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摘要: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渗透在幼儿所有的认知活动中,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应用分类能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进行了儿童分类能力发展与幼儿认知

教育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分类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扩展和提升经验知识,进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发展。因此,培养分类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能力培养提供案例借鉴。

关键词:分类;认知能力;游戏;经验知识;心理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242-03

分类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分类活动几乎渗透于人的所有认知活动之中。对于初识世界的幼儿来说,按事物共同属性进行分类,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并拓展经验知识,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因此,物体的分类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幼儿数学教育主要趋势之一。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即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1] 。但是关于分类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种种争议。早期有学者认为分类能力的出现是学龄儿童的认知成就之一,只有到了小学阶段,儿童才能按照稳定的标准分类。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发现幼儿阶段已经能够稳定的分类,但是分类的

标准可能是具体的知觉特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关系,但是其他领域如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幼儿按照类别关系组织物体的能力,其他不同的方法,如利用推理或命名的实验,往往也发现幼儿具有按照概念水平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方向。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所以,主体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是主体,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主体地位。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幼儿主体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幼儿教育中幼儿地位的重大体现,这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教育目标。在“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前提下,真正把幼儿当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真正让幼儿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3]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中。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其长远发展。”[4]由此可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因此,笔者尝试将更多的分类知识有意识地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一、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其认知和探索世界的基础。长期以来,分类能力和知觉辨别作为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手段受到心理学的重视,也一直是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之一[5]。

众所周知,在幼儿学习和掌握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受到智力发展的限制,往往不能从本质上把握分类的规则,只能运用感官辨别物体的各种属性,所以,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其对物体的属性、特征等更加敏感,从而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分类能力,笔者曾翻看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找到了一些能够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游戏,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摸物游戏。在摸物游戏中,要求幼儿戴上面罩(或将物品放入袋中),让幼儿用手去感知物品的大小、形状、长度、软硬,甚至是物品的粗糙程度。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幼儿的触摸感知能力。因为这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但是再好的游戏也不宜玩的时间过长,因为幼儿不久就会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更新变化游戏才能诱发幼儿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我总是变着法推出更多新的游戏。例如,有一天,各班班长去蒙氏班检查卫生,我无意中在他们的教具里发现了镶嵌板游戏,让我当时眼前一亮。因为我所负责的普通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蒙氏教具,即使是身为教师的我,也因为自己工作岗位的不同,一般也不会主动去接触蒙氏教具。我心想,每周都去检查卫生,怎么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这些教具呢?这么好的资源不加以利用岂不是一种浪费吗?于是我

主动与园长交流我的建议,受到了园长的赞同和认可,并且得到了大力的支持。由于我对蒙氏教具的操作也不是非常了解,在虚心请教了蒙氏班的老师之后,让我对镶嵌板游戏有了更深地认识。镶嵌板游戏要求幼儿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镶片嵌入镶嵌板中。通过该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视知觉,培养幼儿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的感知能力。孩子们第一次看见这些教具时的表情与我当时的感觉如出一辙,围着我问长问短。“老师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有见过。”“老师,它们是干什么用的?”“老师,我能摸一摸它吗?”对于他们表现出的那种天真的兴趣,我心里暗自窃喜。

二、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学习分类能力的重要作用幼儿的分类能力不仅是其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活能力,而且是其抽象概括能力乃至整个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幼儿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由于教具数量有限,无法做到人手一份,所以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我采用了操作和讲述结合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我让他们讲述时,他们总习惯用手指去指具体的教具,或者总是使用“这个”、“那个”等词汇,不能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使我感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的学习同样的重要。记得,几年前幼儿园里曾开设一门叫做“3.3.3”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有一类描述学具的游戏。它要求幼儿运用准确的语言,对一个几何体进行全面地描述。例如:教师从学具盒中

取出一个蓝色的塑料三棱柱,请幼儿观察触摸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于同一个蓝色的塑料三棱柱,不同的幼儿会有自己不同的描述。以下几种描述较为典型,如:一、它是蓝色的;二、它是一个三棱柱;三、它是一个蓝色的三棱柱;四、它是一个蓝色的塑料三棱柱。很显然,第四种描述无疑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因为它同时体现了这个几何体的颜色、形状、材质三个特征。幼儿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分类自然也就变得很容易了。这门课程给我的感悟颇深,从中体会出语言的重要性。也就是从那刻起,我开始要求班里的幼儿在平时说话时,必须学会说完整的语句,甚至必要时,我会要求幼儿跟着我重复完整的语句。方法虽然简单,效果却很明显。

三、对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要顺应其发展趋势,不能急于求成

幼儿的认知是从感知向理论过渡,他们的分类能力发展也是从感知向意义解释逐步发展的。心理学家对幼儿分类活动发展顺序的研究表明,幼儿分类活动的发展是由表面特征到本质逐渐发展的[6]。因此,对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也要顺应其发展趋势,不能急于求成。最初,我忽略了这一点,力求达到所有幼儿都能一点就通,一说就明白的目的。后来经过游戏实战,才明白事实并非如此。有一款叫“大风吹”的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游戏规则如下:老师说:“大风吹,大风吹!”幼儿说:“吹什么?”老师说:“吹……的人!”随后幼儿就要根据老师所“吹出的”要求做相应的动作。刚开始,我说“吹男孩”、“吹女孩”、“吹穿旅游鞋的人”……,幼儿都能根据要求完成动作。于是我开始增加难度,如“吹扎辫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