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方法(精)
浅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浅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为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其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的难点。
尽管1976年Jannetta[1]提出神经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并发展了显微血管减压术,但由于血管压迫并非系唯一原因,手术方案应以术中具体情况确定。
1998-2006年对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术中探查有无血管压迫分别采用显微血管减压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1998-2006年收治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35例,女18例。
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1.3岁。
病程0.8~21年,平均6.3年。
均为单侧性,其中Ⅱ、Ⅲ支痛38 例,Ⅲ支痛13 例,Ⅰ、Ⅱ、Ⅲ支痛2 例。
疼痛均较剧烈且发作频繁,术前均经长期保守治疗。
1.2 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颅内其它病变。
1.3 手术方式全麻下取坐位,头部向病变侧转15~30°,或侧卧位病变侧向上Mayfield-Kees 头架固定。
取旁中央直切口,在乳突切迹内侧3~5 mm,长约5 cm。
骨窗紧贴乳突后缘,直径约3 cm,上达横窦下缘,外侧达乙状窦后缘。
骨蜡彻底封死暴露的乳突气房,手术显微镜下“十”形切开硬膜并悬吊。
将棉片放于小脑上外侧,把入路保持在后颅凹上部较高的位置,用显微脑压板将小脑外上角牵向内下,释放脑脊液,使小脑离开岩骨和小脑幕结合部。
沿岩上窦下方逐步深入,电凝并剪断岩静脉,暴露三叉神经根颅内段。
剪开桥池蛛网膜释放脑脊液,向内侧分离直至神经根入脑桥处,进一步仔细探查有无血管压迫现象(见图1)。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冯昕; 薛袆腾; 黄忻涛; 赵学明【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26【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治疗;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术后并发症; 技术进展【作者】冯昕; 薛袆腾; 黄忻涛; 赵学明【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山西太原0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1三叉神经痛(TN)是功能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普遍表明,生活在对不可预知的疼痛发作的恐惧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1]。
最近研究[2-3]表明,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类型,在面部疼痛综合征中,总的TN年发病率在12.6/10万~27/10万之间保持不变。
不同性别患者,TN的年发病率不同[4-6],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8]。
国际头痛协会制订的严格的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临床标准[9],根据这些标准,当至少3次单侧面部疼痛发作时,可以作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满足以下标准:(1)发生在三叉神经的一个或多个分支,没有超过三叉神经分配的区域;(2)至少有以下4个特征中的3个特征的疼痛:①阵发性发作却反复发作,持续时间1 s到2 min;②严重程度;③电击,如射击、刺伤或锋利的性质;④因对脸部无害的刺激引起。
最近提出了1种新的分类方案,将面部疼痛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10]:1型(以前称为经典或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发性阵发性疼痛,具有上述报告的临床特征,持续数秒,发作之间无疼痛间隔;2型:有50%以上时间疼痛、跳动或灼伤的特发性三叉神经面部疼痛,本质上是恒定的(持续的背景疼痛是最重要的属性),伴有轻微的急性发作性疼痛。
Lee等[11]的研究表明,28.8%的1型TN患者没有神经血管压迫,且术后有一定复发率及并发症。
神经妥乐平对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 中图分类号] 7 51 [ R 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7 120 )1 1 10 6 3 9 0 (0 8 2 — 6 — 2
其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的每 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30 g 对部分伴 0m 。 有睡眠障碍 的病人每晚加用佳乐安定 0 m 。 . g 4
1 观 察 指 标 . 3
本组 病人均能耐受 治疗 , 治疗期 间均未 出现 眩晕 、 嗜睡 、 低 血压 、 心律 失常及恶 心 、 呕吐 ; 观察期 间未发 现血 、 尿常规 、 肾 肝
1 统 计 学 方 法 . 5
1 材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1
难治性 原发性三叉 神经痛患者 2 例 ,均 为多次反 复次发 8 病 , 程 14年 , 中男 1 病 ~ 其 3例 , 1 , 龄 3 ~ 0岁 , 均 女 5例 年 07 平
(8- 2 岁 。难 治 性 原 发 性 三 叉 神 经 痛 的诊 断 标 准 和 纳 入 标 准 5 _2 ) 4
原发性 叉神经痛 的病 因和发病 机制迄今 尚未 明了 ,临床 上 尚缺乏针对病 因的生物学治疗方法 。神经妥乐平 ( e roi, N u rpn t N P 是家兔皮肤接种牛痘疫苗后局部炎症皮肤 中提取 的生物 活 T) 性物质 , 具有神经修复和镇痛作用 ,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 神经源
人治疗 2周后显效( 明显缓解 +完全缓 解 )0例 , 2 有效( 中度缓 解 +轻度缓解 ) , 4例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8 . 疼痛平均缓 57 %; 解率 8 . 35 %。本组病人治疗后情绪均有明显改善 , 情绪 优者达 1 例 , 8 良者达 7例; 情绪缓 解率平均为 8 . 1 %。本组病人均能 3
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68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杨庆红王云霞梅敦成郑婧【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1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
加巴喷丁组78例,口服加巴喷丁后,将剂量调整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900~1200mg。
卡马西平组80例,口服卡马西平+调整剂量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600nag。
治疗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与77.2%。
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加巴喷丁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效果相当,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好的药物。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加巴喷丁Effectofgabapentinon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YANGQing—hong,WANGYun—xia,MEIDung—cheng,etal.DepartmentofPainMedicine,HubeiZhongshanHospital,Wuhan430033,China[Abstract]0bjactiveToinvestigatethecurativeeffectandsideeffectsofgabapentintOtreat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MethedsOnehundredandfiftyeightpatientswith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gabapentingroup(78cases)andcarbamazapinegroup(80cases).ThedosewastitratedtOpainreliefingabapentingroupandmaintanedwiththedoseof900—1200mR.SOastothecarbamazapinegroup.Afteronemonth,theeffectofpainreliefandsideeffectwereobserved.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swere76.9%and77.2%respec—tivelyingabapentinandcarbamazepinegroups.whichwerenostatisticaldifference(P>O.05).Butthesideeffectsingabapentingroupwaslower.ConelnsionGabapentinisaneffectivemedicinetOtreatthe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anditsefficacyissimilartOcarbamazepine.[Keywords]TrigeminalNeuralgia;Gabapentin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癫痫药物,其化学结构与7一氨基丁酸(GABA)相似,但它并不通过GABA机制直接发生作用,且不同于传统的抗癫痫药。
05803_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未来展望
2024/1/24
5
02
三叉神经痛基本概念
2024/1/24
6
定义与分类
2024/1/24
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 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 作的剧痛
分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 神经痛
7
发病原因及机制
