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旱情心得体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关于西南旱灾的思考]西南旱灾
![[关于西南旱灾的思考]西南旱灾](https://img.taocdn.com/s3/m/b8ea2441daef5ef7ba0d3cee.png)
[关于西南旱灾的思考]西南旱灾我国西南地区遭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大地龟裂,水库干涸,树木枯萎,鱼儿缺水而死,如此惨状目不忍睹,灾区人民视水如甘露,处于极度渴望之中。
这场旱灾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预期。
据国家防总统计显示,截至4月8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21亿亩(多年同期均值1.0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780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280万亩;有2595万人、184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1144万人、893万头)。
其中,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4%。
与3月底相比,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数量有所增加,广西和云南的耕地受旱面积有所减少,贵州省耕地受旱面积有所增加。
确保旱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已经成为当前西南地区抗旱救灾的首要任务。
旱区各地通过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加强计划用水和节水限水,城镇供水基本可以得到保障,但山区群众饮水仍面临困难。
面对旱灾引发的思考当灾难一次又一次到来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深刻反省,全面认真地查找真实原因,及时找到对策,而不是在吹嘘中一次次地贻误机会!面对西南旱灾,很多人认为,那是由于老天下雨太少所致,是天灾。
但是,也有人持另一种看法:查看了仅几年有关旱灾的新闻报道后,就会发现类似的“天灾”一直在上演,仅以云南的新闻为例,2004年,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云南在干旱之列;2005年,云南“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2006年,“云南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2007年,“云南大部地区降水不足,气温偏高,旱情日趋严重”;“2008年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2009年,“云南省遭遇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2012年,云南“秋冬春连旱”百年一遇……所以,如果简单地将问题全部归结到天灾上,那也是对老天的不公。
【环保作文】说说西南的旱情

【环保作文】说说西南的旱情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一直受到旱情的困扰,干旱成为该地区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西南的旱情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探讨西南旱情
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地区的旱情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引起。
一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
候变暖导致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减少,降水分布不均匀,降雨季节集中,旱情加剧。
二是人
类活动的影响。
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使用不合理,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过度的森林
砍伐和土地开垦也导致了西南地区的土壤水分枯竭。
三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西南地区地质
构造复杂,山地、高原多,地形起伏大,地处雨带边缘地带,降水量较少,容易发生干
旱。
面对西南地区的旱情,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加强水资源的
管理。
加大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力度,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案,提
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西南地区水资源的供给。
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大对土地的保
护力度,加强防风固沙、护坡治理、植被恢复等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含水量,缓解旱情。
要加强旱情监测和气象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干旱的动态,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旱
情信息,指导农民调整农耕措施,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
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节水的生活方式,共同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关于西南干旱的原因分析及个人阐述

摘要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
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本文将对本次干旱原因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对当前环境保护的观点。
关键字西南地区;旱灾;原因分析;环境保护;前言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
在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时,分析引起干旱的人为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引发的这场特大旱情。
正文一西南干旱的旱情简介截至目前,西南旱灾已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5000多万人受灾。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灾导致临时饮水困难。
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
经综合分析,未来10天,我国西南重旱区仍无明显降雨,同时华北地区春旱将逐渐露头和发展,。
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西南地区继续维持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二、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2.1 自然因素2.1.1气候因素(1)全球气候变暖,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加之,受西南地形因素影响,冷空气影响不到西南地区。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
自然原因:①当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或者风力较小时,我国西南各省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今年尤为严重。
②我国西南地区以流水侵蚀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降雨之后,在地表无法积水,积水会很快渗入地下流走。
③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这样就形成了干热河谷,这往往会伴随着一种自然现象——焚风。
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炎热而干燥,强大的焚风亦可造成干旱。
④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
”
人为原因:1、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因而严重影响降水,
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2、已有的水利设施在前几十年的开发中被严重破坏,这些年基本没新建、也很少维修,库容量由于淤积在急剧减少,形成涝时,分洪量不行,旱时,储水量不足,这是大面积干旱来了束手无策,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1、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人工降雨,遏制旱情恶化;2、暂时性跨区域调水等,已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
长远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土蓄水;2、新建或修葺储水工程,调节降雨量季节性分配不均问题;3,修造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问题;4、提高人民节水意识,在干旱年代或季节期间尽可能地减少用水量。
等等。
西南旱灾感想

