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的10个技巧

小说写作的10个技巧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热爱。
而作为一名小说作者,如何写出好的小说,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小说写作的10个技巧。
1. 基本功小说写作,如同其他任何一门技艺一样,首先需要掌握基本功。
这包括语言、文学常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只有掌握基本功,才能为后续的写作奠定牢固的基础。
2. 观察力无论是创作小说还是其他文学作品,观察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力强的作家,能够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转化为文字,使得作品更加细腻真实。
3. 知识积累一个作家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启迪创作灵感,让小说更加有深度。
4. 想象力想象力是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创作出生动有趣、情节丰富的小说。
5. 灵活运用人物人物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传递情感、反映社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作家需要灵活运用人物,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6. 技法运用在小说写作中,技法是作家表现意境、增强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包括对比、象征、意象等,都是作家常用的技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法的应用需要适度,避免过度运用造成读者疲劳。
7. 内心体验一个好的小说需要有作者深入思考、内心体验的部分。
只有对生活充分领悟,才能为小说赋予生命力。
8. 简洁明了的写作写作风格的简洁明了,对于小说创作至关重要。
避免使用过分繁琐、难以理解的词汇。
简单明了的写作风格,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所表达的思想。
9. 意境营造良好的意境,可以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作家需要灵活运用细节、意象、语言等手段,为小说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10. 多读多看多读多看可以帮助作家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并从中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
只有对不同类型、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反复分析,作家才能逐渐掌握创作的精髓。
总之,小说写作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
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感染力强的好小说。
解析长篇小说

解析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较长的篇幅展示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对长篇小说的特点、作用以及创作技巧进行解析。
一、长篇小说的特点1. 多线叙事:长篇小说通常会涉及多个故事线,通过交织、叠加不同的情节构建起跌宕起伏的故事结构。
2. 丰富的人物形象: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有主角、配角、敌人等不同角色,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成长变化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精心构建的背景:长篇小说往往会设定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和地点,通过对社会、文化背景的描写,为故事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感。
4. 纵深描写:相对于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有更充裕的篇幅来展开故事,对细节、环境描写以及人物情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5. 丰富的主题和意义:长篇小说可以涉及多个主题,探讨生活、人性、社会问题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二、长篇小说的作用1.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长篇小说可以揭示社会的问题和现实的矛盾。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述,使读者对社会进行思考和触动。
2. 增长读者见识:长篇小说通常对历史、文化、地理等有较为专业的知识要求,通过阅读长篇小说,读者可以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见识。
3. 提供情感共鸣:长篇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表达力,通过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遭遇的挫折、冲突,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引发思考和共鸣。
4. 丰富想象力:长篇小说可以创造出一个立体的虚拟世界,在其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情节。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长篇小说,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三、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1. 合理把握情节:长篇小说需要展示多个故事线,作者需要合理把握情节的进展和节奏。
情节的安排应符合逻辑,有起伏和高潮,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2. 塑造立体人物: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言行和背景需结合情节合理设计。
人物塑造要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以使读者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怎样写好一部长篇小说?写长篇小说要注意什么?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短的十来万字,长的上百万字。
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不然写到一半,很容易给写'崩'了。
很多写作新手由于前期没有做好规划,写着,写着,就发现写不下去了,常常就会导致烂尾或者“太监”。
