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小说创作杂谈——新人需要懂的基础(上)

【写作指导】小说创作杂谈——新人需要懂的基础(上)
【写作指导】小说创作杂谈——新人需要懂的基础(上)

【写作指导】小说创作杂谈——新人需要懂的基础(上)

下面我想要讲的就是小说创作的基础。

我以为,这些东西,对于新人写好小说是有帮助的。

不管你写的是修真争霸还是天降软妹;不管你写的都市

超能力乱斗还是校园恋爱轻喜剧;不管你写的清宫穿越还是

魔幻史诗,不管你写的是热血爽文还是文青虐主,不论题材主题类型,这些基础东西都是有用的。

我深信,如果新人作者们事先了解这些基础的方法技巧原理,而不是脑子一热就开始码字,文章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可以规避的。想要写好文章,改好文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提高对于小说本身的理解。

当然了,我不保证自己说的都是正确的,我也不保证我说的一定比别人说的好,我更不保证按我说的做,你就一定能写出好小说来。

我只能保证,这一万多字里有很多东西新人们以前不知道,或者仅仅知道却不了解,或者了解但不够了解得不全面。而在个人我看来,这些东西对新人作者们有用。仅此而已。

一、小说与讲故事的意识

每个人创作小说时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有人只是想自爽,有人想靠卖文赚钱,有人想和读者分享自己心中的幻想世界,有人想写出受欢迎的作品接受别人吹捧。总而言之,个人的

想法都不一样。即使在SF论坛灌水的朋友们,彼此的创作目的也不尽相同。

但是,手段是一样的——讲述故事。

小说的核心,就是讲故事。请各位新人务必记住这一点。

嗯,重复一遍,小说的核心是讲故事。

故事是唯一的手段,也是最直接的目的。

反过来,评判一个作者的最核心指标也是——他是否会讲故事,讲的怎样。对作者的基础要求是,首先要有讲故事的意识,第二要有讲故事的能力和技法。

也许你会问了,写小说当然是讲故事了,哪会有人不懂?遗憾的是,很多人确实不懂。

有人写了大篇幅的华丽描写来“求鉴赏”;有人花大篇幅去介绍解说设定,搞得文章像说明文;有人喜欢“教育读者”,在小说里借人物之口来向读者兜售自己的看法见解;还有作者说,本文没有情节,我的小说也不需要这个。

这些人显然是搞错了自己的目的。

读者渴求的是故事,作者的职责就是满足他们对故事的渴望。

至于思想,首先是故事的思想。人物,毫无疑问,自然是故事里的人物。文笔(注意不是文采),本身就指代“讲故事能力和技法”。

一篇小说,特别是如今的商业小说,能否成功,就看作

者讲故事的功力。

只要故事上完备了,就算细节上做的不好,也无关紧要——近年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小学生文笔的《魔法禁书目录》能大红大紫,网文界最流行的是三少番茄土豆的白文爽文——我不是想对此评论什么,只想提醒各位作者们,他们成功正是因为满足了读者对于故事的渴望。

曾经有人批评西尾维新的《少女不十分》废话太多,讲个故事断断续续让人不爽。且不说他说的是否有理,从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读者的典型心态——他想要的渴求的不是别的,就是故事。

失败的文章,特别是新人们的失败作,是在故事上出了问题。

故事是小说的核心,很多时候甚至是全部。

我所谓的小说的创作基础,包括这两方面:

1、讲故事的意识

2、讲故事的能力和技巧

能力可以培养,技巧可以学习,而在此之前,意识要明确,创作过程中要时刻清晰。

讲故事的意识应当伴随小说创作的始终。当你在键盘上敲出第一个字的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你是要用文字给读者们描画一个故事。当你辛苦地一个个一行行一段段码字更新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你是在向读者呈现故事。不要因为

生活中的挫折心情不好而强行扭曲故事逻辑,也不要因为某一天碰到个“有趣的段子“,就贸然用在故事里。

你写下的任何一个段落,都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对景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故事气氛,对社会生活的描写是为了表现故事人物的生活环境,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是为了体现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故事,故事。

作为写手,切忌忘掉这点。

关于意识,就说这些。下面几篇都是谈技巧。

二、故事的基本形式

小说的核心是讲故事,那么故事又是什么?

某天你在开开心心打着DOTA,忽然舍友推门进来说“嘿,别打了,听我说。”

出于对舍友的尊重,以及想要知道事情到底是什么,你极不情愿地放下鼠标,扭头过来看着他,等着他开口。

接着他说:“我刚才去了一趟邮局交电费。”

发展1

“然后呢?”

“没然后了啊。就这事。”

这时候电脑音箱中响起了“holyshit……rampage”,你回头一看,因为你的走神,对方DPS五杀超神,你方被团灭,队友大骂你是卧底第六人。

于是你冲着舍友大吼道:“XX你大爷的,害的老子输了

这盘。这点破事以后别拿出来讲!”

发展2

“我去了邮局,排了老长队,等轮到自己却发现没带钱包。于是又回来取一次钱包。再次排队轮到我,又发现钱包里没钱。结果来来回回跑了六趟。”

你耸耸肩,向你的朋友表示同情。又或者友好地嘲笑他的粗枝大叶。接着,你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回DOTA上,想办法力挽狂澜,五分钟之后你就完全忘了你舍友刚讲的事情。

发展3

“我去了邮局,排了老长队,等轮到自己却发现没带钱包。我当时那个气恼啊,本来想就这么算了,改天再说。但是转念一想,我要是不把咱们宿舍的电费交了,之后几天都得摸黑过日子。于是我又跑回来拿钱包。”

“哎,这事辛苦你了。回头我请你吃饭吧!”

于是你一边表示对舍友的同情,心中暗暗也感激他。更有甚者,你对他这个人热心的性格也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至于你们被团灭,嗨,反正DOTA打完一局还有一局,总是没完。输了一把又算什么?

以上三个虚拟的场景都根据我的真实经历改编,人物——“舍友”都在试图向“我”讲述一件事。然而,激起的反应却有非常大的区别。

第一个发展中,“舍友”向“我”讲述的仅仅是一个事实,有

人物(舍友),有动作(去邮局交电费),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在生活中,就算闲得蛋疼,我们也不愿意花时间听这类东西。

“我”的那句“然后呢?”就表明了一切。

第二个发展中,“舍友”在讲述之中加入了“转折”——他没带钱包去,发现之后又回来——又去,发现钱包里没钱——再次回来取钱。他两次都浪费了大量时间,付出了代价。这件事情本身是有着一定意义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他这种行为很蠢,我们不要学他;他这人就这样,以后不要托他办事,等等诸如此类。

但也仅此而已。

动作存在转折和冲突,然而对于人物(舍友)的思想和心理影响仅仅停留在“不爽”的程度。

第三个发展中,“舍友”在“冲突”中加入了“意志”——他为了不让舍友们几天内都过的憋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灌注到了行动中去,驱动着他“回来拿钱包”摆在他面前的障碍是“心中的不爽”和“惰性”,他以自己的“意志”超越这两者,选择了对朋友们有利却消耗自己体能和精力的行动。

到第三个发展,故事的要素和形式都齐备了。这才是故事的完全状态。

整理一下,作为一个故事——

首先我们需要有,主要人物,动作。

第二,人物的动作动作本身应该有着转折和冲突

第三,人物动作中应该有着“意志”,在冲突转折中更要凸显“意志”

