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果实弯曲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

黄瓜果实弯曲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

黄瓜果实弯曲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

黄瓜果实弯曲是常见的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光照不足、温度和水分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等。预防黄瓜弯果要做到:

保证充足的光照。温室栽种时,因为光照条件差,栽种时要有充分的株距,以保证充足的光照。但要注意不要摘叶过多,以确保足够光合产物的产生。

合理的肥水管理。缓苗蹲苗期注意及时浇水。瓜秧定植后,黄瓜进入初花期,小瓜刚开始生长,根据经验,此时不能浇水,至少不能大量浇水,更不能施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当瓜长到10厘米长时,有的菜农还不敢浇水,怕植株徒长,继续控水,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此时是黄瓜果实快速生长急需水分和养分的时期,如果肥水供应不及时,就会造成黄瓜弯果。

牙签插蔓。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受高温、高湿及不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弯曲瓜,可采取牙签插蔓的方法进行防治。具体操作是,取消过毒的牙签插在生有弯瓜的瓜蔓上,要掌握穿透瓜蔓但不折断的原则,紧接着浇1遍水,次日瓜条即可伸直,此时再将细牙签拔出,黄瓜仍能正常生长。

黄瓜白粉病(课件)

黄瓜白粉病(课件) 伍均锋 (全国优秀教师、省名师、市管优秀专家)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由于近年来,白粉病产生一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情发展迅速,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 瓜类白粉病俗称“白毛”,以黄瓜、南瓜、西葫芦和甜瓜受害严重,冬瓜、苦瓜和西瓜次之,丝瓜较抗病。此病一旦发生,扩展蔓延很快,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分布为害 黄瓜白粉病全国各地的露地、保护地各种瓜类上普遍发生。我曾经对滦南县、乐亭县的部分温室和大棚内进行调查,发病率几乎100%。温室大棚最易发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黄瓜,而秋黄瓜发病较轻。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 二、症状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 时期:整个生育期都发生,中后期较重,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部位: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白色粉状霉层多。 症状:发病初期,正面或背面产生近圆形的小粉斑,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粉斑(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 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后期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 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 二、病原 该病原菌为真菌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可常年寄生于寄主植物上,成为初侵染源。 三、发病条件 该病菌的发病适温在16~24℃,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在25~85%均能发病,最适宜发病湿度为75%。高湿条件下发病较重,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流行快。特别是雨后转晴、田间湿度大时,或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会导致病害大流行。 另外,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的地块易发病。保护地栽培黄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四、发病规律

西双版纳黄瓜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 西双版纳黄瓜概述 (1) 1.2 类胡萝卜素 (1) 1.2.1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与作用 (2) 1.2.2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2) 1.2.3 影响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与调控机制 (4) 1.2.4 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 (6) 1.3 果实发育 (8) 1.3.1 细胞分裂相关蛋白 (9) 1.3.2 细胞膨大相关蛋白 (9) 1.4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 (10) 1.4.1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原理 (10) 1.4.2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定量方式 (11) 1.5 内参基因研究进展 (11) 1.5.1 应用内参基因的必要性 (11) 1.5.2 内参基因的必备条件 (12) 1.5.3 传统内参基因 (12) 1.5.4 新型内参基因的筛选 (13) 1.5.5 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13) 第二章黄瓜果实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与评价 (15) 2.1 材料与方法 (15) 2.1.1 转录组测序试验材料 (15) 2.1.2 内参基因筛选试验材料及不同处理组合 (15) 2.2 试验方法 (16) 2.2.1 总RNA 提取方法 (16) 2.2.2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7) 2.2.3 cDNA 第1 链的合成和gRNA 的去除 (17)

2.2.4 候选内参基因的筛选和引物设计 (17) 2.2.5 qRT-PCR (17) 2.2.6 数据分析 (18) 2.3 结果与分析 (18) 2.3.1 转录组测序基本结果 (18) 2.3.2 候选内参基因的筛选 (19) 2.3.3 引物设计和特异性检测 (21) 2.3.4 荧光定量PCR 分析 (22) 2.3.5 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评价 (23) 2.4 讨论 (30) 第三章西双版纳黄瓜β- 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3) 3.1 材料与方法 (33) 3.1.1 试验材料 (33) 3.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 3.1.3 qRT-PCR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验证 (34) 3.1.4 方差分析 (34) 3.2 结果与分析 (34) 3.2.1影响黄瓜果实β-胡萝卜素合成的主要基因拷贝 (34) 3.2.2 方差分析结果 (36) 3.2.3 CsPsy1基因的表达分析 (36) 3.2.4 CsPds、CsZds1、CsLcyb1基因的表达分析 (38) 3.2.5 CsChyb1、CsZep基因的表达分析 (40) 3.3 讨论 (41) 第四章黄瓜果实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44) 4.1 材料与方法 (44) 4.1.1 试验材料 (44) 4.1.2 表达差异基因的筛选 (44) 4.1.3 qRT-PCR分析 (44)

