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合集下载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兵书是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

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共分为13篇,分别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另外三十六计也是由后人在研读《孙子兵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孙子兵法》的特点1、朴素的辩证观说辩证观有些抽象了,具体的`话就是凡事要看两面,此时的退或者是失不一定是绝对的,是为了以后的进和得做准备的。

还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是同样的道理。

2、明确的奖罚严明军纪,奖赏分明,而且不论奖罚,即时生效。

这样的话大大的提高了战士的士气,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

3、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对于《孙子兵法》,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

《孙子兵法》虽然地位很高,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的文化瑰宝,但是它毕竟产生于春秋时代,还是有一些局限性。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兵书和兵法

中国古代的兵书和兵法

中国古代的兵书和兵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其中古代兵书和兵法是其中一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由一个强大的农业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文化交流与战争互相影响的过程中,中国各个时代的兵器和兵法不断发展。

这些兵书和兵法的出现,不仅指导了中国古代的战争,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

古代的战争,主要就是以力量对抗力量,以技巧对抗技巧。

在中国古代,由于社会的落后和物质条件不足,人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去维护家园和生命。

因此,出现了很多兵书和兵法,以指导所有武装斗争的实践。

其中最早的兵书,据记载是《六韬》和《三略》,分别成书于战国时期和汉朝。

《六韬》和《三略》都是以兵为主题,探索了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思想方法,其中对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理论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六韬》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兵书,是秦始皇时期的李斯和胡毋鲁之于古代兵学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先秦兵学发展的代表性著作。

而《三略》则是汉代司马穰苴编写的,内容涉及地形、天候、敌情分析、进攻、防御、策略运作和讨伐等方面。

《三略》的主要特点是将军事技术和政治策略相结合,对战争的指导具有较高的价值。

随着周朝的兴衰,军事实力也不断变化。

春秋时期,齐桓公制定的《兵法》为我国古代兵法开创了新时代。

秦末汉初,吕氏春秋和孙膑兵法等独立兵书相继出现。

其中,孙膑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是一部以指导军事领袖和将士战斗为主要目的的军事学著作,是中国古代战争的最高指南。

其中的“孙子十三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长盛不衰的军事经典。

不仅在中国古代好像在世界军事史上都产生重大影响。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指导战争,也是为了达到和平。

文中的“将军教之,若稽疑必惠之。

若尊重必亲之。

若严厉必信之”,几乎完全反映了处于正反两方势力的当今国际社会成功地打破了战争的模式,将开展更广泛、更持久的和平合作。

杂摘 十大兵书

杂摘 十大兵书

改变世界的十大兵书:一、《孙子兵法》作者:孙武(中国)时间:约公元前512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内容共13篇,包括计篇、作战、谋攻、形篇、势篇、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二、《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德国)时间:1832~1837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全书60余万字,分3卷8篇,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

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三、《制空权》作者:杜黑(意大利)时间:1921年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

——杜黑四、《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作者:马汉(美国)时间:1890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海权论三部曲之第一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

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五、《装甲战》富勒作者:富勒(英国)时间:1932年缺乏工业、制造能力和机动车辆的国家将无力抗击外国的入侵。

——富勒在富勒提出“瘫痪战”、“纵深战”、和“合成部队”理论的指导下,德国人开始了大规模使用装甲力量进行突击作战。

在1939年至1941年的欧洲,涂着铁十字标记的坦克和装甲车集群在“容克死神”的配合下,像黑夜里的闪电一样流畅,突破―合围―再突破―再合围,一次次催垮对手的战斗意志。

六、《战争艺术概论》作者:若米尼(瑞士)时间:1838年战争艺术是永远存在着,尤其是战略,不论在恺撒时代,还是在拿破仑时代,都是一样的。

——若米尼·对战争史的研究是战争艺术原理的唯一理论基础;·战争远非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一出令人恐怖、充满激情的戏剧,是一种艺术;·战争的确有几条为数不多的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全部战争的钥锁在于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敌军一翼或一点;·战略是进行战争的艺术,而大战术和战术则是进行交战和战斗的艺术;·进攻优于防御,进攻是一种最积极的战斗类型,而防御则是为在适当时机转入进攻所采取的临时待机行动;克敌制胜的唯一方法,不是实施旨在威胁敌人交通线的机动,而是交战;·为了打败敌人,必须采取坚决的战略,坚决把主动力投到决定点上,力求对敌翼侧采取迂回包抄时,则应从正面进行闪电突击;·当不可能从敌翼侧采取迂回包抄时,则应从正面坚决突破,先将敌孤立分割成几部,然后予以各个击破;·初战获胜后,应适时转入坚决连续的追击,以求全歼或彻底打垮敌人。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兵书和群英荟萃的兵家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兵书和群英荟萃的兵家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兵书和群英荟萃的兵家中国军事文化传统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兵书。

