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累进税率 分级计算

合集下载

超额累进税率与超率累进税率的区别

超额累进税率与超率累进税率的区别

超率累进税率。

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目前,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

超率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原理相同,只是税率累进的依据不是征税对象的数额而是征税对象的某种比率。

:【例题】某企业某年度取得应税利润600万元,销售收入1600万元,如果以应税利润为征税对象,采用超率累进税率形式(税率表如下),则该企业本年应纳税额为()万元。

级数销售利润率税率
1 5%以下0
2 5%-10%(含)5%
3 10%-20%(含)10%
4 20%-35%(含)20%
5 35%以上35%
A.210
B.560
C.162
D.82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应税利润为征税对象;利润是按收入乘以利润率得出的,销售利润率=应税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利润率=600÷1600=37.5%
应纳税额=1600×5%×0+1600×(10%-5%)×5%+1600×(20%-10%)
×10%+1600×(35%-20%)
×20%+1600×(37.5%-35%)×35%=80×0+80×5%+160×10%+240×20%+40×35 %=82(万元)。

法律规定超额累进(3篇)

法律规定超额累进(3篇)

第1篇一、引言超额累进税制,是一种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规定的数额为前提,将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的数额分别规定一个税率,按其全额累进征收的税制。

在我国,超额累进税制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中。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税制特点、适用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对超额累进税制进行详细解析。

二、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

具体税率为: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但根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同,也采用了超额累进税率。

具体税率为: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25%;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0%;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至30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5%;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40%。

三、税制特点1. 税率逐级递增超额累进税制具有税率逐级递增的特点,即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也相应提高。

这种税率设置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税收公平。

2. 税负累进在超额累进税制下,税负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累进,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税负也随之增加。

这有利于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工作提高收入水平。

3. 税收优惠超额累进税制可以通过减免税、税收抵免等方式,对特定纳税人或特定行业给予税收优惠,以实现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

税法一:税法的累进税率

税法一:税法的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同⼀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征收⽐例也随之增⾼的税率,表现为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分为若⼲等级。

不同等级适⽤由低到⾼的不同税率,包括最低税率、税率和若⼲等级的中间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分别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

采⽤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的特点是:①计算⽅法⽐较复杂,征税对象数量越⼤,包括等级越多,计算步骤也越多。

②累进幅度⽐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

特别在征税对象级次分界点上下,只就超过部分按⾼⼀级税率计算。

⼀般不会发⽣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励纳税⼈增产增收。

③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致,税收负担的透明度较差。

注意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及运⽤。

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的⼀种税率。

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较复杂的问题,在实际⼯作引进了“速算扣除数”这个概念,通过预先计算出的速算扣除数,即可直接计算应纳税额,不必再分级分段计算。

采⽤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的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应税所得额×适⽤税率-应纳税额反映的具体内容是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

【例3】采⽤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时,速算扣除数的作⽤主要是( )。

A.解决累进临界点税负不合理问题B.使计算更准确C.减缓税率累进的速度D.简化计算【答案】D【例4】下图为应⽤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图式(数轴代表应税收⼊),则级距为1500⾄2000,速算扣除数为( )。

计算⽅法:假设区间内任⼀数额1800;按照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1800×20%=360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500×5%+(1000-500)×10%+(1500-1000)×15%+(1800-1500)×20%=25+50+75+60=210速算扣除数=360-210=150超率累进税率,是指以课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累进依据,按超累⽅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税后工资计算方式是什么?

税后工资计算方式是什么?

People cry throughout their lives, and laughter is learned late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税后工资计算方式是什么?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在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进入用人单位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工资,我们每个月所发放的工资也并不是我们进公司时与公司商定的薪资一样的,公司要从我们本来就不多的工资中每月抽取一部分出来给我们缴纳社保,还需要向国家缴纳相应的税费,剩下的才到我们自己手里,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工资每个月都需要向国家缴纳相应的税费,但是大部分人却都不知道所发到我们手里的工资是怎么算的,那么税后工资计算方式是什么呢,下面大家就跟一起来了解下。

一、税后工资计算方式是什么?税后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

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是税前列支的。

因此,税后工资是多少,公司实际发放的工资就是多少,不需要再另外扣费用,税后工资指的就是实际发放的工资。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原来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7日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维持一审时“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元提高至3500元”的规定,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

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

二、适用的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3%-45%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5%一35%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4、劳务报酬所得,税率20% ,对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先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然后加征五成(加征50%);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加征100%)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20% 。

2017年最新工资扣税标准一览表

2017年最新工资扣税标准一览表

2017年最新工资扣税标准一览表2017年最新工资扣税标准是多少怎么样?2017年工资交税怎么计算?2017年工资扣税标准一览表,让你更加直观的知道自己的税后工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税后工资标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2017年工资扣税标准2017年的工资扣除标准依然是3500元/月(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2017年工资交税计算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2017年工资纳税税率表2017年实行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税免征额3500元(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具体表格如下:七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

自考“中国税制”讲义(3)

自考“中国税制”讲义(3)

第⼆章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典型习题分析 ⼀、名词解释 1、征税对象 所谓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的物。

