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床的成因分类问题
钨矿床类型

钨矿床类型中国钨矿床划分为3类5亚类20型,现将中国钨矿的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此类型矿床是我国钨矿主要类型之一,以开发之早,产量之多,矿床规模之大而驰名中外。
矿床主要分布在赣南、粤北、湘南成矿区带里。
成矿与壳源改造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关系密切,矿体多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岩体内为主,受岩体内构造裂隙控制,沿裂隙充填呈脉状、似脉状,有的产在岩体顶部顶板的围岩中。
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等。
矿石主要由石英和黑钨矿所组成,并含有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白钨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有江西西华山、大吉山,广东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石英脉型黑钨矿床。
(2)斑岩型钨矿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晚期的弱酸性钙碱系列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成因联系。
与钨矿化有关的斑岩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矿化主要分布在岩体内,有的产在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个别的产在围岩中。
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常有辉钼矿伴生,矿体产出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现象。
矿化呈浸染状、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常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与围岩无明显界线。
矿石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铜矿、闪锌矿、辉铋矿、黄铁矿等。
代表性矿床为广东莲花山钨矿床、江西阳储岭钨矿床等。
(3)夕卡岩型白钨矿床该类型也是我国钨矿床主要类型之一。
70年代以前,我国勘探的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和斑岩型黑钨矿等。
当时储量组成主要是黑钨矿,约占储量50%以上,白钨矿约占20%,混合钨矿(黑钨矿、白钨矿)约占30%左右。
70年代以来,白钨矿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至此改变了我国钨储量结构,白钨矿占71%,而储量主要来自夕卡岩型白钨矿床,但大部分是贫矿。
这类矿床的生成和分布主要与中深-浅成的中酸性岩浆岩有关。
矿床产在岩浆岩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
江西钨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潜力分析

江西钨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潜力分析袁晶;吕鑫;晏俊灵;徐平【摘要】在江西省钨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江西钨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石英脉型、岩体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钨矿床,分别论述各类型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各类型钨矿床找矿方向并预测其资源潜力。
共圈定钨成矿远景区13处,运用含矿地质体体积法预测全省各类型钨矿资源潜力,分别为:岩浆热液石英脉型500万吨、岩体型200万吨、斑岩型约16万吨、矽卡岩型350万吨、云英岩型约50万吨。
指出江西钨矿的找矿重点,一是赣北地区钨矿成矿规律研究,提出找矿模型;二是加强深部找矿理论研究,寻找隐伏矿床;三是深入其它类型钨矿(除石英脉型)研究,特别是最具找矿潜力的大湖塘式岩体——石英脉复合型钨矿和朱溪式矽卡岩型钨铜矿,可作为该区下一步找矿的主攻方向。
【期刊名称】《华东地质》【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8页(P288-295)【关键词】钨矿成因类型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潜力分析江西【作者】袁晶;吕鑫;晏俊灵;徐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3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7江西省钨矿勘查历史悠久,自1908年发现我国第1个钨矿床——大余西华山钨矿床以来,历经早期的露头钨矿勘查、20世纪60年代地表标志带隐伏—半隐伏钨矿勘查以及2000年以后的综合信息找矿3个阶段[1],至今已发现钨矿床(点)600余处,钨矿床(点)分布广泛,尤以赣南地区钨矿分布最为密集、资源储量最大。
近年来随着武宁县大湖塘钨多金属矿床[2]、景德镇市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3]相继取得找矿突破,赣北地区钨矿资源潜力剧增,钨矿找矿方向发生转变。
