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木麻黄树皮中活性成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究

木麻黄树皮中活性成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究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
与此同时,植物药物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疗法,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作为中药材中的一种,木麻黄树皮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天然药物来源,其活性成分已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力。
木麻黄树(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生长在中国、日本和蒙古等地的常见草本植物。
该植物的主要药用部分是树皮和分枝,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芳香酮等。
这些活性成分被认为具有镇静、镇痛和抗感染等多种药理活性。
然而,对于木麻黄树皮中活性成分是否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一些初步研究已经表明,木麻黄树皮中的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麻黄碱作为木麻黄树皮的重要生物碱,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显示,麻黄碱可以扩张支气管,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这些效应也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益。
此外,一项研究发现,木麻黄树皮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氮一氧化物的合成。
氮一氧化物在血管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显著影响。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以及减轻动脉硬化等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
然而,尽管有这些初步的研究发现,我们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木麻黄树皮中活性成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临床试验的设计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双盲试验等。
此外,样本量的确定应该足够大,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此外,还需要对木麻黄树皮中的其他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除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以外,木麻黄树皮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这些化合物是否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潜力也值得我们关注。
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比较研究

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比较研究目的观察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揭示配伍、煎煮时间、服药后时间与其发汗作用的相关性。
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A)组、麻黄(B)组、麻黄+桂枝(C)3组,空白组10只,给大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每组各40只,分别给大鼠灌服煎煮15 min或30 min的麻黄、麻黄+桂枝水煎液,于给药30 min或60 min时,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和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
结果(1)在给药液温度、室温相同的前提下,C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煎煮30 min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好于煎煮15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服药30 min 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明显好于服药60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麻黄配伍桂枝,在煎煮30 min,灌药后30 min时发汗作用最显著。
标签:麻黄;配伍;煎煮时间;服药后时间;大鼠足趾;发汗麻黄源于《神农本草经》,为辛温解表药,具有很强的发汗散寒解表作用,世人皆知。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麻黄所含挥发油发汗作用强,起效较快,维持时间长[1]。
麻黄的发汗作用是否会因配伍、煎煮时间以及服药后时间等因素而受影响,目前尚未见诸相关报道。
本研究仅就其不同配伍、煎煮时间、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进行了动物试验,旨在揭示麻黄发汗作用与其配伍、煎煮时间以及给药后时间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清洁级SD大鼠,90只,体重180~200 g,雌雄各半,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字04057号。
1.2 药物麻黄、桂枝,均购自石家庄市乐仁堂药房。
麻黄煎煮15 min药液:取麻黄50 g,加8倍量水,浸泡40 min,煮开锅后,文火煎煮15 min,纱布过滤取汁,加水5倍煎煮同前15 min,2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 g/mL(相当每毫升含1 g生药)。
试述麻黄碱的应用原理

试述麻黄碱的应用原理简介麻黄碱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是从麻黄草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等药理作用。
麻黄碱从古至今都被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本文将详细探讨麻黄碱的应用原理。
作用机理麻黄碱的主要作用机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支气管舒张作用:麻黄碱具有强烈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可通过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放松气道,改善呼吸道通畅性。
2.抗炎作用:麻黄碱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
3.解热作用:麻黄碱具有一定的解热效果,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机制来产生作用。
4.改善微循环:麻黄碱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量,促进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应用领域麻黄碱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麻黄碱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改善呼吸道通畅性,减轻炎症反应。
