiber)是由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aromatic polyamide risen)纺成的纤维。
液晶再纺丝)。 ◆虽然芳纶Ⅰ比芳纶Ⅱ的拉伸强度低约20%,但拉
伸模量却高出50%以上,相当于Kevlar-49的水平。 ◆芳纶Ⅰ的起始分解温度(474℃)比Kevlar-49的
(520℃)低,但分解终点温度相近。 ◆芳纶Ⅰ在高温下的强度保持率和热老化性能优于
Kevlar-49。
表2-12 芳纶Ⅰ与芳纶Ⅱ及其他纤维力学性能的比较
②纺丝
★纺丝液的配制 ▽浓硫酸(浓度为100%)+聚对苯二甲酰对苯
二胺(PPTA)配成液晶溶液(称为明胶) ▽溶液浓度(配比):PPTA/浓硫酸=20/100 ▽PPTA在浓硫酸中形成向列型液晶态,聚合
物呈一维取向有序排列。
三种纺丝方法:
芳纶复合材料

芳纶复合材料芳纶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由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
芳纶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船舶等领域。
芳纶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程材料中的重要一员。
首先,芳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芳纶纤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而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因此芳纶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和耐热性方面都表现出色。
在航空航天领域,芳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飞机的结构件、发动机零部件等,能够大幅减轻飞机自重,提高飞机的载荷能力和燃油效率。
在汽车领域,芳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车身结构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
在船舶领域,芳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船体结构件,提高船舶的耐久性和航行性能。
其次,芳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芳纶纤维具有很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能够抵抗酸、碱、有机溶剂等腐蚀介质的侵蚀,因此芳纶复合材料在化工、海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化工领域,芳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储罐、管道、泵等设备,能够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在海洋领域,芳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海水处理设备、海洋平台等,能够抵抗海水的腐蚀,保障设备的使用寿命。
最后,芳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芳纶纤维具有很高的熔点和热变形温度,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性能,因此芳纶复合材料在高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芳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航天器的热屏蔽材料、发动机的隔热材料等,能够保护航天器和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在电力领域,芳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电力设备的绝缘材料、高温电缆等,能够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芳纶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的自重、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芳纶复合材料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芳纶纤维的分类

过滤、高温传送带等领域。
间位芳纶纤维生产现状
• 2014年,全球间位芳纶总产能约为4.3万吨, 主要分布于美国、日本和中国,其中美国的间 位芳纶产能占比达65%。
• 我国间位芳纶产能得到了迅速提高,约占世界 总产能的29%。
日本 中国
美国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材料发展报告》(张曙光,2012)以及相 关企业官网数据整理
• “十二五”期间,我国芳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但距国际一流企业有一定距离,如间位芳纶产 品产量提升,仍集中在较低端市场;对位芳纶 产能和产品质量仍需要提高等。
三、对位芳纶(PPTA)
对位芳纶的特点及应用
• 对位芳纶,我国称之为芳纶1414。 • 最突出的性能是高强度、高模量。 • 拉伸强度是钢丝的6 倍;拉伸模量是钢丝和玻
璃纤维的 2~3倍;密度却只有钢丝的 1/5。 • 主要应用于个体防护、防弹装甲、力学橡胶制
芳纶纤维介绍

芳纶芳纶(芳族聚酰胺纤维)可能是最知名的特种纤维,由尼龙而来,且与尼龙极其类似。
芳纶中含5%直接与两个芳香环相连的酰胺键。
著名的品牌,包括杜邦的Nomex和Kevl~,以及日本帝人公司与Kevl~非常相似的Twaron纤维。
