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
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1)【辨证】寒湿闭阻.【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方名】蠲痹镇痛汤.【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名】皂独附姜汤.【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方名】舒筋活络饮.【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4)【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方名】通经止痛汤.【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5)【辨证】寒湿阻络.【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方名】驱痹汤.【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6)【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方名】蛇蝎汤.【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7)【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8)【辨证】寒热瘀阻.【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9)【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方名】坐骨丸.【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10)【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方名】痛痹汤.【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1)【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方名】新方桂枝汤.【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2)【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方名】当归回逆汤.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3)【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方名】加味桂乌汤.【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4)【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方名】加减阳和汤.【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5)【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针灸治疗: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
三叉神经痛效方大全

三叉神经痛效方大全1、通络头风汤《名医治验良方》【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2剂。
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
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
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
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
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
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
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
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
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
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
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
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
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
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一般宜在头痛发作时服药,效果更好。
(倪海厦)三叉神经痛治诀

(倪海厦)三叉神经痛治诀
疼痛范围:蓝色区域(左或右)。
病在阳明胃经、少阳胆经。
用药:石膏四两,知母二钱,柴胡二钱,郁金二钱,黄芩二钱,龙胆草二钱,远志二钱,厚朴一钱,枳实一钱,大黄一钱。
配合用针:左合谷、左梁丘、左上巨虚、左外关、左解溪,右地仓透颊车、右攒竹、右瞳子髎。
(天应下针+左边下针=导引法)
三叉神经痛治诀
三叉神经痛难熬,
只因没把倪师晓,
刺针加药可痊愈,
始知中医为真道。
疼痛区域在右眼,
上下睛明内眦罩,
阳明胃经治除根,
少阳胆经不离分,
石膏四两用最多,
知母远志和黄芩,
柴胡郁金龙胆草,
此六味药二钱斟,
厚朴枳实大黄一,
配伍精道记吾心。
如若配合再用针,
效果好得口难嗔,左边下针去导引,天应下针来接神,合谷梁丘上巨虚,外关解溪左下针,右侧地仓透颊车,右瞳子髎攒竹认。
热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

2.艾叶热敷
制法:生艾叶150g,生鸡蛋1个,银屑(指的是金属银的 碎屑)适量。将艾叶捣烂,放入砂锅中并加少许水,然后 用文火煮沸;取蛋清并放入艾叶中拌匀,再加入银屑并搅 匀。 用法:将制好的药膏贴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功效:生艾叶可散寒止痛,蛋清有清热解毒及增强皮肤免 疫功能的作用;长期使用此药方,可缓解面部疼痛,还可 防止面部感染。
热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
真的好吗
热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摘自网络)
草乌附子热敷
艾叶热敷
1.草乌附子热敷
制法: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g,放在一起研为 细末;准备葱白7根、生姜40g,放在一起捣成泥状,并与 药末混匀;用纱布把药泥包好,放在锅中隔水蒸30分钟左 右即可。 用法:热敷患侧,每次 20~25 分钟,每日 2~3 次。值得注 意的是,此药不可敷眼睛,也不可口服。 功效:生草乌及白附子均可散寒止痛,天南星可祛风止痉、 舒筋活血。总之,此药方可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注意:
北京彭胜医院的பைடு நூலகம்家介绍说, 部分三叉神经痛病人存在半 月节的血管神经压迫,这种 病变深在颅内,用热敷显然 解决不了问题,也不会减少 发作频率。也有的患者因为 脸部扳机点受到热刺激而引 起剧烈的疼痛,因此,希望 大家能正确的选择缓解三叉 神经痛的方法。
科学的治疗是患者康复之本
北京彭胜医院院长彭胜自1993年开始专注研究三叉神经痛20多年,对 三叉神经痛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无痛技术、微创技术, 其独创“无痛介入疗法”,成功治疗各类三叉神经痛患者 25000多例。
三叉神经痛患者用叁岔清调理方法

