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的制备及其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烯基琥珀酸酯淀粉

烯基琥珀酸酯淀粉

烯基琥珀酸酯淀粉
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是一种化学修饰的淀粉,它是通过将烯基琥珀酸酯化合物与淀粉反应而得到的产物。

烯基琥珀酸酯是一种含有烯基(烯丙基)官能团的琥珀酸酯化合物。

在与淀粉反应时,烯基琥珀酸酯会与淀粉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烯基琥珀酸酯淀粉。

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和应用,例如:
1. 水溶性: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可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2. 温度敏感性: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具有温度敏感性,溶液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发生凝胶-溶胶转变。

3. 药物缓释: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可用于药物缓释系统,通过控制凝胶-溶胶转变可以实现药物缓慢释放。

4. 包埋材料: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可以作为生物组织包埋的材料,可提供临床和实验室试验的支持。

总的来说,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应用的化学修饰淀粉,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材料科学等领域。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修饰淀粉微胶囊包埋应用及其机理研究实验方案一、原料选择:麦芽糊精二、样品制备:1、主要原料及试剂:麦芽糊精,95%乙醇,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冰乙酸等。

2、实验步骤:①称取一定量麦芽糊精(100.0g),加入到四口烧瓶中;②用搅拌器固定四口烧瓶至超级恒温水浴器的反应釜中;③控制超级恒温水浴器的水温一定,并保持;④边加入适量95%乙醇至四口烧瓶边搅拌;⑤搅拌均匀后,向反应体系中缓慢滴入NaOH的乙醇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在碱性;⑥量取适量的辛烯基琥珀酸酐缓慢加入四口烧瓶,加入前,辛烯基琥珀酸酐用乙醇进行稀释;⑦反应一段时间结束后,用冰乙酸调pH值至7.0左右,过滤,用95%乙醇洗涤、过滤,操作3次,抽滤脱水,50℃以下低温干燥0.5h,粉碎过筛得到样品。

3、影响因素:①麦芽糊精乙醇混和液浓度:35%~40%【暂不考虑】②反应温度:25℃~40℃(25、30、35、40)③调反应体系pH值用NaOH量:1.0g、1.2g、1.4g、1.6g④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量:干基的5%、10%⑤反应时间:3h~11h(3h、5h、7h、9h、11h)4、单因素实验(单因素实验以所得样品取代度大小作为效果好坏的依据):①设定麦芽糊精乙醇混和液浓度为40%,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量为干基的5%,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小时,改变反应的加碱量;②设定麦芽糊精乙醇混和液浓度为40%,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量为干基的5%,加碱量为①中产品取代度最佳的加碱量,反应时间为3小时,改变反应温度为25、30、40℃,③设定麦芽糊精乙醇混和液浓度为40%,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量为干基的5%,反应温度为30℃,加碱量为①中产品取代度最佳的加碱量,改变反应时间分别为:3、5、7、9、11h5、正交实验:……三、样品性质测定:1、水分测定:把称量杯洗净,于120℃下烘干,称其质量m,准确称取2~3g m1样品于称量杯中,打开杯盖在烘箱中120℃下1.5~2h,取出冷却称重m2,再置烘箱中0.5h,再取出称重,两次的质量差小于0.002g,否则继续烘干。

