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合集下载

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首先,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

传统的陶瓷制备方
法无法获得纳米级尺寸的陶瓷颗粒,而通过纳米技术的手段,例如溶胶凝
胶法、水热法和微乳液法等,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级尺寸和高比表面积的
陶瓷颗粒。

其次,纳米陶瓷材料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
面积、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等特点,纳米陶瓷材料在力学强度、热稳定性、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例如,纳米氧化锆陶瓷具
有高硬度、高抗磨损性和高耐久性,可以应用于高性能切削工具和汽车发
动机零件等领域。

此外,纳米陶瓷材料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催化剂和稀土元素等进行
改性,使其具备更多的功能性和应用潜力。

例如,通过添加银、铜等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纳米氧化锌陶瓷的光催化活性,使其具备处理水污染和
空气净化的能力。

纳米陶瓷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能源领域,纳米陶瓷材料可以
用于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提高电
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在医疗领域,纳米陶瓷材料可以用于制备人工
骨骼、人工关节和人工血管等生物医用材料,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机
械性能。

此外,纳米陶瓷材料还可以用于电子元器件、光学器件和薄膜材
料等领域。

总之,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在各个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和先进制备方法的不断发展,相信纳米
陶瓷材料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纳米材料研究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之一、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储能、催化、传感、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通常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材料。

根据形态和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纳米材料分为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片、纳米管、纳米薄膜等。

其中,纳米颗粒是最常见的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量子尺寸效应,导致了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方面,有许多不同的技术可用。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溶液合成、固相反应、机械法等。

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种通过气相反应在高温下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线、纳米颗粒等材料。

溶液合成是通过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前体物质来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片等材料。

固相反应是通过在固相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薄膜等材料。

机械法是通过机械力对原料进行研磨、碾压等处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管等材料。

纳米材料的研究目前涉及各个领域,如电子、储能、催化、传感、生物医药等。

在电子领域,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和纳米电子器件中,如纳米晶体管和纳米电池。

在储能领域,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使其成为制备高性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理想材料。

在催化领域,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优越的催化性能使其成为催化剂的理想选择。

在传感领域,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用于检测和传感的优秀材料。

在生物医药领域,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输、成像、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最近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改进、结构调控以及应用开发方面。

一些新的制备方法,如原子层沉积、热分解、电化学沉积等,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纳米材料。

同时,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添加表面修饰剂等手段,可以调控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实现对其性能的定制化。

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一、纳米生物材料的概念及特点纳米生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将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开发,因此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1.尺寸小:纳米生物材料尺寸小,其大小与许多细胞和生物分子相当,因此可以被用于制备生物医学纳米设备和药物递送系统等。

2.大比表面积:由于其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纳米生物材料可以提供更多的化学反应位置和吸附作用位点,可以更好地控制生物反应。

3.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纳米生物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其粒子尺寸和表面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生物相容性好:纳米生物材料与生物体的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害。

二、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1.药物递送系统纳米生物材料可以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其内部并将其输送到特定的部位,这种方法可以使药物通过生物障碍进入到特定的细胞和组织中。

使用纳米生物材料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增强药物的稳定性,缩小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2.生物成像纳米生物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结构和化学性质来实现优良的生物成像性能。

纳米材料可以应用在各种成像技术领域,包括放射性成像、磁共振成像、紫外线可视光谱技术等。

3.组织工程对于组织细胞工程,纳米生物材料可以用于构建生体材料,在体外培养肌肉细胞、皮肤细胞、软骨细胞等,并与这些细胞结合,从而产生具有生物功能的人造组织。

4.生物传感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可以用来检测特定生物效应的材料。

这些生物效应包括物理、化学、光学、生物学等。

纳米生物材料可以通过表面改性等技术实现所需的生物反应,这种方法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广泛使用。

三、纳米生物材料的制备技术纳米生物材料的制备技术多种多样,包括:1.物理方法:通过等离子体法、溶胶凝胶法、机械球磨法等物理方法,可以制备出尺寸均匀、分散性高的纳米材料。

2.化学方法:通过溶液法、化学反应法等化学方法,可以制备出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纳米生物材料。

3.生物法: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在无机溶液中制备纳米晶体和纳米生物材料。

纳米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纳米技术是一门涉及材料、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科学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纳米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目前,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材料领域,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活性,因此在制造高性能材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在电子领域,纳米电子器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下一代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在医学领域,纳米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药物传递和生物成像等方面,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发展趋势纳米技术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纳米材料的研发将继续推动新材料和产品的创新。

其次,随着纳米电子器件的不断突破,下一代电子设备将更加小型化、高效能。

此外,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纳米材料的应用实现高效能的太阳能电池和污染物的治理。

