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全面高清大图

合集下载

人体十四经穴位图幻灯片(真人)

人体十四经穴位图幻灯片(真人)
人体十四经穴位图幻灯片(真人)
3D
人 解 剖 学 透 视 图 ( 男 性 )
2020/8/1
2
3D
人 解 剖 学 透 视 图 ( 女 性 )
2020/8/1
3
3D
人 解 剖 学 骨 骼 图
2020/8/1
4
针 灸 常 用 穴 位 挂 图 ( 男 性 正 面 )
2020/8/1
5
针 灸 常 用 穴 位 挂 图 ( 男 性 背 面 )
2020/8/1
35
足 少 阳 胆 经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36
足 厥 阴 肝 经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37
常 用 头 顶 部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38
头 颈 部 常 用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39
耳 门 、 听 宫 、 听 会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45
腹 部 常 用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46
下 腹 及 小 腹 部 常 用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47
肩 背 部 常 用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48
腰 骶 部 常 用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49
2020/8/1
2020/8/1
20
足 太 阴 脾 经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21
足 太 阴 脾 经 胸 腹 穴 位 ( 男 性 )
2020/8/1
22
脾 之 络 穴 大 包 穴 位 ( 男 性 )

(完整版)人体穴道图解(完整版)

(完整版)人体穴道图解(完整版)

人体穴道(那是相当的专业,让你大长见识)特效穴位: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全屏欣赏]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全屏欣赏]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高清彩图,建议收藏!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高清彩图,建议收藏!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高清彩图,建议收藏!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人体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收藏版)

人体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收藏版)