考量一下SF上的全体小说,第一条基本所有的作品都能够符合。如果没有主要人物和动作,故事根本都无法成立,小说的一切也将无从依附。

第二条呢?一部分小说做不到。小说70%的部分都是新角色出场,卖萌。主角到这里,见XX,到那里见XX,其间插上几个移花接木来的桥段。当然了,目前这里讨论的还只是“有无”问题,对于“优劣”的探讨之后有时间再继续。

第三条,只有小部分小说能够做到。

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冲突,实质上是人物的心理冲突。他的动作中灌注了意志,当他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就会对他的心理产生反作用,然后要求他灌注更多的意志力,打破困境。

故事理当如此。或者说,值得写为小说的故事理当如此。

即便是那种最烂俗最废萌的“天降妹子强行同居”的故事中,也一定会有“男主不想要妹子来”和“妹子蛮不讲理非要来”的冲突。前者是主角的意志,而后者是与之冲突的现实。

结论:

普遍的故事形式应当具备主要人物,主要动作;主要人物的动作应该会引发“冲突”;人物的行动中要灌注“意志”,而“冲突”将凸显“意志”。任何一个故事,倘若不能满足三重标准,都无法成为一个值得讲述,值得用笔写下,值得读者花时间

花钱来读的故事。

举例1:《零之使魔》第一卷拆解

《零之使魔》这部轻小说可以称得上“商业轻小说写作范本”,行文浅近易懂,小说中使用的手法也较为简单。又因为其出版年代较早,受众广泛,用来当例子十分合适。

现在,我们就来把它拆开,看看这本书到底是怎么讲故事的。

第一章:

1、缺乏魔法天赋却有着极高自尊心的路易斯参加了使魔召唤仪式。

2、所有人都嘲笑她,可她不为所动,依然释放了召唤魔法。

3、施法过后,一阵爆炸烟雾中,走出了一个平民——居然不是魔兽而是个人类。

4、原本是个宅男的平贺才人发现面前出现了一个传送门,进去之后却发现到了异世界。

5、平贺才人不知所措,一个陌生的美少女却过来和他接吻。

6、接吻过后,他被告知自己成了使魔。

7、才人想要回家,可是路易斯声称他不能离开,要为自己干仆人的工作。

好了,第一章到此结束。

注意到了么?上面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了一个动作上

事实上的转折冲突。其中第1、2、7句还明显地体现了人物的“意志”和现实的冲突。这就是故事的普遍形式。

没有转折冲突则不成故事,没有人物“意志”和现实的碰

撞则没有故事。任何一个故事都遵循相这个原理。

下面把视角拉远一些,我们从整体上分析第一卷。

路易斯:

1、向来心高气傲却受到鄙视的贵族少女想证明自己的

实力,却召唤出了一个异世界少年作为使魔。

2、她和这个使魔相处的过程磕磕绊绊,她开始很鄙视他,命令他做这做那,可是这个使魔却根本不听话,活干得不好,嘲笑主人,还和主人的对头眉来眼去。这让她十分恼火。

3、爱惹麻烦的使魔招惹了基修,和他决斗。虽然侥幸

赢了,却受伤倒地。一直抱怨责难使魔的路易斯这时小心地照顾他。

4、学校宝物被盗时,路易斯为了证明自己,挺身而出

去追踪盗贼,可是反而落入了陷阱。

5、在最急的关头,路易斯放出了魔法,可是魔法一如

既往地失败了。她大哭了起来,意识接近崩溃。当她即将被敌人的大傀儡踩死时,一直表现得窝囊的使魔才人救走了她。

6、才人打倒了傀儡,一直扮成好人的盗贼却露出了真

面目。

7、盗贼虽然获得了“火箭筒”,也知道了使用方法,却不晓得“火箭筒”是单发的。因而露出破绽被才人打倒。

8、一直将才人当做仆人使唤的路易斯很感激使魔救了自己,邀请他一起跳舞。

平贺才人:

1、只想找女友,受女孩欢迎的普通中学生才人(注意这里,才人的这个意志是整个零使系列的基本命题)被召唤到了异世界,被女孩强吻。

2、才人被告知自己成了使魔,他想回家,可是路易斯却不让他回,还让他做着做那,让他干仆人的工作。

3、不满意的才人试图反抗,然而路易斯却像看待狗一样看待他。

4、回不了家,同时又饱受欺压的才人在面对基修时,内心的不满驱使他和对方决斗。当他被打得遍体鳞伤时,基修扔给他一柄剑,悲愤的他无视了路易斯的好心劝阻,拾起了剑。神奇的力量充盈他全身,他几剑打倒了对手,却脱力倒下。

5、打败了贵族的才人被邱而可拉拢,却被愤怒的路易斯拉回来,并且被告知不能与邱尔可牵扯在一起

6、路易斯去追踪盗宝者,才人跟了过去,邱尔可也和他们同行,还在一路上用金闪闪的宝剑诱惑才人。但才人不

得不看着路易斯的脸色行事。

7、才人等人落入陷阱中,原来敌人就是一直伪装成老师在他们身边。在危机时刻,才人救下了路易斯,让她安全脱离。敌人虽然获得了终极武器——火箭炮,可是却不知道这是单发的,反而被才人抓住机会打倒。

8、学校举办舞会,一直对才人颐指气使的路易斯害羞地邀请才人与之共舞。

上面是从路易斯,平贺才人两个角度去整理故事。可以看到,每一个故事进展都满足上面所说的三重要求——事件有转折,转折中凸显人物“意志”。

在接连不断,互相联系的事件转折中,人物的性格不断凸显,表现出的“意志”不断增强,直至事件彻底解决——A 敌人被抓住。B路易斯和才人的关系出现决定性变化。

另外还可以看到,路易斯视角的进展5和才人视角的进展4是故事的两个高潮。

才人视角的进展4:基修给了才人一把剑,这里他一旦选择了拔剑,就将面临死亡的危险。才人的意志(遭受欺压,又回家无望,生发出的悲愤之情)在巨大的压力下漂亮地凸显出来。

路易斯视角的进展4:巨像兵向着路易斯踩来,再不跑就要死去。在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路易斯的性格(爱逞强,心高气傲,自尊心强,不愿意被人鄙视嘲笑)凸显出来。

经常看见读者抱怨小说平淡。

一般而言,平淡都是因为故事转折冲突不够,看的“没意思”。有事件无转折,或者有转折却体现不出人物的“意志”,或者人物的“意志”体现得不够强,不够有力,不够漂亮。

从点开你小说的一刻起,读者心中就有对于事实和人物的期待,对于转折的期待,对于人物意志在转折中突显的期待。

创造出读者的期待,然后满足的期待,这是小说作者的任务。

三、主要人物的构建方法

如何写好一个人?相比上面说的故事的基本形式,这是更加频繁地被探讨的问题。在教科书中,人物被认为是小说三要素的核心,而情节和背景不过是用来承载表现人物的工具。常见的说法是,把人物写活,故事就成功了。

对于如何塑造人物,很多作者都有自己的心得技巧。这里我不提具体行文时的细节技巧,仅仅从人物构架的整体角度来谈。

故事的主角,一个虚构的人物,如何能让读者们觉得他是个真实人物呢?

