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年度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意见(doc 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省年度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意见(doc 8页)
2008年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意见
浏览人数:1731 2008-01-23
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扎实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预计达1726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9万亩,高效农业面积累计1874万亩(不含水产),占全省耕地面积比重26%;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45%、69%、66%、75%,分别比上年底提高8、8、7、5个百分点;农业招商规模以上
素投向高效农业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高效农业规模化效应。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推广一批规模千亩以上或效益万元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典型,培植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单打冠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品牌农业,全力打造一批特色乡镇、专业村,力争每个县都形成一个以上年产值十亿元以上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各地要注意培育和树立一批高效农业先进典型及经济特色乡镇,年底省里将组织评比,进行总结表彰。
三、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发展层次
发展设施农业,是提升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业,抓住丘陵山区开发、沿海开发、冬季农业开发等有利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推进高效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食用菌、茶叶等园艺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中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积极发展喷滴灌设施,加快低产低效茶果树更新步伐。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以及高效立体种养、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重点支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规模养殖水平。
四、推进公司化、园区化、合作化,创新农业经营形式
随着我省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商企业、合作组织、
返乡农民成为高效农业建设的三股新力量,农业经营形式呈现公司化、园区化、合作化三大新趋势。要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返乡农民投资开发农业,直接进入产中,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加大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考核力度,组织两年一度的动态监测考核,优胜劣汰。要积极建设各类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发展工业园区的理念,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兴园、市场运作,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向高效农业园区聚集。积极引进应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设施和农业机械,推进农业技术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效产业的生产高地、农业高新科技的示范基地、农民教育的实训阵地。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试点,支持农民跨区域成立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鼓励企业、能人、农技人员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拓连为一体,把效益理念、市场营销理念、质量安全理念等现代工业管理理念融入到高效农业的全过程。
五、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高效外向农业开发,采取多种扶持措施,调动工商企业、返乡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农业投资,带动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跟进,为高效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后劲。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
立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村企共建,实现双赢。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村企挂钩,发展一村一品,通过“村企互动”、“村企对接”等形式,建立良性互动的投入机制。加快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升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省农洽会、农交会(上海)、合作社产品推介会等各类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的平台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招商引资活动,确保取得实效。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精心做好招商项目的筛选、包装和推介工作,同时做好土地流转、执照申办、税收优惠等各项配套服务工作,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为各类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营造良好环境。
六、完善财政扶持方式,强化高效农业项目管理
省级扶持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资金将有明显增加。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效农业的财政投入,整合农业产业化各类扶持资金,调整完善财政投入导向,向企业、种养大户倾斜,向高效规模农业倾斜,向设施农业倾斜,切实调动工商企业、合作组织、返乡农民等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力量的积极性。各级要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高效农业的扶持,认真研究完善高效农业财政扶持方式,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投向高效农业新型建设主体,集中力量,扶强扶大。加强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确保高效项目的建设和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把项目建设作为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新建项目,落实到农户、到企业、到合作组织。通过资金引导和项目带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七、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为农服务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发展江苏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更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各级农林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强化目标考核,加大宣传引导,做好基础服务,全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要强化目标考核。省里继续对各地每季度高效农业完成进度公开通报,开展年中和年底的项目检查,组织厅机关66名挂钩处级干部到县(市、区)督查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年底对目标任务完成得好的县(市、区)予以“以奖代补”。各市、县(市、区)农林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落实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到村、到项目,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要立足本地高效农业发展现状,把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地图上,挂图作战,纵深推进,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强化督促检查,加大考核力度,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氛围。
二要加大总结宣传力度。省里组织集中宣传,充分利用《农民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农村经济》、《农林工作简报》,宣传各地高效农业发展情况。各地要加大典型引路力度,总结挖掘典型经验,创造条件在面上推广。加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宣传高效农业典型经验,向领导宣传,向农民宣传,向社会宣传,形成发展高效农业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做好基础业务工作。各地都要建立健全高效农业分乡镇、分品种、分效益数据库,编制高效农业图集,实现GPS定位,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