黄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是在黄瓜中栽培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常常会出现在温室或是大棚中,给防治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黄瓜白粉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对于黄瓜白粉病用哪些方法才能有效呢? 黄瓜白粉病症状 白粉病菌主要侵染叶片、茎和叶柄,一般不危害瓜条。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出现近圆形白色星状小粉斑(即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以叶面居多,后向周围蔓延连结成片,严重时白粉布满整个叶片。后期白色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白色,产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叶片逐渐变灰白色至灰黄色,质地变脆。植株从幼苗期即可受害,但以中后期发病为多。 黄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存在差异,要在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如鲁黄瓜4号、鲁黄瓜10号、济南密刺、津研4号、津春3号、津杂1号、津杂2号、夏丰1号等。 2.温室大棚消毒 温室大棚定植前10天左右,造墒后覆膜盖棚,密闭,使棚室温度尽可能升高至45°C以上进行消毒。温度越高、时间持续越长,效果越好。也可每亩温室大棚用2~3千克硫磺粉掺锯末5~6千克点燃熏蒸,

还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1千克熏蒸,熏蒸时,温室大棚需密闭。 3、栽培防治 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5000~7500千克,磷钾肥25~30千克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一些鸡粪、大粪干、草木灰等。结瓜期分3~4次追施速效氮肥和追施叶面肥。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防止植株早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保护根系;及时绑蔓或吊秧,中耕除草,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黄瓜应及时中耕,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温室大棚要尽可能增加光照、加强通风。 4.生物防治 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农抗BO-10水剂200倍液,4~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5~6天喷1次,连喷3~4次,以在叶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病原菌侵入。 6、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4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30%DT悬浮剂400~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

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的几种简易方法

一、增加雌花量的方法。增加黄瓜雌花量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用以下方法能增加黄瓜雌花。(1)喷乙烯利:在黄瓜长出第1片真叶后,用浓度为12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喷洒黄瓜植株,1星期后再喷1次,每次用量以叶片湿润为宜。喷乙烯利不但可增加雌花数量,而且可控制植株徒长,增强苗势。(2)喷萘乙酸钠盐:在黄瓜长出2~3片真叶后,用浓度为10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钠盐水溶液喷洒黄瓜植株,可使雌花增加3倍,并可控制雄花过盛。(3)喷三碘苯甲酸:在黄瓜幼苗期,用浓度为250毫克/千克的三碘苯甲酸溶液和250毫克/千克的顺丁烯二二酸联氨水溶液喷洒黄瓜植株,可大量提高黄瓜雌花数量,减少雄花。 二、减少畸形瓜的方法。黄瓜要优质,就要避免畸形瓜。尖头瓜、大肚瓜、弯曲瓜和蜂腰瓜等畸形瓜,大大影响了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要避免畸形瓜,结出靓瓜,就要根据畸形黄瓜的形成原因采取防治措施。 (1)尖头瓜。尖头瓜又称尖嘴瓜,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是:①黄瓜单性结实弱且开花期雌花没有受精。因为单性结实弱的品种,一般较难独自发育成果实,又由于雌花没有受精,果实中不能形成种子,缺少了促使营养物质向果实运输的动力,因而造成果实尖端营养不良,形成尖头瓜。防治措施是在黄瓜开花期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如放蜂、人工授粉等。②植株生长早期,氮肥供应不足,使得植株茎秆细而坚韧,果实也会产生尖头瓜,可施人尿素等含氮量较高的肥料防治。③植株生长势弱,特别是果实膨大后期,肥水不足,使得果实不