Kevl~的强度和模量比传统的高强尼龙纤维,分别高2倍和9倍。
Kevlar能够应用于如下领域:防弹材料、复合材料支撑物,振动延续阻滞物、轮胎增强材料,高应力作业下的机械橡胶布、高强低延伸的绳索。
Nomex与Kevlar在化学组成上不同,它用异酞酰胺取代对酞酰胺,从而获得有优异耐热性的纤维,在高温条件下有优异的性能。
随着芳纶在安全和强力市场领域应用的深入,市场应用将会缓慢增加,但其量不会显著扩大,问题在于产量/价格/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Spandex大量上市导致价格下降的经验来看,如果纤维价格下跌20%-50%,纤维的产量将会急剧增加芳纶纤维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英文为Aramid fiber,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
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芳纶的发现,被认为是材料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
芳纶的发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成功地开发并率先产业化;芳纶的发展:在30多年的时间里,芳纶纤维走过了由军用战略物资向民用物资过渡的历程,价格也降低了将近一半。
现在国外芳纶无论是研发水平还是规模化生产都日趋成熟。
在芳纶纤维生产领域,对位芳酰胺纤维发展最快,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欧洲。
如美国杜邦的Kevlar纤维,荷兰阿克苏诺贝尔(Akzo Nobel)公司(已与帝人合并)的Twaron 纤维,日本帝人公司的Technora纤维及俄罗斯的Terlon纤维等。
芳纶纳米纤维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芳纶纳米纤维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芳纶是以芳香族大分子原料经缩聚纺丝制得的线性高分子纤维,具有机械性能强、质量轻、耐酸碱等优异性能,分为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口。
间位芳纶(PMIA)全称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常称为芳纶1313纤维,由于间位芳纶聚合导致得到的聚合物呈锯齿状,强度模量都略低于对位芳纶,所以本文所介绍的芳纶以对位芳纶为主。
对位芳纶(PPTA)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常称为芳纶1414纤维,其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PPTA分子以一种网状相互交联的形式结晶成高聚物,分子链中被苯环分离的酰胺基团与苯环形成了π-π共朝结构,内旋位能高,使分子链呈现为刚性的平面棒状[1]。
以PPTA为原料利用造纸技术制备出的功能性薄膜材料,由于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阻燃性和热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及军事领域。
但由于纤维表面光滑,缺少化学活性基团,限制了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2]。
芳纶纳米纤维(ANFs)是将芳纶纤维通过处理制成的直径为十几到几百纳米、长度为几至几十微米的纳米化纤维[3]。
ANFs作为一种高分子纤维,分子间可以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制成芳纶纳米纸或芳纶纳米膜,由于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被广泛用于特种纸的制备及航空航天重要的结构减重与耐高温材料。
ANFs既保留了芳纶纤维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又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长径比,因此可以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在电池隔膜、复合增强材料和柔性电极等多个领域都显示出一定的应用潜能与发展前景。
图1对位芳纶的分子结构图Fig. IMolecularstruetureofpara-aramid柔性电子器件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和高效、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在信息能源、医疗和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4]。
将纳米纤维材料与导电复合材料结合制作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已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
由于ANFs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纤维表面丰富的酰胺基团,其与导电材料复合应用在电磁屏蔽、传感、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芳纶纤维材料及其应用

芳纶纤维材料及其应用摘要:本文对芳纶纤维的发展概况,结构性能以及主要应用领域作简单介绍。