西南旱灾感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与不注重环境问题,却能决定人类享受现代化成果的时间长短。
这种论调固然悲观,更可悲的是,这恰恰就是我们将要或者已经面对的现实。
别人发展而我们不发展,是行不通的,因为落后必然挨打。
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影响到环境。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谈何容易。
因为可供我们浪费的资是有限的,可供我们破坏的环境是有数的,而时间却是紧迫的。
对白然存敬畏之心,对同胞存相惜之心,对弱小存怜悯之心。
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一辈人缺乏的。
越多的人越早一天认识到这些,我们便能享受的长久一些。
同志们: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一一20亿生命之所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防、治并举,不断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努力增加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但总的看,我市的环境质量仍不尽人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水、大气、噪声污染都不同程度存在。
主要是城市污染综合处理还不能完全达标,结构性污染十分突出,大气污染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境内河流都不同程度被污染,噪声扰民屡禁不止,个别企业甚至为一已之利,经常停运治理设施、偷排偷放污染物。
可以说环保方面的问题很多,形势也相当严峻。
当前,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影响到我市招商引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对此,市委、市政府为了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准备痛下决心,全面进行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营造“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必须对环境保护常抓不懈。
西南旱灾引发的思考

西南旱灾引发的思考
自去年年底以来,西南大部分地区面临干旱少雨的灾难,给当地百姓的生产、日子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农作物生长收到严峻伤害,春耕面临严峻威胁,农民日子用水比较紧张,这一切都牵动着我们每一具人的心。
这次大旱让我想到了三个咨询题:
一方面,这场大旱对我们农村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敲响了警钟。
虽然这是一场自然灾难,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但是怎么震灾、未雨绸缪真的我们平时的基本功课。
能否做到未雨绸缪关系到我们所受到灾难的程度和战胜灾难的信心。
现实的状况我们能够看出我们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还相当降后,没有做好基本功课。
到灾难来临了再去修水道,但是早已失去救灾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件情况我们能够考虑的是,要加大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基本抗灾能力的建设,当前正直我们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间,也采取了一揽子救市打算,四万亿投资中有多少是用来建设农村基本公共设施,是考验我们党智慧和勇气的关键。
另一方面,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
纵观近几年的进展历程,我们记忆了多次自然灾难,如03年非典,09年雨雪冰冻灾难以及四川大地震等,我们关于这些自然灾难的应对措施能够说是别断成熟的,尤其是非典后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别断健全和完善。
但是这次旱灾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自然灾难的多样性、别确定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政府要别断总结经验、定时开展各项社会公共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把工作做到平时、防患于未然,给人们一具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旱灾心得体会——由西南五省旱灾想到的