辛烯基琥珀酸白糊精酯的制备与乳化性质

辛烯基琥珀酸白糊精酯的制备与乳化性质

辛烯基琥珀酸白糊精酯的制备与乳化性质魏本喜;张晓红;管小宇;金征宇;田耀旗【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3(039)011【摘要】制备了辛烯基琥珀酸白糊精酯并对其溶解性和乳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木薯淀粉与0.25% HCl混匀,在105℃条件下烘干,并于130℃恒温限制性降解2h制得白糊精.该白糊精与8%的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混匀,在pH8.5和温度45℃条件下反应5h,制备得到取代度为0.0517的OSA白糊精酯.红外光谱显示,在1 640cm-1出现烯基吸收峰、1 724 em-1出现羰基吸收峰,证明OSA白糊精酯的形成.控制白糊精与OSA反应时间为1h和3h,制备得到取代度分别为0.010 5和0.032 4的OSA白糊精酯.结果表明,该系列聚合度的OSA白糊精酯冷水可溶,乳化能力与取代度(DS)呈正比.由于酯化连接到白糊精分子上的疏水性基团增多,其稳定的水-液体石蜡乳状液的稳定性随DS增加而增强,储存1个月后乳液中位径D50无显著变化.【总页数】4页(P58-61)【作者】魏本喜;张晓红;管小宇;金征宇;田耀旗【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J], 李彦萍;陈佩2.蜡质玉米辛烯基琥珀酸麦芽糊精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何绍凯;曹余;刘文娟;张洁;王文婷;田映良;史琦云3.均质条件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的水油乳化体系粒径的影响研究 [J], 王秋丽;曾飒;王立丹;王瑞航;黄立新4.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的制备及其乳化性的研究 [J], 伍秀英;罗发兴;黄强;李超5.辛烯基琥珀酸麦芽糊精酯的精制及乳化性质 [J], 黄立新;杜鹏;尹寿伟;农立忠;张元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理技术对淀粉结构及OSA酯化淀粉的制备与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物理技术对淀粉结构及OSA酯化淀粉的制备与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物理技术对淀粉结构及OSA酯化淀粉的制备与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李德海;王楠楠;杨帆;王泽童;包怡红;王鹏【期刊名称】《现代食品科技》【年(卷),期】2024(40)5【摘要】淀粉资源丰富,应用领域广泛,但是天然淀粉的功能性质具有局限性,制约了其应用,因此淀粉改性研究备受研究学者关注。

研究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独特的双亲性,改善了淀粉的疏水性和乳化性。

然而,传统方法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效率低,酯化淀粉的功能特性仍不能达到最佳应用要求,因此如何制备高质量的酯化淀粉一直是研究热点。

近年来物理技术作为环保、高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改性淀粉的生产中。

研究发现采用物理技术对天然淀粉进行预处理后有利于酯化淀粉的制备,物理技术对淀粉颗粒结构的破坏可以增加淀粉的酯化位点,提高酯化效率。

此外,经物理技术预处理后酯化淀粉的功能特性也有所改进,进一步促进淀粉的实际应用。

该文对超声波、脉冲电场、超高压、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动态高压微流化、球磨等6种物理技术在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淀粉制备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了6种物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阐述了物理技术对淀粉结构及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淀粉的制备与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页数】12页(P313-324)【作者】李德海;王楠楠;杨帆;王泽童;包怡红;王鹏【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森林食品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华迪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淀粉-多酚复合物理化及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2.木薯淀粉颗粒结构——功能特性:收获时间和条件对四种木薯的淀粉的影响3.微波辐射对淀粉结构特性的影响及其在淀粉类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4.高压均质对EGCG-OSA玉米淀粉复合体的结构及其抗氧化特性的影响5.非热加工技术对淀粉结构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质

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质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2-02-26 作者简介:薛军(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粮油与植物蛋白工程。
· 220 ·
食品科技
2012年 第 37卷 第 10期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添加剂与调味品
are verifi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and properties such as emulsification and emulsion stability, viscosity, clarity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preparation Key words: waxy corn starch; acetylation octenyl succinate waxy corn starch esters; degree of substituti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cetylation octenyl succinate waxy corn starch esters
XUE Jun, ZHENG Wei-wan*, FENG Tao-lin, YANG Jing, GAO Yuan-yuan, LIU Fan, CHEN Qian-wen
添加剂与调味品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 37卷 第 10期
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 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薛 军,郑为完*,冯韬霖,杨 婧,高媛媛,刘 凡,陈倩雯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47)
摘要: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选取乙酸酐和辛烯基琥珀酸酐对其进行双重酯化改性,以取代 度为衡量标准,确定了蜡质玉米双重酯化淀粉的制备顺序是先进行乙酸酐的乙酰化再进行辛烯 基琥珀酸酐的酯化,得到产物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按照确定好的酯化顺序, 以实验室自制取代度为0.0768的乙酰化淀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湿法工 艺制备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 为3%的情况下,淀粉乳初始浓度30%,反应体系pH8.5,反应温度35 ℃,反应时间4 h。采用 最佳工艺条件所得产品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取代度为0.0197,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乙酰化 辛烯基琥珀酸蜡质 玉米淀粉酯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并对产品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透明 度、表观黏度等性质做了测定和分析。 关键词:蜡质玉米淀粉;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制备 中图分类号:TS 23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10-0220-07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本文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的制备工艺。

