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呐喊》两英译本对比

合集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看章回标题翻译策略的选择——以《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看章回标题翻译策略的选择——以《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看章回标题翻译策略的选择——以《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叶扬帆【摘要】从目的论出发,对比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英译《红楼梦》版本,从章回标题的翻译中,探寻两个英译本在翻译策略选择上的不同,从而揭示H的论在翻译策略选择上的指导作用及其广泛应用,也为英译本的比较与评判提供新的视角和标准。

%In this essay, the translations of chapter titles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y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an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by David Hawkins, and compared to se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versions in their strategy in translating this book. This comparison is based on Skopostheory to unveil the guiding role of purposes in deciding which translating shed interesting lights on critical reviews of Chinese-to-Eng【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4【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目的论;《红楼梦》;章回标题;翻译策略【作者】叶扬帆【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生动的文字描写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

广大学者及译者对《红楼梦》的研究和翻译实践从未间断,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两个英译本分别为杨宪益夫妇翻译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英国牛津教授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ins)的译本《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从目的论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从目的论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从目的论看翻译策略的选择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

根据该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

标签:翻译功能论;目的论;策略选择;译文预期功能引言早在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Holmes 1988: 71-78)就主张,翻译应分为三个分支:描述翻译学(又称为“翻译描述”)、理论翻译学(又称为“翻译理论”)、应用翻译学。

描述翻译学的任务是“描述在我们身处的世界上出现的翻译现象”,包括译本的特点、译本在目标文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翻译的过程。

理论翻译学的任务是“利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学科提供的资料,总结出一些原则、理论和模式,以解释和预测一切在翻译范畴之内的现象”。

应用翻译学则包括翻译教学、工具制作、政策研究、翻译批评四个方面。

在这三个分支中,描述翻译学是另外两个分支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开放的翻译理论。

这种翻译理论的任务,用勒菲弗尔(Lefevere 1992: 101)的话来说,就是翻译诗学不应有一系列的规范组成,而应该描述翻译者可以采用而且已经采用过的一切可能的策略。

如,直译、意译、等效翻译、语义翻译、传意翻译等等。

可是,我们又根据什么来选择翻译策略呢?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引。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该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莱斯(K.Reiss)、费米尔( H.J. Vermeer)、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的译文功能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而“目的论”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

《2024年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范文

《2024年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范文

《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文化翻译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更关涉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本文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这两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英译本为例,探讨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的关系。

二、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1. 直译与意译的融合在文化翻译中,直译与意译是两种常用的策略。

直译强调原语的字面意义,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而意译则更注重原作的内容与意境,追求译文的地道与流畅。

在《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英译中,这两种策略往往相互融合,既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又使译文易于理解。

2. 归化与异化的交替归化策略强调译文的地道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异化策略则更多地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

在《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英译中,归化与异化的交替使用,既能传达原作的文化内涵,又能使译文更具异国风情。

三、多译本互补性分析1. 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与侧重点不同的译者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与处理方式不同,其翻译风格与侧重点也存在差异。

《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多个英译本中,各译者的翻译风格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2. 互补性翻译策略的应用在多译本中,互补性翻译策略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不同解读与处理方式上。

各译本在保持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使译文更具多样性与包容性。

这种互补性不仅丰富了译文的内涵,也提高了译文的传播效果。

四、《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1. 文化内涵的传递这两部作品都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典故等。

在英译过程中,译者需准确传达这些文化内涵,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

2. 语言风格的再现《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英译过程中,译者需通过适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再现原作的语言风格,使译文更具艺术性与可读性。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对比研究——以《废都》两英译本为例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对比研究——以《废都》两英译本为例

