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

摘要:近年来,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根据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因此要求广大的学生工作干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心理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特征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进而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广大的学生工作干部只有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国的强国之路提供坚实人才力量。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若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适应当今大学生主体为“90后”这一客观现实,需要正确认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理性分析其原因和背后的心理特征,笔者对当代大学生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

(一)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集体观念淡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回避竞争行为,约有98%的同学承认发生过与他人进行主动竞争的事件,显示出他们竞争意识的增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认同以国家、集体为先等理念,在回答“你是否同意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时约有82%的表示赞同,但其中有近七成的同学却不认为扫雪属于集体行为。但与其切身利益相关时,他们更多的趋向作出利己的选择。

(二)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紧张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日渐富裕,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的增多,当代大学生表现

出对自己的关注越来越多,调查发现超过87%的学生每天上网发布一条“说说”、“心情”或“微博”等,他们对自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与之相伴的是其不能很好地从他人的立场或角度来思考问题,如在回答“一个月内是否与寝室同学发生过争吵”时有23%的人答是,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

(三)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涨,关心社会时代的发展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九成的学生等准确的回答出“十八大”的开幕日期,对钓鱼岛、黄岩岛等敏感事件也有密切的关注,这些都显示出当代青年大学生高涨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并关心社会的发展走向等。但他们对事件的评价标准往往采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观点,而非客观辨证的评判标准。(四)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对前途充满迷茫

调查显示大学生经历高考之后,约有72%的学生对大学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未来生活充满迷茫,对自己未来3年有明确计划的人不足5%。在没有应试压力下,他们学习的原因或是因为从众心理,或是是为父母而学,没有对未来明确的计划,时常感到无助,对前途学生自己的目标。大学生中只有很少数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

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学校园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存在自卑心理者;逃避现实,沉溺于网络者;缺乏人格基础,存在心理问题者。这些学生难以融入到大学的集体生活中,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而且这些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迅速增大,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大学生心理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因心理问题而走上极端的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由此说明大学生思想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住外部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深刻变革的冲击。[1]

(一)社会环境

大学生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随着社会的转型,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使大学生感到前途的渺茫,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失落感!

(二)校园环境

大学既要求学生生活自理,又要有团队精神以及奉献精神。但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不习惯集体生活,因此,普遍感到

寂寞,压抑和焦虑!

(三)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它主要包括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四个方面。(四)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不仅面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习惯的巨大转变,而且还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重新评估。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差,就容易出现各种负性心理,导致学业失败!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途径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地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能力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聊天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聊天与传统的面对面训导方式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同,把学生与导师及心理咨询员置于同等的地位上。[2]教师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开设心理讲座课程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等方面。体育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

(三)心理学手段应用于大学教育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可利用“意象对话”“沙盘游戏”等手段可以打开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他们走出自卑,消除迷茫;用合理情绪疗法,可用来纠正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绝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认知偏差。

参考文献:

[1]舒为清,董强,曾琳,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06,1:6-7

[2]陆凌云.聊天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教书育人,2007,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