首先,人都有欲望,有理想,有梦想,有执念,总而言之有“想要”的念头。正是“我想”驱动着我的一切行为。

虚构的人物也如此。

上面谈到,故事就是人的意志和现实的碰撞,主角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他一边和各种障碍对抗,奔向自己目的的过程,即是故事。

因此,在构思我们的主角的时候,我们先要明确他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和故事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决定着他对故事中其余事物的反应,是人物和故事的核心、根本。

例子1《零之使魔》此部十余卷的轻小说人物最初识的动机可以在第一卷中找到。

平贺才人的愿望——变得受女孩子欢迎,交个女朋友

其后的十余卷小说都是围绕着这个动机展开,平贺才人和女孩子们的关系互动,以及他与“可能的女友”路易斯之间的关系转变。

例子2《龙族》,主角路明非核心的愿望是,想要朋友,想要女朋友,想要认同和重视。为此,他离开了苦逼坑爹的现实生活,前往混血种的学校,开启了另一种生活。而他抵达卡塞尔学校后,这一愿望又反复地与现实发生冲突,迫使他反应。

例子3《反叛的鲁鲁修》,开门见山地给出了鲁鲁修的第一个愿望——“我要将布列塔尼亚摧毁!”之后又给出了第二个愿望——给妹妹娜娜莉创造一个可以生存下去的世界。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鲁鲁修不断地实践着自己的复仇行动,在一开始,这两个愿望是一致的,可是随后却慢慢出现了分歧,

进而演化出了尖锐的内心矛盾冲突。

例子4《全金属狂潮》,小说主角的愿望是不断变化的。

这是一个经典的boy meet girl的故事,一开始相良宗介仅仅是出于任务去保护千鸟要,他的愿望是完成任务,之后则在无数的波折纷争中爱上了她。在上级命令他结束任务离开千鸟要时,他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拒,声明他想要和她呆在一起。再之后,部队覆灭,千鸟被劫走,相良宗介的最高愿望变成了救出千鸟要。结局,一个曾经的战斗专家、杀手、游击队员,在和平生活中用各种武器危险品将校园搞得鸡犬不宁的军事狂怪人,最终达成了自己的愿望。于是他说:“我也会成为一个不需要武器的男人”“只要有你在,武器什么的不需要了。”

出于任务要保护千鸟(服从命令)——爱上她(为了恋人

违抗命令)——为了救她舍生忘死地战斗(命令消失了,以自己的意志保护恋人)

总的来说,主角的愿望,他“想要干什么”支持起整个故事,同时也支持起这个人物。

所谓的“代入感”,即读者看到人物想做什么,认同他的这个愿望,希望他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

至于配角,设计的时候也需要一个“目的”去支持,尽管这目的很简单,或者较为模糊,或者被略去但读者也能大致推测出来。

SF上的很多小说中,主角没有什么明确的愿望和目的,表现得无所事事,茫然而不自知。

还有的小说中,情节的发展和主角的愿望缺少联系,小说中情节发展既不会让主角实现自己的愿望,也不会阻碍摧毁他的愿望。

这些都会让主角和整个故事流于疲软。

当然,这并不是说主角的愿望就掌控着一切,不能由外在原因,例如突发事故,战争来驱动情节。只是,当这些外在原因驱动情节发展后,必须对主角实现自己愿望的过程产生正面或者负面作用。

第二,虚构的人物的外在表观上也应该像个真实的人物。

我们的主角应该有身高,外貌,脾气,爱好,口头禅。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动作,语言细节都应该体现他的这些方面。这点很多作者都已经注意到了,不再详谈。

好了,到这里,有了驱动人物行动的欲望,有性格、能力、气质,还有了身高、发型、发色、肤色、面部容貌、口音、音色,一个人物已经可以在故事中使用了。

第三,虚构的主角身上有真实的矛盾。

在现有的漫画、小说、影视作品中,我们见到了很多反差极大的人。“反差萌”“洗白”这种定性词汇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些桥段早已被读者和观众们熟知。平时一本正经,碰到小熊玩具就会变得孩子气的美女副官,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猥琐

淫荡的大叔,一直伪装成好人的大反派,忍辱负重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因为挚爱、亲人死去执念深重意图报复社会的反派大BOSS,等等。

“反差萌”一般而言是主角的外在表观之间的矛盾。

“洗白”一般是对角色内心矛盾,动机的发掘。

而常见的,坏人露出马脚,奸笑着向主角们披露计划,这可以算外在表观与内心动机互相作用的“揭示真相”

这三种手法往往组合使用,以增加人物的复杂度。

对这三种手法的具体应用,我们后面再谈。现在来说说这三种手法的实质——关于“复杂的人物”

“复杂的人物”“矛盾的人物”,读者们津津乐道,而作者们也时常声称,写出这样的人物是自己的目标。可惜的是,成功者寥寥,许多作者在这方面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读者觉得人物“性格混乱”“变化无常”,继而弃书。

我首先想指出,人物是靠故事来表现的,这也就意味着,倘若你想写一个复杂的人物,就要为其设计分量相当的剧情。显然,这是需要在故事构思的时候就加以考虑,不是光靠随意添加的支线桥段就能成功。反过来,写这样一个人物是否对你讲故事有帮助,你的故事是否需要一个复杂的人物,这也是写之前就要思考的。

简单地说,复杂的人物不好写,写出来也未必能管用。

然后才是,到底怎么写这样的人物。

和不复杂的人物一样,复杂的人物身上也有矛盾,而且更多,更尖锐。

需要注意的是,矛盾这个政治课本里总是使用的词,并不只表述针锋相对,极端反差。

矛盾是对立统一。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矛盾可以这样但并不是非要这样——

“眼睛娘一摘眼睛就变成了大美女”

“坏蛋其实是个大好人”

“那人装着聪明实际上是个傻X,纯的”

“他表面上是个正经的好学生,实际上私藏了一大箱的重口味H漫,尤其喜欢凌辱黑暗系。”

人物可以既善良,又无情。

一个大毒枭,对母亲非常孝顺,对他人却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

人物可以既睿智又愚蠢。

一个星象大师,算出了天地间森罗万象,却因为算出自己和恋人没有缘分而自杀。

人物可以既怯懦,又坚强。

一个普通的少女,遇到事情总喜欢哭鼻子,却能够在落魄艰难的处境中乐观地生活。

真实的人身上都会表现出如此的矛盾性,用大文豪托尔

斯泰的话说……嗯,那句话很长,大家都知道,我就不打原文了。

但如此依然是不够的。一个矛盾也许够尖锐,但没有足够多的矛盾还是称不上复杂的人物

例如上面的第一个例子,孝顺母亲的阴狠毒枭,我想给他添上另外的矛盾,应该怎么做?

场景:

基友说:你这个人物太老套了,了无新意,同样的人物被写手们写过不知道多少。那些畅销书小说作家更是完爆你。看你写的这东西劳资还不如去打WOW。

我思考半天,大笔一挥,在人物设定里里添上这样的段子:他喜欢吃巧克力,而且只喜欢吃XX街XX店里进的XX 牌巧克力。

基友看了新改的版本,皱着眉头说:这算啥?年过四十

胡子拉碴的黑道老大吃巧克力,真是滑稽。

我不满地说:这不是够新颖了么?正是不寻常所以才有

矛盾!