2020年8月第35卷第8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WeinanNormalUniversityAug.2020Vol.35㊀No.8ʌ外国语言文化研究ɔ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对比研究以‘废都“两英译本为例仵雨萌(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摘㊀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并具有鲜明的陕西地方特色,然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㊂目前,该小说的英译本有汉学家葛浩文的RuinedCity和胡宗锋教授的手稿TheAbandonedCapital㊂文化图式理论的核心内涵是注重不同文化间的转换传递㊂以文化图式理论为依据,对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由于两位译者的个人背景和翻译目的不同,胡宗锋教授在整体上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运用了更多的直译加注释策略,让西方读者易于接受,产生了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㊂关键词:‘废都“;文化负载词;文化图式;翻译策略;贾平凹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5128(2020)08-0067-07收稿日期:2020-06-15作者简介:仵雨萌(1994 ),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与翻译研究㊂㊀㊀近年来,随着文化的转向,翻译不仅仅涉及语言问题,更多地涉及文化问题㊂翻译不再是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移植其最终目的是文化交流㊂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成功的译者除了要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外,还必须具备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能力,即所谓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㊂至于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㊃奈达曾指出: 翻译中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由于文字表达不当,而是由于错误的文化假设㊂ [1]56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㊂他是本土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多以描写陕西的风土人情为主㊂其长篇小说‘废都“的第一个英译版本TheRuinedCity由汉学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翻译,并于2016年在美国出版㊂葛浩文是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第一人,他的英译帮助诸多中国当代作家提升了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由他翻译的贾平凹小说‘浮躁“获得了美孚飞马文学奖㊂[2]84另一位翻译家是陕西翻译协会会长胡宗锋教授,由他带领的翻译团队已经翻译并出版了贾平凹的多部作品㊂目前,由其翻译的‘废都“英译版本TheA⁃bandonedCapital已经完成并即将出版,笔者将以其最新的手稿为例进行研究㊂一㊁文化图式文化图式理论是由图式理论延伸出来的一种比较新的理论㊂ 图式 源于希腊语㊂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提出了这个哲学概念,强调了现有知识对信息传递的重要性㊂他指出,当新的信息和思想与个人的已知信息相关联时,它们将是有意义的㊂[3]7文化图式理论解释了文化是如何呈现的,并让人们了解如何使用头脑中已有的文化知识概念㊂在研究文化图式时,语言学家尤尔提出文化图式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对特定事件形成仵雨萌: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对比研究第35卷的认知结构㊂[4]15作为图式理论的一个分支,文化图式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翻译领域㊂自1998年彭开明首次将 图式 引入翻译研究以来,该理论在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㊂刘明东教授在2003年对文化图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指出文化图式是人脑记忆中的文化知识结构,它可以通过现有的知识结构来理解和认识,并形成新的文化认知模式[5]30㊂它允许并帮助个体记忆㊁更新和存储文化知识,同时利用存储的知识结构对正在经历或未来将经历的事件进行解释㊁分析和表达㊂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紧密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文化的内涵,文化又影响制约着语言㊂因此,对于译者,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无疑是难点㊂[6]13由于语言承载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文化翻译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在准确传递文化信息时,要尽量保留源语中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在目的语读者明显不能接受的情况下,译者应采用灵活的表达方式,根据源语的主题和英语版本的目的和功能,调整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㊂[7]26翻译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问题,尤其是涉及两种文化的互动和比较研究,这就要求译者在考虑语言意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语言的文化意义㊂(一)解码刘明东教授提出了翻译是对文化图式的翻译的概念,并解释说图式翻译的过程包括对原文本的图式进行解码和对目标文本的模式进行重新编码㊂[5]31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模式储备对原文进行解码,然后对目标文本的模式进行重新编码,最后生成功能相当的目标文本㊂并且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解码和再编码通常并不明显地相互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㊁相互依赖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图式对译者解码原文本起着重要作用㊂学界普遍认为,在翻译文化图式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源语图式,将其输入并保存到大脑记忆中,然后进行信息处理㊂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加强对文化图式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㊂事实上,翻译就是文本与译者之间的交流㊂对于译者来说,翻译的核心任务是构建 图式文本 ,即对原文本进行准确解码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图式,译者将无法准确解码文本㊂(二)再编码对目标文本进行适当的再编码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㊂译者对文化图式的重新编码是否有效,取决于目标文本能否帮助目的语读者获得源语文化的知识和信息㊂为了减少再编码失败案例的数量,译者必须在译文中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以激活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图式,这与翻译策略是密不可分的㊂刘明东教授认为,文化图式是可以翻译的,并且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有效翻译,即A-A㊁A-B和A-Zero方法㊂[5]30前两种方法是利用目的语读者已有的文化图式,使目的语读者可以立即接受新的文化图式;第三种方法是丰富和发展目的语的文化图式,使目的语读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接受新的文化图式㊂A-A法是指利用目的语中已有的文化图式,准确㊁全面地表达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从而达到翻译源语文化图式的目的㊂这种方法可以使目的语读者很容易理解文本㊂然而,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个体,即使在思想上有一定的默契,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往往不同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目的语不同的文化模式来调整译文,以表达源语的文化信息,即A-B法㊂由于不同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差异,有时一种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图式在另一种语言中是空缺的㊂因此,为了使文化图式具有可译性,应采用A-Zero法进行翻译,即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文化图式进行翻译的方法㊂二㊁两英译本对比分析翻译中的文化图式主要包括三类:文化图式重合㊁文化图式冲突和文化图式缺省㊂(一)文化图式重合当认知图式与当地文化相关联时,认知图式就会被赋予该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特征㊂当译者心中有了图式,对源语的理解就容易被激活和填充㊂在图式的运用下,译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目标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㊂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每个个体,即使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但只要他们经历过相同或相似的事㊃86㊃2020年第8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件,就会对世界产生相似的理解,形成相似或相同的文化图式㊂也正是这种文化模式,使得不同文化背景㊁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能够相互沟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不同语言的文化水平㊂同时,它使译者能够通过文化图式将源语准确地翻译成目的语㊂(1)一株香椿树下有三间厦房㊂[8]43胡:UndertheChinesetoontree,therewerethreerooms.