征税对象对作为税法的最基本的要素,⾸先是因为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凡是列⼊某⼀税的征税对象的,就是这种税的征收范围,就要征税;⽽没有列⼊征税对象的,就不是该税的征收范围,不征这种税。

其次,征税对象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决定着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就世界各国的不同税种来看,有以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有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有以财产为征税对象的,有以各种⾏为为征税对象的,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税种。

2、纳税⼈ 纳税⼈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纳税⼈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纳税的问题。

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可以是⾃然⼈,也可以是法⼈。

⾃然⼈是在法律上形成为⼀个权⼒与义务的主体的普通⼈,他们以个⼈⾝份来承担法律所规定的纳税义务。

法⼈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依法独⽴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相对于⾃然⼈⽽⾔,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格化。

3、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例,即: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实际税率是实纳税额与实际征税对象的⽐例,即实纳税额/实际征税对象数量。

我国现⾏税率分为三种:⽐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4、⽐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例关系。

⽐例税率可分为:(1)单⼀的⽐例税率:即⼀个税种只规定⼀个税率。

(2)差别⽐例税率:即⼀个税种规定不同⽐率的⽐例税率。

按使⽤范围可分为:①产品差别⽐例税率,对不同产品使⽤不同的税率,如消费税;②⾏业差别⽐例税率,对不同⾏业采⽤不同税率,如营业税采⽤的税率;③地区差别⽐例税率,按照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税率,如农业税采⽤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
பைடு நூலகம்
感谢观看
速算扣除数
经济学术语
目录
01 计算公式
02 税额计算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超额累计税 率的计税特点,是把全部应税金额分成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相应的税率计征,税额计算比较复杂。 简便的计算方法是先将全部应税金额按其适用的最高税率计税,然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其余额就为按超额累进 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和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相减后的一个差数。
速算扣除数是指用快捷方法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的数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分成不 同级距和相应的税率来计算。如扣除50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1500元以内的,按3%税率计算,1500-4500元 之间的部分(即3000元),按10%的税率计算。
如某人工资扣除50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3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110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但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
如某人工资扣除50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3200元,3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210=110元。
这里的210就是速算扣除数,因为3200元中,有3000元多计算了7%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 算扣除数分别是:20%:1410,25%:2660,30%:4410,35%:7160,45%:。
税额计算
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元至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

举例说明累进税率的计算过程

举例说明累进税率的计算过程

举例说明累进税率的计算过程1. 什么是累进税率?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挺有意思的概念——累进税率。

首先,累进税率就是随着你收入的增加,税率也会相应提高的一种税制。

就像你吃冰淇淋,吃得越多,越得付越多的价钱,明白吧?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年挣得越多,交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收入高的人能多交点,收入低的人就能轻松一些。

这种设计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加公平,富人多交点,穷人少交点。

1.1. 税率阶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咱们就来个简单的分级。

假设有几个税率区间,比如说:0元到3000元:0%3001元到8000元:10%8001元到20000元:20%20001元以上:30%这样看,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也就越高。

像在坐的各位,如果你的年收入在3000块以下,那你真的是“幸运儿”,啥都不用交,完全可以把这笔钱拿去买好吃的了。

1.2. 为什么要有累进税率?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要吃饭?”如果没有累进税率,那些赚得很多的人就会像喝水一样轻松,反而那些小老板和普通上班族就会觉得生活像在攀岩一样艰难。

所以,累进税率就像一根保护绳,拉住那些高收入者,让他们给社会回馈点。

而低收入者就可以在这根绳子的保护下,安心生活,真是一举两得。

2. 计算累进税率的步骤说了这么多,咱们接下来就来个实际例子,看看这累进税率到底是怎么计算的。

假设小李今年收入16000元,咱们一起算算他该交多少税。

2.1. 分段计算首先,咱们得按照税率的区间来分段计算。

16000元首先落在8001元到20000元的区间,所以咱们得分成几部分来算:0到3000元:0元,税额是03001到8000元:5000元(80003000),税率是10%,税额是500元。

8001到16000元:8000元(160008000),税率是20%,税额是1600元。

2.2. 汇总结果那么,咱们把这些部分的税额加起来。

0 + 500 + 1600,结果是21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额累进税率 分级计算
我国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含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里以工资、薪金为例来介绍个税累进税率计算方法。

在计算之前先看一下《个人所得税所附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举例:现假设某企业管理人员月工资(所得)为13000元,其中每月按工资额的20%交个人负担的“三险一金”(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9%),计算其每月徉交的个人所得税。

第一步:确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二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法定减除费。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个因素是个人缴付的“三险一金”。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那么例题中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3000-3500-(13000×20%)=6900
第二步:计算应交税额。

将69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分为适用第一级税率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元、适用第二级税率“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

余下的为适用第三级税率应
纳税所得额6900-1500-3000=2400。

应纳税额=1500×3%+3000×10%+2400×20%=825
如果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以上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就要25%,以次类推。

以上就是个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原理。

在实务工作中,为便于加快计算,会引进速算扣除数方法。

(可参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6号公告〉所附的税率表。

该税率表对每一级税率后面有个速算扣除数。

如第三级税率的速算扣除数为555。

简便计算时:6900×20%-555=825
结果同分级计算方法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