他说:新颖了可不合理!黑道老大哪有吃巧克力的?

我急了,说:黑道老大咋就不能吃巧克力了?这世界上

混黑道的人多了,我就不信其中没有一个喜欢吃巧克力的!

我索性无视了他的全部意见开始动笔写,人设就照原样来,没有吃巧克力的设定,就是一个又孝顺又狠戾的黑道毒

枭。等我写到二十万字,快到结局的时候,我又请另外一个基友来看文提意见。

他看了好一会,忽然说:咦,你这人物是不是从XXX 的小说里抄来的?

我一翻那XXX的文章,果然,他也写了一个“又孝顺又狠戾的黑道头子”唯一的不同是他在另一个地点贩毒。我顿时生发出一种删掉全部二十万字,再砸掉显示器,把键盘掰烂扔垃圾桶里的冲动。

又过了几天,冷静下来的我重新找到了之前的人设——“他喜欢吃巧克力,而且只喜欢吃XX街XX店里进的XX 牌巧克力。”

我想了想,在后面添上了这样的一段:

XX街XX店靠近警察局,当他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警员时,经常和一个同样爱吃巧克力同事下班时候去店里买巧克力。他无所谓牌子,可是对方很喜欢XX牌巧克力。他后来觉得穿着警服进去买巧克力,有点丢脸,于是每次都由那个的同事代劳。后来,那个同事在缉毒行动中殉职了。再后来,他成了掌管整个城市地下贩毒行业的老大。

基友看过之后,说,这个还不错。

不过,虽然我没有砸显示器,掰键盘,却真的删掉了二十万字的草稿,因此改起来就变得有些费劲。我嫌麻烦就没去再写它。

嘛,废话说的多了点。我说这件事是想指出,一个人物身上的矛盾是互相作用,互相联系的,这样让读者觉得他是个真实的人物。

如果黑道毒枭没有什么明显的道理就喜欢吃巧克力,读者只会觉得怪异、滑稽。而如果这种貌似怪异的现象能够和其余的矛盾,例如人物的过去经历,内在动机互相联系,就会让人物显得复杂而真实。

人物的所有矛盾都能归纳一致,联系到一起,才能让读者觉得,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很多细心的读者发现,小说主角或者重要人物身上的怪癖总会有解释。解释其实就是一种联系,是作者为了保证人物一致性的一种技巧。

《灼眼的夏娜》里,夏娜喜欢吃菠萝面包,其中的缘由就在天道宫外传中揭晓。

还有“爱上仇人儿子/女儿”这种被写烂的剧情,主角又恨仇人,又爱仇人的女儿,这两者不但联系,而且互相矛盾。

当读者看到主角举着刀对仇人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因为他还爱着另一个人,他还是上一章中抱着女主热情拥吻的那个人,还是上上章中背着受伤的女主在敌阵中浴血拼杀的那个人,还是开头对女主一见钟情的那个人,而不是半途从什么犄角旮旯里乱入重生在主角身上的穿越者。

简单地说,读者认可这个人物的一致性。

写作技巧之30:小说的起承转合

写作技巧之三十:小说的起承转合 古典的小说写作方式来说,包含了「起、承、转、合」四个部份。 一、起:就是文章的开头,也就是这个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二、承:就是顺着开头,接下来的发展。 三、转:就是发生突然的改变和转变。 四、合:就是综合前文,最后的结局。 有了这基本四段,文章的感觉就很完整了,例如: 「在我十八岁的那一年,一时好奇买了一张公益彩券,想不到竟然中了五百万的头奖。」(这是起。) 「于是,我拿了这意外的五百万,开了一家书局,这也是我从小的梦想。」(这是承) 「没想到,真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一月,不仅亏损连连,甚至还遭了几次抢劫,真是太不顺利了。」(这是转) 「最后,几经思考,我决定把店顶让,回到学校去多读一些书;这剩余的钱,就当作将来发展的基金吧!」(这是合) 这样是不是比较有头有尾的感觉,当然这是一篇示范,在每一段之中,你还可以加入:「人物、口白、动作、音效、五官感受、成语、俗语、诗词、比喻、形容」来丰富你的文章。而一个故事中,人物是文章的灵魂,因此让人物鲜活有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物的安排上,要注意: 一、不要加入太多不相关的人名、名词或地名。 二、人物引用要有一般性,不要只考虑地区性。 三、加入人物要有前因后果,不要加入一些只有看过某些文章的读者,才会看得懂的人物和名词。 四、人物的加入,要选定主角,选定之后,主角说话、动作的机会和场合要最多;其它的配角要少一些。 五、人物要藉由说话和动作,才会有生命,而说话和动作都要有个性。例如: 小明说:「我真高兴认识你!」然后就走了。 不如改成: 小明顽皮的眨眨眼,开心的说:「哈!真高兴认认你!」然后,蹦蹦跳跳的沿着人行砖,没一刻好静的走了。

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技巧 一,情节衔接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会出现,大多是因为你的初期准备不够的缘故,基本上会看这篇东东的人都是一书未成的菜鸟,所以基于你既不是百科全书编者,也不是天生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天才,在你写小说之前,最好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1,背景资料把你准备写的故事的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事先找齐,并且尽量看熟。如果你准备写的是校园小说也就罢了,但很不巧的,若是你写的小说时空背景有史籍可查,而你这个作者却没有去查过的话,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糗了千万别写出唐朝美女春睡醒来把散开的衣襟扣上扣子的情节来啊,要知道,扣子这种东西是一直到明清以后才出现的玩意儿。如果你嫌到图书馆找资料太费时费力的话,网络这种东东是很好的工具哟。当然,也有聪明的小没没大声对我喊:大姐,我的故事背景是超时空超社会的幻想世界啦,不需要查资料的,全凭我的想象就可以啦。 ok,我承认,这样做的确是方便不少,但是常常会导致的悲剧下场就是因为没有时代社会的亲切感与熟悉感而让人觉得空洞无稽。 2,故事纲要这个部分可能关系到一定的文字驾驭问题把你想要写的故事主线整理出来,分成十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情节控制在一万字左右。除非你是那种只写我爱你爱我就能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的风花雪月文字高手,否则最好还是加几

条副线吧,不然你的故事很容易平淡乏味的让人想浑浑欲睡!绿痕写的系列套书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读了欲罢不能,主要就是因为情节性强。她在男女主人公的情爱纠葛外常常会穿插国仇家恨、幕后黑手、搞笑反角来当副线,然后再把那一只只黑手发展成下一本书的主线人物,让那些曾是主角的人物退居二线充当配角,让人读来相印成趣,这也是系列套书常常毕单行本小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当然附带一提,定好情节后及主副线后,记得前后在推敲一遍以保持故事情节内容的前后一致,不要出现自相矛盾的漏洞。 3,角色设定这部分工作最好和上面的工作同时进行,因为角色的身世性格往往会决定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故事的情节发展亦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尽量不要让笔下的人物做出天方夜谭般违背自身性格的行为,那会给读者在瞎掰的感觉。角色的自身设定最好丰满一些,尤其是男女主角的设定,越是完整,故事情节就越容易发展,人物的设定一般根据其时代社会背景以及自身身世决定性格,作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不仅是人物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这样做。容貌倒是其次,只要能符合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角们不一定要个个都是人间绝色、潘安再世。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人物设定的太过符号化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好人就一定天真善良到底,坏人就一定一世为非作歹,那是给小朋友看的卡通片,基本上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有矛盾纷争发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弱点和利益出发点。 角色设定的次序一般是先决定主角,然后在定主要配角、次要配角,最后才是路人甲乙丙丁。通常主角与故事情节要互相配合,配角要为主角和情节服务,尽量不要让配角过于抢眼,以致踏入好情节看主角,好人物看配角的怪圈。自己偏