①Chinesetoontree(Chinese:xiangchun;Latin:toonasinensis)isamemberofthemahoganyfamilyoftrees.Itsyoungleavescanbeeatenasavegetableanddifferentpartsoftheplantcanbeused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葛:Acurtainhungoverthedoorway,whichlayintheshadeofaChinesetoontree.[9]36文化负载词 toontree 指的是一种植物,即红椿树,也就是香椿树㊂在翻译时,两位译者都采用了A-A法,并在译文中加上了 Chinese 的前缀,易于读者接受㊂而胡宗锋采用了加注的翻译策略,使具有目的语文化的读者更容易理解这种树在中国的类型和功能㊂这些细微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英语读者对原文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㊂(2)庄之蝶一直坐在那里,气得脸色发青 [8]227胡:ButterflyZhuanghadbeensittingtherewithablueface.②葛:Zhuang,whowassittingtherelookingstern [9]150作者在文中用 嘴脸铁青 脸色发青 等词语形容主人公庄之蝶处在非常生气的状态㊂两位译者分别用了 blue 和 stern 进行翻译㊂英语图式中的 blue 可以形象地用来指人被气得脸色发青㊁发紫,而 stern 则可以指某人很生气或严肃㊂因此,胡宗锋和葛浩文用A-A法成功地将其转化到英语文化图式中,使西方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状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㊂(二)文化图式冲突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文化群体,因此文化必然会随着不同的群体产生差异㊂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㊁民族信仰㊁风俗习惯,从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㊂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模式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二者的表达方式有时看似相同,但其深刻的含义却未必完全相同,有时甚至会出现文化冲突㊂‘废都“中就存在大量的文化图式冲突的文化负载词,译者如何灵活地运用翻译策略才能使目的语读者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关键㊂(3)听到那堆人里有人说: 说曹操,曹操就到,就是这小伙儿! [8]102胡:Heheardsomeonesay: 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come.Theguyiscomingovernow. ③葛: Speakofthedevil, someonesaid.That shim.[9]73几乎所有与汉语相关的语言文化负载词都属于文化图式缺省,因为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扩展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该俗语却是文化图式冲突的典型例句㊂西方历史上没有 曹操 这个人物,所以两位译者采用A-B法将中国的文化图式 曹操 转换成了英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devil ㊂事实上,这个成语在18世纪初就很流行㊂当时有一句迷信的话说 speakofthedevilandheshallappear ,意思是如果你提到魔鬼,魔鬼一定会出现;后来简化为 speakofthedevil ㊂所以在文化图式冲突的情况下,胡宗锋和葛浩文都能够将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图式成功地转化为英语图式㊂(4)编辑部果然通知周敏去打杂,好似旱六月落了白雨㊂[8]19胡:TheeditorialboardexpectedlyinformedZhouMingtodooddjobthere,whichwaslikeasnowfallindryJuneforZhou.④葛:ZhouMinreceivedwordfromtheeditorialof⁃㊃96㊃①②③④胡宗锋:TheAbandonedCapital(胡宗锋教授于2018年将其翻译的‘废都“英译版TheAbandonedCity手稿给予笔者进行相关研究)㊂同上㊂同上㊂同上㊂仵雨萌: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对比研究第35卷ficetoreportforwork.Thenewswaslikearainsquallonparchedsummerland.[9]21在汉语中,文化图式 白雨 有两个意思,一是指雨如白珠,形容雨势很大;二是冰雹的别称㊂ 旱六月落了白雨 的字面意思是在干旱的六月,突然下起瓢泼大雨㊂在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人物周敏终于梦寐以求得到了在编辑部打杂的工作,这个消息就像及时雨一样㊂因此,葛浩文将 白雨 翻译成 arainsquall 是更符合原文含义的,身为美国人的葛浩文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㊂(5)墙这边说: 是如莲的喜悦吗?一墙之隔,两个世界,我倒羡慕你们 [8]8胡:Overthewallheasked, Isitthedelightofalotusflower.Onlyawallbetweenus,buttherearetwoworlds.Iadmireyou ①葛:Thissidesaid, IsthisthehappinessofNir⁃vana?Weareseparatedonlybyawall,butliveintwoseparateworlds.Ienvyyouso [9]14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教派非常多㊂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对与佛教有关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理解可能略有不同㊂在中国,佛教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在翻译时很难将中国特殊的文化图式移植到其他文化图式中㊂ 如莲的喜悦 是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喜悦㊂其中的 莲 与佛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佛教的象征,是许多美好㊁圣洁事物的隐喻㊂但如果用 alotusflower 一词来形容 莲 的字面意思,目的语读者未必能够理解㊂在这种情况下,葛浩文对该词的翻译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转化,即采用了A-B法将其翻译成了英语读者更能够接受的文化图式 Nirvana ,即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通过修持断灭 生死 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㊂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 修道 ,即能 寂灭 一切烦恼, 圆满 一切 清净功德 ㊂这种境界,名为 涅槃 ㊂Nirvana还可以表示 无忧无虑的境界㊁天堂㊁极乐世界 ㊂因此该图式更能够准确地表达源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㊂(6)那个王婆婆是来过几次,还送了老太太一副黄布裹肚兜儿㊂[8]149胡:OldGrannyWangcameoverseveraltimes.Sheevensentayellowcummerbundforhermother.②葛:GrannyWanghadcomeseveraltimesandbroughtoverayellowstomacher.