兵书是以前人们对军事著作的习惯称谓。

在古代,兵字和军字含义相同,都是对军事的统称。

用兵作战之法,人们称之为兵法;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们称为兵家。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把军事作为一种专门学问,看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兵书中国古代兵书在世界古代国家中也是首屈一指。

据30年代的《历代兵书目录》记载,古代兵书有1304部,现存288部。

后来他和别又进一步作了统计,认为有2800多种。

1988年的《中国古代兵书知见录》计算为3380部。

其中存留下来的书为2308部,仅有存目的为1072部。

后来统计的数字更多。

不过,上述统计都是按照惯例将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分别计算的,如果采用不同版本合并计算的方法则不会有这么多。

根据上述书目按此方法粗略统计,古代部分实有兵书1200多部,其中存下来的约600多部。

各时代最著名的代表作有50多部。

一、兵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来自战争实践。

我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战争历史据《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记载,自公元前26世纪到1911年我国发生过3791次战争,其中古代战争3608次,近代战争(辛亥革命以前)183次。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记载我国古代的着名战争有150次,近代战争(辛亥革命以前)有30次。

当然,兵书的大量涌现还有其文化条件。

二、兵书的分类古代兵书类别众多。

古人曾进行过各种分类。

西汉的步兵校尉伍宏曾将兵书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

刘歆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中作了解释。

用现在的话说权谋类大约指的是用兵谋略,它“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主要是讲战略方面和一般用兵原则的问题。

形势类讲的是“变化无常”的战术方面的问题。

阳阴类讲的是天候地理方面的问题。

技巧类讲的是军事技术方面的问题。

后来人们还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大致分以下14类。

1.兵法类,指关于战争基本理论的书。

如《孙子》、《吴子》等。

春秋战国的军阵战法和兵书经典

春秋战国的军阵战法和兵书经典

春秋战国的军阵战法和兵书经典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视为战争手段和战争理论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军策家和兵器专家不断地探索新的战争手段和战争理论,创造了众多优秀的兵書和军阵战术。

这些学术成果和战争技巧至今仍对军事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等方面起到积极影响。

一、兵书经典兵书是春秋战国时期散见的兵法、兵术的理论总称,其中《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孟子·公孙丑哭》等被尊为经典。

《孙子兵法》是兵书之首,南北朝时期,被陶渊明誉为“千古奇书”。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战争的目的、原则、策略和主要手段,为后来的军事文化和世界战争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吴子兵法》强调了兵法的实际效果,对决策者的思考和兵器装备的设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孟子·公孙丑哭》则反映了战争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和对人们的悲惨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揭示。

二、军阵战法军阵战法是指军队在战争中采用阵地,以达到制敌和最终胜利的一种兵器策略。

霸陵之战是战国时期军事兵法史上闻名的一战,其战争场面以“千里之战、数万之众”形容,是古代战争中的奇观之一。

淮阴之战,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大规模战斗,双方的军队都有几十万人,身经百战的项羽在战场上的精彩表演令人称奇;而巨鹿之战,则是公元前208年发生在赵国境内的一场决战,结合了灵活的移动和强大的攻击,以长驱直入的方式摧毁了敌军的阵地。

可以看出,军阵战法不仅具有经验总结性,而且还有战役演算和练兵操演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阵战法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荀子和孙膑的军事理论思想。

三、对后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兵书和战术,对后世军事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孙子兵法》是智囊之首,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管理学、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而《孙膑兵法》则是“大战争时”中的优秀战术,被认为是古代兵学中的极品,其影响遍及吴国、韩国、楚汉战争等历史时期;荀子的兵法理论不但影响了后来的军事学和思想文化,而且影响了汉、晋时期和唐朝战场中的军事布阵和实战,形成了军事智慧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兵法谋略书籍大全!

中国古代兵法谋略书籍大全!

中国古代兵法谋略书籍大全!
中国古代兵法谋略书籍大全!
《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
《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
《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经》《手臂录》《灰画集》
《百将传》《虎钤经》《武备志》《知古录》《孙子兵法》《兵经百篇》
《平海心筹》《城守筹略》《百战奇法》《孙膑兵法》《乾坤大略》《三十六计》
《读史兵略》《闲暇清论》《纪效新书》《安民实务》《兵机要诀》《草庐经略》
《投笔肤谈》《兵学新书》《登坛必究》《兵机类纂》《防守集成》《历代兵制》
《军需则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练勇刍言》《乡兵管见》《经武要略》
《兵镜类编》《火攻挈要》《医时六言》《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
《武经七书》《耕余剩技》《海国图志》《洋防说略》《兵筹类要》《将鉴论断》
《古今将略》《广名将传》《太白阴经》《行军须知》《武经总要》《约兵指南》
《戊笈谈兵》《洴澼百金方》《李卫公问对》《兵法百战经》《何博士备论》《黄石公三略》
《续武经总要》《兵谋与兵法》《兵法史略学》《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
《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施氏七书讲义》《汪氏兵学三书》
《十一家注孙子》《武备三大秘书》《孙子书校解引类》《翠微
先生北征录》《金汤借箸十二筹》。