结论纳米技术是一项具有前景广阔的学科,其研究和应用影响广泛。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将在未来取得更多突破,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请勿引用无法证实的内容)- Suri, A., & Nishar, H. (2020). Nanotechnology: Recent Trendsand Future Prospects. Materials Today: Proceedings, 25, 2299-2302.- Li, Y., & Wang, X. (2018). Nanoparticle-based nanotechnologyfor cancer diagnosis and therap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6(23), 3774-3792.- Wong, M. K., & Ding, Y. (2012). Nano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Molecules, 17(6), 7258-7282.。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其独特的性质和潜力为人类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讨论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指的是处理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物质和结构的科学与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纳米世界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众多领域。

在材料学中,纳米技术被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纳米材料,例如纳米颗粒、纳米薄膜和纳米管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强大的力学、电学、光学和热学性能。

在电子学领域,纳米技术被用于制备微小的纳米电子元件,如纳米线、纳米管和纳米晶体管。

这些纳米电子元件具有出色的导电性能和尺寸可调性,为电子器件的制造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生物学领域,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基因工程和药物递送等方面。

通过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高灵敏度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微量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蛋白质和DNA。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精确控制药物的递送,以提高药物的效力和减少副作用。

通过将药物封装在纳米粒子中,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纳米技术对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表面积,可以用于吸附和催化处理有害物质。

例如,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效率。

通过利用纳米结构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可以增强能源转换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未来纳米技术的发展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需要得到充分的评估和研究。

虽然纳米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对生物体和环境的毒性。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加强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并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其次,纳米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也面临一些难题。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的一个重要领域。

纳米技术指的是利用纳米尺寸级别的材料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将这些纳米材料应用于各个领域。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探究这些纳米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不仅在科学领域受到关注,工业界也对其十分关注。

许多大型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期获得竞争优势。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纳米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纳米技术应用的领域:医学领域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药物传递、诊断和治疗。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其大小和形状来改变其化学和物理性质,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药物传递、诊断和治疗能力。

环境领域纳米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清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检测和分离,也可以用于水净化和空气净化。

电子领域纳米技术在电子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如纳米处理器、纳米电池、纳米传感器、纳米存储器等。

纳米材料可以使电子元件更小、更轻、更快,并提高电子元件的性能和效率。

能源领域纳米技术在能源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储能材料、化学传感器等。

纳米材料可以增强能源转换效率、提高能源密度,并降低能源的成本。

纳米技术的未来前景纳米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渐扩大。

在医学领域,纳米技术将越来越重要,并且将推动医学的发展。

例如,纳米材料可以结合光学、生物医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学科,开发出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环境领域,纳米技术将继续发挥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环境污染,并提供新的环保解决方案。

在电子领域,纳米技术将推动电子元件的发展,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效率。

在能源领域,纳米技术将有助于解决能源储存和转换的问题,并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结论纳米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材料和工艺的深入研究,纳米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科技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技术是一种能够在纳米尺度(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上操作和控制物质的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为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纳米”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nanos”,意为“矮小”。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

纳米技术的发展主要基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涉及到控制和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包括碳纳米管、纳米颗粒、纳米晶体等。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医疗、电子、能源、材料、环境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纳米技术被应用于癌症治疗、药物传输、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得药物可以更精确地向病灶部位输送,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技术还被应用于传感器的开发,可以高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控制。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出更高效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同时,人们还在研究如何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组织来调控其性能,以实现更多样化的应用。

此外,纳米技术还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为未来的创新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未来,纳米技术有望在能源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使其在太阳能电池、储能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使得太阳能的利用更加高效。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新型的电池材料,提高储能设备的容量和充放电速度。

纳米技术还有望改变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方式。

传统上,材料的性能往往受到其晶体结构和组织的限制。

然而,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控制材料的纳米结构和界面来实现性能的调控。

例如,通过制备纳米晶体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导电性能。

纳米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

纳米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

纳米技术在医药和医用材料中应用现状与前景一、引言(一)纳米技术的特点与发展前景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革新,引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等领域的技术革命和跨越式发展,并将可能带动下一次的工业革命。

纳米科技将可能与生物技术一道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制高点和国民经济的动力源泉。

据权威的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纳米技术对全世界GDP的贡献为4000亿美元,预测2010年纳米技术对美国GDP的贡献将达到10000亿美元,日本纳米技术的国内市场规划也将达到273000亿日元。

因此,纳米科技的发展将在21世纪对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

1、国际纳米科技发展新特点自2001年以来,各国政府在实施国家纳米科技的发展战略和计划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纳米科技发展的战略图,建立了国家层面的协调与指导机构,整合了研究队伍、建立了公共研究与开发平台。