[9]100在中国文化中, 裹肚兜儿 是一个与衣服有关的独特文化图式,它是一种带有刺绣图案的菱形内衣,以保护胸腹㊂在‘废都“的两个英文版本中,胡宗锋和葛浩文采用A-B法分别使用了英语文化图式 cummerbund 和 stomacher ,使 黄布裹肚兜儿 更容易被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㊂但根据‘韦氏高阶英语词典“的解释, cummerbund 是一种宽大的腰带,常与单排扣礼服夹克或燕尾服搭配使用,而 stomacher 则是一种带有刺绣或装饰性珠宝的胸饰,在15 16世纪男女都可使用,后来才成为女性专用的配饰㊂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负载词 黄布裹肚兜儿 和它相对应的两个英译名词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态和功能㊂从这个意义上说,胡宗锋和葛浩文都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没有准确地表达出这个词的含义㊂(三)文化图式缺省英语和汉语都有着各自的演变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了丰富的词汇,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㊂在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中,它们也形成了具有文化内涵的俚语和习语,这些都极大地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㊂文化图式缺省是指在一种文化图式中存在,但在另一种文化图式的认知中不存在,因而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㊂当一种文化中特有的事物或文化形象成为其他文化的文化图式缺省时,人们的记忆就会因为没有相应的空缺而无法激活该文化图式,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㊂‘废都“是一篇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长篇小说,其中有大量的属于文化图式缺省的文化负载词㊂方言词汇蕴含着独特的内涵和文化因素,使其充满了浓厚的陕西地域文化色彩[10]7,这就要求译者在图式缺省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使得西方读者理解文本㊂(7)各浮雕一对麒麟㊂[8]43㊃07㊃①②胡宗锋:TheAbandonedCapital(手稿)㊂同上㊂2020年第8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胡:Eachboreapairofqilininrelief.①AqilinisamythicalChinesecreature,thena⁃tureandappearanceofwhichhavechangedconsider⁃ablythroughhistory.TheqilininZhao sresidencearelikelytofollowthedominantlatter-dayrepresen⁃tation,whichshowedthemasscaly-skinnedbeasts,withalion stail,adragon shead,antlersandhooves.Theywerefrequentlydepictedclosetoen⁃trancedoorsastheywerethoughtpropitiousforthearrivalofnoblefiguresorteachers.Theqilinwassaidtospread tranquility (rui)throughtheresidence.葛:Apairofunicornsinreliefdecoratedthehighbluestonegatepier.[9]36在中国神兽谱系里,麒麟㊁凤凰㊁玄龟和龙是最高等级的团队,‘礼记“称之为 四灵 ,而麒麟则居 四灵 中的首位㊂古人视它为神宠㊁仁宠,是吉祥的象征㊂对于这种特殊的中国文化图式,胡宗锋采用了音译法的翻译策略并做了非常详细的注释,即 麒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生物,它们是有鳞皮的野兽,有狮尾㊁龙首㊁鹿角和蹄子㊂麒麟经常被描绘处在靠近大门的地方,因为它们被认为是预示着贵族人物或教师的到来㊂麒麟据说能给住宅带来安宁 ,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它的含义㊂但葛浩文却用存在于欧洲神话的英语文化图式 unicorn ,即 独角兽 来进行文化转换㊂事实上,这两种神兽的来源㊁外形以及象征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葛浩文在翻译文化图式时出现了偏差,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胡宗锋更能灵活地运用翻译策略,使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特有的文化传递㊂(8)周敏说: 得了得了,钟主编是什么人,你别鲁班门前抡大斧![8]323胡:ZhouMinsaid: Ok,enoughofthis.YouknowwhoEditor-in-ChiefZhongis,sodon twaveyour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 ②Lubanthemastercarpenterwasaninventorandwood-worker,oftenregardedasthefatherofChinesecarpentry.葛: That senough, ZhouMinsaid. Don tyouknowwhoMr.Zhongis?Whyshowoffforhim?[9]207‘废都“中有许多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如果直译,西方读者必然理解困难,并会引起读者的困惑和不解㊂于是葛浩文采用意译法,即从内容和意义出发,将这些文化负载词翻译成读者所熟悉的意象和表达方式㊂但是,作为一个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译者,他有时也无法将中国文化图式准确地转化成英语文化图式㊂如 班门弄斧 并非 showoff ,即 炫耀 的意思那么简单㊂而胡宗锋采取的是直译加注的方法,通过字面翻译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并且有非常详细的注释进行补充说明,更大程度上做到了忠实原文,易于读者理解㊂(9)山门口贴着一张红纸,上写着: 初一施放焰口法令㊂ [8]483胡:Onthegatetherewasarednotice,whichread: Onthe1stofthemonthwewillissuerulesfortheofferingoffoodtostarvingghosts.Offeringoffoodtostarvingghosts(Fangyankou)isatraditionalcustomandriteinBuddhism.Yankouissaidtobeanuglyghostwithaflamingmouthandabonybody.③葛:Asheetofredpaperwaspastedontheen⁃trance:TheYankouIncantationwillberecitedonthefirstofthemonth.[9]303焰口 是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㊂寺庙中的和尚们向饿鬼施食就叫 放焰口 ㊂胡宗锋将 焰口法令 意译为 rulesfortheof⁃feringoffoodtostarvingghosts ,并且在注释中详细解释这是一种在佛教中给饿鬼施食的传统习俗和仪式,尽可能地为英语读者描述其文化内涵㊂葛浩文采取A-Zero法将其译为 TheYankouIncanta⁃tion ,选择了创造新的文化图式,并且将这一文化负载词用两种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即音译加直译㊂但遗憾的是,他没有对 焰口 进行恰当的解释和注释,使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的英语读者无法深刻地理解他的意图和这个词在佛教中的深层含义㊂因㊃17㊃①②③胡宗锋:TheAbandonedCapital(手稿)㊂同上㊂同上㊂仵雨萌: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对比研究第35卷此,前者在传播中国文化图式的过程中更为准确和到位㊂(10)青龙㊁玄武㊁白虎㊁腾蛇㊁勾陈㊁朱雀㊂[8]344胡:Blackdragon,Turtleandsnake,Whitetigerghost,Flyingsnake,ThepolarstarsandScarletbird.①葛:Greendragon,blackturtle-snake,whiteti⁃ger,wingedsnake,unicornandredphoenix.[9]2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的道教占卜中有六种古老的神话生物,即青龙㊁玄武㊁白虎㊁腾蛇㊁勾陈和朱雀㊂而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定的吉凶含义,涉及家庭㊁事业㊁财运等各个方面,用来辅助占卜的活动㊂这些带有宗教文化色彩的文化负载词相当复杂难懂,即使是具有源语文化背景的读者也未必能够准确理解这些含义㊂因此,在文化图式缺省的情况下,如何让英语读者接受并理解这些文化词汇,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㊂胡宗锋和葛浩文都选择了直译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语体风格和文化色彩,但是在传递这些词汇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时就稍显欠缺,若加上注释进行补充说明会更易于读者理解㊂三、翻译策略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对‘废都“中这10例文化负载词英译比较可以看出,在文化图式重合的情况下,两位译者在解码的过程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英语文化图式来代替汉语文化图式㊂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并不影响英语读者的理解㊂对文化图式冲突中所包含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比第一种情况更为复杂,因为对于这类文化负载词来说,汉语文化图式的文化内容和内涵与英语文化图式有所不同㊂所以,两位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的具体含义,然后用恰当的方式解读其汉语文化图式㊂两位译者都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现有的