文学写作基础 第二章 文章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文章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第一节叙述 一、叙述的定义 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主要的表达方式。 叙述往往与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结合使用。 古华在《话说<芙蓉镇>》中说:“我读小说就特别喜欢巴尔扎克作品中浮雕式的叙述,自己写小说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叙述。” 叙述有多种功能。(1)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给读者以整体感。如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25字的小说《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故事叙述有头有尾、形象生动。(2)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给读者以概述性的了解。(3)介绍人物生活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时间、场面的变化和转移。(4)为议论说理的文章提供论据材料。(5)黏合作品中散乱无章、支离破碎的描写。可以联系故事情节,过渡、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二、叙述的分类 叙述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类别。 1.按叙述详略分 按叙述详略分,有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概括叙述又称概叙、略叙,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简略、概要的叙述或交代。 具体叙述又称详叙、细叙,是对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所进行的详尽、具体的叙说。 2.按叙述人称分 按叙述人称分,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第二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又称“我字叙法”、“自称叙法”,文章用“我”的口气进行叙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用第一人称写的文章中的“我”,有两种指代,一种为“我”即是文章的作者,另一种为“我”只是文章里所写到的一个人物,并非本人。如鲁迅先生所写的《狂人日记》里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封建宗法社会里的一个“狂人”,不是作者自己;而《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中的“我”是作者自己。 第三人称叙述又称“他字叙法”或“他称式”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的叙述人从文章里被隐去,用“他”或“他们”的人称来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方法大都从“全知叙事”(文章的叙述者对被叙述者的一切情况全然知晓,他有权利知道并且说出文章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情况)。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叙述武松景阳冈打虎的事情便是如此。

写作范文与指导:写作技巧2

写作技巧2写作技巧:“三步五条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 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龙头凤尾) 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 :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 之势) 5 : 巧设布局,详略得当。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 情:指感情 一.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 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一一《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一一《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一一《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

小小说写作指导

小小说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写作知识2、学习写作小小说 【教学重点】小小说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小小说? 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做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二、小小说的特点 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小。指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美国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过一篇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全篇仅25字,却非常别致、有味,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最好每~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 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三、小小说导写 小小说,小而精巧,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写小小说就是“螺狮壳里做道场”,应该在“小”字上苦心经营。在高中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编写小小说,能使感觉更敏捷,文笔更凝炼,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那么怎么写好小小说呢? 1、人物形象要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例如小小说《清水》,情节很简单:寿春县令叶天土清廉如水,三年任职期满之际,不愿惊动百姓,趁天还没亮,就骑牛出了县城。走上官道,却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原来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有一老汉捧个杯子走到他面前,请他饮了杯中的清水,因为“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士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写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若子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2、选材要以小见大。小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

新人小说写作技巧 (精选)

段落布局不会单调枯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才会感觉轻松舒适。 请记住,另可情节破碎,也千万不要写一个长段,不然结果是读者忽略不看. 1.6 为什么不能用引号开头 对话流其实没错,以对话推动情节更没有错,大部分人都在用,包括唐家三少和土豆等。 错的是,作者不会应用多种方式,只会单纯的用引号开头,让读者以为作者是在用对话推动情节。就好像大部分人其实都在抄袭,但是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在于,高手抄袭人家,读者看不出来。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只不过是对话了一下,把甲对乙说已到前面,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甲对乙说,还可以拓展开来穿插表情、小动作、细节、描写等。利用这些描写增加对话中人物的心里描写。

甲摸着鼻子对乙说:“……“ 甲心中一动,高兴地说:“……“ 甲狠狠的一巴掌扇过去,愤怒的说:“……“ 为什么偏偏要用引号开头呢?? 对话流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灌水的最好时机啊,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灌水,却留下一个严重 1.7 文章章节布局 一章多少字合适,如何安排伏笔,怎样布局?? 布局要分大局、中局和小局。一本书,六万字作为一个分界点,至少有一个局,两个以上小局。 也就是说,至少三万字内,要完成一个情节的布局,给于读者一种近期的阅读快感。 在六万字,要完成一个钟等不距地情节该情节能够让读者感觉到主角在这六万字里面,获得了一些东西。

二十万字要有一个中大的布局,把前面的东西收拢起来,并且铺垫下一个情节。每章节的字数,一章三千字左右(2500~3500),这个是读者看书看得最舒服的字数,低于2500,读者看不爽。高于3500,读者看得累。 1、读者看书,最少的一章,3000个字,可以让读者不停地追看下去。 2、两章6000字,是作者更新速度和读者阅读速度以及满意程度三者均衡的字数。 3、三章9000多字,是读者进入了追看状态的字数。 4、四章一万二,是读者成迷的状态。 5、五章一万五,读者是爽了,不过作者基本上承受不住,再往下更是不用说了。我们的故事呢,前期铺垫,中期发展,后期高潮。 这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刚刚好,也就是三章,近一万字。 所以说,小的情节,或者说小的高潮,他的频率是三章左右就能够完成。 简单说,主角吃饭,和人冲突,再解决,大概呢,也是需要一万字左右的篇幅。

我与文学基础与写作

我与《文学基础与写作》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来对语文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学基础与写作在学习中使我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给我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先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进行论述,剖析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流派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影响。首先,是先秦文学,此是我国古代文学之源,产生了远古歌谣和远古神话,之后又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接下来进入秦汉文学承接此文学的是汉初文学赋,司马迁和《史记》,汉乐府民歌,汉代的诗歌;之后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此期间产生了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晋代文学,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骈文,散文和小说。 在散文和小说的推动产生了唐五代文学。初唐诗坛,盛唐诗歌,李白和杜甫的诗流传,中堂诗坛,韩柳与古文运动,晚唐诗坛,唐代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五代词。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宋代文学,欧阳修与诗文革命运动拉开序幕,北宋前期的词与柳永,苏轼,江西诗派与南渡诗人,北宋后期词,李清照与南渡词人,陆

