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涉及到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并购的相关理论以及并购整合的研究现状,同时还要对并购整合的实践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此项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对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概况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本文写作的基础,用来确定本人的研究方向和视角,使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有更深的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与并购效应的研究、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和并购风险等方面。目前对于并购整合的研究多集中于并购整合完成后的绩效评价,对于整合过程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并购其他理论的研究。从国内外的并购理论的发展来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并购整合理论体系,因而无法为企业并购整合实践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1 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研究现状

企业并购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一直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19世界末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因此国外学者也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关于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存在的一定的制约。

1.1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并购活动的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前的规划筹备阶段和并购的谈判阶段。西方国家经历的5次并购浪潮,并购理论的发展主要围绕于解释并购的动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并购后,才转向以实证方法研究并购效应。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的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两方面,两者成为影响并购发展的重要因素。

1.1.1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是研究并购问题的基础,经过长期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并购动因理论。Mulle r(1992)将并购的动机归纳为增加市场能力、提

高效率和代理问题导致的并购。目前从代理角度分析企业的并购动机的理论有代理成本理论和管理主义理论。威斯通(1998)作为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把并购动因理论分为七大类:效率理论、信息与信号、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力量、税收和再分配理论。

由于跨国并购行为面临不同的东道国、行业和目标公司,则跨国并购的动因与一般的企业并购动因存在着较大差别。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也是十分丰富的。

Vasxoncellos 和Kish(1998)分析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大量事实证明,由目标公司的价值低估推动的跨国并购在一定时期一定国家大量存在。但是目标公司价值低估的解释也存在局限性。

企业通过对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并购,获得其生产能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消除规模、技术壁垒,规避政策限制,实现有效进入。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面临更高的产业壁垒与政策壁垒。产业组织理论从产业层次上提出了产业壁垒也对跨国并购产生影响。

钱德勒(1999)提出企业的经济效率不仅取决于转换资源的数量,还取决于

时间和速度。速度经济性对推动跨国并购有重要意义,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获得目标公司的生产能力、销售渠道、研发能力等资源。

可见,从不同的时期,并购的动因也远越来丰富,在众多的并购动因理论中,大多企业的并购是多项动机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动机引起。

1.1.2 并购效应的研究

随着并购的不断发展,并购金额的不断增加和目标企业的选择的不断扩大,并购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经济学者从并购动因的研究转向并购效应的研究。

许多研究早已证明,并购增加目标企业股东的财富。Bradley(1988)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了并购中产生的大部分收益;在不成功的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价值也有不同的提升。但是,大多研究却发现,并购并没有增加并购企业股东的财富。Francesc TrilllaS(2002)对欧洲电信并购市场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股东很少获利,并购对并购企业的股东价值的平均效应接近于零。Bruner(2002)研究表明,目标公司的股东一般有10%-30%的收益率,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很不确定,且有负的趋向。

并购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成本,从而往往伴随着企业的裁员和失业人数的增加。Jensen(1991)认为,经理人通过并购来增大其公司规模和范围,从而得到提升。这种并购出于追求短期利益,并不能创造价值,一般不会带来裁员。Chatterjee(1992)并购企业经理出于降低被并购企业的低效率而裁员。Gibbs

(1993)和Johnson(1996)从代理理论角度来考虑,重组往往伴随并购产生,也会导致裁员。但有些学者认为由并购导致的就业减少只是短期现象,长期来讲,并购对就业的正面影响应大于负面影响。

Barron(1999)研究认为美国在20世纪70到90年代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得益于当时美国公司进行的全球并购,跨国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意识。Weston(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企业的跨国重组对美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对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经过众多学者的多年研究,并购效应可以归纳为股东财富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资源配置效应、经济发展效应等。并购产生的各种效应,成为并购的发展影响因素。

1.2 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企业并购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并购效应、并购策略及政府政策选择、国外并购模式在中国的应用等方面。

1.2.1 并购动因的研究

西方学者关于动因问题,已经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并在本国并购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一些符合本国国情的动因理论。

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廖运风(2006)认为主要包括市场动因、管理动因、技术动因、资源动因;而黄中文认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包括一般动因和特殊动因,一般动因有效率动因、经济动因、其他动因,与我国特殊国情相匹配的特殊待遇包括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绕过贸易壁垒,获取区位优势、获取速度的经济、企图获得特殊之处,尤其是资源、政府的推动,政策的支持。

干春晖(2004)主要把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成三块:效率动因、经济动因和其他动因。效率动因包括管理协调效应、营运协调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经济动因是从企业并购的方式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主要影响角度来分析的:增强企业市场势力的横向并购、降低交易费用的纵向并购和实现多样化经营的混合并购。另外把管理层利益驱动、投机、目标企业价值低估列入其他动因。

张夕勇(2004)在西方并购动因的研究基础上,还从经营性扩张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形成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强强联合;实现多元化经营和保持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