英语文化图式对汉语文化图式进行转换,使英语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汉语文化负载词㊂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对文化图式缺省的情况下翻译时,两位译者最常用㊁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字面翻译,即直译㊂几乎所有与方言和俗语有关的汉语语言文化图式在英语图式中都找不到,因此他们会选择在直译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新的英语文化图式,为读者简单地阐述和提供文化负载词背后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及其内涵㊂虽然两位译者在翻译小说‘废都“的文化负载词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翻译策略上的差异更值得注意,特别是文化图式冲突和文化图式缺省这两种情况,最能体现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不同理念和技巧㊂首先,当译者对汉语文化图式进行解码时,若不能完全表达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深层含义,或者无法在英语文化图式中找到合适的词语来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胡宗锋就会采用大量加注释的翻译策略来减小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没有任何注释的葛浩文在其英文版本中就无法准确地翻译文化图式,使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的英语读者不能清楚地理解他的意图,从而无法成功实现文化图式转换的目的所造成的㊂其次,胡宗锋能够抓住作家的写作目的,找出与汉语文化负载词相一致的文化图式,而葛浩文稍显欠缺㊂比如,在一些文化中,会用动物来描述人的形象或特征㊂在汉语文化图式中,经常用文化负载词 驴子 形容某人很笨拙,头脑简单㊂然而,作为一个美国人,葛浩文并没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积淀,无法深刻理解其含义,所以当文化图式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从字面上将其翻译成 amule ㊂相反,来自中国的胡宗锋则用双关语 anass 来充分表达其在作品中的真正含义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存在差异性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翻译目的所造成的㊂首先,他们对中英文化图式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㊂胡宗锋是一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译者,同时具备非常高的英译水平,他的版本在解读文化负载词时更忠实于原文㊂这也是作者贾平凹一直强调的㊂而葛浩文来自美国,即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但没有源语文化的熏陶,他的双文化能力就稍显欠缺㊂其次,胡宗锋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翻译陕西作家小说,就是为了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使陕西文学能够真正 走出去 ㊂葛浩文的翻译也起到了推介中国文化的作用,但是他更强调小说的可读性,因此对部分文化㊃27㊃①胡宗锋:TheAbandonedCapital(手稿)㊂2020年第8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负载词未提供必要的解释性信息,可能会引起西方读者的误解或不解㊂目前,对翻译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分析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层面和文本比较,而是要从翻译的角度出发㊂翻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相互交流㊁碰撞的过程㊂对于一个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译者来说,翻译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传递㊂因此,翻译不仅要求译者对源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对目的语文化有充分的了解㊂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对文化因素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误译㊂正确翻译源语文化因素,对翻译是否成功具有重要意义㊂胡宗锋和葛浩文两位译者都达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但胡宗锋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能够采取包括直译㊁意译和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使英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㊂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媒介㊂无论是源语文化还是目的语文化的译者,都应该站在文化平等的立场上,以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为己任,实现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目标㊂参考文献:[1]EUGENEAN.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冯正斌,党争胜.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为例[J].外语教学,2019(1):84-89.[3]KANTI.TheCritiqueofPureReas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781.[4]YULEG.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Fore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5]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2003(2):30-31.[6]胡世波.目的论视角下‘废都“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8.[7]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贾平凹.废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9]JIAPW.RuinedCity[M].HOWARDG,Translated.Nor⁃man:UniversityofOklahomaPress,2016.[10]李贺园.换喻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英译:以‘废都“中陕西方言英译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8.ʌ责任编辑㊀曹㊀静ɔAComparativeStudyontheTranslationStrategyoftheCulture-loadedWordsintheTwoEnglishVersionsofFeiDuWUYumeng(SchoolofForeignStudies,WeinanNormalUniversity,Weinan714099,China)Abstract:Therearealargenumberofculture-loadedwordsinFeiDuwrittenbyJiaPingwa,whichhasdistinctlocalcharac⁃teristicsofShaanxiprovince.However,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posegreat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forthetranslators.Atpresent,theEnglishversionsofthenovelhaveRuinedCitytranslatedbyHowardGoldblattandProfessorHuZongfeng sunpublishedmanuscriptTheAbandonedCapital.Thecoreconnotationofculturalschematheoryistopayattentiontothetransmissionbetweendifferentcultures.Basedontheculturalschematheory,thetranslationstrategiesadoptedbytranslatorswhentranslatingculture-loadedwordscanbeexplored.Becauseofthedifferentpersonalbackgroundsandtranslationpurposes,ProfessorHuZongfeng,whilepreserving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cultureasawhole,hasusedmoreliteraltranslationandannotationstrategies,whichiseasyforwesternreaderstoacceptandproducesabet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ffect.Keywords:FeiDu;culture-loadedwords;culturalschema;translationstrategy;JiaPingwa㊃37㊃。