通过执行国家级的纳米科技计划和重大项目,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研究成果引起了大企业或公司的密切关注,为主导将来的产品市场,大企业或公司加强了与产品有关的应用研究,非政府投资基金与风险基金在纳米科技研发和有关企业的投资大大增加。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国际合作有所加强,发达国家仍然是纳米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

2、国际上纳米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政府投入明显增加。

美欧和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在2002年投入纳米科技的研究经费与2001年相比平均增长40%。

为有效地使用研究经费,协调各部门的研究项目,有些国家建立了官方的指导、协调机构或采取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后三年内的政府投入,如美国参议院在2003年3月通过立法规定了美国在2003-2005年期间,政府在纳米科技的总投入为23.6亿美元。

3、国际纳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重点从2000年开始的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行动计划,是美国将纳米科学技术提升到革命性高度的重要标志,除了用于航空、航天遥测制导领域,纳米生物技术是重点研究领域,其中将纳米生物医药列为了突破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0 引言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

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

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

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

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

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

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

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

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

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合)、纳米微粒与薄膜复合( 0- 2 复合) 、不同材质纳米薄膜层状复合( 2- 2 复合) 等。

纳米复合材料可利用已知纳米材料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设计,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一种新体系。

这些物质单元包括纳米微粒、稳定的团簇或人造原子、纳米管、纳米棒、纳米丝以及纳米尺寸的孔洞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能采用多种方法制备金属与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化合物纳米粉体,研制了相应的设备,做到了纳米微粒的尺寸可控,并研制了纳米薄膜和纳米块体。

在纳米材料的表征、团聚体的起因和消除、表面吸附和脱附、纳米复合等许多方面有所创新。

成功地研制出致密度高、形状复杂、性能优越的纳米陶瓷;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纳米氧化锆晶粒在拉伸疲劳中应力集中区出现超塑性形变;在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和自旋波共振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纳米类钙钛矿化合物微粒的磁熵变超过金属Gd;发展了非晶完全晶化制备纳米合金的新方法;发现全致密纳米合金中的反常Hall-Petch效应等。

1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现状纳米粉体、纳米纤维、纳米薄膜、纳米块体、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有的原理上相同,但工艺上有显著的差异。

关于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方面的文献较多,各种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适用范围在相关的文献中均有较详细的介绍[ 1] - [ 9],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仅将各类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分类归纳于表1至表6中。

表1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电阻加热法雾化水解法热分解法高频感应加热法共沉淀法固体反应法等离子体合成法均相沉淀法火花放电法电子束加热法无机盐水解法溶出法激光合成法金属醇盐水解法高能球磨法通电加热蒸发法喷雾干燥法表2 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纤维材料类型制备方法电弧法、碳氢化合物催化分解法、等离子体法、激光法、等离子体增强热流体化学蒸气纳米碳管分解沉积法、固体酸催化裂解法、微孔模板法、液氮放电法、热解聚合物法、火焰法激光烧蚀法、激光沉积法、蒸发冷凝法、气固生长法、溶液液相固相法、选择电沉纳米棒、丝、线积法、模板法、聚合法、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与晶体气液固生长法相结合、溶胶凝胶与碳热还原法、纳米尺度液滴外延法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气液固共晶同轴纳米电缆外延法、多孔氧化铝模板法、溶胶凝胶与碳热还原及蒸发凝聚法表3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实例溶胶-凝胶法纳米MgO薄膜、纳米Cu膜、纳米Fe3O4薄膜电沉积法CdS、CdSe 薄膜高速超微粒子沉积法纳米多层膜、陶瓷有机膜、颗粒膜、各种金属纳米薄膜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纳米镶嵌复合膜、多层复合膜、硅系纳米复合薄膜溅射镀膜法Si/S iO2 纳米镶嵌复合薄膜、铜高聚物纳米镶嵌膜化学气相沉积法各种氧化物、氟化物、碳化物纳米复合膜惰性气体蒸发法银钠米膜、纳米孔洞金属网络膜表4 纳米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块体材料类型制备方法纳米金属与合金材料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制备法、高能球磨法结合加压成块法、非晶晶化法、高压高温固相淬火法、大塑性变形方法、塑性变形加循环相变方法、脉冲电流直接晶化法、深过冷直接晶化法纳米陶瓷无压力烧结、应力有助烧结表5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复合材料类型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高能球磨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无机晶体生长法、辐射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法、机械融合法、非均相沉淀法、溶剂非溶剂析晶法溶胶-凝胶法、插层复合法、辐射合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法、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纳米微粒原位生成法、前驱体法、LB 膜技术聚合物-聚合物溶液共混共沉淀法、电化学合成法、纳米复合材料原位聚合法、模板聚合法表6 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纳米结构类型制备方法胶态晶体法、固态高分子膜模板法、单分子膜纳米结构自组装和模板法、简单有机分子模板法、生物分子模板分子自组装体系法、混合模板法、金属胶体自组装法、多孔纳米结构自组织合成、分子自组织合成法按人类的意志,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工纳米结构组装体系(如表1 至表5 中列出的各种方法) 人为地将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组装、排列构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的纳米结构体系,如纳米有序阵列体系、介孔复合体系等。