游与中兴诗人,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南宋后期文学,辽金文学。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诗派。 随后元代文学也影响了不少文人墨客。关汉卿,王实甫与《西厢记》。白朴与马致远,元代其他杂剧家。元代散曲与诗文,宋元南戏,宋元话本。接下来明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更加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改革。使中国的文学面貌焕然一新。之后的清代文学,蒲松龄及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更使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文学基础与写作》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基础,在鉴赏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提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学基础部分,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现当代及外国最具代表性的诗词,散文,戏剧,小说;下编为写作部分,分别介绍了散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日常生活类,文体写作,演讲稿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内容。 文学基础与写作中文学基础写作可以论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散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比诗歌,小说显赫得多的地位,中国的散文首先是哲学,历史的经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一、要强化写作的难度 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从经验层面上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从精神层面上说,没有自身的体验和心灵的说服力——苍白和虚假,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的通病。消费潮流在过度地消耗小说,小说写作已经失去难度。没有难度的写作,不过是一种平庸的复制——无论是经验的自我重复,还是精神的变相克隆,都意味着对写作的创造精神的放弃。重申写作的难度(艺术的难度和心灵的难度),就意味着作家必须对艺术世界有独特的发现,对人性世界有崭新的认识,因为小说写作的使命并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还需要完成一种故事精神,还需要书写广大的世道人心,从而为当下的生存境遇作证。然而,就当下的长篇写作的现状而言,叙事上的探索几乎已经停止,写作似乎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的较量。一些能对经验进行精细摹写的作品大行其道,但很少人会去追问:在这些经验的下面,作家对世界、对人心究竟有多少新的发现?比如,毕飞宇的写作才华是显著的,他的《玉米》就以精细著称,获誉良多,大概是受了外界的鼓舞,毕飞宇近年的写作,包括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都往《玉米》的路子上用力,可在我看来,他之前的《青衣》,无论是对存在的发现还是对人心的洞察,都远在《玉米》之上——毕飞宇如果选择的是沿着《青衣》的写作路子往下走,他的成就我想会大得多,因为《青衣》是真正对人性的书写有创见的小说;而如何获得写作创见,许多时候,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大的写作难度。长篇小说尤其如此。它的核心品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要扩展经验的边界 尽管本雅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预言经验已经“贫乏”和“贬值”,并对故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信任,但随着消费主义的迅猛崛起,经验和故事在小说写作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只是,在这些盛行的挂着个人标签的经验丛林中,许多的“个人经验”,都带着公共价值的烙印,它并没有脱离某些思想总体性的支配。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长篇小说才会呈现出那么多相类似的经验类型——无非是身体的或肉欲的,官场的或商场的,野史或者传奇;不仅经验投合了市场的趣味,就连经验推进的方式都大同小异。相反,二十世纪中国那些沉痛的现实却少有人正面触及。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留学生女学生之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今天的小说材料,又何尝不是翻来覆去地用这三种?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之困境,在当下的长篇小说界,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当作家那点有限的个人记忆、个人秘史被腾空之后,写作将何以为继?当“作小说的人的报酬也丰富起来了”、作家的生活日益优越之后,他和自己身外那更广阔的现实如何再建立起亲密、内在的关系?或许因为看到了这一危机,我才特别推崇像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这样的长篇:莫言处理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贾平凹所写的是他已经远离多年的乡土生活,但都写得逼真而惊心动魄——他们对自己的叙事对象,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的。这样的写作确实大大扩展了当代小说经验的边界。所以,我认同格非所说的话:“中国作家在经过了许多年‘怎么写’的训练之后,应重新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怎么写固然重要,但写什么也同样考验作家面对世界发言的能力。世界不能沉默,人必须站出来说话,这是我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个迫切期待。 三、要有叙事的说服力 小说有了好的材料、新的经验之后,还要找到一种好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它。

汉语言文学基础写作知识点

基础写作 1、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分行分节的句式章法、流转和谐的节奏韵律、蕴涵情思的意象组合,借助联想想象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 2、诗歌的特点: (1)表现生活的抒情性。如《信》,不去具体描写信的内容,而突出阅信时的心理感受,跳过生活层面,直接突进到情感层面。 (2)流转和谐的音乐性。①押韵。如李季的《至北京》②节奏。如穆仁的《果实》(顿诗说、重音说、相同结构说) (3)蕴藉形象的精炼性。如毛泽东的《长征》 3、意象的定义:“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意;“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总之,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 4、意象的特点:①内视性。②象征性。如于谦的《石灰吟》③多义性。如艾青的《树》 5、意象组合:如余光中的《乡愁》,“意”为“乡愁”,“象”为四个精心选择的物象。 6、散文的自由结构: (1)无型:开放性的大美境界。 (2)变型:流动性的活泼新姿。(变型是指散文结构自身“喜新厌旧”的文体特性) ①随物赋形:散文“变型”结构的自适特性。 ②融合成体:散文“变型”结构的他适特性。 7、各类散文写作: (1)叙事为主的散文。 (2)写人为主的散文。①突出个性,细节点睛。如杨新雨的《养母》,养母既是一个自私小气的农妇,又是一个无私伟大的母亲。②正反对照,从旁映衬。如薛尔康的《父父子子》。(3)汇景为主的散文。①逼真如画,生动形象。如张守仁的《林中速写》。②借景显意,传递情思。如郭风的《夜霜》,以婉曲和象征的手法,借“花卉风景画”的抒写,隐喻自我坚定的政治理想和对严峻现实的批判精神。 (4)状物为主的散文。①表里互化,形神兼备。如铁凝的《草戒指》。②托物遣怀,烘托情感。如贾平凹的《丑石》。 (5)抒情为主的散文。①情景辉映,水乳交融。如张立勤的《痛苦的飘落》。②抑扬翻腾,迂回起伏。如金马的《蝼蚁壮歌》。(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6)议理为主的散文。①借物明理,喻示本质。如肖复兴的《说温馨》。②言尽意藏,文存余蕴。如谢冕的《咖啡或者茶》,借茶和咖啡来说明他生活情趣的基本准则是:兼容。 8、人物是小说创作的第一要义。人物形象既是小说作者刻意创造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解读小说的万能钥匙。小说创作的核心是写人,所写的必须是活生生的人。小说最基本的要素是故事。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的景物所进行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或地点,表现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等。 9、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等,是一种通过对细节、场面的描写,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10、微型小说创作应注意几个方面:①取一个好名字②一定要写好开头③精心设置悬念 ④把握好转点⑤有一个好的结尾 11、镜头的定义:镜头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机这一段时间内所拍摄的连续画面,即在拍摄的这一段时间内被感光的那一组胶片。

小小说写作技法之铺垫_写作技巧

小小说写作技法之铺垫_写作技巧 小小说写作技法之铺垫 作者/李严 【基础知识】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铺陈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小小说里,为了显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之间关系发展的合理性,增强高潮的必然性和真实感,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显得自然,作者常常安排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作品的主要情节发生、发展的准备,这就是铺垫。 【写作技法】 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铺垫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正铺、反铺。正铺是铺垫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做顺向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逆向铺垫。 顺向铺垫预示的方向和情节发展的趋向相一致,如莫泊桑的《项链》。《项链》的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直到最后佛来思节夫人才道破项链是假的,这不仅使玛蒂尔德大吃一惊,也会使读者大吃一惊。而实际上作者已多次运用铺垫手法作了巧妙的暗示。当玛蒂尔德去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十分大度,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对方竟没有打开盒子看。如果原来借出的是一条价值昂贵的真品的话,这一举动就难以相信了。再说玛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可见借来的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这里,作者反复运用铺垫的手法作出暗示,使最后的结局水到渠成。 逆向铺垫的方向则与情节发展的潜在趋向完全相反,最后的结局与铺垫的方向形成巨大的反差,往往大出读者的意料,但更加耐人寻味。这一类作品,情节跌宕,意味深长,意蕴丰富而深刻,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采用的就是这种逆向铺垫的手法。作品一开头就交代“我”的家庭经济如何拮据,母亲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一天,接到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来信,说发了财,就会回家。这喜讯唤起了全家人无限希望,于勒的信成了全家人的福音书。他们日夜盼望于勒回来,“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在层层铺垫之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一个穷途潦倒、靠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这种逆向铺垫,铺得愈多愈远,离结局的距离越大,情节跌宕的幅度也越大。这巨大的艺术落差,使读者在心理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经典引路】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核心提示: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二)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穗。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这就叫“形散神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