《2024年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范文

《2024年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范文

《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其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英译本为例,深入探讨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间的互补关系,以期为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1. 直译与意译的翻译策略直译与意译是文化翻译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策略。

直译强调保持原文的形式与内容,力求在译文中再现原作的文化色彩;而意译则更注重传达原文的含义,追求译文的地道与流畅。

在《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英译中,这两种策略均有广泛应用。

2. 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方式归化与异化是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重要策略。

归化追求译文的地道性,将外来文化融入目标语文化中;而异化则注重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将外来语及其文化信息直接传递给读者。

在《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多译本互补性分析1. 不同译本的特点与优势《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英译本众多,各译本在翻译策略、语言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不同译本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为读者提供了多种选择。

2. 多译本间的互补性多译本间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对原文文化的全面传达上。

不同译本在处理文化元素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形成互补。

读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译本,更全面地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

四、《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的案例分析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英译本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翻译策略的实践运用。

不同译本在处理人物形象、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同时,多译本的并存也促进了这些作品的国际传播与接受。

五、结论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性对于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楼梦》两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楼梦》两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楼梦》两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和世界文学珍品。

自问世以来,《红楼梦》一直备受国内外读者的热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其影响力跨越时空,深远影响着世界文学史。

然而,从外国文学家的角度来看,《红楼梦》的英译本却存在着不尽人意的问题,特别是两个备受争议的英译本:杨宪益的《红楼梦》和戴乃迭的《石头记》。

因此,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分析了这两个英译本在文学翻译领域中的翻译策略和结果,以期为今后的文学翻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前,《红楼梦》的英译本在国际文学翻译领域中备受争议,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以译者难以做到忠实于原意的翻译。

因此,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文学翻译面临着如何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如何解决文化差异的问题。

考虑到这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翻译策略的分析,揭示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和挑战,并探究如何在保证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兼顾文化差异和受众的审美趣味。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文学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尤其对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首先,通过对原著和两个英译本的文字进行逐字逐句的比较,找出两个英译本的共性和差异,探究其翻译策略和实现目的的效果。

然后,通过对翻译重点的分析,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最后,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研究内容和结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红楼梦》的目的和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和分析,包括《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和主题,以及中国文化背景和国际读者的接受情况。

第二部分:对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包括对重点词汇、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揭示两本译本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其翻译目的和效果。

第三部分:对两个译本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包括改善翻译质量、加强文化适应性等方面的建议。

文化对比与翻译thefifthtime(全文5篇)

文化对比与翻译thefifthtime(全文5篇)

文化对比与翻译thefifthtime(全文5篇)第一篇:文化对比与翻译the fifth timeThe fifth time《汉英翻译基础》绪论1.翻译在西方2.翻译在中国第一章汉译英的理论基础1.3.4 汉译英的标准例子:太阳-sun他望着蔚兰的天空。

-He looked at the blue sky.禁止吸烟-No Smoking乒乓-ping-pong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接收竟成劫搜。

-Taking-over turns out to be loot-taking.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名的心,载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What a heavy load this aerophane bore!It carried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of the liberated areas, the hopes of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destiny of our country.林老师:您身体好吗?我们特别想您,女同学都哭了,后来就不哭了,后来我们作算术,题目特别特别难,我们费了半天劲,中于算出来了……看着信,林震不禁独自笑起来,他拿起笔把“中于”改成“终于”,准备在回信时告诉他们下次要避免别字。