能得到正常的养分供应。要增施肥水,保证有充足的矿质营养运输到果实。 (2)大肚瓜。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是:①黄瓜雌花受精不完全,只在瓜的先端产生种子,使得营养物质积累到先端,导致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形成大肚瓜头。可通过创造良好的开花授粉条件进行防治。②植株缺钾而氮肥又供应过量,会产生大肚瓜。防治措施:增施硫酸钾、草木灰等,或用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植株叶面。 ③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会产生大肚瓜。这是因为水分对细胞的生长会产生很强的影响;缺水时,细胞生长缓慢,大量供水时,细胞则发育迅速。防治措施:整个生长期均衡供水,保持土壤见湿,避免过度干旱缺水或大水漫灌。 (3)弯曲瓜。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是:①黄瓜受精不完全,仅仅子房一边的卵细胞受精,导致整个果实发育不平衡而成弯曲瓜。②黄瓜生长期间,受高温、高湿及不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弯曲瓜。产生弯曲瓜后,可取一牙签,扎在产生弯曲瓜条部位的黄瓜蔓上,紧接着浇1遍水,次日瓜条即可伸直,此时再将细牙签拔出,黄瓜仍能正常生长。③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瓜条受到外物的阻挡而不能正常伸展,以致产生畸形弯曲。防治措施:黄瓜坐瓜以后,去掉阻挡黄瓜生长发育的外物,可使黄瓜正常伸长。 (4)蜂腰瓜。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是:①同弯曲瓜的形成相似,黄瓜雌花授粉不完全,也易发育成蜂腰瓜。②黄瓜授粉后,植株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足,也易形成峰腰瓜。

5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5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摘要选择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佳的药剂。结果表明:特克来、腈茵唑和百茵清这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高,且安全性好,适宜在朝阳地区推广使用。关键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09)11-067-01 黄瓜白粉病(图1、2)是辽宁省朝阳市这几年黄瓜上的主要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且黄瓜白粉病病菌对某些药剂已产生抗药J生,造成防治效果下降,不适合继续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防治药剂。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上河首村张志家的黄瓜园。 1.2试验设计试验于2008年7月份进行,此时正值黄

瓜结果盛期。设计了6个处理,为5种农药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试验处理分别为:①12.5%腈菌唑WP(丹东市农药总厂)480 ml/hm2;②50%特克来水悬浮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2 400g/hm2;③80%安美兰水溶性分散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1 500 g/hm2;④15%粉锈宁WP(江苏省剑湖县农药厂)1 500倍液;⑤75%百菌清WP(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1 800 g/hrn2;⑥清水对照(CK)。各处理药剂量均为1 125 kg/hm2。 1.3试验过程 1.3.1喷药时间及次数。7月11日喷药1次,7月16日和7月22日分别再施药1次,一共施药3次。 1.3.2药效调查。定点定株定叶调查,每小区调查10株,每株调查3片叶,每次施药前和最后1次施药后5~7 d(7月11、16、22、29日分别调查1次),按分级标准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施药后注意观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 1.3.3药效计算与统计。试验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防治效果、推荐剂量、施药日期、方法、施药次数及间隔期、安全性评价、注意事项等,撰写出试验报告。

黄瓜生产中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黄瓜生产中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2008-4-21 ) 浏览次数:16 1 萘乙酸 1)促进生根。从黄瓜植株上剪取侧蔓,每段2-3节,分别用2000mg/kg 的奈乙酸或吲哚丁酸溶液快速浸蘸茎基部切口,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扦插11天后生根,可形成新的植株,成活率分别为85%和100%。 2)提高坐果率。用200~1000mg/kg的奈乙酸进行单花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 2 乙烯利 黄瓜春季育苗时,在幼苗1叶1心和2叶1心期各喷1次浓度为200-300mg/kg的乙烯利溶液,可使植株雌花增多,提早上市3-5天,前期产量、总产量提高。经乙烯利处理的黄瓜秧苗,应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否则雌花虽多,但大量幼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也不能很好生长。一般当气温在15℃以上时要勤浇水多施肥,不蹲苗,一促到底,施肥量增加30%-40%,中后期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3-5次。为增加夏秋黄瓜雌花数,乙烯利处理苗龄以2-4叶为宜,浓度为50~150mg/kg。使用浓度过高的乙烯利会影响黄瓜幼苗的生长,致使出现老化苗,此时可用浓度为l0mg/kg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喷叶处理,能有效逆转黄瓜幼苗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3 赤霉素 1)保花保果,促进生长。开花期用70-80mg/kg赤霉素液喷花1次,可促进坐果并增产;幼果期用35-50mg/kg喷幼果1次,可促进果实生长。 2)延缓衰老及保鲜。收获前瓜条9-l0cm长时,用25~35mg/kg赤霉素喷