最后分析一下芳纶纤维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芳纶纤维材料;芳纶1313;芳纶1414;结构性能;应用;发展前景Aramid fiber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aramid fiber,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main application field are introduced.Final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amid fiberKey words:Aramid fiber material;Aramid 1313; Aramid 1414;Structur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Future development1 芳纶纤维概况芳纶纤维即芳香族聚酞胺纤维,是以芳香族化合物为原料经缩聚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首先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65年引入市场的。
这种间位取向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称作Nomex。
上世纪70年代早期,杜邦公司开发了第二种产品即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Kevlar,并且此后一直占据芳纶的首要地位,直到1986年荷兰Akzo公司的Twaron、1987年日本帝人公司的Technora及俄罗斯的ARMOC纤维的出现,才使Kevlar独占体系崩溃。
[1]芳纶纤维工业化的产品有两种:芳纶1313(全称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和芳纶1414(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
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有良好的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燃料、有机酸及稀浓度的强酸、强碱,耐屈折性和加工性能好。
它可用普通织机编织成织物,编织后其强度不低于原纤维强度的90%[2]。
对位芳纶纤维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芳纶纤维是重要的国防军工材料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 需要 ,目前 ,美 、英等发达国家的防弹衣均为芳纶材质 ,芳纶防 弹衣 、头盔的轻量化 ,有效地提高了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杀 伤力 。如图 1 所示 ,芳纶纤维的抗弹道冲击性应归功于其优 越的热稳定性 、高结晶性 、高取向结构及高拉伸性能 。玻璃化 转变温度高和优异的热稳定性使芳纶纤维在弹道冲击所产生 的高温度下可以保证抗冲击结构的稳定性 ;高结晶 、高取向性 产生了高模量 ,保证了对轴向变形的快速反应 ;高弹性和中等 延伸率使芳纶纤维具有高韧性 ,从而在纵向断裂时能有效地 工作[6 ] 。
3. 6 3. 8 3. 8 3. 3 3. 3 1. 4 0. 5 2. 5 2. 0 18. 2 14. 5 4. 8
熔点 /℃
140 140 140 560 560
650 255 260 1600
声速 / (10 - 3 m ·s - 1)
9. 8 11 12 7. 9 8. 2 11. 4 14. 5 13. 5 2. 2 3. 2 4. 4
2. 6 航空航天材料 、体育材料
芳纶纤维以密度低 、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耐磨蚀 、耐冲击 、 阻燃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航空用高性能材料方面 ,飞机的舱 内 、机体结构等应用芳纶复合材料 。
在航空 、航天方面 ,芳纶由于质量轻而强度高 ,节省了大 量的动力燃料 ,据国外资料显示 ,在宇宙飞船的发射过程中 , 每减轻 1kg 的重量 ,意味着降低 100 万美元的成本 。此外 ,科 技的迅猛发展正在为芳纶开辟着更多新的民用空间 。芳纶纤 维可用于制作飞机和直升机的二次结构材料 ,如机舱门 、窗 、 整流罩体 、天花板 、舱壁 、空气管道 、贮藏箱柜等 ,如波音 B757 飞机的起落架舱门为 Kevlar 复合材料 。对位芳纶同时具有优 良的介电性能 、力学性能和极高的尺寸稳定性 ,使其在机载 、 舰载和星载雷达天线罩 ,雷达天线馈源功能构件以及轻型天 线支撑结构中使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纶1414纤维及其研究进展1.芳纶纤维简介Kevlar纤维是芳香族聚合物纤维,是以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为原料,在有机溶液中进行低温缩聚,得到高性能、高结晶度的树脂釆用液晶纺丝新技术,溶于浓硫酸或六甲基酸酷胺等一些溶剂中配成纺丝原液,然后用干湿法纺丝的技术制备而成。
Kevlar纤维的分子链是由苯环和醜胺基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醜胺基团的位置又都在苯环的直位上,故而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规整性,致使Kevlar纤维具有高结晶度。
这种刚性的聚集状分子链,在纤维轴向是高取向的,分子链上的氢原子将和其它分子链上的基(酷胺基团内)结合生成氢键,成为高聚物分子间的横向联结。
Kevlar纤维这种苯环结构,使它的分子链难于旋转,高聚物分子不能折叠,又是伸展状态,形成体状结构,从而使纤维具有很高的模量。
聚合物线性结构的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在单位体积内可容纳很多聚合物分子,这种高致密特性使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