-“Dear Teacher Lin: How are you? We miss you very, very much.After you left all the girls cried and then we did some very, very difficult sums.It was much hard work, but we finally got it rite in the end…”Reading the letter, Lin couldn’t help smiling to himself.He changed “rite” to “right” thinki ng that he should tell them to be more careful with their spelling next time they wrot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24年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范文

《2024年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范文

《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已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桥梁。

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也需要考虑目标语言文化的接受度。

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其翻译的多样性和多译本互补性更显重要。

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对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性进行深入探讨。

二、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1. 直译与意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策略。

直译强调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而意译则更注重传达原文的含义。

在翻译《红楼梦》和《聊斋志异》时,这两种策略常常交替使用。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汇或表达方式,直译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其含义,此时意译则能更好地解释其含义。

2. 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种重要策略。

归化策略强调将原文的文化元素融入目标语言文化中,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异化策略则更注重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

在翻译《红楼梦》和《聊斋志异》时,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三、多译本互补性由于翻译者的理解、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的不同,同一部作品往往会有多个不同的译本。

这些译本之间存在互补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例如,《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多个英译本在保留原文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度,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译本之间的互补性使得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四、《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的实践分析1. 直译与归化策略的运用在《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英译本中,直译和归化策略的运用较为普遍。

例如,在翻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时,译者往往会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同时辅以归化策略来解释其含义。

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又使得目标语言读者更容易理解。

2. 意译与异化策略的运用在处理一些抽象或深奥的表述时,意译和异化策略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 换而 设计 的复杂行 为 , 同 的翻译 目的 , 不 决定 了译 者 的不 同翻译 策 略选择 。
2 1 物质 文化 .
在 物质 文化 方 面 ,呐喊 》 《 从衣 食住 行各 个方 面涵 盖 了大量 代 表 中国独有 文化 特质 的物 质方 面词汇 。
那些 中 国人 人尽 皆知 的事 物 , 目的语读 者 可能会 造成 很大 的理 解 障碍 , 对 成为 捉 摸不 定 的东 西 。 比如 :
2 6B C ] 0 . . ,…An n w fra n e ibefc t a sb c u e f h ig o ggr D a h n dwek o nu d na l at h t t ea s es s n i ioC a o i wa ot n l
by Ba i o S ,… And i s a f c h tDo ti a tt a ng Zhu ' a h wa a s d by Dio Cha ” os de t sc u e a n.
DaJ ,o h wefh c n u yB. ,wa h o c bn ft els ig o h h n n sy i f et l e t r C. t t st ec n u i eo h a tk n ft eS a gDy a t .B o a
作 为理 论 基 础 , 小说 集《 喊 》 以 呐 为依 托 , 取 杨 宪 益 & 戴 乃 迭 和 威廉 莱 尔两 个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英 译 本 作 为 比 较 选
对 象 , 物 质 文 化 、 会 文 化 和 语 言 文化 3个层 面探 讨 了《 喊 》 的 文 化 专 有 项 的 翻 译 策 略 。 从 社 呐 中
Fb e .2 1 O2
基 于 目的论 的文 化 专 有 项 翻 译 策 略
— —
《 喊》 呐 两英 译 本 对 比
物 刺
( 阳 建 筑 大 学 外 国 语学 院 , 宁 沈 阳 1 0 6 ) 沈 辽 1 1 8
摘 要 :呐喊》 《 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专有项。以汉斯 ・ 弗米尔所提出的目的论
Ya s v r i ng " e son:“… , b r i he i e c l r o h, a wh n i h r c p wa t d i wa o n n t nt r a a y m nt nd e h s o os t a f t e f e ee n h t . , ] o n h to h i l me tt a … , 3 v [
Ya g e so n s v rin:“ eS a g Dy a t sd s r y d b i h h uDy a t su d r ie Th h n n sy wa e to e y DaJ ,t eZ o n sy wa n em n d
收 稿 日期 :0 l1 -5 2 1_21 。
作 者 简 介 : 莉 (9 O )女 , 宁 辽 中人 , 师 。 杨 18 一 , 辽 讲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 卷 5
蒸干 菜 、 串纸 锭 、 饨 、 纱 、 笼 、 一 馄 棉 灯 茴香 豆 , 等等 。这些 词语 都 属 于物 质 文 化 范畴 , 要译 者 从 源 语 和 需 目的语读 者 的接受 能力双 方面来 考究 , 要使 目的语 读者 能够 接受 , 既 又要 保 留源语 的文 化韵 味 。 例 1 而且知 道他 和我 仿佛 年纪 , 闰月 生 的 , 五行 缺土 , 以他 的父亲 叫他 闰土 1 所 。7 ]
者, 这就 要求 译者 既要 对 源语 文化 ( o rel g a ec l r)即中 国文 化有 透 彻理 解 , 要考 虑 到 目的 S u c n u g ut e a u 又 语读 者 ( ag tln u g ee e) T r e a g a erc i r 的接 受 能力 。本 文 以汉 斯 ・ 米 尔 所 提 出 的 目的论 作 为理 论 基 础 , v 弗 选取《 喊 》 呐 两个 最具 代表 性 的英译 本 , 即杨 宪益 & 戴 乃迭 和威廉 莱 尔的译 本 , 物质 文化 、 从 社会 文化 和 语 言文 化 3 方 面 , 析译 者 在不 同 目的指 导下 对《 个 分 呐喊 》 中的文化 专有项 所 采取 的不 同翻译 策略 。
L el es n “ eS a g d n sy[ 7 6 1 2 . . y l v ri : Th h n y at 1 6 — 1 2B C ]wa ru h o ytee t igD S o sb o g td wn b h ni n a c j, n h a t aigB oS eto e h h u[ 1 2 2 1B C ] i a dt ecpi t a i sry dteZ o 1 2 - 2 . . .Asfr h nd n sy[ 2 — v n d eQi y at 2 1 ot
象 ,当一 种语 言或 者 文化 中特有 的词语 或者 现 象在 另一 种 语 言或 者 文 化 中不 存 在 时 , 种 词语 或 者 现 这
象 即可称 之 为文化 专有 项 。这些 带 有显 著文 化特 征 的文 化专 有 项 , 给跨 文 化 交 际带 来 了诸 多 障碍 和 困 难 , 呐喊 》 《 的英 译 亦是 如此 。
1 文 化 专 有 项 定 义
艾 克西拉 (a i rn oA x l)对 文化 专有 项 ( l r p c i i m)定 义是 : 在 文本 中出现 的 Jve F a e ied r Cut es ei c t u f e “ 某些 项 目, 由于在 译语 读者 的文 化 系统 中不存 在对 应 项 目或者 与 该项 目有 不 同 的文 本 地位 ,因此 其 在 原文 中 的功能 和 涵义转 移 到译 文时 将 发 生 翻译 困难 。[5随 着 西 方译 界 的“ 化转 向” 翻 译不 再 是 单 ,18 ,3 文 , 纯 的语 际行为 , 是一 种跨 文化 交 际 行 为 。 由于 英汉 所 属 不 同语 系 , 然 会 存在 语 言 文 化 的不 对 应 现 更 必
关键词: 目的论 ; 文化专有项 ; 翻译策略
中图分 类号 : 19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6414 (0 20—07 3 H 5 A 17—0821)1 7— 0 0 《 呐喊 》 中国现 代文 学经 典著 作 , 是 以犀 利 幽默 的语 言 , 动细 腻 的心 理 描 写 , 生 塑造 了典 型环 境 中 的
2 文 化 专 有 项 翻译 策 略
翻译 目的论 ( k p st e r ) S o o—h o i 是汉斯 ・ e 弗米 尔 ( r e)提 出 的以原语 为 中心 的等 值 翻译 理论 [ 。 Vemer 2 ]
该 理论 认 为 , 何行 为都 具有 目的性 , 任 翻译 行 为 也是 一 种 有 目的行 为 ,是 为实 现 信息 的跨 文化 、 语 言 跨
Si ,oft e e g h c n ur h i ht e t y B.C.,wa he c nc bi ft e l s n ft e W e t r ou Dyn s y.Di s t o u ne o h a tki g o h s e n Zh at — a a s t o ub ne o o Ch n wa he c nc i fDon g Zhu o,a p we f lmi s e ft h r e u y A. D. 嘲 o r u nit r o he t id c nt r
第3 5卷 第 1 期
21 0 2年 2 月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Un v riy o ce c n c n lg io ig o r a ie st fS in ea d Te h oo y L a n n o
Vo . 5 No 1 13 .