2 纳米材料的性能[ 10] - [ 12],[ 13] -[ 21]2.1 纳米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因而与常规材料相比,在力学和热学上表现出一些奇异的特性。

实验表明,粒径达8nm的铁的强度为常规材料的数倍,其硬度是常规材料的近千倍。

长期以来,为解决陶瓷在常温下的易碎问题不断寻找陶瓷增韧技术,如今纳米陶瓷的出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实验证明,纳米TiO2在800-1000热处理后,其断裂韧性比常规TiO2多晶和单晶都高,而其在常温下的塑性形变竟高达100%。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曾成功地将纳米铁经反复锻压,其形变高达300%。

目前各种发动机采用的材料都是金属,而人们一直期望能用性能优异的高强陶瓷取代金属,这也是未来发动机发展的方向。

而纳米陶瓷的出现为人们打开了希望之门。

纳米陶瓷的超高强度,优异的韧塑性使其取代金属用来制作机械构件成为可能。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制成的纳米陶瓷在800下具有良好的弹性。

纳米微粒由于颗粒小,表面原子比例高,表面能高,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化学活性大,因而其烧结温度和熔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常规Al2O3烧结温度在1650以上,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纳米Al2O3可在1200左右烧结。

利用纳米材料的这一特性,可以在低温下烧结一些高熔点材料,如SiC,WC,BC等。

另一方面,由于纳米微粒具有低温烧结,流动性大,烧结收缩大的特性,可以作为烧结过程的活性剂,起到加速烧结过程,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的作用。

有人曾作过实验,在普通钨粉中加入0.1%-0.5%的纳米镍粉,其烧成温度从3000降到1200-1300。

复相材料由于不同相的熔点及相变温度不同而烧结困难,但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不仅使各相熔点降低,各相转变温度也会降低。

在低温下就能烧结成性能良好的复相材料。

纳米固体低温烧结特性还被广泛用于电子线路衬底,低温蒸镀印刷和金属陶瓷的低温接合等。

此外,利用纳米微粒构成的海绵体状和轻烧结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过滤器、活性电极材料、化学成分探测器和热变换器,例如备受人们关注的汽车尾气净化器。

有报道说,以色列科学家成功地用Al2O3制备出耐高温的保温泡沫材料,其气孔率高达94%,能承受1700的高温。

2. 2 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纳米粒子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尺寸小。

当纳米粒子的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甚至更小时,其量子尺寸效应将十分显著,使得纳米材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光学特性。

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反射率低、吸收率高的特性。

一般来说,大块金属都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

但实验证明,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

如铂金纳米粒子反射率仅有1%,这表明它们对可见光的低反射率、高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由于体积效应,能级间距的增大和纳米的量子限域效应,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还表现出蓝移现象。

利用纳米材料的这一特性,制成紫外吸收材料,可用作半导体器件的紫外线过滤器。

还可在稀土荧光粉中掺入纳米粉,吸收掉日光灯发射出的有害紫外线。

将其应用在纺织物中,与粘胶纤维相混合,制成的功能粘胶纤维,具有抗紫外线、抗电磁波和抗可见光的特性,可用来制做宇航服。

2. 3 纳米材料的化学活性、敏感性化学催化剂是一种不断接受热源使化学反应稳定进行的功能材料。

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缩短反应时间;二是改善反应的条件,如降低反应温度、压强、真空度等;三是在决定反应的路径方面,使化学反应按预计的方向进行,即具有选择性。

从以上不难看出,人们总是期望单位质量催化剂表面能同时接纳尽可能多的反应物,纳米微粒的表面积效应恰好符合了这一点。

而且纳米粒子表面不光滑,形成凹凸不平的原子台阶,此外原子表面悬键多,反应活性大。

这些都有利于加速化学反应,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例如采用纳米Ni 作为火箭固体燃料的催化剂,燃烧率可提高100倍。

纳米材料不仅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且还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化学选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