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
中国书法史考研核心笔记

中国书法史考研核心笔记中国书法史考研核心笔记如下:一、引言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
在考研的道路上,对于中国书法史的了解与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笔记将重点梳理中国书法史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考生系统地把握书法史的发展脉络,为考研复习提供有力支持。
二、发展历程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书法的起源可追溯至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文字形态独特,充满艺术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逐渐形成,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日益成熟。
魏晋南北朝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被誉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时,刻石、碑碣大量出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载体。
唐宋元明清的传承与创新唐代书法追求法度与意境的统一,涌现出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巨匠。
宋代书法则注重意趣与个性的表达,苏轼、黄庭坚等人独树一帜。
元明清时期,书法艺术逐渐走向世俗化,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作品广受喜爱。
三、代表人物与作品篆书:李斯《泰山石刻》隶书:汉简《武威汉简》草书:张旭《古诗四帖》楷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四、风格特点与艺术成就风格特点不同书体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特点。
篆书圆润典雅;隶书端庄雄浑;草书奔放不羁;楷书工整秀丽;行书则流畅自然。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丰富多变的艺术风格。
艺术成就中国书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成就。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更是一种蕴含哲理、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
通过笔墨的运用,书法家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书法史简单知识点总结

书法史简单知识点总结一、书法的起源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
甲骨文的刻写形式简单而古朴,符号线条清晰,结构稳重,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民族风格,是中国汉字书法的起源。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书法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书法的基础,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的发展1. 象形文字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经历了象形文字、指事文字和会意文字等阶段。
在象形文字时期,文字的形状与事物的形象相似,笔画直观、形象生动,书法艺术更趋向于图画和雕刻。
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主要以刻画人物、动植物和自然景物为主,形式上更加随意和自然。
2. 金文和篆书时期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钟鼎铭文书法形式,是中国最早的真书,起源于西周时期,是书法技艺上的一大进步。
金文的字形结构合理,笔画刚劲有力,线条流畅,书写方式整齐划一,形成了独特的书写风格。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已经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篆书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殷商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字书法中的一种字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篆书的字形精练、线条清晰,笔画严谨有力,整体上显得非常稳重和庄重。
篆书书体最早用于刻石书法艺术,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书写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
3. 草书和楷书时期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起源于东汉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草书的字形狂草奔放,笔画激荡奔腾,整体上显得非常豪放和激烈。
草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由于工笔繁琐,所以产生了行草笔法,主要用于速写,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
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楷书的字形端正规范,笔画稳重有力,整体上显得非常整洁和庄严。
楷书书体最早用于书写公文,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书写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
书法简史(七):明清书法

书法简史(七):明清书法书法简史(七):明清书法作者:佚名来源:拙风文化网在元末全国大起义中,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太祖擅书法,故当时虽书坛高手均有自家特色,但都不敢擅名。
明成祖朱棣之后,诸皇帝多好书法,故明一代书法开始兴盛。
明虽仍以晋唐法帖为宗,但与宋代帖学有所不同,内府和民间习书者多可见到前贤墨迹,当时草书盛行,有成就者颇多,诸家都能超越元代,出现了一批雄视当代的书法名家,也足以与晋唐书法家比肩。
明初著名的书法家有:刘基、宋濂、宋克、宋广及沈度等。
中叶有:吴中地区的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及沈周、吴宽、唐寅、陈道复、陆师道等。
吴中地区以外著名的书家还有:张弼、陆深、莫云卿、陈献章等,其中陈献章最具特色。