i n t ig we ed n ,s o mi h v n u lyh v aln i u e f o h n r o e n w g te e t al a e fl n J n .Th s v r e y a sa x r e u ,e e y fw e r n e ta
典 型人 物 , 刻揭 露 并抨击 了中 国传 统 封建 制度 和封 建 礼 教吃 人 的本 质 。作 为 中国现 代 白话 短 篇小 说 深
的开篇 之作 , 呐喊 》 《 蕴含着 大 量 富有 中 国文 化特 征 的词 语 , 涉及 传 统 思想 和 习 俗 、 历史 和 宗教 文 化 以及
地域 文 化等 多方 面 。如 何将 这些 具有 中国丰 富 民族 文化 内涵 和深 刻文 化背 景知 识 的词语 介 绍 给 国外 读
翻译 更注 重保 留原作 的异 国风 味 ; 威廉 莱 尔 的翻译关 注 于 目的 语读 者 的接 受 能 力 , 了注 释 的 方法 , 用 更 加详 尽地介 绍 了这种 文化 专有项 的深 层含 义 。
2 2 社 会 文 化 .
社 会文 化包 括社会 阶级 、 俗 习惯 、 育 、 系制 度 、 风 教 宗 体育 、 乐 、 律 和政 治 等 , 呐 喊 》 含 了其 中 娱 法 《 包
( n e c l r )mo t s i c r o a e o m a e r a i c o d wih t e c ln a . it raa y n h wa n o p r t d t k e l me a c r t h a e d r t
对于“ 闰月 ” 五 行” 和“ 两个 中 国专 有 的文化 现象 , 位译 者 采用 了不 同 的翻译 方 法 。杨 宪 益 夫妇 采 两 用 了直译 策略 ; 威廉莱 尔采 用 了直译加 注 的策 略 。作 为译 者 , 宪益 夫 妇 更加 关 注 于原 作 , 杨 因此 他们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