笔者参与了江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并在前人钨矿找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江西钨矿主要成因类型、各类型典型钨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该区钨矿的找矿方向,并分析找矿潜力,现分述于下。
关于钨矿成矿类型理论的研究

关于钨矿成矿类型理论的研究作者:程冰冰来源:《地球》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钨矿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并对我国钨矿的类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钨矿成矿特点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 P618.6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50-1钨是我国得天独厚、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资源,我国不仅钨矿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钨矿资源具有“富矿少,贫矿多,共、伴生矿多,单矿种少” 等特点,存在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钨矿资源特点及成矿类型,将会对提高我国钨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制定钨矿资源政策和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1.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钨矿床的生成环境和产出部位繁杂多变,几乎遍及各个重要地史阶段和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
多元成矿体现于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1.2矿床类型多样除现代热泉沉积和含钨热卤水矿床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的钨矿成因类型,中国都有。
成矿温度可从气化高温到低温阶段,成矿物质来源有岩控、层控以及多源复成钨矿,产状形态上有脉型,整合于沉积建造的层型,沿花岗岩和碳酸岩盐接触带形成的不规则矽卡岩带型等类型。
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
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
1.3围岩蚀变多样平面上和剖面上有相似的分带现象。
同一矿田或矿床中,形成多型矿床(矿体)的特点,如石英脉-岩体(细脉)浸染型、石英脉-矽卡岩型、石英脉-层控型、石英脉-斑岩型等,如湖南柿竹园钨矿,有岩体内云英岩型-矽卡岩型、叠加于矽卡岩之上的网脉型云英岩及大理石中的网脉型-石英脉型矿床;瑶岗仙钨矿床有岩体内浸染型、石英大脉型、细网脉型、云英岩型、花岗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
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

Coal Mining Technology︱426︱2017年12期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邓丽军 余 俊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摘要:某省份的钨矿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矿山,钨矿床产地众多、发展规模大、品位较高,矿山发展深受区域断裂带和花岗岩株的影响。
其中,岩浆岩破裂构造是矿山的重要构造。
文章结合甘肃省北山地理位置特点对钨矿床的发展形成规律进行分析,并对甘肃省钨矿床的未来找矿前景展开分析。
关键词: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426-01我国钨矿床最早出现在1908年,钨矿床的发展具有产地多、规模大、品位高、元素复杂的特点。
甘肃省钨矿床矿区位于西贝利亚模块明水-旱山微板块-内雀儿山!狐狸山晚古生代洋盆-狼娃山-白山复背斜西段南翼。
矿带是多金属成矿带,矿产数量众多,矿山开采条件好,具有广阔的找矿发展前景。
1 区域地质情况 区域地质构造是从东西向区域性双尖山-狼娃山压扭性深大断裂,以及派生的北东向扭张性断裂,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
区域范围内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岩发育快速,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分布。
其中,华力西中期是该地区岩浆岩发展规模最大的地区,主要成岩基、岩株状产出。
岩浆岩具有很强的基性、超基性、中性、酸性等特点,局部还有碱性岩出露。
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岩浆岩矿性发展良好。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甘肃省北山矿区能够被人们肉眼看到的地层挤压发展强烈,呈现片理状发育,产状比较凌乱,总体走向是60度到80度。
下石炭统白山组下亚组倾向南南东,倾斜角度是65度到85度。
在矿区的南边和北边的大小冲沟中有分布第四系全新统。
北山小白石头钨矿床出露地层为蓟县系平头山组下亚组,结合岩石的特点,岩性段可以具体划分为三层。
首先,甘肃省北山矿区下岩段。
甘肃省北山矿区下岩段的钨矿床是比较厚实的大理石,颜色是纯白色;其次,甘肃省北山矿区中岩段。
钨矿床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钨矿床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任彦然(地球化学0902班,434023)内容摘要我国是钨矿产的优势国,钨的年产量平均占世界总量的40%左右。