明中叶以后称雄书坛的有四大家: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张瑞图。
这四家董其昌影响最大。
另明中叶以后还有一些有影响的书法家如:徐渭、王铎、傅山、朱耷等。
明代及清初抒情的书法作品极其丰富,都因人而异,若取其精神,那么这些作品为现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明代还有一重要的成就,就是明中叶后书法家专攻篆刻,故金石考据之学益盛,这不仅促进了书法的发展,也为清代碑学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公元1644年清灭明后,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清为巩固其统治,擢用汉人,扩大科举,沿袭旧典,对汉族文化艺术,多方提倡奖掖。
书法方面,先是康熙好书法偏爱“董”,后是乾隆好书法独喜“赵”,加之当时士大夫纷纷效尤和“馆阁体的约束,清初书坛被一股妍弱的书风统治着。
明末清初,金石篆刻之学开始复兴,而至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愈演愈烈,致使群儒钳口结舌,故文人士大夫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
金石考据本为经史的考正与诠释,然两周金文、秦汉刻石、南北朝摩崖和唐朝碑版书法表现出的或古朴天真,或雄强纵逸,或浑厚遒劲的意趣的山野气息,使看腻了矫柔造作书法的士大夫们耳目为之一新,金石拓片遂成了书法临摹的范本,自此帖学渐衰,碑学崛起。
清代碑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顺治至乾隆初年(1644-1736)为早期,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为中期,咸丰至宣统年间(1851-1911)为晚期。
中国书法史简编

中国书法史简编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汉字的书写和构图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下面将从古代、中古时期和现代三个时期来概述中国书法史的发展。
古代时期中国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时期,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金文出现在西周时期,主要用于铭文和铜器的铭刻。
这两种古代文字形式都具有独特的图案和线条,为后来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秦汉时期,隶书成为主流的书写形式。
隶书的特点是书写规范,笔画简练而有力。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和《宋玉碑》等。
这些作品在字形和结构上都非常规范,为后来的书法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古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楷书成为主流的书写形式。
楷书的特点是规范、端庄和稳定。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人都有出色的楷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被誉为楷书的巅峰之作。
宋元时期,行书逐渐兴起。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更加潇洒和自由。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米芾的《太和正音谱》和黄庭坚的《自叙帖》等。
这些作品在书写风格上更加个性化,体现了书法家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
现代时期明清时期,草书逐渐流行起来。
草书是一种潦草而有力的书写形式,强调速度和气韵。
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提出了“以狂草为先”的观点,对草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代著名书法家王铎和张献忠的草书作品也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20世纪初,中国书法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
许多书法家开始吸收西方艺术的影响,注重创新和个性表达。
著名书法家齐白石、齐心等人都在书法艺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中国书法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到中古的隶书、楷书和行书,再到现代的草书和现代书法,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文读懂中国书法历史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书法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1. 先秦书法
商至秦末的书法。
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
2. 秦代书法
秦代书法上承春秋战国遗风,下开魏晋、南北朝新风,是秦文化的集大成者。
3. 汉代书法
汉代书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汉末隶书、章草、楷书、行书诸体发育完备,书家群起,铸就了古代书法史上的辉煌。
4. 魏晋书法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的时期,书法成了表现士人玄学风采的文化样式。
5. 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书法尚南碑、重结构、求藻饰、呈骄态,称之为“妍媚”。
6. 隋唐五代书法
隋唐五代书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隋朝。
第二阶段是初唐楷书。
第三阶段是中晚唐的草书。
7. 两宋书法
两宋书法可分北宋初年“学颜体”与“苏、黄、米”两个流派。
8. 元代书法
元代书法重意韵、崇赵孟俯、尚逸品、延续了宋代书法的精神,但在整体风貌上,并未有大的超越。
9. 明代书法
明代书法中以行书和草书成就最高。
10. 清代书法
清代书法有九大书家,被称为“清初三大家”、“清初六家”、“清初九大家”。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