本期,唐歌为你分享的主题是:怎样写好一部长篇小说?写长篇小说应该注意什么?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1 制定写作计划,坚持日更,保质保量写长篇小说,就像是一场长途跋涉的冒险旅行,是一个需要持续输出的过程,每天都需要创作,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身心俱疲,导致很难坚持下来。
因此,无论是小说前期的布局规划,还是写作计划的制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对于长篇网文写手来说,必须保证每天最基本的更新量。
因为现在的读者选择太多了,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天足够的更新量,读者就会把你遗忘,离你而去。
制定写作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每天的状态,就和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一样,每天固定写作的数量,不用多写,但也不能少写。
同时,在写作比较顺畅的时候停笔。
村上春树说,在思路清晰的时候,停止当天的写作任务,这样第二天写作的时候,就可以立刻进入状态,而不是冥思苦想,或者说迟迟无法下笔。
最好保证每次有两个小时连续写作的时间,让整个创作的思路和节奏保持连贯。
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每天写2个小时,保证3000-5000字,3个月时间,也能写成25-45万字的小说了。
2 构建大纲骨架,把控小说的整体方向长篇小说往往情节丰富,人物众多,前期如果没有构建好一个清晰的大纲,后面的写作过程就会非常的凌乱和痛苦。
重点在于构思好主线情节,关键节点,搭建好故事的骨架,设计好人物的感情线,以及矛盾冲突。
而一些小情节,则要围绕着主线,为主线而服务,这样情节才能紧凑。
写作的时候目的性明确,就不容易写偏,写乱。
设计一个吸引人的开头。
背景和设定要一点点叙述出去,而不是一上来就是一大堆的设定,劝退读者。
你可以在一些小情节中,慢慢地交代清楚这些。
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与区别

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与区别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以其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小说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决定,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是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两种形式。
本文将探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与区别。
一、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长篇小说通常具有复杂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创作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以下是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1. 故事结构的规划:长篇小说的故事结构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在写作之前,需要对整个故事进行规划,包括主线剧情、支线剧情和人物角色的设定,确保故事有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
2. 人物形象的塑造:长篇小说中需要塑造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人物塑造不仅要有生动的外貌描写,还需要注意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3. 叙事方式的选择: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可以选择第三人称叙事或者第一人称叙事。
不同的叙事方式会影响读者对故事的认知和情感体验,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选择。
4. 剧情的推进和悬念的设置:长篇小说需要合理推进剧情,通过情节的发展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且适当设置一些悬念和转折,增加阅读的吸引力和紧张感。
二、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相比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以简洁的篇幅来展现故事,更强调情节的紧凑性和高潮的集中性。
以下是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1. 突出故事主题:由于短篇小说的篇幅限制,必须选择一个突出的主题来叙述。
在写作之前,需要明确小说的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故事,避免故事的分散和冗余。
2. 选取关键情节:短篇小说需要压缩情节,选取关键的情节进行叙述。
要选择能够最好地展现主题的情节,同时要注意叙述的顺序和衔接,确保故事的连贯性。
3. 快速建立人物形象:在有限的篇幅内,需要快速而准确地建立人物形象。
可以通过突出某个特点或者使用形象的比喻来塑造人物,使其在短时间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精心安排开头结尾:短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怎样写好小说的方法与技巧

怎样写好小说的方法与技巧
写好小说需要掌握以下方法与技巧:
1. 多读经典小说:阅读经典小说可以帮助你学习优秀的叙述技巧、人物塑造、情节构建等。
2. 确定故事主题:明确你小说想要讲述的主题,这有助于你构建故事框架和展开情节。
3. 深入研究人物: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包括外貌特征、性格、背景等,使读者能够情感上与他们建立联系。
4. 制定详细的大纲:在开始写作前,制定一个清晰的大纲可以帮助你掌握故事的整体结构,把握情节的发展。
5. 使用生动的描述语言:用具体、生动的词语描述场景和人物,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6. 控制节奏与故事张力: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合理安排起伏,保持读者的紧张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7. 适度运用对白:合理运用对话可以为人物个性的展示和情节的推进提供帮助。
8. 善于运用意象与象征:利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9. 保持逻辑与连贯性:故事发展要符合逻辑,情节之间要有连贯性,避免出现矛盾和不合理的情节。
10. 修订与修改:完成初步的写作后,反复修订和修改,减少冗余和累赘的部分,使作品更加精炼。
11. 多写多练: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多写作不同类型的小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2. 接受批评与反馈:虚心听取其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
总结起来,写好小说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综合运用技巧和方法,提高故事的质量和阅读体验。
长篇小说写作从构思到完成的步骤和方法