中国钨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可概括为分布广、产地多、规模大、品位高、伴生组分复杂、矿床类型多,特别以高度发育的石英脉型钨矿床著称于世。
矿床类型丰富多彩主要以为钨矿床的生成环境和产出部位繁杂多变,几乎遍及各个重要地史阶段和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即成矿物质的多源性,成矿条件的多样性,成矿作用的多因性。
钨矿床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石英脉状钨矿床(石英大型钨矿床、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床、石英细脉浸染型钨矿床);第二类,层控型钨矿床;第三类,矽卡岩型钨矿床。
本文按照这三类钨矿床的各自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别进行论述,并将这三类进行对比,这对于丰富我国的钨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理论的研究以及指导以后对钨矿床的开采利用等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石英,矽卡岩钨作为一种稀有金属被划分为有色金属一类,而绝大多数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作用都与花岗质岩石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
而与钨、锡等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浆往往来源于地壳本身,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演化成矿的呢?研究表明,中国钨矿床具有多元成矿的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含矿建造的多层位(远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并且在五个阶段的矿化过程中,仅最早阶段为岩浆水,其余阶段都为大气降水为主。
而成矿与大地构造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观点认为,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与板块俯冲的弧后地带,但是也有人认为大陆碰撞也是可以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钨矿床聚集区,拥有大量钨矿床,储量方面也是高度集中,但是不同地域地区的钨矿床的虽有相似之处,却也有自身的独特性。
大型成矿带例如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无锡成矿带。
南岭地区钨矿成矿机理探讨

南岭地区钨矿成矿机理探讨魏绍六贾宝华曾钦旺我国钨矿分布面广(图1),类型较齐全,除在美国发现的卤水钨矿床(Sealers Lake)类型外,其余均有产出。
我国钨总资源量居世界第一,大部分又集中于南岭地区。
对南岭钨矿成矿机理进行探讨,总结钨矿成矿过程,对南岭钨矿的找矿勘探工作必将有所促进。
注:引自中国矿业网根据大量相关研究及钨矿找矿勘探工作,现在我国地质界普遍认为,南岭钨矿成矿为多阶段多次逐步富集成矿,其成矿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1.原始地层中钨的富集:我国主要钨产区都是富钨、锡、铋、铅、锌的地球化学省(成矿元素富集以Be、Mo、W、Sn、Bi、Pb、Zn、Ag为主),据《华南钨矿地质》一书统计(P123),世界最大的钨矿集区—华南区的地层中钨为9.53 ppm[1],为世界地层中钨平均值1.3 ppm的7.33倍。
一个巨大的区域内地层中钨元素普遍高度富集一定是有其原因的。
据刘英俊《元素地球化学》一书[2],钨(锡、铋)主要存在于地核中,而地幔中钨含量低(表-1),从理论上说,由于钨是一种(据黎彤,1976)高密度物质,原始状态下,钨在应该从地核到地壳逐步降低,实际不是这样(表1)。
由于地売中钨元素含量高于地幔,反映地球演化的早期钨元素主要是通过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岩浆活动将钨从地核带到地表。
造成地売中钨高于地幔。
且不均匀分布,从实际情况看,①花岗岩是由陆壳形成的,世界各地花岗岩中钨是不均匀分布的(表-2),可以间接说明世界地壳中钨是不均匀分布的。
②南岭成矿带中由东安期的川中微型陆块和晋宁期古扬子板块东南侧的江南古岛弧分布有超铁镁带,可推测这些钨产区在深部有较多的深源物质喷溢,带来了较丰富的钨元素,形成了这些钨矿集区钨(锡、铋)等元素的初始富集。
也就是说,在地壳形成的早期,经过深源物质喷溢,形成了南岭钨矿集区钨的最主要原始富集。
2钨元素通过地层演化在部分沉积地层中局部富集:在外生条件下,于地质条件的各异,经过风化-剥蚀-运移-沉积-成岩旋回;钨含量必然产生不平均,钨主要存在于硅铝质岩中,碳酸盐中含量较低。
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

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钨矿床,其中含有大量的钨矿物,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
其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是影响该钨矿床成矿富集的关键因素。
一、成矿流体来源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与古老的太古宙基底岩浆活动有关。
在古老的大陆背景下,具有丰富的地热条件和矿质构造环境,造就了这一区域的钨矿床形成。
同时,在地壳活动和构造变革的作用下,使得深源热液流体与地表热液流体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了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流体。