文学写作基础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讲解

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 第一节文学剧本的要义 一、文学剧本的要义 文学剧本属于文学,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它是为戏剧、影视等舞台或荧屏艺术作品演拍提供服务的,是导演的工作设计本的脚本。 剧本是为戏剧表演提供的文学脚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剧本的特点取决于戏剧舞台表演的规定。 对文学剧本的理解要与戏剧结合起来理解: 戏剧的要素与文学剧本 1.戏剧的特征: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表演包含了多种艺术成分,要依赖多种艺术的参与才能完成。剧本写作要遵循戏剧艺术的规范。制约剧本的主要因素是:舞台和表演。 ①舞台的特点和要求: 舞台是一个有限、固定的空间 写作剧本要考虑:什么样的故事和场面才能搬上舞台?不能搬上舞台的内容如何处理? ②表演的要求: 戏剧是演给观众看的,剧本要给表演创造空间。舞台表演是直观的、一次性的。剧本写作必须考虑适应观众接受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2.戏剧用来表现人物和叙事,其表现方法是用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包括动作和场景的提示) ①台词:主要指剧中人物的话语,是文学剧本的标志性要素,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 对白: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台词的主要部分。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交代背景有重要作用。 独白:人物内心语言的表达。 旁白:假设对方没有听到、对观众说的台词。对观众起到提示作用。 ②表演(动作和场景,其中场景分内景和外景) 舞台提示的内容之一:提示表演动作、人物形象、环境、布局等等。 《雷雨》舞台提示:时间(一个夏天的上午……)、地点(在周宅的客厅里……)、周宅的格局(左右侧各有一门,一通书房,一通饭厅……)、情境(所有的帷幔都是崭新的,家具非常清洁……),气候(郁热逼人……),人物(四凤约有17、8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 二、文学剧本的含义 综上:文学剧本是服务于戏剧、影视等舞台或荧屏艺术作品演拍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偏重于借助人物台词、动作、场景等手段,集中反映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人生,尤其以体现矛盾冲突见长。

浅析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 目录 第一章核心理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核心理论 (一) 描写: (1)人物描写:一方面是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人物的样子(相貌、体型、穿着、表情)、人物的身份。 心理描写:1.自己说:主角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以及主角内心的自言自语。2.别人说:其他人物说出主角的心理。3.作者描述角色的心理。4.读者自己去体会角色的心理。 (2)环境描写(场景描写):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气候)、社会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环境气氛(例如温馨的小屋)。 (3)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必要的,而其它描写有时可省略: 1.省略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根据角色的处境和言语,自己去体会角色的心理。此外,环境气氛也可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2.省略外观描写(人物的样子、环境的样子):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构思心中喜欢的样子。如果作者心中有喜欢的样子,读者就要依从作者的设定。

(4)小说中有些描写,无法直接做成影片: 1.抽象的概括:作者写“他一天忙得很”是生活描写,但是这句话是抽象的描述,而不是具体的描述,所以在影片中没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小说人物说他自己一天忙得很,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制作出来。 2.不表露的心理:作者描写“其实他内心郁闷。”这句话在影片中也无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由角色自述或别人说角色郁闷,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在影片中制作出来。 3.人物的身份:作者写“他是一个老师”,可是影片开场,他走在街上,谁知道他是干嘛的。 (5)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子、人物的身份。 环境:环境的样子。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动作、心理。 (二) 第三人称小说:作者作为局外人,描写各个角色,他怎么怎么样。第一人称小说:作者把自己想成主角,主角自述,我怎么怎么样。 第一人称小说的缺点: (1)第一人称小说,不适合拍成电影,剧本都是第三人称的。 此外,字数不够三万字,也无法做成影片,只够做小短片。 (2)主角自言自语的说“我怎么怎么样”,听着有点怪。 (3)第一人称小说,只能以主角的视角,写主角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事情,而不能直接描写其他人物所看和所听,限制比较大。 角色: (1)按照重要性,角色分为主角和配角。 小说分为主线剧情(主角的生活)和支线剧情(配角的生活),支线剧情用于辅助主线剧情,配角是支线剧情的主角。

汉语言文学一基础写作

第 1 页 共1 页 秘密★启用前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专业(本科)2013级 《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闭卷120分钟 一、分析题(共 20 分) 阅读文章《我们看云去》,分析作品的体裁是什么?请归纳其主题,并分析其写作思路和技巧。 《我们看云去》 时间总是脸上笼罩的乌云。一阵风似,来去匆匆,却很少看见你心园里盛开的玫瑰。春天已不知不觉地拜访那紧闭的百叶窗了。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好像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劳累。路旁绿地间泛起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舞厅里的音乐和小草一样郁郁葱葱了。看着那只风筝高高远远飘成了一方蓝天。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淡泊,而后幸福;宁静,而后欢乐。一路困顿,一路风尘,跋涉的路还是满山弯弯的小径。远远望去,目光只能蜿蜒爬行。崖畔的野杜鹃正怒放成赏人的风景。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经历了许多没有传奇的日子。寂寞紧紧相随,新的和旧的太阳送来的不只是影子。面对太多太多熟稔的荒原,何不潇洒地甩甩头发呢?然后走进红火的户外。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二、改写题(共 30 分) 把下面的诗歌改成一段散体文,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乡色酒》 作者/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也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三、作文题(共 50 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社会现实,以《拥着青春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 1、王勃,20多岁写了名噪一时的《滕王阁序》。 2、牛顿,23岁发现了万有引力,24岁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3、爱因斯坦,26岁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4、瓦特,29岁发明了蒸汽机。 5、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6、普希金,21岁写成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7、歌德,25岁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 可拆分区 ) (不可拆分区)

网络小说新手写作过程遇见的常见问题

网络小说新手写作过程遇见的常见问题(整理稿) 【PS:1.本文内容为整理小白牛《回答各种网文小说写作上的问题!》而来。版权归小白牛所有。 2.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新手迅速了解网文的部分写作技巧,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讨论,谢绝战斗。 3.如有新问题,欢迎轰炸原作者。】 正文整理: 1.突发好点子 写着写着对前面写的东西后悔了,是好多作者的共同点,这就是最典型的控制失误。 比如前面作者一冲动让主角上了女主角,可写几章后立马后悔,因为上了之后这个女主角就不太吸引人了,没办法玩暧昧了。但木已成舟,总不能再返回吧? 那么在写到类似情节的时候,就要想一想,上了之后,会引发哪些问题?或者用哪些方式来解决,换个女主?还是让她玩消失? 再比如:主角获得奇遇,功力陡然提升,这固然爽,但这是牺牲主角后续发展情节换来的爽,现在爽了,后面就不好爽。 写之前多想想,要克制住一时冲动,突然有好点子,要仔细分析这个点子会对情节造成什么改变,那改变之后会不会让原本理顺的情节变的不好控制。 2.神的问题 小说里,“神”应该怎么设定以及描写? 一般人的感觉,神应该无所不能,最基本的,神应当不必遵守规律,而能够创造规律。 但是这样写感觉就没法让主角与其抗争了。力量再大,又怎么对抗规律呢?(抱着神的大腿混神棍这条路暂时不考虑) 但是不这么写,仅仅设定神是一个强大的力量的生物——这样又感觉没理由称其为神了。还不如就将其作为一种生物吧。 两难。怎么办呢? 想问题要想本质! 神的规则力量是怎么来的? 是通过斩三尸证道,还是通过对自然的感悟,以及获取信仰之力后来的? 凡人杀人得拿刀砍,神杀人只要在心里想着你必须死,你哪怕壮的跟妖怪一样,也得立刻死。