•哮喘:麻黄碱可以扩张支气管,减少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发作,改善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麻黄碱可以减轻COPD引起的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内科疾病•高血压:麻黄碱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麻黄碱可以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调节血糖水平。
•类风湿性关节炎:麻黄碱可以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缓解关节炎的发作。
3. 运动性能提升•运动耐力提升:麻黄碱可以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提供更多的能量供应,延缓肌肉疲劳,提高运动耐力。
•瘦身减脂:麻黄碱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帮助减轻体重和塑造身材。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麻黄碱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适量使用: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合理控制用量,避免超量使用。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可能对麻黄碱过敏,使用时应特别留意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等,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木麻黄树皮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木麻黄树皮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木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传统里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木麻黄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树皮,据研究表明,木麻黄树皮中富含麻黄素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显示,木麻黄树皮中的麻黄素是一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化合物。
麻黄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展现了潜在的抗肿瘤效果。
实验证明,木麻黄树皮提取物在肿瘤细胞系中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此外,木麻黄树皮中的一些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成分也可能对抗肿瘤发挥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木麻黄树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并减轻氧化应激对肿瘤细胞的伤害。
此外,木麻黄树皮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能够抑制炎症过程,减轻肿瘤相关的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除了抗肿瘤活性,木麻黄树皮还被发现具有其他临床疾病的治疗潜力。
研究发现,木麻黄树皮提取物对抗结肠癌的作用比较显著。
实验结果显示,木麻黄树皮中的麻黄素和一些其他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系的增殖,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来诱导结肠癌细胞的死亡。
此外,一些研究还显示,木麻黄树皮具有抗病毒和抗氧化的药理作用。
木麻黄树皮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对于治疗流感、感冒等病毒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木麻黄树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对抗衰老和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尽管木麻黄树皮的抗肿瘤活性在实验室中显示潜力,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虽然木麻黄树皮中的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但对于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因此,在使用木麻黄树皮作为抗肿瘤药物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剂量和用药方案,以提高其抗肿瘤效果同时减少毒副作用。
另外,木麻黄树皮的抗肿瘤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入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麻黄葶苈子”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麻黄葶苈子”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被证实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中,“麻黄葶苈子”药对因其独特的药效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深入探究“麻黄葶苈子”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文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麻黄葶苈子”药对的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预测,挖掘其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接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关系网络,以揭示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复杂作用机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实验验证,对所预测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全面揭示“麻黄葶苈子”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网络药理学研究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网络分析以及多组学数据整合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揭示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麻黄葶苈子”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搜集了与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生物分子信息,构建了支气管哮喘的生物网络模型。
然后,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查询,获取了麻黄和葶苈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靶点信息。
接下来,我们利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将药物成分、靶点以及疾病生物网络进行对接,找出药物与疾病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路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我们发现麻黄和葶苈子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支气管哮喘生物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如炎症因子、受体、离子通道等。