二、成矿作用机制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是通过热液作用和成矿元素迁移作用实现的。
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远古岩浆和变质岩体在地壳构造运动作用下分解和变异,主要矿质元素逐渐向流体中迁移,形成了高浓度的元素盆地。
当这些元素盆地遭受地表热力系统的显著影响时,就会形成具有高浓度的富集热液流体,从而诱导富钾、酸性典型变质岩产生分解、改造作用,进而使矿床不断富集。
同时,随着热液流体在地下穿流改造的作用下,形成的钨矿床在其成矿作用过程中,也受到各种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的成矿动力学环境之中。
三、成矿流体特征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以下特征:1、强氧化性:成矿流体中氧化还原反应活跃,氧气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充分参与化学反应。
2、高温、高压:成矿流体温度高达200℃左右,同时压力也极高,有超过200MPa的情况。
3、酸性:成矿流体具有较强酸性,而钨矿物也对酸性有较强的抵御能力。
4、低硫、低盐度:成矿流体中硫和盐度含量都很低,而钨矿床的形成与硫反应不明显。
综合来看,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流体的性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因此,在研究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方面,我们需要更全面、深入的探究,以便更好地解析钨矿床的成矿机理。
下面是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相关数据分析。
一、钨矿资源储量据统计,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含有丰富的钨资源储量,其总资源量超过100万吨,其中可采储量为70万吨左右。
广西大明山地区泥盆系下统钨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广西大明山地区泥盆系下统钨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摘要:大明山地区大型钨矿矿床位于广西中部大明山背斜北西端。
成矿主要与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深大断裂及其裂隙系统有关,地层岩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文章较系统地从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条件、层控矿床依据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介质来源、控矿因素及成矿机理。
建立了钨矿床成矿模式。
关键词:钨矿;大明山地区;矿床成因;成矿机理;成矿模式内生矿床的矿床成因、控矿地质条件研究及成矿模式的建立是矿山地质找矿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成因和成矿模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内生矿床找矿预测的成败。
成矿预测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对大明山钨矿区内的泥盆系下统下部的层状贫钨矿床开展详细研究工作,进一步查明了成矿物质来源,富集规律,扩大了区内找矿远景地段。
笔者通过系统地研究、查证大明山地区钨矿的矿化类型、控矿地质构造、围岩蚀变特征等,总结该地区的泥盆系下统(d1)层位钨矿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
1 矿区地质特征大明山地区大型钨矿矿床位于广西中部大明山背斜北西端。
按出露的下泥盆统地层界线圈闭,背斜整体呈北西—南东走向。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上扬子古陆块南部,罗城-来宾褶冲带与大明山褶冲带接合部位,北西向的南丹—昆仑关深大断裂东南段。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赋矿层位以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为主,那高龄组及燕山期花岗岩次之,岩性组合为中—细粒含泥质石英砂岩,石英细砂岩及砂质页岩,侵入岩体为燕山晚期的花岗岩株及花岗斑岩枝(脉)。
控矿构造有北西西向对称穹状七凤背斜,北西-南东组为主的,区域性南丹-昆仑关深大断裂带及其次级甚至更次级断裂直至节理裂隙。
成矿主要与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深大断裂及其裂隙系统有关,地层岩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成矿物质来源于燕山晚期的七凤花岗岩体(群);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矿床成因与区域性深大断裂活动及燕山晚期岩浆侵入有关。
2 矿床地质特征大明山矿区钨矿经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钨矿:(1) 层状、似层状钨矿床:赋矿围岩为下泥盆统碎屑岩层,北西-南东方向已控制最大宽度为1公里多,向南西缓倾斜,倾角20°左右,延深控制最大长度为几公里,含w03 0.2%以上的主矿层厚度一般为10-30米;矿石具条带状构造,即由粉尘状的钨铁矿小颗粒聚集而成的小薄层与细粒石英砂岩小薄层相间产出所致;层状矿体中钨的含量较均匀(含w03 0.1-0.5%),矿石的物质组成简单,钨铁矿成分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