瓜1次,可增加瓜重并延长贮藏期。 4 矮壮素 黄瓜育苗期间,秧苗徒长或者生长瘦弱时,用250~500mg/kg的矮壮素浇施(以土温较高时效果好),或用1000~4000mg/kg的比久喷洒秧苗叶面,5-6天后叶色浓绿,茎生长减慢,节间短而植株矮壮,能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抑制作用逐渐消失后,还能继续生长。 5 多效唑 在黄瓜4叶期,用100mg/kg的多效挫处理,可提高植株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以及抗寒性,单株结果数增多,从而实现高产。 6 防落素(番茄灵) 夏秋黄瓜生长前期高温干旱,病虫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后期温度趋向冷凉,又会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降低。生产中除了选用耐热抗病优良品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外,可在生长期每一雌花开花后1-2天,用A-4型防落素l00-200mg/kg喷幼瓜,能防止化瓜,并促进黄瓜果实生长。另据试验,春黄瓜和秋黄瓜用35mg/kg的防落素加l2mg/kg的赤霉素混合液(即100kg水中加3.5g防落素和1.2g赤霉素)在雌花开放时进行喷花,可比单一使用35mg/kg防落素的植株坐果提前7天以上,坐果节位降低5节左右,每株挂果数增加,瓜条生长迅速,上市期提前7-9天;前期产量提高54.9%,整个上市期的平均单果重增加19.9%。注意喷施后的黄瓜植株生长后期必须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7 油菜素内酯(481) 1)促进生长。用0.05-0.lmg/kg油菜素内酯喷施黄瓜,可使第1雌花节

常见黄瓜病害全套整合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 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发生,黄瓜得了白粉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温室大棚内一旦发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早拉秧,对黄瓜产量影响很大。今天小编就给你介绍下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危害症状: 白粉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病部位布满白粉,后期还可能散生黄褐色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装束闭囊壳。此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情严重时可遍及叶柄、茎蔓等,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星状小粉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发病后期,白粉逐渐灰白色,叶片干枯。叶柄和茎上病斑与叶片相似,只是白粉量少。发病部位的白粉是病菌的无性阶段。发病后期,在不良的环境下,衰老叶片的白粉层里或表面上产生成堆的黄褐色至黑色小粒点。 黄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兼抗白粉病。加强田间,既有利于防治霜霉病,也有利于白粉病。棚室内的主要是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加强肥水,施足

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棚室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做到阴天不浇水,晴天多通风。 (2)棚室消毒:定植前2~3天,每100立方米棚室用硫黄粉250克与500克锯末混匀,分别装入小塑料袋或盛在小花盆里,分放室内几处,于傍晚密闭棚室,用暗火点燃熏1夜。熏蒸时,棚室内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0℃左右。黄瓜生长期慎用硫黄熏蒸,以防止发生药害。此外,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分别放在棚4~5室内处,于傍晚点燃熏蒸。 (3)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采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喷布叶片,在叶面上形成1层薄膜,阻止病菌侵入,不可造成缺氧条件使白粉菌死亡。一般隔6~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发病初期,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多硫

