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分析2018.9.ppt
语文试卷分析(通用17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语文试卷分析(通用17篇)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与联系,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下面是语文试卷分析范文,请参考!语文试卷分析篇1本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下面就试题的抽样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本次检测参考人数xxx人,平均66.58分,及格人数xxx人,及格率73.62%,优秀人数xxx人,优秀率30.58%。
二、试题特点本试卷分为三大板块,共十二个大题。
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分值也保持不变,但通过采用“形近字组词”、“给句子换个说法”、“给部件组字再组词”的题型增大了考查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2、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三、抽样分析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我们随机抽查了三个年级50份试卷,对三大板块学生答题情况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字音、字词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
抽查了五年级20份试卷,全对的有12人,6人得14分,2人得13分。
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
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五年级的选字填空“暮、幕、慕”。
2018年秋一一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一一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这次月考是本班孩子升入小学以来的第一次比较大型的考试。
从卷面上看,学生大都做的还是不错的,但学生们做题中出错的地方,也反映出了孩子在入学以来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特对本次测试的试卷分析如下:一、测试成绩分析本班现有41人,有41人参加了考试,总分3141分,人平均76.6分,优秀人数19人,优秀率46%,及格人数32人,及格率78%。
我对本次测试的成绩比较满意,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二、试题结构和特点结构:本试卷包括十一道题:第一题是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四、七、八题是连线题。
第三题是看图写字,第五题根据课文《对韵歌》选一选填一填,第六题是看图给音节加上合适的声调,第九题是按学过的韵母和声母的顺序连一连,再读儿歌,第十题拼一拼,写一写,第十一题是根据课文《金木水火土》为小青蛙画出路线图。
特点:1、突出基础知识。
从知识点上看,覆盖面广,对本册已经学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涉及。
本次的测试题基本上全部是来自于课本的原题或课本原题的改造。
2、注重能力培养。
本次试卷题中,除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注重设计了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
(1)考查学生汉语拼读能力与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3、体现知识综合。
第九题用连线并读儿歌方法来考察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
三、典型错例分析:1、第三题看图写字。
全班有几乎1/3的学生错在应该写汉字的数次,而错写成了数学中阿拉伯数字。
2、第五题根据课文《对韵歌》选一选填一填,有小部分学生由于不认真看题目要求,把答案写成了汉字,正确答案应该是选填序号的。
3、错误率最高的是第六题,这是让学生看图把下面的音节加上合适的声调,全班有一大半的学生写错声调或没写声调,这是由于平时孩子虽读得多,但写的音节少,造成的能读对但不会标声调。
4、第七题读音节连线。
有个别学生拼不好音节而连错导致了失分。
5、第九题按声母和韵母连一连,再读儿歌。
2018-2019年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语文(一(1)、一(2)班)

1、对于学困生要强化基础知识,加强辅导。
2、加强对学生书写的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
3、加强后进生辅导。
4、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第四题“给正确的字和音节打对勾”、第五题“选字填空”填语气词,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比较难,但是因为平时练得比较多,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失分并不多。
第六题“连线”这道题是一道送分题,孩子们答得都不错。
第七题“补充句子”都不知道出卷老师从哪里弄来的这两道题,考察的根本不是本册书的内容。
第八题“按课文内容填空”极个别同学失分。
各大题失分情况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的失分点集中在“居住”、“请进”这两个词语上,另外“知道”这两个字并不是一年级的生字。
第二题“辨字组词”除个别学生外没有失分。
第三题“想一想,填一填”是本组试卷的一个失分点,考察的都是平时学生易错的笔画,其中“医”字做题练到的比较多,失分并不严重,但是“再”练得不多所以失分严重。
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平时我们班课堂发言都比较积极,听讲也比较认真,课后作业做得也很不错,可是一到考试却成绩不理想,所以我做了深刻的反思。我感觉问题可能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其实语文这一学科比数学还要要求学生们认真,不能马虎。例如有的字,有的拼音,一个马虎就会写错。
二、会说不会写。有的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的时候有的问题回答的很好,但当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的过程中就不一样了。孩子们还是有太多的字不会写,导致会写成另外一个意思,甚至远离他本来的答案。这种情况在作文这方面出现的最多。说到底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平时阅读还是少一些。
2018-201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PPT学习教案

第6页/共9页
五、今后采取的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 作业,多读,多写,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 练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牢固,尤其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 养,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2、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要求背诵的课文没有背会。 有些同学会背,但字写错了,平时注重背,没有落实到写。
第5页/共9页
3、阅读做的不太好:
(1)审题不清; (2)缺乏做题技巧,不会在文中搜索信息; (3)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题型是学 生的一大难题,平时的指导比较少,导致这类题目丢分)
及格率
100% 100% 100% 100% 100%