⼈体⽳位图及作⽤功效(收藏版)⼀、⼈体头部⽳位图及作⽤功效头维⽳的作⽤:治疗⽬痛、眼跳、头痛头维⽳上关⽳的作⽤:治疗⽿聋、⽿鸣、偏头痛、上⽛痛、⾯神经⿇⽊上关⽳下关⽳的作⽤: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下关⽳翳风⽳的作⽤:治疗⽿聋、⽿鸣、下颌肿痛、⾯神经⿇痹及痉挛翳风⽳颊车⽳的作⽤: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下颌关节紧闭颊车⽳颧髎⽳的作⽤:治疗⾯部神经⿇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痛颧髎⽳⼤迎⽳的作⽤: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下颌肿痛、⾯部浮肿⼤迎⽳神庭⽳的作⽤:治疗头痛、⿐病阳⽩⽳阳⽩⽳的作⽤:治疗头痛、⽬眩、眼跳、夜盲丝⽵空⽳的作⽤:治疗偏正头痛、⽬眩、⽬⾚、眼跳丝⽵空⽳睛明⽳睛明⽳的作⽤:治疗眼部诸疾患四⽩⽳四⽩⽳的作⽤:治疗⾯神经⿇痹、⽬部疾患、⾯神经痛巨髎⽳的作⽤:治疗⾯神经⿇痹、⽬部疾患、⽛痛、⿐炎、泪囊炎巨髎⽳⽔沟⽳⽔沟⽳的作⽤: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兑端⽳的作⽤:治疗⿐窦炎、⿐息⾁、⽛龈肿痛上星⽳的作⽤:治疗头痛、⽬痛、⿐痛上星⽳攒⽵⽳攒⽵⽳的作⽤: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痛、⿐塞、⾯肿瞳⼦髎⽳瞳⼦髎⽳的作⽤:治疗眼部疾患、头痛⼆、胸部腹部⽳位图及作⽤功效天突⽳的作⽤: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失⾳、噎嗝天突⽳璇玑⽳的作⽤: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璇玑⽳神藏⽳的作⽤: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神藏⽳华盖⽳的作⽤:治疗咳喘、胸满华盖⽳膻中⽳的作⽤:治疗⽓短、哮喘、噎嗝膻中⽳神阙⽳神阙⽳的作⽤: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海⽳的作⽤: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肿⽓海⽳关元⽳的作⽤: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关元⽳中极⽳中极⽳的作⽤: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下腹痛、⽔肿曲⾻⽳的作⽤:治疗遗精、⾚⽩带、尿闭曲⾻⽳横⾻⽳横⾻⽳的作⽤: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迎⽳的作⽤:治疗咽喉肿痛、⾼⾎压⼈迎⽳缺盆⽳的作⽤:治疗咳喘、胸满、项强缺盆⽳神封⽳的作⽤: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神封⽳期门⽳的作⽤: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期门⽳不容⽳的作⽤: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咳嗽不容⽳章门⽳的作⽤: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章门⽳太⼄⽳太⼄⽳的作⽤: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的作⽤:治疗胃肠疾患、⽔肿、⽉经不调天枢⽳⼤横⽳的作⽤:治疗腹泄、便秘、⼩腹痛、胃下垂⼤横⽳外陵⽳的作⽤:治疗脐周痛外陵⽳带脉⽳的作⽤:治疗妇⼥经带病、腰肋痛⽔道⽳⽔道⽳的作⽤:治疗⼩腹胀满、尿闭、腹⽔、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的作⽤:治疗腹痛府舍⽳⽓冲⽳⽓冲⽳的作⽤: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的作⽤:治疗腹胀痛、尿闭冲门⽳三、⼈体背部⽳位图及作⽤功效定喘⽳肩中俞肩中俞⽳的作⽤: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肩外俞⽳的作⽤: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的作⽤: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肩井⽳秉风⽳秉风⽳的作⽤: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的作⽤:治疗肩胛痛、⼿⿇、⽿鸣、⽿聋、上肢痛天宗⽳臑俞⽳的作⽤:治疗肩臂酸痛臑俞⽳膈俞⽳的作⽤:治疗咳嗽、吐⾎、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膈俞⽳魂门⽳魂门⽳的作⽤: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的作⽤: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脾俞⽳京门⽳的作⽤: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京门⽳三焦俞⽳的作⽤: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三焦俞⽳⽓海俞⽳的作⽤:治疗腰痛、痔疮⽓海俞⽳关元俞⽳的作⽤: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