(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和不同流派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历史发展1.西周至秦汉时期书法的发展1.1 西周时期:金文的兴起1.2 春秋战国时期:秦简出现,隶书初成1.3 秦汉时期:小篆的流行,隶书成为主要书体2.魏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时期书法的发展2.1 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崛起,楷书运用广泛2.2 隋唐时期:楷书达到繁荣巅峰,行书开始出现3.宋元明清时期书法的发展3.1 宋代:真草、行草盛行,宋四家成为书法的重要流派3.2 元代:隶书的复兴,注重笔法的变化和创新3.3 明代:大字派、小字派崛起,楷书发展更加细腻3.4 清代:影响深远的“八体书”崛起,各种书体并存不同流派1.隶书派1.1 颜真卿:隶书宗师,笔画工整刚健,气势磅礴1.2 杨凝式:注重灵动和变化,墨色浓郁1.3 赵孟頫:后期隶书代表,擅长笔墨运用和结体布局2.楷书派2.1 欧阳询:楷书奠基人,构字工整,笔画圆润2.2 柳公权:楷书代表,以行草和楷书兼长闻名2.3 刘勰:《文心雕龙》开创性地对楷书进行了理论总结3.草书派3.1 王羲之:草书宗师,创造性地将行草发展为草书3.2 颜真卿:除了隶书,他的草书作品也备受称赞3.3 怀素:兼擅草书和楷书,气势雄浑,墨迹丰腴4.行书派4.1 王献之:行书代表,以流利的笔法和独特的结体著称4.2 文征明:行书宗师,追求宽厚大气,力图达到“无论如何变,始终如一”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选集.pdf2.书法字帖集锦.doc3.书法发展历史时间线.ppt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传播等行为。
2.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包括书法作品在内。
3.侵权:指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作品,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
明、清时期书法

董其昌
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 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
徐渭
徐渭
草书作品
咏墨祠轴》 《杜甫诗卷》 《咏墨祠轴》 杜甫诗卷》
清代书法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 300年的发展历史上 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 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 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 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 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 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 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 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 懿的书风。 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 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王铎《行草自书诗》 王铎《行草自书诗》
傅山《书孟浩然诗》 傅山《书孟浩然诗》
刘墉 作品
梁同书 作品
王文治 作品
金农
作品
邓石如 作品
何绍基 作品
赵之谦《楷书心成颂》 赵之谦《楷书心成颂》
文徵明
文徵明《离骚经》 文徵明《离骚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祝允明
祝允明《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 祝允明《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
祝允明《致元和手札》 祝允明《致元和手札》
唐寅
唐寅《落花诗册》 唐寅《落花诗册》
晚明书法
明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明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市 民阶层逐渐扩大。长久以来的封建正统意识、 民阶层逐渐扩大。长久以来的封建正统意识、 价值观念——从孔孟之道到朱程理学都受到猛 价值观念 从孔孟之道到朱程理学都受到猛 烈冲击,新的美学观、价值观正在兴起。 烈冲击,新的美学观、价值观正在兴起。涌现 了一大批思想家, 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认为艺术在于抒发个人 独抒性灵。 情性 、独抒性灵。这种求异的美学思潮与仍 在继续发展的封建正统美学一起,相互斗争、 在继续发展的封建正统美学一起,相互斗争、 相互影响,促使思想界, 相互影响,促使思想界,艺术界呈现丰富多彩 的格局, 的格局,书法艺术也正是在这种时局下继续向 前发展的,这时涌现了一批书法大师,如徐渭、 前发展的,这时涌现了一批书法大师,如徐渭、 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 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
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研究

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研究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研究,不仅涉及到书法的艺术方面,还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
一、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概述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时期。
宋代时期,书法艺术在艺术风格方面以李邦基、米芾、苏轼等人为代表,形成了清晰、简练、清丽的特色,强调了文学性和雅致性。
元代时期,书法艺术受到蒙元文化的影响,发展出极其独特的风格,代表人物如赵孟、李公麟、海岱等。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在不同的朝代间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它们的书法风格都强调了大气、深邃和自由的特色。
二、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特点1.书法的造型特点宋代时期的书法造型特点强调了线条的纤细、简明和弱化笔画的轻重对比。
元代时期则开始注重体和神的结合,到了明清时期,书法开始变得大气、深邃和自由,笔画逐渐变得粗犷有力。
2.书法的墨色特点宋代时期的书法墨色特点以淡雅的墨色为主,其重点是“线柔色淡”。
元代时期的书法墨色特点更为复杂多变,强调了颜色的对比和层次感。
明清时期的书法墨色特点更强调灰中带色和重壮书意的气韵。
3.书法的结构特点宋代时期的书法结构特点强调了平衡和稳健。