长篇小说写作从构思到完成的步骤和方法写作一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作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使作品完整而精彩,作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运用合适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长篇小说写作的整个过程,从构思到完成,帮助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展示创作才能。
1. 构思阶段构思是确立整个小说的基本框架和主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作者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a. 主题选择:选择合适的主题是写作的基石。
作者可以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挑选与社会现象相关的主题,这有助于作品与读者产生共鸣。
b. 人物塑造:塑造鲜明而立体的人物是小说成功的关键。
作者可以为每个角色设计详细的人物背景和性格特点,并确保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动机。
c. 故事线索:故事线索是串联整个小说的纽带。
作者可以为故事设定一个引人入胜的起因,结合主题的发展逐步展开情节。
2. 素材收集素材收集是指作者收集与小说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过程。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于自身经历、阅读、调查等渠道。
作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收集素材:a. 阅读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了解前人的创作经验和观点。
b. 参观实地,亲身体验与小说中场景相关的地点,感受环境氛围。
c. 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从业者进行交流,获取更深入的了解。
3. 框架构建框架构建是指在构思的基础上,为小说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
作者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来完成这一步骤:a. 大纲设计:通过制作大纲,将故事主线和分支情节合理组织起来。
大纲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章节来规划,有助于整体把握。
b. 人物关系图:绘制人物关系图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有助于避免角色之间关系的混淆和矛盾。
c. 时间轴:绘制时间轴可以帮助作者合理安排事件的发展顺序。
这有助于确保故事逻辑流畅,没有矛盾和时间线上的错误。
4. 写作过程写作是小说创作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a. 定时定量:为了保持创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可以制定定时定量的写作计划。
小说写作技巧总结

小说写作技巧总结1.简练的句子和节奏感:在写小说时,应该尽量避免长句和繁杂的修饰语。
用简洁明了的句子来表达思想,同时注意句子的节奏感,使读者感受到故事的起伏和紧凑感。
2.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要写好小说就要塑造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除了外貌描写,更重要的是要展现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和背景等方面的特点,这样读者才会对人物产生共情。
3.合理的情节设置:情节是小说发展的线索,要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引起他们的兴趣,需要设计合理的情节设置。
情节要有起伏和高潮,同时要避免突兀和牵强,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4.生动的场景描写:场景描写是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真实感的重要环节。
通过详细描写场景的细节,比如气味、声音、色彩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增加故事的可信度。
5.灵活运用对话:对话是人物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关系的重要手段。
要注意让对话自然流畅,避免过多的对话剧情。
对话内容要具有情感层次,透露人物内心的矛盾和主题的发展。
6.适当使用回忆和闪回:回忆和闪回是小说中常用的叙事方式,可以通过回顾过去或者回忆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发展。
但过多的回忆和闪回会打断故事的连贯性,所以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运用。
7.耐心培养读者的好奇心和悬念:在小说中,要善于培养读者的好奇心和悬念感,通过适时的情节发展和信息释放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意愿和求知欲。
8.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手法:比喻和隐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来描绘事物,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10.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意识:要写好小说,作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意识。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洞察,可以创造出更真实、更有价值的故事,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创作长篇小说的步骤与技巧

创作长篇小说的步骤与技巧写作长篇小说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创作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若想成功地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以下是一些步骤和技巧,可供参考。
1. 确定创作主题和故事情节在着手创作长篇小说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故事情节。
这有助于为整个写作过程提供指导和方向。
思考自己要表达的核心主题,然后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读者产生兴趣和共鸣。
2. 创建角色和设定背景一个好的小说需要有具有鲜明个性和复杂情感的角色,以及真实可信的背景设定。
为每个角色赋予独特的特征、人物关系和目标,使读者能够与他们产生联系和共鸣。
同时,为小说设定一个生动的背景环境,增加故事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3. 进行详细的大纲规划在开始实际写作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大纲计划非常重要。
