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合集下载

赣南钨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江西西华山钨矿床为例

赣南钨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江西西华山钨矿床为例

赣南钨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江西西华山钨矿床为例
聂荣锋;王旭东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07(21)3
【摘要】地质流体在各种成矿作用中都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流体包裹体(FI)研究是当前成矿流体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以西华山钨矿为例,结合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对赣南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和展望.【总页数】4页(P228-231)
【作者】聂荣锋;王旭东
【作者单位】漂塘钨矿,江西,大余,341515;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67
【相关文献】
1.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许泰;余岚;许靖;王勇;朱秀兰;王玉凤;杨日丽;姬安召;齐生芝
2.共生黑钨矿与石英等多种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红外显微测温对比研究——以江西西华山石英脉钨矿床为例 [J], 黄惠兰;常海亮;谭靖;李芳;张春红;周云
3.西华山钨矿床晶洞中水晶与黑钨矿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与特征元素测定 [J], 黄惠兰;常海亮;李芳;谭靖;张春红;周云;杨科;闫芬
4.江西西华山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 [J], 许泰;李振华
5.赣南西华山与盘古山钨矿床黑钨矿特征对比 [J], 廖希安;何珍明;覃泳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钨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中国钨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和 联合 国亚太 地 区资源 部联 合在 江 西主办 了钨矿 地
质 讨论 会 ,出版 了 ( ( 钨矿地 质讨 论会 论文集》 1 8 ;94
年 在南 京大 学召 开 了 “ 岗岩地 质和 成矿 关系 国际 花
学 术会 议 ” 出版 了国 际学 术会 议 论 文集 《 岗岩 地 , 花 质 和成 矿关 系》 从而将 我 国华南钨 矿 和与 之有 关 的 , 花 岗岩研 究 的程 度推进 到 了很 高的水 平 ,形成 了 比 较 完整 的花 岗岩 成岩 成矿理 论体 系 ,在 国际上 产生 了重要 影 响。 2 纪 9 从 O世 0年代 至今 , 对于 南岭 钨矿
入 ,如 : 重 点 成矿 区 带 的 区域 构 造 和 成 矿 构 造 文 《 集》 《 岗岩 研 究 思维 与方 法》 1 。对 南 岭 地 区大 、花 【 2 等
2 世纪 8 0 0年 代 , 据“ 层 楼 ” 式 发现 岩 体 型 钨 根 五 模 矿, 完善 了钨矿 成矿 模式 , 为钨 矿床 深度 评价 提 供 了
岭 地 槽 褶皱 系 至 大别 山淮 阳地 槽 褶 皱 系 ;在 内蒙
古一大兴安岭地槽褶皱带、天山地槽褶皱带和扬子
褶皱 带均 有部 分分 布 。 华北 地洼 区 、 在 东北地洼 区和
北 疆地洼 区 也有新 矿床 ( 分布 。 点)
12 钨矿 床 的成矿 时代 .
和碳 酸岩 盐接触 带 形成 的不规 则夕 卡岩带 型 ;矿物
晶岩 型 ; 生代 的钨 矿床 以石英 脉型 为主 。 次为 夕 古 其 卡 岩型 , 也有 少许 伟 晶岩型 产 出; 中生代 以石 英脉 型
往产 生 交代 岩或 角 岩 , 形成 石 英 脉 型 、 岩体 浸 染 型 、

关于钨矿成矿类型理论的研究

关于钨矿成矿类型理论的研究

关于钨矿成矿类型理论的研究作者:程冰冰来源:《地球》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钨矿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并对我国钨矿的类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钨矿成矿特点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 P618.6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50-1钨是我国得天独厚、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资源,我国不仅钨矿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钨矿资源具有“富矿少,贫矿多,共、伴生矿多,单矿种少” 等特点,存在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钨矿资源特点及成矿类型,将会对提高我国钨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制定钨矿资源政策和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1.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钨矿床的生成环境和产出部位繁杂多变,几乎遍及各个重要地史阶段和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

多元成矿体现于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1.2矿床类型多样除现代热泉沉积和含钨热卤水矿床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的钨矿成因类型,中国都有。

成矿温度可从气化高温到低温阶段,成矿物质来源有岩控、层控以及多源复成钨矿,产状形态上有脉型,整合于沉积建造的层型,沿花岗岩和碳酸岩盐接触带形成的不规则矽卡岩带型等类型。