这些成分通过调节这些靶点的表达和功能,进而调控哮喘相关的信号通路,如炎症通路、免疫通路等。
中药“收涩药:固表止汗药”——麻黄根

中药“收涩药: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质硬,外皮色红棕,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涩,平。
归心、肺经。
具有固表止汗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外用适量,研粉撒扑。
使用注意:有表邪者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三、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自汗,盗汗等。
本品甘涩性平,入肺经能行肌表、实卫气、固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治气虚自汗,常与黄芪、煅牡蛎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
治阴虚盗汗,常与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等同用。
治产后虚汗不止,常与当归、黄芪等配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麻黄根碱,麻根素(即1-酪氨酸甜菜碱)及阿魏酰组胺等。
本品还含有麻黄宁,麻黄酚等。
2.药理作用麻黄根所含生物碱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可使蛙心收缩减弱,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肠管、子宫等平滑肌呈收缩作用。
麻黄根甲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压,但麻黄素有升压作用。
五、“麻黄与麻黄根”功效区别麻黄与麻黄根同出一源,均可治汗证。
然前者以其地上草质茎入药,主发汗,以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后者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可内服、外用于各种虚汗。
麻黄的毒性作用研究概况

姜
雪 ,等 : 麻黄 的毒性作用研究 概况
・ 4 9・
麻 黄 的毒 性 作 用研 究概 况
姜 雪 ,孙森凤 , 王 悦
2 5 0 3 5 5 ) ( 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 院 , 山东 济南
摘要 : 麻黄是我国常用 中药材 , 临床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化学成分种类 丰 富, 具 有广泛 的药理作 用。但近年来 国外有报 道服用 含 麻黄的减肥药致死和麻黄碱涉及毒品生产的事件 , 国内有中医使用麻黄时易发 汗过多 而损气 和与西药不 合理使用 的情况 , 这 使得麻 黄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To x i c i t y o f Ep he dr a
J i a n g X u e , S u n S e n f e n g , Wa n g Y u e
( C o l l e g e o f P h a r m a c y , S h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J i n a n 2 5 0 3 5 5 , C h i n a )
的应用有减少的趋 势。本 文对近年相关 文献进行 综述 , 对麻 黄的毒性动物 实验 和毒性 临床表 现及与西药 的不合理使用 等国内外 的研究 概况进行了总结 , 为麻黄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 麻黄 ; 毒性实验 ; 毒性 临床表现 , 不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 : R 2 8 4 . 1 ; R 2 8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0 2 1 X( s t r a c t : E p h e d r a i s c o mmo n l y u s e d a s a 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 me d i c i n e,i t s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h a s b e e n mo r e t h a n t w o t h o u s nd a y e a r s . I t h s a a v a r y o f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s ,wi t h a wi d e r a n g e f o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l a e f f e c t s .B u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r e h a v e b e e n r e os p e d a b r o a d t o t a k e e p h e d i r n e d i e t p i l l s l e t h l a a n d e p h e d r i n e i n v o l v e d i n d r u g p od r u c t i o n e v e n t s ,t h e u s e f o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E p h e d r a i s e sy a t o s w e a t c a u s i n g t o o mu c h d a ma g e nd a i r r a t i o n l a u s e w i t h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w h i c h ma k e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o E p h e d r a h a s a t r e n d o f d e c l i n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r e l a t e d a r t i c ls a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a r e v i e w e d, t h e t o x i c i t y a n i ma ls t e s t f o Ep h e d r a , t o x i c c l i n i c l a ma ni f e s t a t i o n s nd a i ra t i o n l a u s e wi t h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nd a o t h e r d o m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g n r e s e a r c h a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四.处方中各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一) 麻黄麻黄茎主要含有生物碱,麻黄的成分因种而不同。
草麻黄茎中生物碱含量约1.3% ,其中l一麻黄碱(I-ephedrine)占6O%以上,其次为d一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微量的l—N一伪麻黄碱、麻黄次碱、麻黄噁烷、2,3,4一三甲基苯噁唑烷、3,4一二甲基苯噁唑烷、L一去甲基麻黄碱、d一去甲基伪麻黄碱、苄甲胺及麻黄噁唑酮。
挥发油含量为0.25%,油中有2,3,5,6一四甲基吡嗪、l-a一萜品烯醇、萜品烯醇、萜品烯醇一4、月桂烯、二氢葛缕醇等。
其中四甲基吡嗪和萜品烯醇的含量为2.26%和1.92%。