基础写作

第一章绪论 1写作的完整过程 从自身来看,包括四个环节:采撷构思表达修改 与社会的关系看,分三个环节:前写作(素材积累)(显)写作(自我实现)后写作(与读者互动) 2写作互动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 3写作的内涵:广义:关于普通文体的基础性写作;狭义:通常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4写作的价值:电脑写作;写作可以超越个体的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的延续,精神的流传;增强记忆、检验思维、促进思维深化。 5现代科技对写作的影响:工具的变革引起写作主题观念的变化A增强了汉语写作融入了世界文化大潮流的信息B有助于形成开放交流的写作观;技术优势为写作带来了便利—存储资料、检索和下载资料、编辑排版;新型写作方式的影响主题的写作习惯;消极:沉湎与虚拟世界,忽略读书与阅世;技术手段的便利导致写作修改的缺失;抄袭的滋生冲击写作规范和道德。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1写作主题发生写作行为的原因: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2成为出色的写作者:思想理论,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 3影响写作主体的因素:情感与情绪责任与道义素质与人格经验与体验 4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在聚材中的主宰作用—写什么在构思中的主宰作用在表达、修改中的主宰作用 5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1写作客体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A写作客体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主体(即写作主体)的观照对象B写作客体还必须是写作主体的描述对象 2客体的属性:客观性对象性动态性历史性 3课题类型的多样化A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基础上,结合写作活动的特殊性,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对象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本身B划分:形象化客体好抽象画客体、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4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触发写作的动机;规定取材的质量;激活写作运思;检验写作成品 5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写作传播的信息源 6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身于客体中,或把自己当做客体,用客观的规律来约束、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再次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具体内容包括:A写作主体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或思维活动作为对象来认知,使之获得客体的属性B主体将自身融入客体中,使之成为写作客体的组成部分,在观照的同时观照自身。规定性(即写作主体在认知写作客体是应遵从的原则):主体对象化是写作主体对客体规律的顺应;将自我当做客体,即将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作为对象来认识,需要从深入挖掘和扑捉自己的感受入手;除了自身的融入还要处理好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度7语境即语言环境,包括语言因素,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广义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

网络小说写作技巧:人物设定之性格模型

第一型完美主义者:完美者、改进型、捍卫原则型、秩序大使 简介 ?非常正直,是非分明,并且有强烈的道德观。 ?理性、讲道理、自律、稳健有节制。 ?拥有高度的伦理道德感,对他们而言,真理与正义是最基本的价值观。 ?诚实与正直使他们成为杰出的道德师表、众人的典范、以及真理的见证。 ?极有原则,永远要求公正无私、客观公平,愿意为众人的利益提升自己。 最佳状况 ?具有极高的智慧与辨别力,超人一等的判断力,不论在什么状况下,似乎总知什么是最好的(就道德上而言)。 ?他们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级,因此有一种超越的眼光。 ?能给别人智慧的建议,并且有高远的理想和目标。 外表与气质 衣装整齐,严肃认真,目光有神,不苟且。安于本份,勤奋,刻苦耐劳,讲求公正,正义,尽忠职守。 说话方式 ?“这是应该的/不应该的!”“这是对的/不对的!” ?我可以啊不行啊你明白吗? 优点: ?勤俭、刻苦、节约自律性高,决定当天要做的事,绝不会拖到第二天 ?判断力与分析力高忍耐、讲理乐于助人与公正无私道德标准极高 中性 ?对人严格爱批评别人害怕犯错非黑即白 ?做事需要一个主观认同的立场,没有中立肤浅,予人识少少扮代表的感觉 缺点 ?对人不宽容批评多于赞赏情绪压抑心胸狭窄,固执,讨厌人批评自己 人格变化方向 ?处于安定和人格提升时:走向第七型,会放下拘谨的形象,变得风趣幽默,能够自嘲,肯作新尝试,会接纳他人意见。

?处于压力和自我防卫时:走向第四型,抑郁,自我批判,有时会自恋自怜,情绪低落,否定自己和充满无用感。 侧翼 ?1w2:倾向第二型,会比较热情、友善、愿意帮助和关心别人;也可能更吹毛求疵,好管人。在感情方面较痴情,占有欲强,任性,对情人的遭遇能够感同身受。失望时行为反复无常。 ?1w9:倾向第九型,性格比较随和老实、轻松、客观和抽离,不受他人影响。 为人建议 ?要做一个典范﹐而不是批评家。 ?不要太注重小节而忽略了整个处境。 ?原谅自己﹐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无止境地提高要求﹐折磨自己。 ?鼓励别人批评和提出错误﹐因为你吹毛求疵的形象可能已把别人吓怕﹐做错事都不告诉你﹐这样对你百害而无一利。 与之相处 ?谅解他们对你的批评﹐因为通常他们出于好意。称赞他们做事认真﹐可以的话主动分担一下他们的工作。?切忌隐瞒事实真相﹔做错事要认真的道歉﹐并承担责任。如果是初犯﹐而是被他们发现你的错误的话,他们通常都会原谅。如果错误是出自你的陋习或不专心﹐不认真的话﹐就麻烦得多了。 ?第一型的人是特别重小节的。例如约会切忌迟到(可以的话最好早到﹐因为他们也会)。他们也很重礼节﹐“唔该”﹐“多谢”这些词语绝不可少。 ?尽量避免直接否定他们﹐可以反过来问些启发他们思考的问题(例:如果…又会怎样?)﹐营造一个第七型的环境﹐他们会开放很多。 第二型助人者:成就他人者、助人型、博爱型、爱心大使 第二型人格 第二型人格是九型人格中的一型性格,名为助人型,又称为协助者。第二型是九型人格当中唯一其侧翼和升降人格都不是思考主导人格类型的人格。健康的第二型是感情投入的、体恤的、并对别人充满情感。总是能将心比心,照顾关怀他人的需要。他们诚恳、热心、有鉴赏力、并且鼓励他人。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非常大方,总是给予和帮助他人,充满爱与体贴,给人们所需要的,即使溢出他们的常规也照做不误。最佳状况:变得极为公正无私,不为自己着想,总是为他人着想,给予他人无条件的爱并且不求回报,觉得参与别人的生活是一种荣幸,是“圣洁的”、慈悲为怀的、谦虚的、并富有同情心的人。 外表与气质 热情亲切,满脸笑容,天真烂漫,永远有一张长不大的孩子脸,富有诱惑性,可随时变换成你喜爱的模样出现。说话方式 “噢!要你等待,真对不起。”“请来坐在这里,这里舒服一点!”“你真有心,专程来看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