元代时期的书法结构特点开始呈现层次感,有先后次序,到了明清时期,书法结构更注重了创造性和变化性。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家及其代表作1.李邦基李邦基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艺术风格以清丽、简洁、秀美为特点。
代表作品有《陶渊明自述》、《怀素帖》等。
2.米芾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艺术风格具有刚健、厚重、险峻的特点。
代表作品有《书谱》、《胡白居士帖》等。
3.赵孟赵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以深邃、内敛、肃穆为特点。
代表作品有《谢道韫帖》、《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等。
4.李公麟李公麟是元代杰出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厚重、饱满、大气。
代表作品有《庐山谣帖》、《苏轼记王右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第七章元代书法1、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____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赵孟睿2、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____。
(复兴晋唐与全面复古)3、____书法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
(篆隶)4、____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奎章阁)5、____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特别是____的出现,对元代后期的书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少数民族,康里巎巎)6、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的一脉,其中____、____、____、____等隐于太湖地区的文人书画家群堪称典型。
(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7、书法与____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中国画题跋的盛行始于____。
(文人画,元代)一、赵孟1、赵孟睿郑撸撸撸撸窃樘车钠熘摹(子昂)2、在篆刻上,赵孟钤凇队∈沸颉分刑岢龅暮何河〉模撸撸撸撸谝淮谓沂玖撕河〉纳竺捞卣鳌(质朴自然)3、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对赵推崇备至:“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____也。
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____也。
”(王右军,赵集贤)4、赵孟畹目樽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碑铭稿》)5、赵孟钚】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豆芈邸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返取(《道德经》、《洛神赋》、《大洞玉经》、《汉汲黯传》)6、赵孟畹模撸撸撸弑还衔涑删妥畲笳撸院笫赖挠跋煲惨裕撸撸撸呶钌睢W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豆槿ダ促獯恰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返龋湔虏荨叮撸撸撸摺肥悼虏莘缙鹊肌(行草书,《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急就章》)7、赵孟钍窃樘沉煨洌倨鹆耍撸撸撸叩钠熘模乖榉ㄔ谀纤问榉ㄒ话俣嗄甑南籼踔笾匦赂此眨⒊氏殖鲂佬老蛉俚木跋蟆K炊匝榇友照媲淙胧郑岢鲋彼荩撸撸撸撸⒃谑导腥娓垂拧(复兴古法,东晋二王)8、赵孟钤谑檠枷胫杏泻芏嗑俚募猓缣岢觥笆榉ㄒ裕撸撸撸呶希撸撸撸咭嘈胗霉ぁ8牵撸撸撸咭蚴毕啻撸撸撸咔Ч挪灰住#ā独纪な稀罚背晌院笫槁壑械闹鄱希沂玖耸榉ㄒ帐醯谋局省(用笔,结字,结字,用笔)9、赵孟罨谷衔骸把橛卸:一曰____,二曰____。
____弗精,虽善犹恶;____弗妙,虽熟犹生。
”他提出____第一、____第二的观点,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不仅在元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是指导我们书法实践的箴言。
(用笔,字形)10、赵孟畹氖榉ㄓ跋炝艘淮咳耍褂跋斓剑撸撸撸摺ⅲ撸撸撸撸猿适榉ㄊ返挠跋煲彩蔷薮蟮模涫榉缌执铮撸撸撸咭陨稀(明代、清代,三个世纪)二、复兴晋代书风与全面回归的中坚1、在元代复兴晋代书风的潮流中,除赵孟钔猓淄疲撸撸撸吆停撸撸撸撸窃谑樘巢⒊莆跞蠹摇(鲜于枢、邓文原)2、行草书是鲜于氏的最大特色,其手札、题跋精熟圆润,作品有《保母砖帖跋》、《游高亭山记卷》、《____》等。
(《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3、邓文原被赵称为“畏友”,作品有《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____》。
(《瞻近汉时二帖跋》)4、____也是同时代的重要书家,他是赵所提倡的复兴晋人书法潮流中最为执着的典型。
(李倜)5、赵氏书家群有:____。
(虞集、揭傒斯、钱良佑、郭畀、康里巎巎、张雨、柯九思、朱德润、俞和、管道昇、赵雍)6、元仁宗曾将____、____、____的书法合装一卷,藏于秘书监,并说“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赵孟睢⒐艿罆N、赵雍)7、在元代书法全面回归的潮流中,____的复兴成为元代书法的重要现象,使元代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并开启了明清文人篆隶书法的源头。
(篆隶书)8、吾衍在《学古篇》的《____》中提倡写篆和汉印,与赵一起首次在印学史上倡导____的思想,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十五举》,印宗汉魏)9、从____到其弟子____,再到再传弟子____,三代人贯穿从元初到元末整整一个朝代,他们对元代篆隶书法的复兴贡献卓著,对文人印章艺术的发展更是功不可没。
(吾衍、吴叡、朱珪)三、元代的少数民族书家1、继赵孟钪螅樘翅绕鸬牧硪晃欢院笫啦艽笥跋斓氖榧沂牵撸撸撸撸敫绺纾撸撸撸咴诘笔北挥为“书坛双璧”。
(康里巎巎、康里回回)2、康里写草书的最大特点是喜欢____,他似乎有意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来达到既古朴又流美的效果。
(今草与章草杂糅)3、康里的书风通过其弟子____、____的传承直接影响到明代初期的三宋,甚至中期的文徵明,并且为明代草书的复兴注入了一针催化剂,其意义不可低估。
(饶介、危素)四、元代后期的隐士书家1、元代后期的隐士书家以____、____、____、____四家最为典型,他们的书法不受赵氏书风左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矫矫不群的精神气质,成为元代书法不可忽视的一脉。
