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2015年5期植保土肥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顾玉奎
鸡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杂草防治是水稻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根据近年来水稻田杂草种类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化学药剂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水稻蒲草野慈姑水葱
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效益比较高,面积不断扩大,长期单一的某些化学除草药剂的使用,使水稻田的杂草群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难防治的杂草在某些地块已成为当地的主要杂草种类,部分地块大量发生,发展迅速,一次用药往往效果不佳,致使水稻严重减产,种植户损失很大,给当地的水稻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如何搞好这些杂草的防治,已成为当地技术部门和稻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种类如蒲草、野慈菇和水葱等。
一、蒲草
1.生长习性
蒲草,又叫香蒲、蒲黄,其他名称还有狭叶香蒲、水蜡烛、蒲包草、野蜡烛、毛蜡等,属番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匍匐根状茎发达,地上茎直立,高0.5~3米。叶片狭条形,宽4~10毫米,叶鞘呈圆筒状。以种子及根茎繁殖。在北方种子经越冬后,第二年春天萌发。根茎顶端的幼芽在秋季形成越冬芽或块茎,其上生很多不定根及1至数个侧芽,到第二年春季越冬芽萌发,形成地上株。
2.防治措施
由于蒲草叶子表面蜡质层较厚,一般除草剂药液较难透过表皮渗入到叶子内层;另外蒲草生长速度快,地下根茎发达,一次用药很难彻底防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连续防治,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对生在河道和灌渠及水稻田埂上的蒲草,如数量少,可以用草甘膦进行茎叶涂抹;发生量大时,可在春季蒲草4叶期前后用一次药,每亩用10%草甘膦1250~1500毫升对水30千克,用药时加适量有机硅或者0.1%的洗衣粉等增加渗透和粘附的物质,提高药效。但有的蒲草地下根茎非常发达,草甘膦不能将蒲草连根杀灭,需多次用药。第一次用药后,在新生株3~4叶期再用药防治一次,多次用药可彻底根除香蒲。
水稻田中的蒲草,数量较少的以人工拔除为主,但发生量大时由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拔除时由于地下根茎易断,不容易彻底清除,来年继续生长,效果不理想,还必须用化学药剂来进行防除。
稻田内药剂喷洒可选择在水稻分蘖末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时的蒲草一般能长到6~7片叶,有较大的受药面积,便于操作人员喷洒药剂。每亩稻田可用20%2甲4氯钠水剂200~3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或20%2甲4氯钠水剂100毫升与25%苯达松水剂1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施药前一天晚排干水层,施药后隔天灌水。喷药器械可用机动喷雾机,也可用手动喷雾器喷药。
二、野慈姑
1.生长习性
野慈姑,别名狭叶慈姑、三脚剪、水芋。为慈姑的变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叶片箭形,总状花序或圆锥形花序,花白色,雌雄同株,具有地下匍匐茎,匍匐茎的末端为小球茎,圆球形。与慈姑相比,野慈姑植株较矮,叶片较小、薄,各地均有分布。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稻田野慈姑这些过去不是稻田的主要杂草大量发生,成为当地稻田恶性杂草之一。
2.防治措施
可在水稻分蘖末期,每亩稻田用2.5%五氟磺草胺乳油33~46毫升加水20~30千克喷雾。用药前排干水,用药后24小时灌水,保水5~7天水层深度保持3~5厘米。施药后及时灌水,保持3~5厘米水层,保水5~7天,使药效正常发挥。
3.水葱
(1)生长习性
水葱学名萤蔺,又名翠管草、冲天草,属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匍匐根状茎粗壮,具许多须根。秆圆柱状,管状,膜质,最上面一个叶鞘具叶片。叶片线形,长1.5~11厘米。小穗单生或2~3个簇生于辐射枝顶端,卵形或长圆形。
(2)防治措施
由于水葱茎秆纤细、表面光滑不易着药,药剂防除难度大,许多除草剂对水葱无效,所以防除水葱最关键是要选对药剂。每亩稻田可用25%灭草松150毫升加56%2甲4氯15~18克,对水15千克均匀喷雾,施药前把田水排干使水葱全部露出水面,选高温、无风晴天喷药,将药液均匀喷洒在水葱茎叶上,喷药后1~2天再灌水入田。一般在用药一周后枯死。此配方在防水葱的同时对野慈姑、泽泻、雨久花、三棱草等多种杂草效果也较显著。水葱多的地方要用莎多茯加瑞
·40·
DOI:10.14070/ki.15-1098.2015.05.031
现代农业2015年5期植保土肥
飞特防除。对水稻安全,用药成本降低。
三、综合防治措施
除以上化学防治的方法外,水稻田的杂草防治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应根据当地的杂草类型、土壤质地、种植习惯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过分依赖化学防治一种方法。
稻田深耕深翻。把杂草种子翻入到深土层中,同时把地下根茎翻在地表面,经过风吹日晒,使杂草失去发芽能力,另外以眼子菜、三棱草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插秧前机械除草。早春及时进行耙、耢整地,这样既有利于保墒,又可促进杂草萌发。灌水泡田水层也不宜过深,使杂草较早发芽,有利于机械整地时消灭。
及时清理池埂和沟渠。水稻田内的许多杂草是通过水流从上游灌水沟渠带入的,进入5月以后,天气逐渐转暖,杂草生长加快,6月末各种杂草陆续开花结实,地下根茎也陆续发育成熟,要抓住关键时期,在种子成熟前将其消灭,避免灌水时将再冲入田间。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刘明月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白粉病是广大蔬菜种植护经常遇到的作物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北方温室和大棚内最易发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黄瓜,而秋黄瓜发病较轻。阜蒙县地区高温干旱亦是白粉病发生的诱因条件。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叶片受害最严重,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一、阜蒙县地区黄瓜白粉病发病原因
影响白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佳,导致发病快、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多年重茬种植,致使田间病残体多。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气候温暖、空气干燥、干旱与潮湿不断交替、光照不足易发病;连阴雨后长期干燥易发病。
阜蒙县气候属于高温干旱严重区域,在夏天雨水过后,温室大棚和田间在淹水或雨后干旱,白粉病发病重,这是因为干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对表面寄生并直接从表皮侵人的白粉菌的侵染有利,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或持续闷热,白粉病极易流行。黄瓜栽培过密、光照不足、管理粗放、植株徒长、早衰都会促使白粉病重发生。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防止温度过高,以免出现闷热。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前期或未发病时,主要是用保护剂防止病害侵染发病。
2.温室大棚消毒。温室大棚定植前10天左右,造墒后覆膜盖棚,密闭,使棚室温度尽可能升高至45°C 以上进行消毒。温度越高、时间持续越长,效果越好。也可每亩温室大棚用2~3千克硫磺粉掺锯末5~6千克点燃熏蒸,还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1千克熏蒸,熏蒸时,温室大棚需密闭。
3.栽培防治。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5000~7500千克,磷钾肥25~30千克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一些鸡粪、大粪干、草木灰等。结瓜期分3~4次追施速效氮肥和追施叶面肥。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防止植株早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保护根系;及时绑蔓或吊秧,中耕除草,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黄瓜应及时中耕,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温室大棚要尽可能增加光照、加强通风。
4.生物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4~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物理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5~6天喷1次,连喷3~4次,以在叶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病原菌侵入。
·41·
DOI:10.14070/ki.15-1098.2015.0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