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

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

1.3围岩蚀变多样平面上和剖面上有相似的分带现象。

同一矿田或矿床中,形成多型矿床(矿体)的特点,如石英脉-岩体(细脉)浸染型、石英脉-矽卡岩型、石英脉-层控型、石英脉-斑岩型等,如湖南柿竹园钨矿,有岩体内云英岩型-矽卡岩型、叠加于矽卡岩之上的网脉型云英岩及大理石中的网脉型-石英脉型矿床;瑶岗仙钨矿床有岩体内浸染型、石英大脉型、细网脉型、云英岩型、花岗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

宁夏西华山-南华山地区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其成矿远景预测

宁夏西华山-南华山地区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其成矿远景预测

宁夏西华山-南华山地区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其成矿远景预测摘要宁夏西华山-南华山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蓟县系海原群,可以确认引起磁异常的主要地质原因为蓟县系海原群中的含磁铁矿的绿片岩类及少量侵入岩(花岗闪长岩等);南、西华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出现Cr、Ni、Co、V的高背景和元素异常,西华山地区Au、Ag表现为高背景,Au、Ag、Cu组合异常发育。

南华山地区Au、Ag在总体上显示为背景含量,Cu、Co、Ni、V、Cr组合异常发育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矿产、地球物理化学、遥感影像特征,认为西华山-南华山地区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今后宁夏寻找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产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西华山-南华山;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远景预测1 成矿地质背景西华山-南华山地区位于西华山-南华山-六盘山推覆体的前缘,北东侧紧靠西华山-南华山-六盘山深大断裂,西南缘有犁式反转断裂通过,本身属无根断块山体,由中元古代海原群中一浅变质岩系构成。

该变质岩系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大理岩、石英岩(或变粒岩)及绿泥阳起钠长片岩、石墨片岩组成。

其中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和绿泥阳起钠长片岩原岩分别属中酸性火山碎屑、火山熔岩和基性火山熔岩;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构成硅质一泥质一碳酸盐的沉积韵律。

岩浆岩有两期,早期属元古代火山喷发岩和小型次火山岩,分中酸性岩和基性岩两类,岩石多已片理化,变质为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和绿泥阳起钠长片岩;晚期为加里东末期产物,由花岗闪长岩、煌斑岩和钠长岩、斜长岩等脉岩构成。

花岗闪长岩分布在南华山地区;煌斑岩脉零星散布在西华山地区,以西南部马场一黑泉一带最为集中,其次是北部柳沟哨马营一带,宽一般小于2m,长数十米至百米以上,常呈北西向断续延伸,尖灭再现。

岩石热液蚀变强烈,往往有强烈的碳酸盐化和硅化、钠化,原岩结构和矿物成份多被改变得已很难辨认。

煌斑岩脉富含Au元素,形成金、银矿化,部分地段形成矿体。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混合作用基于H、O同位素模拟分析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混合作用基于H、O同位素模拟分析
第4 0卷 第 1期 2 1 年 1月 01
砧 f
G Eo C H I I M CA
V0 .0. O..4 ~ 5 1 4 N 1 5 5 J n. 2 1 a . 0 1
赣南 西华 山钨矿床 的流体 混合作用
基 于 H、O 同位 素模 拟分析
魏文凤 ,胡瑞 忠 ,彭建堂 , 毕献武 , 宋生琼 1 , 2 ,石少华 ,
才是 导致钨矿 化的主 园。
关键 词:石英 脉型钨 矿床, 0同位素 混合作用 模 拟分析 西华 山
中图 分类号: 5 7 P 9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3 9 i 2 (0 i0 一0 51 0 7 一7 62 i ) i 4 — 1 0
F ui i i Xi ua ha t l d m x ngi n h s n ung t n de st S u he n J xa x o i e s e po i, o t r i ng i Pr v nc H y r g n a d o y e s t p i ul to na y i d o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x g n io o e sm a i n a l s s
1 tt e a o aoyo r e o iG o hmit ,mt ae G oh mi r, hn s Acd myo S in e, u a g 5 0 0 , hn ; S eK yL b rtr fO eD p st e c e s y I i o e c e s y C iee a e f c c s G  ̄ n 5 0 2 C ia a r t f t t e 2 Grd aeU iest C ieeA a e y o S in e , e ig 1 0 4 , hn a u n vri o hn s c m ce cs B Un 0 0 9 C ia t yf d f