黄瓜种植规程完整

黄瓜栽培技术 (一)形态特征 黄瓜根主要集中0-30厘米,主根深可达1米。好气性强,抗寒、吸肥能力弱,栽培要浅,适于肥沃、疏松的土壤。根系形成层浅,易老化,苗期发生快,育苗时间不宜过长,定植要保护根系。 黄瓜的茎粗细、颜色深浅和茎上的刺的硬度是植株长势强弱和产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茎粗0.6-1.2厘米,节间5-9厘米为宜。 子叶贮藏和制造的养分是秧苗早期营养的主要来源,子叶还是判断黄瓜生长环境优略的重要标志,栽培时应保持子叶完好。真叶大、薄,蒸腾量大,缺水时易萎蔫。 雌雄同株异花,具有单行结实的特性。黄瓜在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就开始花芽分化,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生长点分化已分化到12节,9节的叶腋均已花芽分化,但性型未定,第二片真叶展开时花芽分化已到12-16节,3-5节性型已经决定,第七片真叶展开时,第26节花芽已经分化,16节以的花芽性型已经决定。因此苗期结束时植株中下部每个节位是雌花还是雄花就已经决定。雌雄花的多少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白天适温,适当的降低夜温,有利于雌花的形成。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第二片真叶还未展开,夜温 12-14℃,第二片真叶展开时可降到10-12℃,有利于雌瓜的形成。1-5片真叶时,每天8小时光照有利于雌花形成,超过12小时雌花减少。含水量高有利于雌花形成,但过高易徒长,不利雌花形成。氮、磷一次性施入不利雌花形成,分期使用雌花多,如一次性施入雌雄比是1:91;三次施入雌雄比是1:65。适时用乙烯利或增瓜灵可减少雄花,用硝酸银处理可减少雌花。 (二)生育周期 1、发芽期 播种至第一片真叶出现,一般5-7天,此阶段生长量小、速度缓慢,需较高的温湿度和充足的光照,促进及早出苗,出苗整齐,防止徒长。 2、幼苗期 从第1真叶展开至第4-5片真叶展开,一般需要30天左右。此阶段开始花芽分化,但生长中心仍为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管理目标为促控相结合,培育壮苗。 3、初花期(发棵伸蔓期) 从第4-5片真叶展开至第一个雌瓜坐瓜,大约需要20天左右,此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生长中心逐步由营养生长转换为生殖生长,应该促控结合,促坐瓜控徒长。 4、结瓜期 从第一个雌坐瓜至拉秧,,持续时间因栽培方式不同而不同。此阶段植株生长速度减缓,以果实及花芽发育为中心。应供给充足的水肥,促进结瓜、防止早衰。 二、黄瓜的栽培技术 (一)露地黄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5种杀菌剂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66-368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5种杀菌剂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试验 郝敬吉吉1,张士海2,沙依热#吾汗3,齐为民4, 赵维利3,程梅花3,徐冬梅3,范咏梅1 (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2.塔城地区气象局,新疆塔城834700; 3.塔城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新疆塔城834700;4塔城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新疆塔城834700) 摘要:=目的>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S p haerotheca fuliginea)是塔城地区温室黄瓜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筛选出对温室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对该病进行有效控制。=方法>选择成标、翠贝(醚菌酯)、阿米西达、多菌灵和百菌清药剂,采取喷雾法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施药2次防治黄瓜白粉病较为有效,防治效果60%以上。=结论>80%成标和50%翠贝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并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S482.2;S436.42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330(2011)02-0366-03 S tudies on5Kind of Fungicides for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Chemical Control in Greenhouse of Tacheng City HAO Jing-zhe1,ZHANG Shi-hai2,Shayire#wuhan3,QI Wei-min4,Z HAO Wei-li3, C HE NG Mei-hua3,XU Dong-mei3,FAN Yong-mei1 (11Institute o f plant protection,Xinjiang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U rumqi830091,China;2.Bureau o f Meteorology in Tacheng,Tacheng Xinjiang834700,China;3.Mangement center o f installation agricultural in Tacheng,Tacheng Xinjiang834700,China;4.The extension school o f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n Tacheng,Tacheng Xinjiang834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survey and c ontrol effect test in field.=Method>Sunlight greenhouse cucumber powdery milde w occurrence and the greenhouse internal phase are close to the humidity relations in The Tacheng area.=Result>Chemical control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comparatively quickly.=C onslusion>80%chengbiao and50%cuibei have a stronger protection and the treatment function than the triazolone and they are ideal substitution medicaments. Key words:Cucumber powdery mildew;Medicament;screening 0引言 =研究意义>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 racearum、Sphaerotheca f uliginea是黄瓜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势衰弱时发病较重,对设施黄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前人研究进展>蔡竹固等[2]提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方法有: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地膜覆盖,科学灌水,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肥、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药剂防治。马青等[3]研究认为速保利(烯唑醇)防治黄瓜苗期白粉病效果优异,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比常用药剂粉锈宁防效高,用量少。苗期施用1~ 6.25L g/mL的药液,防效达90%以上。在黄瓜苗期开始施用或未发病前施用多功能制剂,能有效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应。郝林华等[4]研究认为多霸2号的100~2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与清水对照和常用药剂粉锈宁相比防效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控制病害发生[4~7]。=本研究切入点>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三唑酮等防治黄瓜自粉病,虽然仍然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由于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 收稿日期:2010-12-22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果转化项目/设施农业产业化(二期#塔城项目区)0(200954123-4) 作者简介:郝敬吉吉(1970-),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园艺作物病虫害,(E-mail)urmqhjz@https://www.360docs.net/doc/f61955327.html, 通讯作者:范咏梅(1968-),女,新疆伊宁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园艺作物病虫害,(E-mail)yongmeifan@https://www.360docs.net/doc/f61955327.html,

