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考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考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考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考

发表时间:2019-03-25T11:34:27.0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唐王娜

[导读] 摘要:“‘现代’已经从一种时间范畴、时间概念变成了一种观察和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视角。”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现代’已经从一种时间范畴、时间概念变成了一种观察和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视角。”建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这是我国独特国情和复杂国际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迫切要求。如果没有观察当前主体间的诸多对立和冲突现象的方法和视角,没有深刻理解和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问题,也就难以把捉消极和冲突背后的积极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转化为上升的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1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现代性问题域

1.1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处境

在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时间里,国际社会大变革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大舞台的中央。建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判定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现代性问题域中,即处在由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处在社会主义现代性建设的历史过程中。

进入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遭遇新问题的困扰:优秀传统文化、先进革命文化不断被解构,李白、雷锋、董存瑞等不再是模范学习的对象,而成为娱乐的对象;90后、00后新生代的日常生活被网购、代购、贷款、兼职等经济行为占据,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不再是主要生活;腐败、房贷、就业压力、恶性事件等社会问题成为舆论焦点,网络被情绪性和暴力性语言充斥,个人更多关注情感体悟和切身利益等等。

1.2现代性的全球化

现代性蕴含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所谓现代文明,初始地说来并且本质上重要地说来,是由资本为其奠定基础、并为其指定方向的。”马克思向我们揭示了资本对开启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他以资本的产生向我们指证了:“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马克思所讲的“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道:“‘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的杂质,或多或少地由于每个国度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而改变了形态,或多或少地有了发展。”这种特殊的发展和形态改变,可以说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次全面的社会重组,这是旧世界的消失而新世界的形成。”在这样的重组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变化之快深感惊讶,描述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特点:“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2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思路

2.1坚持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论视野。

“现代性”从诞生之日起,就含有深刻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将现代社会概括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从来没有把现代性的生成及其本质看作是一个抽象的精神运动。”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现代性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社会问题。对“现代性”的解读绝不能仅仅从时间断裂的意义上进行,还要从新的时代精神的生成上把握现代社会的内在性。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发展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饱含曲折和冲突的过程。马克思论述资本在形成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威力,科学把握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给我们揭示了现代性的“神奇”之处,即“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对现代性所产生的积极成果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马克思也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性所导致的各种社会裂变和异化现象。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表现为对商品社会的批判,商品社会的出现在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对社会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带来严重扭曲,体现在社会关系的“物化”“抽象”的统治和形式化的控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虚构的个人劳动所得财产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雇佣劳动的基础上的,“工人阶级作为非人的存在价值和境遇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为根本性的现代性问题”。

2.2辨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机遇与风险

对于资本,我们很多人的理解还不够清楚。就是一般社会公众甚至部分学者对资本依旧进行二元化地分割。一些研究经济、文化、政治的学者就认为“资本”很好,没有资本就无法实现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无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资本在文化、政治领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另一派则认为“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肮脏的血液”,资本带来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主体性受到资本的挤压等。人们对资本的这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实际上说明我们需要更细致、准确地去分析资本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常常将资本当作资产阶级的特有产物,许多领域都讳言资本,更别说作为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论界特别是社会公众能够特别清醒地、全面地理解资本,而不是各走各的极端,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并拥有坚定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2.3判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本的力量对我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影响,使社会不断滋生着物化现象与物化意识,它们在教育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教育中人屈从于市场逻辑。”资本使人越来越深地陷入物的宰制,物对人的统治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人不再是纯粹的、相互交往的、全面发展的人,人成为孤立的、“抽象”的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物的关系。中国的现代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世界历史性个人。这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中国从属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进程中,这就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占有现代文明的先进成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的世界人,能够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不完全从属于资本逻辑下的“现代文明”,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被西方模式统治,而是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中国灵魂的个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