首先将辛烯基琥珀酸铝与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采用水热法进行复合反应。

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得到了具有理想性能的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产品。

同时,还对反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吸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1 -。

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应用

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应用

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应用
黄强;杨连生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以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例,详细介绍了烯基琥珀酸酯生产方法以及影响反应效率的因素,并对烯基琥珀酸酯性质以及辛烯基琥珀酸酯在食品中的应用作了阐述。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黄强;杨连生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相关文献】
1.糊化淀粉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反应研究 [J], 冯文政;尹沾合;张友全;谭沛;张良军
2.玉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亚麻油微胶囊 [J], 杨宝玲;陈烨
3.辛烯基琥珀酸纳米淀粉酯颗粒的制备及其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的特性 [J], 王然
4.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醇相法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J], 陈燕芳;张本山;陆财源;杨亮
5.超声辅助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J], 王宝珊;张玉杰;代养勇;季飞;丁秀臻;侯汉学;王文涛;张慧;李向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Vol.30, No.8 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的制备及其结构分析

张晓云,闫晓静,施金,朱益,郑焰,丁文慧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以取代度(DS)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菊粉浓度、反应温度、pH值、OSA添加量等因素对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菊粉浓度为25%,OSA/AFU摩尔比为0.35,pH 8.5~9.0,反应温度30 ℃,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0342。对制备产品的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光谱仪(13C NMR

和1H NMR)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菊粉经过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修饰后,其颗粒表面受到侵蚀,出现凹槽、破损孔纹。

红外光谱图显示菊粉酯化后在1733.72 cm-1、1569.80 cm-1处分别出现酯键中羰基(C=O)振动和OSA上的烯基(C=C)伸缩振动的

特征吸收峰。13C NMR谱图中在化学位移175.6 ppm和176.5 ppm处出现羰基碳和羧基碳的特征峰;1H NMR谱图中在化学位移1.2

ppm、0.8 ppm附近出现OSA分子亚甲基和甲基质子峰。这均证实了OSA基团以酯键形式连接到菊粉分子上。 关键词: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制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光谱仪;结构特征 文章篇号:1673-9078(2014)8-125-130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Inulin ZHANG Xiao-yun, YAN Xiao-jing, SHI Jin, ZHU Yi, ZHENG Yan, DING Wen-hui (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 (OSA) modified inulin in aqueous medium w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 inulin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pH value, the additive amount of OSA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with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DS) as measurement index. The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OSA modified inulin which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analysis were as follows: OSA/AFU molar ratio of 0.35, temperature 30, pH℃ 8.5~9.0, 25% (m/m) concentration of inulin.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carbon-13 and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3C NMR and 1H NM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OSA modified inulin particles were

damaged and lost their original smooth surface structure. Infrared datas showed that carbonyl absorption peak of ester bond appeared at 1733.72 cm-1 and alkenyl absorption peak of 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appeared at 1569.80 cm-1.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s of the carbonyl carbon

and carboxyl carbon were appeared at 175.6 ppm and 176.5 ppm in the 13C NMR diagram. The absorption peaks of methylene protons and

methyl protons in the chain of OSA molecule were discovered about 1.2ppm, 0.8ppm chemical shift in the 1H NMR diagram.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SA group had been linked with inulin molecules by the ester bond. Key words: OSA modified inulin;prepar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structural properties