黄瓜的种类及特性

黄瓜的种类及特性 1 概述 黄瓜原产于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区,汉武帝时代,张骞出使西域,途径八波斯的巴庠托利亚时,将其带回中国北方。截止6世纪初,黄瓜已在我国普遍栽种,黄瓜种植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形成了品种诸多的华南系黄瓜和华北系黄瓜。华北系黄瓜根系再生能力弱,节间和叶柄较长,果实细长,果皮薄,刺瘤多,比较早熟;华南系黄瓜叶片较厚,根系较强,果实短粗,果皮坚硬无刺瘤,晚熟。华北系黄瓜经过长期栽培造育,已经形成春黄瓜类型、半夏黄瓜类型和秋黄瓜类型及保护地黄瓜诸种类型。 长期以来,黄瓜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蔬菜之一,又因其营养丰富、气味芳香、生熟俱佳而深受众多消费者欢迎。它除鲜食外,还可泡制、腌渍、酱清,已成为人们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2 生物学特性 黄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叶、花和果料生物学特性如下: 2.1根 黄瓜的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主根是种子萌发时由胚根发育的成的初生根,垂直向下生长,可达1m以上。育苗移栽时,主根多遭破坏,侧根便获得繁衍发达的机会。侧根上还会生侧根。有的侧根伸长可达2m。在根颈部和茎上可能生长不定根。不定根比主根和

侧根长势更旺。由于移栽育苗和栽培环境的影响,黄瓜的根群主要分布在根际半径30cm、深20cm的耕层内,尤以5cm土层内最为密集。 虽然黄瓜有诸种根种,但是黄瓜根量总体少,根系分布较浅,而且根木栓化较早,受伤后生长新根较困难。除此之外,黄瓜根耐旱能力差,喜湿但又怕涝,喜肥而吸肥能力差。这就要求做到保持土壤疏松,增施有机肥、深翻、减少行间践踏等等。同时,还需做到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大;追肥要次多、量少。 黄瓜根系不耐低温也怕高温,长期低于12℃不能适宜,高于30℃容易引起根系枯萎。 2.2茎、叶 黄瓜的茎为攀缘性蔓生,中空,生有刚毛。茎的高度、节间长短、分枝多少,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生长环境、栽培技术对茎叶也较大影响。 黄瓜真叶呈五角心脏形,叶缘有缺刻,时柄上有刺毛,正常情况下最大叶片的叶面积为400cm2左右。叶面积大小,叶柄长短,叶片薄厚,颜色深浅,叶缘缺刻深浅都与生长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3、花和果料 黄瓜一般为雌雄同株。在黄瓜雌花出现早晚、雌雄花比例大小等方面,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也会受环境条件影响。 黄瓜果实为假果,表皮部分由花托的外皮、皮层由花托皮层和子房壁组成,花托部分较薄。在开花时瓜条的细胞数基本确定,开花后瓜条的生长主要依靠细胞的肥大。生长环境劣化、营养不良时,黄瓜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1、弯曲瓜:茎叶过密、行距窄,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干旱缺水,引起植株衰弱,营养不良时,都易产生弯曲瓜,但与机械造成的应予以区别。 2、大肚瓜:受粉和受精不完全时可形成大肚瓜,特别是缺钾等原因造成。在同一条瓜膨大过程中前期与后期缺水,而中期不缺水时也可形成大肚瓜。 3、尖嘴瓜:在温室里单性结实的情况下,连续高温、干旱等条件,使瓜条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生长不好,果实长度也小得多。 4、蜂腰瓜:瓜条中部细如蜂腰,在高温干旱、营养不良、浇水不均等影响下不正常发育所致。 5、瘦肩瓜:果梗变得特短,肩部变得瘦而长如瓶状的畸形瓜,是营养过剩而过分偏向于结瓜生长的生理状态,在摘心后更容易产生此类瓜。 6、钩子瓜:瓜的先端弯曲如钩,是养分集中到茎叶中去而不能充分供给果实,或因病虫害影响植株生长所致。 为此,防止畸形瓜的产生必须要根据植物生长特性,随天气变化及时施肥抗旱,不要强行打叶,及时防治病虫害,多施有机肥,使用好生长调节剂,这样可大大减轻畸形瓜的发生,如果出现畸形瓜应及早摘除。