大纲可以帮助创作者合理安排故事发展的逻辑,将情节、冲突和转折点有机地连接起来。
大纲还可以帮助创作者预估故事的长度和结构,确保整个写作过程进展顺利。
4. 规划章节和段落结构长篇小说通常需要划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之间应该有连贯的过渡,使故事流畅自然。
在每个章节内,段落的结构也应该合理划分,以便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在规划章节和段落结构时,创作者可以考虑使用回忆、对话、描写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5. 创造紧凑有吸引力的开头一篇长篇小说的开头对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至关重要。
需要创造一个紧凑有吸引力的开场,能够迅速引发读者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可以通过描述引人注目的场景、引发悬念或者展现主角的独特特征等方式来实现。
6. 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创作长篇小说需要持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因此需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可以制定规律的写作计划,每天或每周为小说创作留出专门的时间。
同时,写作过程中也要注重保持尽可能高的写作质量,通过修订和修改来不断提升作品的水平。
7. 轻松阅读和学习其他作家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接触可以帮助创作者加深对各种文学元素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一、要强化写作的难度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从经验层面上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从精神层面上说,没有自身的体验和心灵的说服力——苍白和虚假,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的通病。
消费潮流在过度地消耗小说,小说写作已经失去难度。
没有难度的写作,不过是一种平庸的复制——无论是经验的自我重复,还是精神的变相克隆,都意味着对写作的创造精神的放弃。
重申写作的难度(艺术的难度和心灵的难度),就意味着作家必须对艺术世界有独特的发现,对人性世界有崭新的认识,因为小说写作的使命并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还需要完成一种故事精神,还需要书写广大的世道人心,从而为当下的生存境遇作证。
然而,就当下的长篇写作的现状而言,叙事上的探索几乎已经停止,写作似乎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的较量。
一些能对经验进行精细摹写的作品大行其道,但很少人会去追问:在这些经验的下面,作家对世界、对人心究竟有多少新的发现?比如,毕飞宇的写作才华是显著的,他的《玉米》就以精细著称,获誉良多,大概是受了外界的鼓舞,毕飞宇近年的写作,包括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都往《玉米》的路子上用力,可在我看来,他之前的《青衣》,无论是对存在的发现还是对人心的洞察,都远在《玉米》之上——毕飞宇如果选择的是沿着《青衣》的写作路子往下走,他的成就我想会大得多,因为《青衣》是真正对人性的书写有创见的小说;而如何获得写作创见,许多时候,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大的写作难度。
长篇小说尤其如此。
它的核心品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要扩展经验的边界尽管本雅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预言经验已经“贫乏”和“贬值”,并对故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信任,但随着消费主义的迅猛崛起,经验和故事在小说写作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只是,在这些盛行的挂着个人标签的经验丛林中,许多的“个人经验”,都带着公共价值的烙印,它并没有脱离某些思想总体性的支配。
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长篇小说才会呈现出那么多相类似的经验类型——无非是身体的或肉欲的,官场的或商场的,野史或者传奇;不仅经验投合了市场的趣味,就连经验推进的方式都大同小异。
相反,二十世纪中国那些沉痛的现实却少有人正面触及。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留学生女学生之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今天的小说材料,又何尝不是翻来覆去地用这三种?“除此之外,别无材料”之困境,在当下的长篇小说界,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
当作家那点有限的个人记忆、个人秘史被腾空之后,写作将何以为继?当“作小说的人的报酬也丰富起来了”、作家的生活日益优越之后,他和自己身外那更广阔的现实如何再建立起亲密、内在的关系?或许因为看到了这一危机,我才特别推崇像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这样的长篇:莫言处理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贾平凹所写的是他已经远离多年的乡土生活,但都写得逼真而惊心动魄——他们对自己的叙事对象,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的。
这样的写作确实大大扩展了当代小说经验的边界。
所以,我认同格非所说的话:“中国作家在经过了许多年‘怎么写’的训练之后,应重新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
”——怎么写固然重要,但写什么也同样考验作家面对世界发言的能力。
世界不能沉默,人必须站出来说话,这是我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个迫切期待。
三、要有叙事的说服力小说有了好的材料、新的经验之后,还要找到一种好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它。
关于叙事,许多中国作家都是受了训练的,他们在大的方面很有想法,但在叙事推进的细节上,却往往因为漏洞太多而缺乏说服力。
有些是语言的情境不合,有些是情节的逻辑不对,有些是人物性格前后断裂———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疏忽,往往会瓦解整部长篇小说的真实根基。
王安忆在《大家》二○○五年第六期发表《小说的当下处境》一文,里面专门谈到了小说中的“生计”问题,也就是小说中的人物是靠什么生活的?她认为,作家必须谨慎地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你不能把你的生计问题合理地向我解释清楚,你的所有的精神的追求,无论是落后的也好,现代的也好,都不能说服我,我无法相信你告诉我的。
”这话说得真好。
小说一旦写得叫人“无法相信你告诉我的”,这个小说肯定就失败了。
今天的作家们,有多少人真正在意那些微小的细节对读者的说服力?我读过一个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他里面为了表现一个绝望的诗人如何想同文坛决裂,就说,他把每天收到的各种杂志报纸拆都不拆就扔到厕所的马桶里放水冲掉——现实中能找到那种可以把成堆的杂志都冲掉的马桶吗?我还读过一个更著名的作家的长篇小说,写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故事,里面写到:“他知道自己在厕所里偷看到的五个屁股,有四个是不值钱的跳楼甩卖价,可是林红的屁股不得了,那是价值连城的超五星级的屁股。
