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论文――孟庆洋概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名:孟庆洋班级:国经 0826班学号:20601082622

从我国近两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应处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实际上,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在总体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截至 2009年底, 我国 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1.3万家,分布在全球 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 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 2457.5亿美元,虽有所增长,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慢,规模不大, 与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因此, 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资投存在的问题, 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外投资环境的变化,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

近年来, 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境外投资政策与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 。

(一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亟须完善

尽管中国自对外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海外直接投资也有大幅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海外投资的法律。加入世贸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商务部商务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将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核准权利下放到地方。但是当前最主要的是国家应出台一部促进“走出去” 的国家性法律, 将促进境外投资提高到立法高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严重滞后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使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利益的保障不够。

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无法可依,我国的境外投资管理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资委等众多部门,由此造成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周期长问题, 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而且,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管理和监管缺失。

与此同时,我国的投资协定更注重为“引进来”提供优惠政策,忽略了为“ 走出去” 的企业争取平等待遇。截至 2009年 5月,我国已签订了 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促进企业海外投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 面对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 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争端解决机制规定有待加强。比如, 需要进一步明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 为减少贸易摩擦创造有利条件。

(二尚未建立对外投资的配套机制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宜企业“走出去” 的工作机制,在促进“走出去” 战略的融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 远不能适应企业走出去的要求, 也没有形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合力。

1.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缺乏中介机构的有力支持

目前,我们国家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准远未达到提供我国对外投资服务的要求:不仅数量少, 业务范围有限, 而且在运营模式、业务规范、诚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 我国企业大型的对外投资项目几乎全部聘请有外资背景的投资银行担任财务顾问, 而聘请外资中介机构可能存在泄密风险及立场不一致等问题。因此,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中介机构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协助。

2. 企业对外投资出现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

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对国外投资的监管重点、标准及程序,熟悉东道国的政治制度、民族理念。既需要懂得中国企业管理经验, 还要熟悉国外语言和商业模

式; 既要善于利用国外技术人才, 也要尽快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队伍。而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掷中虽掌握了控股权,但技术与管理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而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引用, 特别是在境外加工贸易的信贷资金和金融保障支持方面, 申办难度相较大, 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可以享受的商业银行信贷和扶持贴息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三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

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在国家这个层面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宏观系统不完备。第二个是管理创新不足。协调力度仍需加大, 从中央到地方, 对于对外投资都在遵循一个原则, 也就是说以风险防范作为第一位,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对外投资发展。在立项审批方面, 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审批, 贸易和非贸易性的关税也不同。项目审批程序也比较复杂, 更影响了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积极性, 甚至本身有积极性的企业, 为了提高效益, 绕过了管理部门, 出现了实有对外投资企业远远大于现有统计数字的现象。

(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 我国企业在“ 走出去” 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发展战略不明确、对投资国政府政策、技术政策、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不熟悉,投资风险大等诸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在信贷、外汇、税收、保险、投资情报服务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世界经验表明, 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 往往难以支持海外竞争的强大压力。

1. 信息服务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政府职能转变比较慢,服务意识,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没有建立专门提供国内国外商情信息的官方的或者半官方的机构,

这样使用内有优势的产品或项目无法得到投资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企业“走出去” 的盲目性。

2. 外汇管理和银行信贷限制过严。在外汇管理上, 出于保障我们国家经济安全, 尤其是金融安全的考虑,目前对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是从严控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实行统一监管, 相对来说, 自行创汇还有很多问题。从客观上虽然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但也使许多有好项目而缺乏外汇资金的企业, 没有办法按照需求发展, 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只是一种隔岸观火的状态。

二、企业自身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经营经验

1. 区位选择不当。从投资区域结构看,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9年底, 中国的 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 177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 90%和 81.4%。但是我国对外投资区域仍较为集中,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看, 亚洲是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为欧洲,非洲位居第三。境外企业分布的主要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及农、林、牧、渔业, 其中,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 30.2%、 21.9%。我国 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相比之下,欧洲等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这种过于集中的区域投资结构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设点交叉重复、自相竞争的不正常局面,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 普遍规模小、自己不足。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超过 2000亿美元,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高度集中的地区,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占 7.4%;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占到存量份额的 90%左右;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中央企业和单位占 80.2%,地方企业占 19.8%。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