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脚步 ——回顾历次党代会

合集下载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简要内容及意义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简要内容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大——16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最新)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最新)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

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大:1922年7月16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召开。

主题:为解决国共合作问题统一党内认识。

四大:1925年1月11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五大:1927年4月27日在武昌举行。

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六大:1928年6月18日在莫斯科召开。

主题: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

七大: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

主题: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

八大:1956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

九大:1969年4月1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所谓经验成果。

“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

十大:1973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批判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

但是大会通过的由张春桥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

大会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着党的最高利益和意志,是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会议。

通过历届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2日在上海召开。

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二、党的早期历次代表大会(1922-1927年)在党的早期历次代表大会中,党团结全党同志,不断总结革命经验,明确了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基本路线。

这一时期的代表大会还涉及到土地革命、军事和组织建设等重要议题。

三、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大会(1928-1945年)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27年召开,确立了全党的土地革命纲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1945年召开,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经验,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代表大会(1949年至今)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45年召开,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并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

随后召开的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包括实行计划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建设、开展文化大革命、进行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和政策。

五、党的新时期的代表大会(2012年至今)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召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包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总结: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会议,通过这些会议,党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仅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提出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大: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

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五大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六大: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革命的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为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力量为工农阶级;革命的前途为社会主义。

中共历次会议整理

中共历次会议整理

中共历次会议整理中共历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以下是对中共历次会议的整理。

1.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纲领和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

2.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一年来的工作,确定了党的任务和路线,统一了领导机构。

3. 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决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

5. 中共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提出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任务。

6. 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北伐战争阶段的经验教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内整风运动。

7. 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论政策》和《论联合政府》文件,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和建设任务。

8. 中共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9. 中共九大: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党的总路线。

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资料

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资料

历届党代会资料:/GB/64162/64168/index.html历届人代会、政协会资料:/item/lianghui/zlhb/zlhb.htm 中共历届党代会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 3月18日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6日中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具体时间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8 月初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7 月 31 日,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

二、遵义会议(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会议)
1、时间、地点 1935年、贵州遵义 2、内容: 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和红军; 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
一、中共一大
1、召开的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一艘游轮上 2、内容: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确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成立了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它的成立是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三、中共七大( 2、内容: 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 力量,在中共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 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 导思想。 (3)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的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 (1)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 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doc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doc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辉的脚步——回顾历次党代会编者按: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回望历史,新中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

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我党又奋斗了整整63年。

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由此,我们将从历史的视野中,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光辉的轮廓与历史变迁。

在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中,我党已召开过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代会)。

每次党代会,大都是在当时形势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研究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做出确定行动纲领的决策,在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党代会召开的时间间隔,从建党早期大致每年一次,到2年、仃年、11年、13年、4年一次,再到党的十二大后固定每5年一次;党代会的会址,从上海、广州、武汉,到莫斯科、延安,最后到北京。

这种时空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从小到大、从秘密到公开、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程。

党代会是党的发展历程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党的历史的重要节点。

回顾党代会的历史,也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回顾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

出席党的一大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

此外,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慧增。

他们代表着全国5 0多名党员。

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

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一新。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数据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 9 4 1年在党建立2 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

中国共产党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党的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中国共产党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中国共产党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党的四大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党的五大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六大1928年6月侣日至7月17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

党的六大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了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党的六大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党的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中国共产党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的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大会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利伯维尔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中国共产党九大1969年4月1—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九届一中全会于1969年4月28日下午举行会议,选举了中央机构。

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于1970年8月23日—9月6日在江西庐山举行。

毛泽东主持会议。

周恩来宣布全会的议程,重点讨论修改宪法、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和加强战略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十届二中全会1975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选举邓小平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一大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1978年12月侣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决定,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冲破了“左”倾的观念,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袖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 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二大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大会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侣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侣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www.)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大会指出:(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4)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5)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