水果黄瓜的食用方法水果黄瓜是一种新型的食物,在各大超市菜市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水果黄瓜的外表比起普通黄瓜会更加光滑且精致,因此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水果黄瓜买回来,那么应该怎么吃才好呢?马上为大家揭晓。 首先水果黄瓜比较小,所以很多人的吃法就是直接洗干净当做水果吃就可以了。但是鉴于水果黄瓜的表皮可能沾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建议大家在生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净。另外生吃水果黄瓜也不能吃多,很有可能会造成拉肚子。 为了大家吃得健康又安全,所以吃水果黄瓜最保守的方法就是直接将黄瓜煮食,虽然在口味上略逊于炒制的,但营养价值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而且能缓解夏季浮肿现象。水果黄瓜的尾部含有较多的苦味素,苦味素有抗癌的作用,所以不要把黄瓜尾部全部丢掉。吃煮黄瓜最合适的时间是在晚饭前,一定要注意,要在吃其他饭菜前食用。因为煮黄瓜具有很强的排毒作用,如果最先进入体内,就能把后来吸收的食物脂肪、盐份等一同排出体外。坚持这种方法,还能起到降体重的作用。此外,用黄瓜煮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水果黄瓜的热量相信不少人都吃过水果黄瓜,这样一种新型的食物,很多人都是当做水果来食用。有些人就会把水果黄瓜当做减肥的主要食物,以此保持好身材。那么究竟这样的一种新型菜品,水果黄瓜的热量有多少呢?真的适合减肥的时候吃吗?针对大家的疑惑,马上为大家揭晓。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热量(大卡)12.00、碳水化合物(克)2.50、脂肪(克)0.20、蛋白质(克)1.00、纤维素(克)0.90。

黄瓜病虫害防治图谱大全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但多见于叶片。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

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 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在16~24℃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温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注意棚室通风、透光、降湿。 3、药剂防治。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制剂,如50%硫悬浮剂500倍,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75%百菌清600倍,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 可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3000倍,20%福?晴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好力克43%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晴菌唑乳油 5000~60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62%仙生

黄瓜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基于图像的黄瓜果实目标识别

黄瓜采摘机器人的研究: 基于图像的黄瓜果实目标识别 袁国勇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 北京 100083) 摘要温室黄瓜成熟度和空间位置的识别是黄瓜采摘机器人研究的重要环节,要解决此问题首先必须对采集的黄瓜图像进行分割。虽然黄瓜果实与其果梗叶片的颜色都同为绿色,但由于黄瓜果实与其果梗叶片在反射率和含水率上存在差距,因此在颜色深度上就存在差别。本文就利用它们在颜色深度上的差异,利用RGB颜色模型中的G分量及阈值化方法对在自然背景下采集的黄瓜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实现黄瓜果实与背景的分离。在图像分割后对图像进行腐蚀,膨胀,区域标记及特征提取等处理,从而准确地提取出黄瓜果实。 关键字:颜色模型,图像分割,特征提取,黄瓜采摘 Study on Cucumber Harvesting Robot: Recognition of Cucumbers Based on Images Yuan Guoyo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For the cucumber harvesting robot , the degree of matu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position in space are the important steps . First of all, segmentation of cucumber image is required. The color of cucumber is the same with its peduncle and leave, but they are different in reflectivity and containing of water, so the depth of their color are recognizable.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abstract the G channel information from the image which cucumber in the nature background in the color model of RGB and binarize the gray image, separate the cucumber from its background. Then, through erosion and dilatation to remove the little and isolated noises, and do area-sign to the image, after that separated the cucumber exactly from image by feature abstract. Key words: color model, image separate, feature abstract, cucumber harvest 黄瓜是目前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大宗型蔬菜之一。黄瓜以嫩果供食,生长速度快,果实容易肥大。因此,黄瓜必须及时采摘,晚摘不仅影响品质,而且会导致坠秧,延缓下一个果实的生长。黄瓜亩产可达6000kg/(市)亩。黄瓜在300~600g之间都认为是成熟的。由于黄瓜需求和产量都非常巨大,在大面积种植黄瓜后,黄瓜收获就要耗费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提高黄瓜收获的生产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荷兰种植黄瓜量大,黄瓜按标准的园艺技术种植并把它培养为高挂线缠绕方式吊挂生长,人工收获费用占整个温室黄瓜生产费用的 30%。 黄瓜成熟度和空间位置的识别是机器人进行黄瓜采摘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先将成熟黄瓜果实的图像从复杂的背景图像中提取出来,即对实际拍摄的彩色图像进行分割。本文阐述了黄瓜采摘机器人中对黄瓜果实进行图像处理,把黄瓜果实从自然背景下的图像中识别出来。 利用颜色特征对黄瓜图像进行分割 1.RGB颜色模型[1]