此外,这种苯环结构由于环内电子的共辆作用,使纤维具有化学稳定性,又由于苯环结构的刚性,使高聚物具有晶体的本质,使纤维在高温状态下具有尺寸稳定性。
2.表面处理纤维借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胀及携带性能,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携带进入芳纶中,并对纤维进行改性,利用力学性能测试!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以及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界面黏附性能,观察了纤维的表面形貌,分析了纤维表面的元素分布等结果表明:经改性的纤维强度及模量均有提高;纤维表面变得粗糙,+ 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极性基团增加;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力明显增加,表明纤维更适合用作复合增强材料。
[1] 周建军,孔海娟,张蕊,马禹,滕翠青,余木火. 超临界二氧化碳下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改性芳纶[J]. 合成纤维,2012,05:1-4.对位芳给(Para-aramid fiber)主要品种是凯夫拉,其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酷对苯二胺(PPTA),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结晶度和高取向度,由于它出色的热稳定性能和化学惰性,使其成为了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纤维的最佳候选之一。
[1] Jia C.X,Chen P., Lin B., Wang Q., Liu C.,Yu Q.,Effects of Twaron fiber surface treatment by air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on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i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J], Surface Coatings and Technology. 2010,204(21-22):3668-3675.虽然芳纶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及耐高温性能,但由于纤维表面光滑,缺少活性基团,表面能低,反应活性低等特点,导致化学镀金属难以直接在纤维表面沉积,且纤维与金属镀层结合力差,金属镀层容易脱落,从而影响纤维的导电性和耐久性。
因此,必须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找出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在保证纤维的本体强度不受损失的前提下,提高纤维的表面粗糙程度,增大纤维表面积与表面活性,以增加纤维与金属镀层的结合力和粘结性,提高纤维的导电性。
在芳纶纤维表面镀覆导电金属,使纤维表面金属化,可使其具有消除静电、导电、电磁屏蔽的功能,而且具有比金属线质轻、柔软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芳纶纤维的表面预处理,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制备了导电性能良好的镍-铜复合镀层和银镀层的导电芳纶纤维,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1] 梁晶晶. 导电芳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3.芳纶纳米纤维将以非织造板材的形式应用于锂离子电池(LIBs)隔膜的制造,公司将于2014 年进行该纤维的商业化生产。
据介绍,到现在为止,帝人公司的芳纶纳米纤维仅在实验室中生产,其生产的板材可在300°C 下保持形状。
芳纶纳米纤维耐高温、耐氧化的性能可增强汽车用锂离子点知和静止电力贮存的安全性,保证电池在高容量、高能量密度应用中减少火灾的危险,比传统的隔膜更具优势。
[1]翼德. 帝人集团新推芳纶纳米纤维[J]. 纺织装饰科技,2012,02:21用不同浓度的甲苯一2,4一二异氰酸酷(TDI)溶液改性Technora纤维表面的效果,经TDI改性后,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纤维表面接枝了大量极性基团,纤维的抗断裂强度平均增加了4.6%,改性后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平均降低了19.20,在与树脂基体复合时,界面剪切强度最大增加了40.8%,有效的改善了纤维与树脂的界面性能,最后对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1]尤志强. 对位芳纶的表面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Gu R, Yu J, Hu C, et al. Surface treatment of para-aramid fiber by argo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t atmospheric pressure[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258(24): 10168-10174. 在专外文件名73.芳纶纤维染色Xia[12]等人用硫酸对对位芳纶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预处理的最优条件,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纤维的形态结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改性后纤维的化学基团,实验表明,改性的对位芳纶表面更加光滑,部分聚合物分子被酸解,纤维表面上的活性染料基团也增多,因此也提高了对位芳纶的染色性能,染色深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纤维的最佳改性条件为用2%的硫酸在40 ℃下处理1 h。