西华山钨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西华山钨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前景。
关键词 :西华山钨矿;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保护 中图 分类号 :F0 : D 8 25 T 93 文献 标识 码 : A
0 引 言
发展 是无 限 的 .而矿 产 资源 是有 限的 ,不 能再 生 。 产 资源 是 经济 发展 的物 质基 础 , 矿 是矿 山生存 的
质 岩系地 层 。矿 体 呈面状 分 布于 地表 花 岗岩顶 面 下
10m左 右范 围 内 , 为 “ 5 称 西瓜 皮 ” 化 模 型 ( 实 际 矿 但
收稿 日期 : 0 — 9 1 2 80—9 0 作者简 介: 周玉振(9 2 ) 男 , 14 一 , 陕西洛南人 , 地质高级工程师。
发, 使服 务年 限得 到不 断延长 。 目前 矿 山保有 资源储 量钨 金属 量虽不足 1 t 万 ,
但矿 山抓 住 了国家扶 持 资源 危机矿 山开展 找矿探矿 的契机 , 开展 深边部 找矿 工作 。 据一 年 多的探 矿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西华 山钨 矿床 中 的稀 土金 属矿 物丰 富 ,主要是
现 常见 。 旁云英岩 化 和钾长 石化 发育 。 脉 矿脉 中主 要
以上 。2 纪 8 代 之 前 , 平 均 新增 钨金 属 量 O世 0年 年 210余 t抵 消 开采 消耗 以后 , 年净 增约 6 0 。以 0 , 每 5 t
矿 物为石 英和 黑钨矿 , 其次 有长 石 、 白云母 、 辉钼矿 、
上 中 间厚 , 两侧 薄 ) 。地 表矿 化 面积 43k . m。 矿 床 为高温 热液 裂 隙 充填 型黑钨 矿石 英脉状矿
床 。 脉走 向近于 东 西 , 向北 , 角 8 。 矿 倾 倾 0。 已探 明工

《矿床学》实验报告

《矿床学》实验报告

《矿床学》实验报告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成绩:实验一岩浆分结矿床(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岩浆分结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了解矿床成矿作用与含矿岩浆分异作用之间的关系。

3.分析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形成机理,了解矿床的分布规律,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标本:矿石:1-条带状铬铁矿、2-致密块状铬铁矿、3-稠密浸染状铬铁矿、4-中等浸染状铬铁矿、5-稀疏浸染状铬铁矿、6-星散浸染状铬铁矿矿体围岩:7-含斜辉橄榄岩、8-中粗粒纯橄榄岩、9-蛇纹石化橄榄岩、10-透辉岩蚀变岩:11-蛇纹岩、12-透闪石化蛇纹岩、13-滑石岩、14-蛭石岩超基性岩体的主要围岩:15-斜长角闪片岩次生作用产物:16-菱镁矿三、标本观察1.岩体围岩:注意岩体侵入围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变质时代。

2.含矿岩体:注意根据主要矿物粒度认识细粒和中粗粒纯橄岩的特征,并根据矿物成分和含量区别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

3.矿石:条带状构造:注意铬铁矿结晶粒度及组成条带在纯橄岩中的排列方向和规模判断是火成堆积或流动构造。

浸染状构造:铬铁矿晶粒大小、密集程度和在矿体产出的部位。

四、思考题1.超基性岩体的分布与大地构造的关系;2.岩体中岩相分带特点,各相间相互关系及矿化与岩相空间分布关系;3.岩体规模产状及其与围岩关系;4.岩浆分异矿体和岩浆贯入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围岩的关系;5.矿体产状规模及其分布特点;6.分析带状构造矿石的成因。

参考数据:1.铬矿石工业要求原生矿工业品位:Cr2O3≥8~10%原生矿边界品位:Cr2O3≥5~8%砂矿工业品位:Cr2O3≥3%砂矿边界品位:Cr2O3≥1.5%2.铬铁矿:[(Mg,Fe)Cr2O3]含铬50~60%。

五、实验报告实验二岩浆熔离矿床(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一、目的要求1.掌握岩浆熔离矿床形成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中国典型钨矿区

中国典型钨矿区

中国典型钨矿区(钨矿床)一、江西西华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西北9km处,大型黑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8.13万t,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

矿山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西华山钨矿开采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早在宋代就有采锡者,钨矿发现于1907年(清·光绪33年)。

开采始于1915~1916年。

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1938年,先后由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单位的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1955年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地质勘探工作,1956年6月,由冶金部地质局中南分局(前称中南有色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二○一队提交了《西华山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同年,报告由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