中国古代兵书有哪些?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中国古代兵书有哪些?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中国古代兵书有哪些?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笔者虽然以本书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我国25位名家撰写的28部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主要朝代在军事学的主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占有百分之一或数百分之一。

那么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呢?史家们虽曾经过多方努力,但大致也只能求得一个精选后的近似数字。

汉初的张良和韩信曾奉命整理兵书,得182家之作。

其后各代著录的兵书之数约为:《汉书·艺文志》53家、790篇、43卷,《隋书·经籍志》133部、512卷,《旧唐书·经籍志》45部、289卷,《新唐书·艺文志》60部、319卷,《宋史·艺文志》347部、1956卷,《明史·艺文志》58部、1122卷,《清史稿·艺文志》59部、238卷,加上《补编》53部、359卷,共112部,597卷(明、清时只著录本朝的著书数)。

1933年4月,陆达节所著《历代兵书目录》问世,其中著录历代兵书1304部、6831卷(内有203部的卷数不明),得以流传者仅288部、2106卷。

1990年,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刘申宁所写的《中国古代兵书总目》,共收录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兵书(包括清代后期翻译的兵书)4221种。

这是迄今所收兵书目录最全的一部工具书,其中现在所能看到的大约有500种左右。

如果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说,把内容重复、内容相近而书名不同、名为兵书而并无论兵价值、同一名著而只是校注释解稍有不同(如《武经七书》的七种名著)的兵书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本删衍,那么所存兵书的精粹之作,大致在二三百种左右。

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和辽沈书社,开始联合出版《中国兵书集成》,收录历代兵书近200种,既注意了精选,又注意了代表性,基本上包容了历代兵书之精粹。

除上述兵书专著外,中国古代讨论军事问题,研究兴亡得失,记述战争和军事的典籍,还有经、史、子、集,历代的典、鉴、志、考、实录、会要、汇编,帝王的诏令、文武大臣的军事奏疏,以及丛书、类书等。

学习古代的兵书

学习古代的兵书

学习古代的兵书
.
孙武
孙武入吴见阖庐,“兵法可试勒军乎?”
百八美女列长戟,三五令申铁钺布。

左右队长获罪废,前后整萧皆听鼓。

一朝为将显诸侯,挥戈西向破强楚。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者,齐人也。

孙武见吴王,献上兵法十三
孙膑
受尽刑法断足苦,射金竞驷威王服。

围魏救赵趋大梁,马陵轻骑日当暮。

行营减灶惑庞涓,山恶路险有埋伏。

万弩齐发智穷尽,顽敌顿时成囚虏。

孙膑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与鬼谷子,庞涓在魏国为将,自知才能不及孙膑,诱孙膑入魏,被庞涓迫害致残,孙膑逃出魏国到齐国后,受到齐威王重用,公元前341年孙庞斗智,围魏救赵,大败魏军,最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1 《孙子兵法》 2 《孙膑兵法》 3 《吴子》 4 《六韬》 5 《尉缭子》 6 《司马法》 7 《太
白阴经》 8 《虎钤经》 9 《纪效新书》 10 《练兵实纪》

中国古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国家更替时期,由于诸多的战事,使得在很早的时候,
便产生了关于军事战争的著作。这些军事兵法集著,具有广泛的影响。

兵书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是兵家经典著作,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共十
三篇。《孙子兵法》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 《孙子兵法》 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
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战国中期孙膑及其弟子撰。《孙膑
兵法》早有著录,《汉书·艺文志》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其后失传。


《吴子》
《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
已流传。《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
卷。


《六韬》
《六韬》,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隋书.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
撰”,实际为后人所着,成书约在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初
期墓葬曾有《六韬》。


《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
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梁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
尉缭子。


《司马法》
《司马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说:“齐威
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据此,其编纂成
书时间约在战国中期。


《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全名为《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
都虞候李筌撰。李的生卒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
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虎钤经》
《虎钤经》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
年)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均州参军等职。该书
现存明嘉靖刊本。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 是中国明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前后在抗倭战争中写成。18卷、卷首1卷。有明刻本和清代以来的抄本和刻本多种。


《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中国明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戚继光著,九卷,附杂集六卷。隆
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于隆庆五年写成此书。
现有明刻本存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