[12] Dong Xia, Li Jing Wang. Sulfuric acid treatment of aramid fiber for improving the cationic dyeing performanc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12(627): 243-247.王春梅[10]等人采用酸(15 g/L磷酸)和碱(8 g/L氢氧化钠)改性的方法对对位芳纶进行预处理,通过选择合适的染料、纤维改性方法及染色方法对纤维进行染色,探讨改性条件、染料种类和用量、染浴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其结果表明,经碱改性的对位纶用分散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不超过5%,染液pH值5,在130 ℃染色60 min;经碱改性染色对位芳纶纱线的耐皂洗色牢度4~5 级,耐升华色牢度与染料品种有较大关系。
经酸改性的对位芳纶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不超过5%,染液pH值4~5,在120 ℃染色60 min;酸改性染色对位芳纶纱线的耐皂洗色牢度达到4~5 级,耐升华色牢度达到4 级。
[10] 王春梅, 李朝辉, 季涛. 芳纶1414纱线碱/酸改性的染色工艺[J]. 印染, 2011, (19): 28-32.王剑炜[13]等人通过对对位芳纶助染剂预处理,进行阳离子染料染色实验,探讨染色工艺参数对对位芳纶染色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染色最佳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5%,助染剂质量分数2%,氯化钠质量分数15 g/L,染浴pH为4.5,染色温度110 ℃,染色保温时间60 min,染色后耐皂洗色牢度可达到4~5 级。
[13] 王剑炜,王华,谭艳君.助染剂处理芳纶纤维的阳离子染色性能探究[J].印染助剂, 2012, 9(34): 19-22.Kazumasa Hirogaki[14]等人通过电子束诱导接枝聚合的方法对对位芳纶进行表面改性,在电子束辐射作用下,含有阴离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会和纤维表面的自由基发生反应,支链通过共价键附着在纤维表面,作者选用了丙烯酸和丙烯酸酯两种乙烯基单体,丙烯酸是一种含有羧基的阴离子单体,而丙烯酸酯是一种疏水单体,经过表面改性的对位芳纶用亚甲基蓝进行染色。
在不同比例的丙烯酸和丙烯酸酯接枝聚合情况下,对位芳纶的染色情况以及经过洗涤后织物的褪色情况也各有不同,当丙烯酸酯和丙烯酸的比例>10织物染色较浅,和未处理过的纤维差不多,而<10的时候织物可以深染。
当丙烯酸的质量分数<0.099 mmol/g时,对位芳纶不易上染,其亮度值和未处理过的纤维差不多,当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0.099 mmol/g时,织物可以染上比较深的颜色,亮度值也小于未处理过的纤维。
[14] Kazumasa H, Norie K, Takashi F, etc. Improvement of Dyeability of Para-aramid fibers using electron-beam-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J]. Sin't Gakkaishi, 2012,68(8): 211-217.宋翠艳[15]等人在对位芳纶中加入精炼剂去除芳纶油剂,取出后水洗烘干,经烘干的对位芳纶在70 ℃的染色载体Cindye Dnk中处理10 min,在处理后的纤维中加入阳离子染液,所述染液中含有阳离子染料和NaNO3促染剂。
此方法染出的对位芳纶染色牢度高,颜色鲜艳,同时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达到要求[15] 宋翠艳,陈延平,刘福强等. 芳纶1414的染色方法:中国, 102535196[P]. 2012-07-04.4.芳纶纤维的复合材料Sun Z, Hu X, Chen H. Effects of aramid-fibre toughening on interfacial fracture toughness of epoxy adhesive joint between carbon-fibre face sheet and aluminium substra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 2014, 48: 288-294. 复合材料15.芳纶纤维的主要应用芳纶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设计及实验”、“芳纶的表面改性研究”为题,对芳纶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复合纤维给出建议。
防弹、电网、橡胶、环氧树脂、蜂窝结构、工程塑料、高性能微孔薄膜、体育器材等尖端领域的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报告。
我军第一批歼击机女飞行员的换装开发了新型抗荷服面料,并成功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阅兵中,为国庆阅兵增添了一个亮点。
本课题还讨论了一种新型芳纶热防护服的结构设计。
现有芳纶织物的应用中,一般都是使用四层结构来设计消防战斗服,使用三层结构来设计的还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