矿床处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西华山-棕树坑钨锡带的西南端,产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株内。

矿区地层为寒武系浅变质的硅铝质岩(图3.12.2)。

矿区面积6.48km2,矿化面积2.86km2。

全区共有矿脉524条,除少数分布于变质岩中外,绝大多数赋存在岩体之内,又大部分产于第二次侵入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一次侵入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

矿脉都成组成带集中分布,全区分为北、中、南3组(区)。

矿脉一般长400~600m,脉宽10~30cm,矿化深度一般为50~140m,最深达250m。

北区299号矿脉为全区最大的“王牌”矿脉,长达920m,脉宽最大3.6m,平均0.94m,矿化最富集。

在开采过程中以及补充勘探时又发现了一些盲矿脉,主要集中在中区西部变质岩之下。

矿体整体形态为狭长的薄板状,但常有膨大缩小,尖灭侧现,分支复合等变化。

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其次为辉钼矿、锡石、辉铋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矿石平均品位WO3 1.086%,矿脉两侧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局部有黄玉化、萤石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1 目录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 2 一、 区域地质概况 ....................................................................................... 2 1. 地层 .................................................................................................... 2 2. 产状 .................................................................................................... 2 3. 构造 .................................................................................................... 2 4. 岩浆岩 ................................................................................................. 3 二、 矿床地质特征 ....................................................................................... 5 1. 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 ..................................................................... 6 2. 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化富集特征 ................................................. 6 3. 钨成矿的规律 ....................................................................................... 7 4. 成矿分析.............................................................................................. 7 参考文献 ........................................................................................................... 7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2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 江西西华山钨矿产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文章通过对西华山区域地质

概况的分析和该地区某一块地区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的问题。

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脉钨矿床是中国发现最早,有着近百年采钨史的大型钨矿床。西华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西北9km处, 为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累计探明钨储量 为8.13×104t,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是赣南钨矿的一个典型矿床。

一、 区域地质概况

1. 地层 西华山钨矿田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江西省南部北东向池江大断裂的北西盘,赋存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之中。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的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粉砂岩。地层走向北东东或南东,倾角60~80°,为一套复理石建造特征。在一些山岭上残留有中泥盆统砂砾岩层。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岩浆的侵入,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钻孔中常见到黑云母角岩、角岩化砂岩、板岩及斑点状板岩等。

2. 产状

西华山含矿岩体以60~70°交角不整合侵位于寒武系浅变质岩内,岩体直接与石英砂岩、云母石英片岩、砂质板岩接触,形成明显的接触变质带。岩体由近及远,变质作用由强变弱,形成了宽度不等的角闪石角岩带和斑点状板岩带。含矿岩体北西—南东长7 km,北东—南西宽5. 5 km,略呈椭圆型,为一小型复式侵入体,出露面积20 km2。同位素年龄值为184~140 Ma(王泽华等, 1981),属于燕山早期产物。由北西向南东侵入,先后由五个侵入阶段组成(刘家远, 2005),与钨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γ52b)、第一次侵入的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52a),其边部分布着略具北西走向的两组六个钨矿床。西华山为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西南边缘,系裂隙充填型的高温热液矿床。

3. 构造

西华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东端,经受了华夏、新华夏构造的影响,构造异常发育。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形成了北北西向古老褶皱基底。后期的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叠加其上,在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交切基底的地段,是构造的有利地段,控制了西华山花岗岩岩株的侵入。矿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二组,一组为NE向和NEE向,一组为EW向。它们的联合和复合、迁就部位控制着西华山岩株的侵入和成矿裂隙的展布。成矿前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后断裂表现微弱。错位较小,因此,破坏性小,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2】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3 图1 西华山花岗岩株地质图 1第四系;2.寒武系;3.震旦系上统;4.花岗斑岩;5.细粒石榴石二云母花岗岩;6.斑状细粒黑云母花岗岩;7.中粒黑云母花岗岩;8.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9.断层及产状;10.硅质标志层;11.角岩带;12.角岩化带;13.斑点板岩带; 14.钨矿脉;15.流线方向;16.地层产状

4. 岩浆岩

西华山花岗岩体同位素年令为160—184Ma,应属燕山早期。岩体呈椭圆形岩株,出露面积20km2,是一个复式岩体,其侵入期次如下表(表1-1)。【1】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4 表1-1西华山花岗岩体侵入期次表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5 二、 矿床地质特征