关元俞⽳膀胱俞⽳的作⽤: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膀胱俞⽳秩边⽳的作⽤:治疗腰痛、坐⾻神经痛、前列腺炎秩边⽳四、胳膊⼿部⽳位图及作⽤功效商阳⽳的作⽤:治疗⼿痛⿇、脑充⾎商阳⽳少商⽳的作⽤:治疗喉哑、⿇痹、呕吐、呃逆少商⽳合⾕⽳的作⽤: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痛、⽉经闭合⾕⽳阳溪⽳阳溪⽳的作⽤:治疗⼿痛⿇、⽿⽬齿痛阳池⽳的作⽤:治疗感冒、上肢、⼿腕关节炎阳池⽳⽀沟⽳的作⽤:治疗⼤便秘结、⼿⾜倦怠⽀沟⽳四渎⽳的作⽤:治疗齿痛、肘臂痛四渎⽳⼿三⾥⽳的作⽤:治疗齿痛、半⾝不遂⼿三⾥⽳曲池⽳的作⽤:治疗肘中痛、⽉经不调、上臂痛、半⾝不遂曲池⽳肩髃⽳的作⽤: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不遂肩髃⽳曲垣⽳的作⽤:治疗神经痛、肩部⿇痹曲垣⽳肩髎⽳的作⽤: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痹肩髎⽳肩贞⽳的作⽤:治疗肩关节炎、上肢⿇痹肩贞⽳臂臑⽳的作⽤:治疗颈椎病、⼿臂不举臂臑⽳消泺⽳的作⽤:治疗颈痛、⿇痹、头痛消泺⽳中魁⽳的作⽤:治疗⼿指不伸少泽⽳少泽⽳的作⽤:治疗⼝⼲、前臂痛、⼩指痛、头痛液门⽳的作⽤:治疗⼿臂痛、头痛、齿痛液门⽳前⾕⽳前⾕⽳的作⽤:治疗吐⾎、⽿鸣、⼿痛后溪⽳后溪⽳的作⽤:治疗肘臂痛⿇、⽿聋中渚⽳的作⽤:治疗头痛、⽿聋、⼿臂痛不得屈伸中渚⽳腕⾻⽳腕⾻⽳的作⽤:治疗腕痛、⿇痹、指肿阳⾕⽳阳⾕⽳的作⽤: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聋、⽿鸣养⽼⽳的作⽤:治疗肩臂痛⿇、弱视养⽼⽳外关⽳外关⽳的作⽤:治疗上肢⿇痹、半⾝不遂⽀正⽳⽀正⽳的作⽤: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间使⽳的作⽤:治疗调经、⼼脏病、中风、液肿间使⽳列缺⽳的作⽤:治疗头痛列缺⽳内关⽳的作⽤:治疗半⾝不遂、臂痛、⼼脏病内关⽳⼤陵⽳的作⽤:治疗⼼脏病、热病⼤陵⽳神门⽳的作⽤:治疗失眠、头晕痛、⼼脏病神门⽳鱼际⽳的作⽤:治疗齿痛、头痛鱼际⽳少府⽳的作⽤:治疗⼼脏病少府⽳劳宫⽳的作⽤:治疗中风、齿痛劳宫⽳少商⽳少商⽳的作⽤:治疗喉哑、⿇痹、呕吐、呃逆五、⼈体腿部⽳位图及作⽤功效条⼝⽳条⼝⽳的作⽤: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胃肠病丰隆⽳的作⽤:治疗下肢痉挛、痛⿇丰隆⽳下巨虚⽳的作⽤:治疗坐⾻神经痛、脑贫⾎下巨虚⽳解溪⽳解溪⽳的作⽤: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的作⽤:治疗胃胀、⾜⿇痹冲阳⽳陷⾕⽳的作⽤:治疗胸胀痛、盗汗陷⾕⽳内庭⽳的作⽤:治疗腿肿、头痛、转筋内庭⽳箕门⽳的作⽤:治疗腿痛、⽣殖器病箕门⽳膝阳关⽳膝阳关⽳的作⽤:治疗膝关节炎、下肢⿇痹、脚⽓地机⽳的作⽤:治疗⼩腿痛⿇、胃肠病地机⽳阳陵泉⽳的作⽤:治疗半⾝不遂、关节炎阳陵泉⽳⾜三⾥⽳⾜三⾥⽳的作⽤:治疗脚⽓、⿇痹漏⾕⽳的作⽤:治疗⼩腿痛、神衰、脊髓病漏⾕⽳三阴交⽳的作⽤: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阴交⽳三阳交⽳的作⽤:治疗⼩腿痛、颈椎痛三阳交⽳阳辅⽳的作⽤:治疗腰腿痛阳辅⽳悬钟⽳的作⽤:治疗⼿⾜不遂、⼀切⾻病悬钟⽳复溜⽳复溜⽳的作⽤:治疗下肢⿇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的作⽤:治疗四肢⿇痹太溪⽳照海⽳的作⽤:治疗下肢病、肾病照海⽳公孙⽳公孙⽳的作⽤:治疗⼀切⽓病环跳⽳的作⽤:治疗腰腿痛、半⾝不遂、舒经活⾎、神经痛环跳⽳承扶⽳的作⽤:治疗坐⾻神经痛、下肢瘫痪承扶⽳殷门⽳的作⽤:治疗腰腿痛、坐⾻神经痛殷门⽳委中⽳的作⽤:治疗腰背痛委中⽳浮郄⽳的作⽤: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神经痛浮郄⽳委阳⽳的作⽤:治疗膝关节痛、此⽳解热委阳⽳合阳⽳的作⽤:治疗脊髓病、抽筋合阳⽳承筋⽳承筋⽳的作⽤:治疗⼀切筋痛筑宾⽳的作⽤:治疗腿痛筑宾⽳申脉⽳的作⽤:治疗痉挛、此⽳主伸展⼀切申脉⽳⾦门⽳的作⽤:治疗癫痫、筋病⾦门⽳京⾻⽳的作⽤:治疗脚痛京⾻⽳仆参⽳的作⽤:治疗⾜跟⾻痛仆参⽳六、脚部⾜底⽳位图及作⽤功效涌泉⽳的作⽤:治疗⾼⾎压、呃逆、此⽳主将⼀切涌泉⽳丘墟⽳的作⽤:治疗坐⾻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丘墟⽳解溪⽳的作⽤: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解溪⽳中封⽳的作⽤:治疗全⾝⿇痹、腰痛、遗尿中封⽳冲阳⽳的作⽤:治疗胃胀、⾜⿇痹冲阳⽳⾜临泣⽳的作⽤:治疗全⾝⿇痛、眩晕⾜临泣⽳陷⾕⽳的作⽤: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陷⾕⽳太冲⽳的作⽤:治疗腰痛、调经太冲⽳内庭⽳的作⽤:治疗腿肿、头痛、转腹内庭⽳⾏间⽳的作⽤:治疗便秘、腹痛、腰痛⾏间⽳侠溪⽳的作⽤:治疗⽿聋、头晕痛、下肢⿇痹侠溪⽳。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 “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 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臂口: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3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人体穴位图超全