黄酮类含芹菜素、小麦黄素、山柰酚、芹菜素一5一鼠李糖苷、草棉黄索、无色飞燕草索、3一甲氧基草棉黄索、山奈酚鼠李糖苷、芦丁、白天竺葵苷、白花色苷、无色矢车菊索、槲皮素、4’,5,7一三甲基羟基一8一甲氧基黄酮醇一3一O—β一D一葡萄糖苷、3—0一β一D一吡喃葡萄糖基一5,9,4’一三羟基一8一甲氧基黄酮、5.7,4’一三羟基黄酮、4’,5,7-三甲基羟基黄酮醇、5,7,4’一三羟基黄酮一5一鼠李糖苷、Herbacetin、3-methoxyherbacetin、4’,6,7-三羟基黄酮醇鼠李糖苷。
有机酸类含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肉桂酸、对一香豆酸、原儿茶酸;还含有麻黄多糖A、B、C、D、E、儿茶酚鞣质、无机元素se及Mo等。
中麻黄生物碱含量约为1.1% ,其中l一麻黄碱占30~40%.麻黄碱占原生药0.31%。
木贼麻黄生物碱含量约1.7%,其中l一麻黄碱占85~90%。
另含有有机酸、鞣质、黄酮苷、糊精、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及少量挥发油(O.124%)。
麻黄平喘作用,沿用千年,但其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探讨,直至 20世纪 30年代开始进行。
实验研究证明麻黄碱是平喘的有效成分。
[78](二)细辛细辛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a-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细辛醚(Sarisan)、柠檬油精(limonene)、黄樟醚(safrol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3-蒈烯(3-carene)、伞花烃(p-cymene)、1,8-桉叶素(1,8-cineole)、γ-松油烯(γ-terpinene)、α-异松油烯(α-terpinolene)、番桧烯水合物(sabinenehydrate)、樟脑(camphor)、优香芹酮(eucarvone)、4-松油烯醇(terpinen-4-ol)、对-聚伞花-α-醇(p-cymen-α-ol)、α-松油醇(α-terpineol)、爱草脑(estragole)、3,5-二甲氧基甲苯(3, 5-dimethoxytoluene)、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三甲氧基甲苯(trimethoxytoluene)、β-古香油烯(β-gurjunene)、α-蛇麻烯(α-muurol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正十五烷(pentadecane)、榄香素(el-emicin)、苦橙油醇(nerolidol)、β-细辛脑(asarone)、卡枯醇(kakuol)、百秋李醇(patchoulial- cohol)、二十碳烷(eicosane)、派立托胺(pelli-tor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 )、冰片(borne-ol)、2-甲氧基黄樟醚、萘(naphthalene) 、正癸烷(n-decane)、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酰胺(N-isobutyldodecatetraenami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效 成分 , 其 中含量 最 高的为 三对 立体 异构 的苯 丙胺 类 生 物碱 , 麻黄 草 质茎 中含 有 左 旋 麻 黄碱 、 左 旋 甲 基 麻黄碱 、 左 旋 去 甲基 麻 黄碱 、 右旋 伪麻 黄碱 、 右旋 去 甲
r t a B g e . ) 的干 燥 草 质茎 … 。麻 黄 在 我 国应 用 于 中 医 临床 已经有 着两 千 年 多年 的历 史 , 最 早见 于 《 神 农 本
第3 1 卷第 5期 2 0 1 7年 5月
化 工 时刊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T i me s
Vo 1 . 3 1, No. 5 Ma y . 5. 2 0 1 7
d o i : 1 0 . 1 6 5 9 7 / j . c n k i . i s s n . 1 0 0 2—1 5 4 x . 2 0 1 7 . 0 5 . 0 0 9
1 . 2 黄酮 类
草 经》, 记载 其 功 效 为 : “ 主中风, 伤寒头痛 , 温疟 , 发 表汗 , 去邪 热 气 , 止 咳逆 上 气 , 除寒 热 , 破积聚。 ” _ 2 全
世 界 已知麻 黄科 、 麻 黄属 植 物 麻 黄 有 6 7种 _ 3 J 。麻 黄 味辛 、 微苦 、 性温 , 归肺 、 膀胱经 , 具 有 发 汗解 表 、 宣 肺 平喘 、 利水 消肿 等 功效 , 用 于风 寒 感 冒 、 胸 闷 咳嗽 、 支 气 管 哮喘 等症 l 4 』 。本 文 就 其所 含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和 药 理 活性 进行 分类 综述 , 为丰 富我 国麻黄 的药 理研 究 和 产 品开发 应用 提供 了思 路 。
( C o l l e g e o f P h a r ma c y , S h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S h a n d o n g J i n a n 2 5 0 3 5 5 )
麻黄( E p h e d r a s i n i c a ) 是 麻 黄科 麻 黄 属植 物 草 麻
黄( E p h e d r a s i n i c a S t a p f ) 、 中麻黄 ( E p h e d r a i n t e r m e d i a
S c h r e n k e t C . A.Me y . ) 或 木 贼麻 黄 ( E p h e d r a e q u i s e t i —
基伪 麻黄 碱 、 痕 量 右 旋 甲基 伪 麻 黄 碱 等 J 。其 中 左
旋麻 黄 碱 在 草 麻 黄 植 物 中 占 总 生 物 碱 含 量 至 少 为 6 0 %、 在 中麻黄植 物 中 占 3 0 % ~ 4 0 %、 在木 贼 麻 黄 植 物 中含量 占 8 5 % ~ 9 0 %。 。 。
Abs t r a c t Ep h e d r a i s c o mmo n l y u s e d a s a Ch i n e s e me di c i n a l ma t e ia r l s i n c l i n i c, wh i c h h a s a l o ng h i s t o r y,r i c — h i n g i n i t s a c t i v e c h e mi c a l c o mpo ne n t s . Ep h e d r a ha s un i q u e p h a m a r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 Th e r e l a t e d a r t i c l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e r e r e v i e we d.Th e c h e mi c a l c o ns t i t u e nt s a n d p h a ma r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Ep h e d r a we r e s u mma iz r e d,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g u i d a n c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p h e d r a. Ke y wor ds Ep h e d r a s i n i c a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p h a r ma c 0 l 0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麻 黄 成 分 及 其 药 理 作 用 研 究进 展
姜 雪 孙森 凤 王 悦
( 山东 中 医药 大学 药 学 院 , 山东 济 南 2 5 0 3 5 5 )
摘 要 麻 黄是临床常用中药材 , 使用历 史悠久 , 其有效化学成分 种类 丰富 , 有 独特 的药 理活性 。本文 对近年相 关文
麻黄 化学成分 药 理 活 性
献进行综述 , 总结 了中药麻黄 的化学成分 及药理作用 , 为麻黄 的开 发与应用 提供参考 n Co n s t i t u e n t s a n d P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Ef fe c s t o f Ep he d r a J i a n g Xu e S u n S e n f e n g Wa n g Yu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