图2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略图【1】 1. 第四系;2.寒武系下统上部;3.寒武系中统下部;4.寒武系中统中部;5.寒武系中统上部;6.γgl-l′变斑状中粒花岗岩;7.γgl-l中粒黑云母花岗岩;8.γgl-2变斑状中细粒花岗岩;9.γgl-3′斑状细粒花岗岩;10.γgl-3细粒石榴石自变质花岗岩;11.硅化带;12.断层;13.推测地层界线; 14.实测地质界线;15.地层产状;16.矿化石英细脉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6 1. 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 矿体以脉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控制。按矿脉分布情况,南华山可分为南区和中区。南区依据矿脉产出的空间位置,自北向南、从东向西可分为五个主要脉组;中区分为二个脉组。各脉组石英脉密切分布,在平面上一般平行排列,无明显的侧幕现象,由于构造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其中每一组矿脉往往有1~2条最长、最宽、最深的矿脉构成主脉(图3)。其它的矿脉在其两侧或一侧以一定的疏密韵律展布。在剖面上作后型侧列。成矿限于在成矿岩体表壳,显示出宽、浅、疏的特点。矿脉的形态变化受成矿裂隙的控制,矿脉的构式复杂。单体矿脉形态常见波状弯曲、膨大缩小、分支尖灭、分支复合、尖灭侧现等。南区通过钻孔资料获知,矿脉绝大多数赋存于100 m标高以下,矿脉条数多,虽然脉幅不大,但较密集。延长、延深较大,矿石品位较高;本次勘查探明复合编号的矿脉95条。参与资源量估算的矿脉32条,单脉走向延长80~160 m、最长360m;倾向延深80~120m、最深160m;脉宽一般0. 10~0. 30 m,部分可达0. 50 m以上,最厚0. 8m;单孔见石英脉最大厚度为1. 45m;矿脉大多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5~83°。

图3西华山钨矿区南区100 m标高水平断面图【2】 2. 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化富集特征

矿石中已知矿物有26种,其中黑钨矿、辉钼矿为矿区主要矿物。锡石、黄铜矿、方铅矿、辉铋矿、闪锌矿、白钨矿为副产矿物。矿物组合在水平方向上:南区为黑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长石、萤石及方解石。中区以黑钨矿、锡石最为富集。矿物组合在垂直方向上:矿脉上部矿物组合为黑钨矿、(黄玉)、辉钼矿、锡石等;矿脉中部矿物组合复杂,黑钨矿富集,并出现较多的辉钼矿、绿柱石、黄铁矿、毒砂以及少量黄铜矿、白钨矿、石榴子石、闪: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7 锌矿等;矿脉下部矿物趋于减少,黑钨矿等迅速减少,相对黄铁矿、黄铜矿等占主要地位,局部萤石、方解石含量较多,直至无矿石英脉。这表明本区成矿元素的矿化具有一定的分带规律。矿石主要以块状构造为主,尚有浸染状、梳状、条带状、树枝状、角砾状和少量的晶洞状构造出现。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各种不同的自形晶结构和少量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压碎结构。

3. 钨成矿的规律

可概括为:①钨矿床分布在隆起处;②变质岩区的矿床矿化深度大,规模大、储量多;③标志带具有找矿意义;④花岗岩与矿化关系密切,且内接触带中常有大量盲脉及云英岩型矿床。

4. 成矿分析 1. 西华山钨矿田不同成矿阶段温压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是:、由早期的似伟晶岩阶段一W、S。、Be主要成矿阶段一晚期无矿梳状石英脉阶段的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盐度呈规律性的同步降低;而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和HZO含量则与上述规律相反,呈现同步增高的特点。

2. 西华山钨矿田不同成矿阶段中,黑钨矿化学成分演化规律明显受成矿温度制约,即成矿早期—高温阶段形成的黑钨矿富含铁,妮、担含量高;而在成矿作用晚期—低温阶段析出的黑钨矿富含锰,妮、钮含量低。

3. 西华山钨矿田不同成矿阶段中氧、氢、碳、硫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作用早期及W、Sn、Be主要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而成矿晚期阶段成矿流体中以大气降水为主的特点。【3】

参考文献 【1】矿床学实习指导书 孙华山 何谋春 杨振 2009 【2】西华山钨矿接替资源勘查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探 谢明璜 2009 【3】西华山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刘家齐 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