人体穴位图超全

头部穴位图(正面)? ?
穴发际穴穴穴穴鱼腰穴外明穴穴丝竹空穴球后穴穴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
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
穴后顶穴穴穴穴穴穴穴穴穴穴穴穴
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天冲颔厌头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
璇玑华盖紫宫玉堂中庭上脘建里下脘神阙阴交石门曲骨会阴横骨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缺盆气
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外陵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
灵台中枢悬枢肩中俞附分天髎秉风臑俞肩贞大杼督俞气海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长强魄户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胞肓秩边白环俞
上肢内侧穴位图? ?
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穴少海穴穴郄门穴间使穴穴穴经渠穴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
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养老阳谷阳溪腕骨后溪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
下肢内侧穴位图? ?
箕门穴穴阴包穴曲泉穴穴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穴交信穴穴商丘穴中封穴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穴大都穴隐白穴
下肢外侧穴位图? ?
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膝阳关犊鼻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
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冲阳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仆参。

穴位

穴位

耳门穴(87)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耳门,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 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 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 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张口,直刺0.5—1寸。 名称释义 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 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 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 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 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名称释义 (1)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2)泪孔、泪空 、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 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 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 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 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3)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 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 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4)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 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 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 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 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 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 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本穴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配脑空、天柱,可疏风散邪,主 治头痛;配复溜、后溪,可滋阴潜阳、醒脑开窍,主治眩晕;配复溜、 行间,可育阴潜阳、疏风止痛,主治头痛、眩晕;配行间、听会、复 溜,可滋阴清热、醒脑开窍,主治耳鸣;配太冲、丰隆,可疏肝涤痰、 开窍醒神,治疗中风;配风府、阴陵泉,可疏风散寒,主治风寒头痛; 配合谷、曲池,可疏风散热,治疗风热头痛;配二白、长强,可升阳 举陷、益气固脱,主治脱肛;配维胞、归来,可益气升阳、举陷固中, 主治阴挺;配合谷、足三里、天枢,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久 泻久痢;配素髎、迎香,可补肺固表、疏经通络,主治鼻塞。 临床运用 本穴有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的作用。配兑端、百会、承浆,可醒脑开 窍、调和阴阳,主治癫痫呕沫;配心俞、太溪、安眠,可益心安神, 主治失眠;配肝俞、肾俞,可补益肝肾、滋阴明目,主治雀目、目翳; 配攒竹、迎香、合谷,可宣肺利窍、疏风清热,主治鼻塞、鼻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