”“他不再供应免费的午餐”等等。
——“跳楼甩卖价”、“超五星级”、“免费的午餐”这样一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的词,将它用在六十年代的现实语境里、用在主人公的自叙(“他知道”)里,语言上的粗糙自不待言,叙事上的说服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这样明显的叙事漏洞,我还可以在今天的长篇小说写作中找出许多。
必须看到,小说的真实是在叙事中一点点地建立起来的,忽视细节,滥用词语,都会导致叙事说服力的丧失;没有说服力,就无法唤起读者对小说的基本信任——无“信”,就无“立”;立不起来的小说,绝不会是好小说。
这让我想起瞿世英在《小说的研究》中所说的:“小说怎样才有好材料呢?最要紧的是一个‘信’字。
”“材料不可靠,布局不会好的。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中,也举《堂吉诃德》和《变形记》等小说为例子,指出作家在讲述的内容和讲述的方式上的统一,才使得这些作品“被赋予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这些都是写作的金玉良言。
摹写现实的小说假若在材料(情节和语言)上无“信”,在叙事上四、要有“文章”的从容当下的长篇小说大多数都写得太紧张了,叙事缺乏耐心,写人记事也不放松,过分强调故事和冲突,反而失了写作的平常心;小说虽然写得好看,但没有味道。
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作家越来越受西方语言哲学和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写作的技术日益成熟,可写作所要通达的人心世界却越来越荒凉——小说如果只是故事的奴隶,而不能有效地解释人心世界的秘密,小说存在的价值也就变得非常可疑了。
近读王蒙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尴尬风流》,感触很多。
它里面的三百多个小故事,都是些闲散的生活笔记,这些闲心、闲笔,使《尴尬风流》看起来不像长篇小说,而更像是一篇篇“文章”。
我以为,这种“文章”传统的恢复,恰恰是得了中国小说的神髓的。
中国小说的叙事精神,从来不是只跟着情节走的,它在制造故事的同时,往往也把小说叙事当作“文章”来经营。
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写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么凶险、狠毒的场面,可作者仍然不忘来一句“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
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
”——这就是写“文章”时才有的闲笔,这就是一个小说家的从容。
中国古典小说中常常穿插诗词歌赋,甚至故意将故事情节停下来,大写一个人的穿着或者一桌酒菜的丰盛,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小说本身的紧张,使小说因为具有了“文章”的味道,而变得从容、沉着——这是中国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今天,它差不多就要失传了;而《尴尬风流》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中国当代小说的困境之一,就在于许多作家把小说写得太像小说了。
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作家在小说中不断地加快叙事节奏,编造曲折情节,几十万字的小说写下来,没有一处是体现作者的闲心和闲笔的,也毫无“文章”该有的那种从容、潇洒的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五、要对世界存一颗赤子之心刘半农说,小说家最大的本领有二,“第一是根据真理立言,自造一理想世界。
……第二是各就所见的世界,为绘一维妙维肖之小影。
”(《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我想,联系“理想世界”和“所见的世界……之小影”之间的绳索,就是作家的“心”。
“心”是一部小说的魂灵。
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由此引申,最好的文学,也该是找“心”的文学、寻“命”的文学,在作品中建立起了人心世界的丰富维度的文学。
这方面,《红楼梦》是最杰出的范本。
曹雪芹写林黛玉“泪尽而亡”,突出的正是她的心死。
在第四十九回,黛玉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恰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恰不多。
”———以眼泪“少了”来写一个人的伤心,这是何等深刻、体贴、动情的笔触。
所以,脂砚斋指出,曹雪芹在写林黛玉“泪尽而亡”的同时,他自己也是“泪尽而逝”。
这点可在脂砚斋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的批语上看出:“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没有一颗对世界、对人类的赤子之心,又何来“泪尽”、“泪亦待尽”这样的旷世悲伤?王国维赞李后主的词“不失其赤子之心”,叶嘉莹评李后主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说他一语直指宇宙之心,这些都和脂砚斋评《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是,当代小说能让作者弹泪、让读者摸到作者的赤子之心的又有几部?从新闻里找材料,从影碟里找灵感,从流行里找元素,这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界的一大景观。
写作正在失去基本的诚实,作家之“心”正在死亡;虚构成了和“心”无关的编造,写作就越来越像是一种精神的作假。
基于此,长篇小说写作的理想出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恢复“心”之尊严,使写作再次深入到人心世界,重铸真实、感人的力量。
金代元好问有两句诗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意思是一个人写的文章若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话,又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见人?这话用在小说写作上也合适。
尽管小说所写的多为虚构,但它内部的精神潜流,却需扎根于那颗真实、温润的“赤子之心”——如果说,短篇小说的写作还能靠技巧取胜,那么,长篇小说的写作所考验的就完全是一个作家的心灵质量了。
当然,关于长篇小说写作,所要重申和强调的,远比我上述所论的要多得多。
但所谓的常识,其实就是基本的事物,是写作所要遵循的最低限度的原则。
难度、说服力和赤子之心,是长篇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扩展经验的边界,重获“文章”的从容,也是长篇小说写作应该正视的问题。
从这里出发,长篇小说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写作尊严和精神气度。
而对于那些无视这些写作常识的人,我愿意借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末尾所说的话来劝告他:“请忘掉一下子就动手写长篇小说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