2024/1/2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 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 、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 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制剂治疗
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生物制剂, 如神经生长因子、抗炎因子等 ,为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2024/1/24
24
THANK YOU
感谢聆听
2024/1/24
25
9
03
药物治疗方案
2024/1/24
10
常用药物介绍
卡马西平
作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卡马西平能有效缓解 疼痛,减少发作频率。
奥卡西平
与卡马西平类似,奥卡西平同样具有抗神经痛作用 ,适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苯妥英钠
作为一种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也可用于三叉神经 痛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合并癫痫症状的患者。
指导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持 续时间、诱发因素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疼痛规律和 寻找可能的治疗策略。
教育患者识别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并学会采取 相应的措施。
2024/1/24
20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 复至关重要,应鼓励家属积极 参与患者的疼痛管理和教育工 作。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持续时间: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2分钟,但发作后患者可 有面部残留钝痛或烧灼感。
频率:早期发作较少,可数日一次,以后多逐渐加重, 甚至数分钟一次。病程可周期性发作,周期数周至数月。
痛性抽搐: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伴发症状:面部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流泪、 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
疼痛部位:
侧别:多限于一侧,右侧略多,4%的患者有双侧疼痛, 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支别:最常见第2、3支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纯第2、3支
受累,眼支最少-见。
6
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
部位: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额神经:约在眶中部分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分 布于额顶、上睑、内眦和鼻背的皮肤。
鼻睫神经: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筛后神经、 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 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
14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上颌神经
含有躯体传入纤维,行经海绵窦外侧壁,沿其下 部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上部,继续前行经眶 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
眶下神经: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分布于下睑、鼻 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分布于颧、颞的皮肤。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三支,分布于上 颌牙齿、牙龈和上颌窦粘膜。
翼腭神经:分布于腭、鼻腔粘膜及腭扁桃体。
-
15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疼挂什么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三叉神经疼挂什么科
导语:在老年朋友身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他们三叉神经疼,其实三叉神经疼是比较常见的脑部疾病,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三叉神经疼,我们建议患
在老年朋友身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他们三叉神经疼,其实三叉神经疼是比较常见的脑部疾病,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三叉神经疼,我们建议患者出脑内科进项检查,但是如果是因为面部或者口腔等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疼,一般的是建议患者取五官科检查的,具体的三叉神经疼挂什么科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判断。
一、疾病的基础常识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
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
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所以应该挂的是神经外科。
二、三叉神经痛症状
1、三叉神经痛疼痛可由口、舌的运动或外来刺激引起,常有一“扳机点”,触之即痛,多在唇、鼻翼、眉及口腔内等处,因怕引起发作,病人常不洗脸,少饮食以致面部污秽,消瘦,严重者身体虚弱,卧床不起。
2、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1-2分钟,,每次疼痛情况相同。
3、疼痛局限于一侧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以右侧及二、三。
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0;30(3)347 doi:10.3969/j.issn.1009-881X.2020.03.020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张峰1,车玉琴2,王位坐1,王亮1,宋越群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 11003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 110032)摘要: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痛患者72 例,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单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巴氯芬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定为4 周。
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相关神经细胞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5-HT、SP、β-内啡肽水平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疗效、V AS评分上都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奥卡西平,在相关神经细胞因子的改善程度上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巴氯芬;奥卡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V AS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20)03-0347-03 Effect of Baclofen Combined with Oxcarbazepine on Primary TrigeminalNeuralgiaZHANG Feng1, CHE Yu-qin2, WANG Wei-zuo1, WANG Liang1, SONG Yue-qun1(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2,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 110032,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clofen combined with Oxcarb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pain admitted to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dication methods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xcarbazepine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aclofe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of both groups was set as 4 weeks. After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V AS score and the changes of related neurocytokin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rum levels of 5-HT, SP, β-endorph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aclofen combined with Oxcarb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Oxcarbazepine alone in efficacy and V AS score, and also show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ed neurocytokines.收稿日期:2020-02-16 作者简介:张峰(1970—),男,辽宁沈阳人,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