很多人都会经常感到太阳穴、脸颊、耳朵、牙齿、嘴唇、鼻翼、眼眶、舌头会有那种很剧烈的疼痛感,不要小瞧这种疼痛感,很有可能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疾病,患上三叉神经痛的感觉是非常痛苦的。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三叉神经痛的具体调理方法。
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痛性痉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
常发作于单侧,常见为颊部、上唇、上牙龈和下唇、下牙龈同时发作。
1、中医中药调理三叉神经痛中医中药调理三叉神经痛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膏丸散丹汤药调理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见效较慢,服用剂量很大,三叉神经痛个体差异很大,不容易坚持服用造成半途而废,另外容易复发。
2、口服西药镇痛药患者通过服用西药止疼药来镇痛,但是如瑞巴林、得理多、加巴喷丁这些药物普遍具有耐药性,服药后口服剂量需要逐渐增加,但是效果反而越来越差,其副作用较大,久服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单纯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液病,并可使记忆力减退,视力、听力下降,肝功能损害等。
3、滴耳疗法祖国医学认为耳是人体的缩影,五脏六腑、皮肤九窍、四肢百骸等部位,通过经络与耳密切联系,故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之说。
滴耳疗法在我国医学文献上的记载很丰富,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元代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等都对滴耳疗法作了介绍,清代的《医宗金鉴》、《医学心悟》等均有明确的记载。
通过耳道滴入,可以调经络、通气血、和五脏、祛疼痛。
滴耳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传统有效方法。
“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调全身”!抓住了“牛鼻子”,事半功倍!就是撬动三叉神经痛的支点!三叉神经痛康复的不二法门!一旦患上三叉神经痛,一定要及时调理。
想要调理三叉神经痛,不妨咨询下石家庄真定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看吧。
偏方 头痛 白发 脚气 咽炎等

三叉神经痛,又叫三叉耐经痛,可以吃醋蛋液。
第二方法,可以麝香少许用绵纸包裹塞入耳孔内,那边痛塞那边。
咽喉炎方法:1、胖大海、玄参、桔梗各10克,生甘草3克,泡水代茶饮。
2、配方、用法:白沙糖、蜂蜜、芝麻油各1斤(或500克),八角茴香7个碾碎,鹅蛋1个去壳与上药混在一起拌匀,如蒸馍一样蒸熟备服,每日3次,每次3小勺,开水冲服,服完为止。
3、配方、用法:取适量的茶叶用开水泡成茶汁,再加适量蜂蜜搅匀,每隔半小时用此液漱喉并咽下。
4、配方、用法:1、口服法:(1)一次口服氯霉素2片,磺胺增效剂(TMP)1-2片,日服3次;(2)一次口服氯霉素2片,磺胺增效剂(TMP)1-2片黄连上清丸1丸,口服2次。
(2)含化法,每日晚睡前咬碎含化氯霉素2片,磺胺增效剂(TMP)同时,黄连上清丸1丸,效果更加。
5、配方用法:患者坐椅子上,头仰,嘴巴向上张开,用一根竹筷子沾点水,再粘上盐,轻轻地在患者咽喉上点一下,令患者闭上嘴,又喝点盐水。
6、配方:就是醋蛋液,搞几个鸭蛋洗干净,然后放醋一起搞上五六天,然后拿出来,把那蛋壳取出来,再放到一起搞上,四五天就可以了。
脚气:治方一:安乃近片研成末,撒在脚趾缝里。
治方二:白萝卜叶适量,用白萝卜叶煎水洗脚,每隔7天一次,连续7次便好。
手掌脱皮:取蜂蜜适量,用2倍的冷开水稀释后洗3-5分钟。
白发:配方及用法:立秋后将凤仙花(即指甲花)全棵切碎晒干每日50克,代茶泡水饮服,3个月可好。
白发配方:龟板、黄芪各30克、肉桂10g、当归40克、羌活12克,五味子12克,生地、茯神、熟地、党参、白术、麦冬、陈皮、山萸肉、枸杞、川茅、防风各15克,以上各药研为粗末,放入布袋,浸在酒内,封闭半天,早、中、晚各饮一杯,连服2剂。
头痛:配方及用法:天麻250克、党参250克、当归200克、人参10克、大枣250克、核桃仁250克、蜂蜜1000克、猪油1000克,将上药共泡在一个瓶子里面严盖,7天后将天麻取出切细,再放入瓶里泡1个月即成药液,每天放在火上蒸热,分早、中、晚服用。
三叉神经止痛小方法

三叉神经止痛小方法文章目录*一、三叉神经止痛小方法*二、三叉神经痛中药偏方*三、三叉神经痛有哪些治疗方法三叉神经止痛小方法1、三叉神经止痛小方法冰敷。
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可以使用冰袋敷在疼痛部位,并轻轻在疼痛处来回按摩,这样可以适度终端神经信号的通路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穴位按摩。
轻轻按摩拇指和食指指蹼之间的大肠经合谷穴,左手按压每次一分钟之后,再按压右手,来回往复,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面部疼痛。
注意保暖。
在外出时,尽量使用口罩,把脸部遮挡起来。
以免面部受凉诱发神经疼痛,特别是在寒冷天气,减少外出,增加衣物保暖。
2、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原发性三叉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体的病因尚未明确,与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有关,其中颈内动脉管前端的骨质缺陷、高血压病、丘脑的损害、面部遭受过于寒冷的刺激等都是常见的诱因。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颅中窝和颅后窝的颅内病变、病灶感染等有着极大的关系,其中多发性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脑血管动脉瘤等原因,导致颅中窝和颅后窝的颅内发生病变;筛窦炎、上颌窦炎、中耳炎等基本感染引起。
3、三叉神经痛怎么护理在饮食上不宜进食过硬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软、易嚼食物,同时煎炸、油腻、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应该少吃或者不吃,另外患者要避免滋腻补品,少吃熟地,麦门冬、天门等滋腻补品,会影响到患者的病情。
生活的护理:注意保暖,避免脸部刺激,防止脸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同时要注意控制情绪,不宜过于激动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三叉神经痛中药偏方1、药膏贴敷法:地龙、全虫、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三叉神经痛患者每取适量,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2、药物涂擦法: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擦三叉神经痛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
3、药物敷脐法:穿山甲、厚朴、白芍、乳香、没药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面部三叉神经痛偏方(1)