黄瓜白粉病有什么好用的药

黄瓜白粉病相对来说比较好识别,就是叶片正面有一层白粉,开始的时候这一个斑, 那一个点的,是白色的。逐渐发展,就聚集到一起了,后期由于菌丝的老熟(菌丝年龄大了),会感觉病斑上的粉状物有点发灰,再后期就是灰色的菌丝下面会密布一些小黑点。 白粉病不是一个难防治的病害,但是,好多种植户就觉得这个病无所谓,不会造成太 多损失前期有点就不打药,结果到了后期就控制不住了,这里要强调一下的,白粉病一定 要打,它属于一个隐性减产的病害,因为白粉菌不仅会大量的吸收黄瓜叶片的营养(擦掉 白粉病斑后病斑下黄瓜叶片发黄),而且还会覆盖叶片,同时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下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瓜类作物连茬的温室、大棚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 水传播,从叶面直接侵人。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适温为15~30°C,相对湿度80%以上;当相对湿度降至25%时,分生孢子也能萌发。孢子遇水时,易吸水破裂,萌发不利。温室大棚和田间在淹水或雨后干旱,白粉病发病重,这是因为干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对表面寄生并直接从表皮侵人的白粉菌的侵染有利,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 现时,或持续闷热,白粉病极易流行。黄瓜栽培过密、光照不足、管理粗放、植株徒长、 早衰都会促使白粉病重发生。 白粉病前期症状,白粉菌丝吸收黄瓜营养导致叶片发黄。

白粉病后期菌丝老熟呈现灰色,下面长有小黑点。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 ~150斤叶面喷施。采用独创“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产品功效: 1: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对病害有效!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孢子细胞。 2:施用后迅速破坏病菌蛋白酶而使病菌死亡,能并对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药膜,与植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药膜缓慢释放杀菌的因子,有效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入,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常规药剂:百菌清、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这样的药剂打上去就可以了。

黄瓜弯瓜现象

黄瓜弯瓜现象 弯曲瓜:瓜条发育过程中长不直,向一侧弯曲,成丁字形、O字形或半个O字形等,降低单瓜重量,影响品质。 原因:弯曲瓜,①黄瓜受精不完全,导致整个果实发育不平衡,而形成弯曲瓜。黄瓜生长势弱,干物质产生少,果实间相互争夺养分,造成部分瓜条营养不良,形成弯曲瓜。②黄瓜生长期间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如遇连阴天突然放晴,高温强光引起水分、养分供应不足而引起弯曲瓜。③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瓜条受到瓜蔓或吊绳等阻挡,不能正常伸长,导致瓜条的弯曲。摘叶过多也会很快引起弯曲果。 尖嘴瓜:近肩部瓜把子粗大,前端细,似胡萝I、状。原因:尖嘴瓜,①品种不好,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开花期雌花没有受精,果实中没有形成种子,缺少了促使营养高物质向果实运输的原动力,因而造成尖端营养不良,形成尖嘴瓜。②肥料供应不足,果实也会形成尖嘴瓜。在瓜条发育前期温度过高,或已经伤根,或肥水不足都容易发生尖嘴瓜。 蜂腰瓜:瓜条上下两部分发育正常,但中间部分发育慢,形成两头粗中间细,瓜型与细腰蜂体形相似,瓜心空洞,瓜条变脆。原因:蜂腰瓜,①黄瓜雌花授粉不完全,易发育成蜂腰瓜。 ②黄瓜授粉后,植株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足。营养与水分时好时坏。③高温干燥,低温多湿,多肥,多氨,多钾,缺钙等都会助长此症的发生。 大肚瓜:瓜把部位很细,而下边过度膨大形成比例不协调的瓜。原因:大肚瓜,①黄瓜受精不完全,只在瓜的先端产生种子,使得营养物质积累到先端,导致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呈大肚瓜头。②植株缺钾而氮肥供应过量,也会产生大肚瓜。③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也会产生大肚瓜。这是因为水分对细胞的延长或肥大生长会产生较强的影响,缺水时,细胞生长缓慢;大量供水时,细胞则发育迅速。 瓜佬:瓜佬表现在瓜秧上结出的黄瓜很短粗,颜色淡黄,形似瓜蛋,俗称瓜佬。原因:瓜佬,是完全花结的瓜。因为黄瓜花芽分化时具有雌、雄两种原基,最后是发育成雄花还是雌花由环境条件决定。因为黄瓜是短日照作物,低温和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形成,而高温和长日照则会使花芽向雄花方向发展。在花芽发育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时段既有利于雌花的形成,又有利于雄花的形成,此时就可能形成两性花,既完全花,由完全花结出的黄瓜就可能是瓜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