菊粉(Inulin)又称菊糖,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等科以及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禾木科等多种植物体中,其中以菊芋(含量16%~20%)和菊苣(含量15%~20%)中含量最高。它是由D-呋喃果糖分子(anhydrous fructose units,AFU)以β-(1→ 125 收稿日期:2014-04-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1967);江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8JDG004);江苏大学百项本科生创新计划(2012104) 作者简介:张晓云(1975-),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 2)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多聚果糖,末端以α-(1→2)糖苷键连接一个葡萄糖残基,聚合度(DP)通常为2~60(平均10~12),分子量约为3000~5000 u;其链长短及分子量的大小与原料品种、收获季节及作物的成熟度有关。菊粉口感微甜(是蔗糖甜度的0.1倍),易溶于水,几乎不被胃酸水解和消化,在结肠中被大量有益微生物发酵,因而具有低热量、降血脂、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矿物质吸收等保健功能,我国和欧盟、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均批准其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和安全级食品配料、营养增补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焙烤食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Vol.30, No.8 品、糖果、乳制品、饮料以及调味料等食品领域。 天然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其功能活性往往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结构单元的构成以及糖链上所连接的化学基团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可以利用化方法对多糖中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进行适当分子修饰引入某些基团(如硫酸基、羧甲基、烷基等)使得多糖活性得到增强或具有新活性,这已成为多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和拓展菊粉的功能特性,国内外许多学者先后对菊粉进行过硫酸化[1]、羧甲基化[2~3]、烷基化[4~5]等多种化学改性。

研究人员发现改性后的菊粉衍生物在引入新的取代基后,其生物活性有一定提高,甚至还具备了抑菌、乳化等新的功能特性,从而使其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延伸。本研究以菊芋菊粉为原料,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nic anhydride,OSA)为酯化剂,采用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6],并利用扫描电镜、红

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仪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菊粉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参考。

12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菊粉:市购,产地兰州。 辛烯基琥珀酸酐(食品级):江苏华麟化工有限公司;透析袋(截留分子量2000 u):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盐酸、氢氧化钠、乙醇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GZX-9240MBE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PHS-3BW微机型精密pH/mV计,上海理达仪器厂;HH-S型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IKA ETS-D6磁力加热定时搅拌器,上海理达仪器厂;Nexus 670 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仪器公司;AVANCEⅡ 400MHz核磁共振光谱仪,瑞士Bruker;S-4800ⅡFE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制备方法 称取一定量菊粉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 15%~35%的菊粉液。将菊粉液置于250 mL三口烧瓶中,开动搅拌水浴加热至反应温度后,用1% NaOH调节反应液至设定pH值,逐滴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反应过程中用1% NaOH维持反应体系pH值,待反应液pH值稳定后再继续进行1 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

用5% HCl调节pH至6.0,然后分别用50%乙醇溶液、蒸馏水透析纯化。35 ℃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 1.3.2 产物取代度(DS)的测定[6~7] 准确称取干燥后的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1.0 g溶于10 mL蒸馏水中,40 ℃搅拌10 min,用0.05 mol/L NaOH溶液调节至pH 9.0。以0.05 mol/L HCl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通过pH计测定滴定终点。同时称取1.0 g菊粉,按照上述程序作为空白对照。取代度(DS)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210-)VC/W(4.162DS

×=

式中:162.4为菊粉果糖残基(AFU)的摩尔质量(g/mo1);210为辛烯基琥珀酸酐的摩尔质量(g/mo1);C为HCl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为样品滴定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L);W为样品质量(g)。 1.3.3 各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合成的影响 1.3.3.1 菊粉浓度对DS的影响 称取干燥菊粉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5%、20%、25%、30%、35%的菊粉液,其它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0 ℃、OSA/AFU摩尔比为0.35、pH 8.5~9.0,按照1.3.1方法进行试验。 1.3.3.2 OSA/AFU摩尔比对DS的影响 OSA/AFU摩尔比分别为0.18、0.22、0.25、0.3、0.35,其它反应条件为:菊粉浓度20%、pH 8.5~9.0、温度为35 ℃,按照1.3.1进行试验。 1.3.3.3 温度对DS的影响 控制反应温度在25 ℃、30 ℃、35 ℃、40 ℃、45 ℃,其它反应条件为:菊粉浓度20%、OSA/AFU摩尔比为0.35,pH 8.5~9.0,按照1.3.1进行试验。 1.3.3.4 反应pH值对DS的影响 控制反应pH 7.5~8.0、pH 8.0~8.5、pH 8.5~9.0、pH 9.0~9.5、pH 9.5~10.0,其它反应条件为:菊粉浓度20%、温度35 ℃,OSA/AFU摩尔比为0.35,按照1.3.1进行试验。 1.3.4 正交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