治疗三叉神经痛偏方
3、僵蚕全蝎粥
配方:僵蚕10克,全蝎6克,大米250克 。 制法:
1、僵蚕、全蝎洗净,加水200ml,用武火烧沸。文火煮25分钟,去僵蚕、 全蝎,留药汁液待用。
2、大米淘洗干净加入电饭煲内,加药液和水600ml,如常规把粥煲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日吃粥50g。 功效:治血祛瘀,祛风止痛。适用于风邪上扰所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食用。
建议采用无痛介入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痛介入疗法
治疗原理:
无痛介入疗法利用治疗设备尖端特制的传感器,在影 像系统引导下,到达神经的根部,
精确定位病变神经,通过特定电极传感器精确输出高 频微波,选择性把神经传导痛觉纤维蛋白凝固变性。
不影响正常神经感觉和温度觉的功能,是目前最先进 的治疗方法。
治疗三叉神经痛偏方
1、萝卜丹参汤
配方:月参6克,白芷6克,白萝卜,250克,姜lO克,葱15克,盐4克,素 油3O克。
制法: 1、白萝卜去皮,切成细丝,丹参、白芷润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 2、炖锅置放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至六成热时,加入姜葱爆香,再下萝 卜丝、丹参、白芷、盐及清水600ml。用文火煮35分钟即成。
【温馨提示】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
三叉神经痛偏方是否有效?
现在流传的三叉神经痛偏方是比较多的,至于这些偏方 是不是可以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无法确定。
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偏方不可能对每一位患者都有效 果。
采用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以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食法:佐餐食用。
功效:祛痰上咳,活血祛瘀,安神除烦。适用于风热上扰所致的三又神经痛 患者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一些简单的偏方辅助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以下偏方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
热敷疗法
1、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
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
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2、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共研为细末,调匀,葱白7个,生姜40克,捣烂如泥,与药末混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隔水蒸。
热熨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钟。
勿熨眼部,切忌口服。
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
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
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
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1枚,红矾0.9克。
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
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
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
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1小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
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
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3—4小时1次,每日4次。
熏洗疗法
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各12克,白僵蚕10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熏面部,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熏药疗法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
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
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熏后
避风1天。
涂擦疗法
川乌头、草乌头各12克,川椒、生半夏、生麻黄、生南星各15克,姜黄30克,共研细末,浸泡于少量酒精中,2天后取出涂患处,疼痛发作时随时涂擦,缓解后每日3次。
外敷疗法
1、白芷、川芎、南星各6克,葱白12厘米。
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15毫升调成糊状,敷于太阳、印堂上30分钟。
2、生南星、白附子、五味子、川芎各30克,细辛、木香各9克,全蝎20个,共研细末,水调为糊状。
每次用药10克,贴敷于太阳、百会,每日换药一次。
3、马钱子30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共研细末,加香油、清凉油适量,调膏状。
贴敷于患侧下关、太阳、颊车、扳机点,每次贴2次,隔日换药1次。
切忌入口。
4、蜈蚣1条,地龙10克,蝼蛄10克,五倍子10克,生南星15克,生半星10克,白附子10克,木香1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贴于患侧太阳穴上,纱布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5、地龙5条,全蝎20个,路路通10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50克,细辛50克。
上药共研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并摊贴于太阳穴上,敷料固定,每日换药1次。
梳头疗法
用木梳一把,于清晨起床后、午休后、晚睡前梳头,从前额经头顶到枕部,开始每分钟20—30次,以后逐渐加快速度。
梳头时用力要无效、适当,以不刮破头皮为度。
每次梳5—10分钟。
本法对第I支即眼支效果效果好,坚持月余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坚持2—3个月一般可以治愈。
饮食疗法
1、怪味笋片:笋片洗净用开水焯一下,与白糖、花椒粉、醋、芝麻酱、味精、姜汁调在一起,入油锅炒熟即食。
2、烧什锦:将竹笋、素鸡、胡萝卜、山药片和木耳、香菇、面筋一起入油锅内煸炒,放入酱油、白糖、姜汁、高汤,烧熟后,出锅即可食用。
药酒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