Word文档仅供参考Word文档仅供参考旱灾心得体会——由西南五省旱灾想到的同在一具国度里,我大概应该庆幸我还能安逸地在这个地方书写博客,而在稍偏西南一些的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的灾民正在备受旱灾的煎熬,此时他们全部生命的意义,也只能落低到寻觅水源。
在大自然面前,人也别得别落低自认为崇高的尊严,谋得生存之机。
在这个地方,我祈祷老天能仁慈些,及时下雨,缓解这些地点的灾情。
发生如此的现象,一方面与地球环境大的气候变化有关,但也别得别承认局部的人为破坏,也必须为这起天灾承担别可推卸的责任。
为何一具落雨量历年统计全国排名第三的省份,一具曾经拥有亚洲最大热带雨林的西双版纳,现在也面临着枯水的噩运。
地球经过无数年的自然演变,形成了今天稳定的格局,而我们人类的干预和破坏打破了如此一种稳定,必然会出咨询题。
昨晚看到凤凰的一档访谈节目,一位环保记者说,西南干旱的很大一具原因算是,人们将原始的生态林破坏,种植上大量的经济林,如用于造纸的桉树,用于橡胶创造的橡胶树,这些树种原本并别是在这个地方生存的。
在《中国地理》一期上也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地点为了进展经济,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在政府的支持和号召下,大片大片的原本极具生物多样性的雨林被砍伐,代之以单调的经济林的同一绿色。
在同一时间,北方的沙尘暴也开始肆意侵略,宛然给20xx年刚开始的中国就打上了多灾多难的标记符。
这一切都来得是那么偶然,却又是那么巧合。
几十年的西北防护林工作,并没有阻挠黄沙的南下,每年浩浩荡荡的植树节为那个地球增添的绿色,关于挽救那个日益变黄的星球,简直是杯水车薪,何况多少树在被轰轰烈烈的种下去后,再也无人咨询津其死活。
工业革命以来的时刻,相关于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而言,是多么的短暂,而这段阶段地球遭遇的创伤又是多么地惨烈。
事实上人类,事实上国家那个名词让全人类的关系走向疏远,让全球陷入一种无止境的利益纷争中。
如果我们真是善良的,如果我们真是把全人类看做自己在那个星球上的同胞,我们就该多想想那个星球上还有多少人在饥寒交迫中度日,有多少人在面临疾病的痛苦。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由旱灾想到的……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由旱灾想到的……每天早上,打开电脑便适应看看国内国际新闻,最近,“干旱”二字频繁浮现在各个大小页最醒目的位置,看着那一片片干裂的黄土地,那些一具个干涸的井,那些端着浑浊的水的小朋友,内心很别是味道,别禁想咨询,中国如何了?世界如何了?冬天一下雪算是雪灾,别下雨便是旱灾,一下雨便成洪灾。
别是这边地震,算是那边海啸,要么算是火山爆发。
重庆前几天下了两场大雨,就是狠狠的减低了旱情,看新闻才知道,最初的雨并别大,加上人工协作,雨水才大了起来。
广西、云南、贵州真的无雨,要么漂移的雨,旱情仍将,从别干涸的海子枯了,挖了165米才挖出水来,四处基本上专家帮忙寻水,固然,本地居民从去年开始,就差不多四处寻水了……写到这个地方,想到某次与同事们讨论打雷,我说自己并别怕打雷,从小见得惯了。
此话并未放大,我的确别怕打雷,很简单,经历最深刻的一次是烧砖那年的夏天,天色暗下来,我们将所有东西收拾进屋,闪电便尾随而至,雷声轰鸣,一家人就如此站在屋檐下,看着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很是好看。
记得老爸说了一句:这雨下得及时啊。
从小在都市长大的人,也许并别喜欢下雨,下雨天意味着别能穿好看的皮鞋,雨水一泡就容易坏,也别能展示漂亮的衣服,雨伞遮挡着漂亮的面颊,也许还会农花精巧的妆容……确实惟独农村日子过的孩子,才知道下雨关于农民来说,是多么多么重要。
耕地浇灌、人畜吃喝、日常用水。
几乎每一件农事,都牵扯到水。
别比得都市,有一拧开龙头便沸腾的自来水,农民吃水靠井,浇灌靠湖塘,一旦发生旱情,便处处受牵制。
中国是一具农耕社会,古至今大多靠天吃饭,这靠天,基本也大部分指的算是水,可中国水利工程从古至今,一做再做,仍无法满脚农民需要。
一旦发生旱情,轻则吃水别便,浇灌靠抽水,收成大减,重则颗粒无收,更严峻者渴死牲畜、来年绝望……经历深刻的一年,是小学,忘记是九几年,那年旱情很重,原本十来米深的水库每天被几根大管子鼓动着柴油机抽水,直到见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旱情心得体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中国西南地区遭逢百年大旱,持续多月的高温少雨,已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重庆五省区旱情越来越严峻,依照气象部门预警,这些地区的干旱将持续进展,中央各部门
紧急响应,强化调度和指导,各地也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抗旱救灾保民生。 西南地区干旱究
其原因,我认为其一是自然方向,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向来为干暖空气操纵,温度
异常偏高,妨碍该地区落水的要紧天气系统——南支槽活动较弱,北方冷空气要紧从偏东路
径南下,很少能渗透到云南高原腹地,导致我国西南地区落水偏少,云南地区发生秋冬连旱。
别单是自然原因,这种现象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原因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些年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包括云南地区进展速度特别快,别管是在工业依然居民方面,关于用水量的需求
能够说是急剧上升。而且在进展经济中,也浮现了一些失误,比如说经济增长模式方面的咨
询题,原来不少原始森林的水的保有量特别多,云南有雾的天气极其常见,如今有雾的天气
越来越少,算是说水分的保有量越来越缺乏,这就和经济增长有很大关系。
任何灾害的发生总会有连锁反应,对其它领域的进展也产生妨碍。西南地区的旱情还在
连续,进入2月以来,重庆的粮食经营户发觉,从云贵来的米商忽然多了起来,随着他们的
大幅量买入,重庆的粮价也水涨船高。而在旱情最为严峻的贵州、云南部分地区下量大幅减
产小麦绝收的现象已成定局。在这样背景下,粮价会浮现大幅度波动。除了居民日子必需的
大米等粮食价格上涨,一般消费品也必定会受到旱魔的妨碍。
以上西南大旱的种种危机差不多对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增强节水意识,连水资源丰
富的云南都浮现这种事情,那么中国水资源本来匮乏的地区更要引以为戒。比如说北京地区,
北京是中国最繁华地区之一,北京人均淡水资源的拥有量别到180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都
市,可不管是政府部门依然单个个人和家庭,又有多少人把节省用水当回事呢?英国环境署
早些年就发生了一项名为“水需求治理”的打算,定时免费向公众提供节水信息。“要节水,
首先要知道使用了多少水”是英国环境署经常提及的一句节水口号。据数据显示,家庭消耗
了英国水资源的30%,所以每个家庭对节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国素有勤俭持家的
优良传统,可在德国,一位母亲教育亲孩子洗澡用多了水算是在洗欧元。在我们中国家庭中,
特别是一些都市家庭中,常见的逻辑却是,每月多用了几顿水,别算是多花几个钞票的事嘛。
节水,需要唤醒公民的责任意识,从日子中一点一滴做起。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旱情面前别退缩,从中吸取教训,为将来的长久进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