(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2、____是元代隐士书法中高逸一派的典型代表。
(倪云林(瓒))3、在元末太湖地区文人隐士群中,也有书家是直接受赵氏影响的,如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的____、赵的外甥____等。
(黄公望、王蒙)第八章明代书法1、具有程式倾向的____书风的盛行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明代前期书坛显得平庸而乏生气,中期以后渐有起色,直至晚明方有大的变革。
(台阁体)2、明代初期的书法是____的延续。
(元代书风)3、明代____之风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高潮,为帖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刻帖)4、书家群体的____成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的显著特征,同时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的现象愈加紧密。
先是____书派在苏州崛起,百年之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____书派继起,两地的地域书风直接影响到明清帖学的发展。
(地域集中,吴门,云间)5、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____成熟期。
明以前书法样式主要是翰礼、手卷、团扇、条幅等,明又增添了____、____、____等,晚明还出现了____,样式不断丰富,至此书法上的样式大体具备。
(样式,折扇、长卷、中堂、对联)6、晚明____思潮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晚明书坛异军突起,这是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个性解放,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7、明代书论:前期有____的《春雨杂识》、____的《法书通释》、____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中期有____《匏翁家藏集》和____《甫田集》中的书论,____的《书述》、《奴书订》,____的《书诀》等,晚期有____的《容台别集·书品》、____的《寒山帚谈》等。
(解缙、张绅、李淳、吴宽、文徵明、祝允明、丰坊、董其昌、赵宧光)一、明代前期书坛大势1、明初书家可分两大类型:一是沿袭元人书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书家,代表人物是____,一是宫廷书家,代表人物是____。
(三宋、二沈)2、三宋指____、____、____,尤以____的成就最大。
(宋克、宋广、宋璲、宋克)3、宋克的书法成就主要集中在草书上,尤以____最为世人推重。
尽管赵孟钍窃葱苏虏莸牡谝蝗耍慰私虏菪吹酶錾啤⑺巍⒃⒚魑蕹銎溆艺摺(章草)4、二沈指____、____。
台阁体的盛行实从____始。
(沈方、沈粲,沈度)5、沈度书法以楷书著称,尤工____,沈粲书法以____名世。
(小楷、草书)6、明代前、中期书坛的交叉点上,出现了____为代表的草书书家,____的行书,尚心性之学,表现出注重写心抒情的倾向,给书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以____、____为代表的篆书家也有起色,使篆书一灯不灭。
(张弼、陈献章、李东阳、徐霖)7、明代交叉点书坛上____与____时有“篆圣”之誉。
(李东阳、乔宇)二、明代中期的吴门书派1、吴门书派从书法的脉流上,虽可追溯到明初苏州的杰出书家____,但实际上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传至____、____才奠定局面的。
(宋克、徐有贞、沈周、李应桢、吴宽、王鏊、祝允明、文徵明)2、吴门四家:____、____、____、____。
(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3、祝允明书法真、行、草诸体均能,尤以____和____两极最为擅长,然最具特色的当推其____,大幅立轴和逾丈长卷均气宇轩昂、纵情恣肆,确为明代草书“____”。
(小楷、狂草,狂草,“第一手”)4、文徵明是继____之后,吴门书派的又一领袖,执吴门书坛牛耳三十余年,追随者众多。
其书法成就主要是____和____,是继赵孟钪笤冢撸撸撸叻矫嬗凶吭匠删偷拇蠹摇(祝允明,小楷、行草,小楷)5、____的小楷是继文徵明之后的又一圣手。
(王宠)6、吴门书派的后绪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彭、文嘉、王同祖、王榖祥、周天球、王穉登)三、明代中期的其他书家1、明代中期的其他书家有____、____、____、____等。
(唐寅、王守仁、丰坊、王问)2、唐寅书法以行书见长,《____》和《自作诗卷》是其代表作。
(《落花诗卷》)3、王守仁,自号阳明子,世称____。
(阳明先生)四、云间书派与董其昌1、云间书派又称____,“云间派”一词最早由____提出。
云间书派实从____始,以____为核心者。
(华亭书派,王世贞,董其昌,董其昌)2、云间书派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陆深、莫如忠、莫云卿、董其昌、陈继儒)3、莫如忠书法直追王羲之,其书风应规入矩、似正反奇,董其昌称其“____”。
(“晋人之外一步不窥”)4、董其昌在书法创作中极其注重____、____、____与____。
(笔法、墨法、结字、章法)5、“____”论是董其昌书学思想的核心,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____”,其二是“____”,其三是“____”。
(以禅喻书,淡说、熟后求生说、顿悟说)6、“____”是董其昌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____”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一种性情的反映。
对于“____”,他认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
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这是他崇尚自然天趣的一个缩影,又是追求平淡的一种补充手段。
(淡,淡,熟后求生说)7、董其昌还第一次提出“晋人书____,唐人书____,宋人书____”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学界的一大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巘等演绎、阐述,影响深远。
(取韵、取法、取意)8、董其昌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行书、行草,抑或是狂草,都一派____的风致,这不能不说与他的书法美学思想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