第2页/共9页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题量适中,考查知识点全, 涉及面广,题目灵活多变,在考查基 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了理解能力、 运用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语文素养 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全面检测。具体地 说,注重积累、注重感悟和运用是本 次试题的重头戏,也是本次试题的一 大亮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
2、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 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加强阅读与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多写多练,交给学生答题方法和 技巧。
第7页/共9页
第8页/共9页
第3页/共9页
三、取得成绩
本次测试总的来说考得还算可以,只有一 位同学考不及格。取得的成绩具体可以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2、卷面比较整洁,书写比较工整规范,从中可以看 出 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当然还有个 别“学困生”书写依然潦草。 3、写作进步了不少,以前我对写作指导很少,所以 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不写题目,不注 意书写格式,没话可说,写的比较少,乱用标点符号 或不用,但在这次考试中基本上没有出现以上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赏析
•
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
•
•
1、是否运用修辞
•
2、有无特殊句式
•
3、精妙词语运用
• 1、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 比、借代、反语
•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 奥的、生疏的事物。
D
优秀 及格 平均 率率分
80% 100% 92.8 60% 100% 84.6
70% 100% 88.7
A
班级
学生 人数
参考 人数
B
C
D
优秀 及格 平均 率率分
2.1 34 33 30
3
0
0 90.9% 100% 94.7
2.2 37 36 32
3
1
0 88.8% 100% 93.3
合计 71
69
4.1 31
31 22
6
2
4.2 33 31
16
11
3
合计 64
61
38 17
5
73% 100% 1 52% 97% 1 62.3% 98.4%
94.3 87.4 90.9
5.1 42 42
10
22
7
5.2 44
44
10
20
13
合计 86
86
20
42
20
3 23.8% 92.9% 80.0 1 23.2% 97.7% 80.5 4 23.3% 95.3% 80.2
一、了解阅读的那些事
• 1、写作目的 • 2、写作思路 • 3、答好阅读的关键
答好阅读的三个关键:
(1)、你要了解作者思维。 (2)、你要有出题人思维。 (3)、你必须要学会运用规范的答题
模式和术语。(题型和答案)
阅读题难提分原因
• 1、你没有读懂这个文章。 • (你没有作者思维) • 2、你没有读懂题目里在问什么。 • (你没有出题人思维) • 3、你在回答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用的模式
班级却有孩子在习作中写道: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一名学生 写道小猴子看到井盖没盖上觉得自己很倒霉!因为孩子的价值观有 所偏差导致虽然写话表达很清楚而降等。(二年级) 整改措施:
1、一定要做到多说多写。落实到笔头上,写的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 是练出来的。
2、掌握基本表达要求。开头空两格要求、标点使用要求。
62
6
1
0 89.8% 100% 94
班级
3.1 3.2 合计
学生 人数
42 42 84
参考 人数
41 41 82
各年级语文成绩
A
B
C
D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21
18
2
14
15
10
35
33
12
51.2% 100% 87.2 2 34.1% 95.1% 80.7 2 42.7% 97.5% 83.9
(2017——2018第二学期)
一年级语文单项成绩
班级
学生 人数
参考 人数
A
B
C
D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读词语
1.1 28
26
26
1.2 27
26
25
1
合计 55
52
51
1
100% 96.2% 98%
100% 100% 100%
98.6分 96.2分 97.4分
朗读
1.1 28
26
26
1.2 27
读词语
2.1 34
33
33
0
0
0 100% 100%
99
2.2 37
36
36
0
0
0 100% 100%
99
合计 71
69
69
0
0
0 100% 100%
99
朗读
2.1 34
33
32
1
0
0 96.9% 100%
2.2 37
36
35
1
0
0 97.2% 100%
合计 71
69
67
2
0
0 97.1% 100%
6.1 44 40
15
24
1
6.2 43
42 18
20
4
合计 87
84
33
44
5
0 37.5% 100% 86.8 0 42.9% 100% 84.7 0 78.4% 100% 85.7
• 课内阅读 2、圈出小水珠的3个动词(一年级) • 全年级共有11人没做这道题,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这道题是
•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的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 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对比:阐明谁和谁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
和术语不够规范. • (你没有教研员思维)
读懂文章方法
• 第一:要有问题意识。
• 第一个大的问题叫做作者到底想干啥?他到底想说什么? • 第二个个大问题叫他到底怎么说的?
• 第二:要有结构意识。
• 就是你要知道这个作者的写作逻辑结构,他想表达的东西用什 么样的结构去塑造他的整篇文章。
• 第三:要有分析能力。
看拼音
2.1 34
33
32
1
0
0 96.9% 100% 98.48
2.2 37
36
35
0
1
0 97.2% 100% 97.98
合计 71
69
67
1
1
0 97.1% 100% 98.23
班级
学生 人数
参考 人数
A
B
C
1.1 28 25 20
5
1.2 27 25 15
64Biblioteka 合计 55 50 35 11
4
26
25
1
合计 55
52
51
1
100% 96.2% 98%
100% 100% 100%
看拼音
1.1 28
25
24
1
96% 100% 98分
1.2 27
25
21
4
合计 55
50
45
5
84% 100% 94.5分 90% 100% 96.2分
二年级语文单项成绩
班级
学生 人数
参考 人数
A
B
C
D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 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 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一、了解阅读的那些事
• 1、写作目的 • 2、写作思路
• 写作本质和阅读本质
• 写作的本质就是把你自己想要表达的 一些情感或者感悟,传达给读你文章 的人,这就是写作本质。
• 阅读的本质其实就是写作的另一面, 就是别人想要传达给你一些情感和感 悟的时候,你自己读了他的文章之后 能够接收到这种情感和感悟,并且理 解这个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
期末样卷中的原题,考试时老师还逐一读题后再答卷,这样的情况 下学生依然没做,说明教师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急需加强,还说 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平时练习的少,见识的少,期末突然来个综合, 学生有些措手不及
看图写话
• 1、错字导致的句子不通顺,还有的全文很少用标点。(一年级) • 2、少部分学生语言上不够连贯。(二年级) • 3、图为小猴子助人为乐,在回家的路上帮助路人把井盖盖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