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服装设计
京剧服装靠的特点是什么

京剧服装靠的特点是什么京剧服装靠的特点是什么京剧最吸引人的就是京剧服装的特色,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京剧知识:京剧服装靠的特点。
详细讲解京剧服装靠的特点。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硬靠:男式靠在使用时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这叫“硬靠”。
靠旗之生活根据,源于古代将官之令旗。
当然,那种实用令旗较小,传令时手执,骑马行进时就插在后腰革带上,作为传令凭证。
发展为“靠旗”后,已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临战武将的装饰物了。
一般用四面靠旗,缎料,绣“单龙戏珠”。
靠的结构很复杂,全身共有绣片31块,其中有3块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几有符号意义软靠:穿靠而不扎靠旗称“软靠”,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
关羽靠:京剧舞台上关羽专用。
绿色(《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剧用淡黄色)。
平金绣。
周身的甲片均缀有黄色“排繐”。
过去有些名家的私人行头,对此靠极为美化:鳞甲缘饰为孔雀翎纹样,还有缀真孔雀翎的',极为富丽华贵。
霸王靠:西楚霸王项羽专用。
黑色平金绣,最显著特点是靠肚下端缀有黄“网广繐”。
此乃近世霸王靠的形制,远从金少山、近至袁世海均用此制。
清代宫廷演剧,“霸王靠”绣象鼻,甲片为方形,那种古老形制已被淘汰。
改良靠:“改良靠”为周信芳所创。
原是专为演《献地图》之刘备时,为适应“内穿靠外袭官衣”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将靠改为上下两部分,束腰使用(去掉靠肚),紧身合体。
这实际上是又回到了“上衣下裳制“,更趋于历史真实。
“改良靠”后经不断加工,遂成定式。
靠腿分前后左右共四块,软带上及肩部有半立体虎头。
甲片缀排繐(不扎靠旗)。
这种服装造型具有简洁轻便的特点,当然,不及传统靠的样式威武,所以一般用于普通将官,更多的是用于“番邦”将官(番将用时需加“狐尾”)。
女改良靠:与男改良靠形制基本相同,一般用于绿林女杰。
因其简洁轻便,更便于高难度的武打、舞蹈动作。
【京剧服装靠的特点是什么】。
戏曲服装艺术的意境创造

现 .因此 舞 台上 的一 切手 段 必 须为 突 出演 员 的 表演
服 务 而 突 出演 员 最 直 接 的手 段 就 是 服装 和 化妆 ,
通 过对 演 员 的外 部 造 型直 接 把演 员 带人 角 色 ,把 观
众 带 进 剧性 ,因 此 ,服 装设 计 的 好坏 直 接 影 响着 全
剧 艺 术 质量 的高低 。过 去传 统 的 舞 台调 度 ,艺术 表 现 手 段 单 一 ,无 论 是舞 台 布景 ,灯 光 都 非 常 简 单 , 仅 仅起 到一 个 照 明 的作 用 。 戏 曲 服装 形 象 的形 成 ,是 由服 装 、剧 中人物 的
人 物形 象 来 说 ,还 包 括音 乐 、灯 光 、布景 环 境 、风 格 、情 景 、气 氛 等 服装 以外 的诸 多 因 素 。 戏 曲服装 设 计 作 品虽 然 不能 像 诗歌 或 绘 画作 品 那 样 把 客 观 景 物 的视 觉 形 象 直 接 描 述 或 呈 现 给 观 众 ,但 可 以借 助 于 富于 情 调 的形 态 语言 和 富 于意 味
的着 装 状 态 去 创 造 一 种 特 定 的 剧 中 人 物 衣 着 的情 调 ,使观 众 在 心理 上 、舞 台上 、人 物 形 象与 相关 的
是 什 么 呢 ?简 言之 ,就是 文 艺 作 品 当中 体现 的作 者
的思 想感 情 与所 描 绘 的 自然 景 色或 生 活 景象 融 合 而
一
、
戏 曲服 装 艺 术 的意 境
性 格 和佩 饰 三 方面 组 成 的 ,而从 观 众 知 觉到 的剧 中
论京剧服装的特点及功能作用

文化研究155视界观.2021.06论京剧服装的特点及功能作用易琼(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100068)摘 要:京剧服装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在戏剧中的艺术化体现,它是规范的艺术,讲究类型化程式性,同时它也是写意的艺术,坚持唯美的美学原则。
京剧服装具有表明身份、区分场合、助力歌舞、彰显性格的功能和作用,它将人物性格及心理情绪艺术地外化再现出来,使服装与表演融合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关键词:京剧服装;类型化程式性;写意之美京剧服装旧称“行头”,来源于清代的徽班衣箱,包括蟒、靠、帔、褶、衣、盔帽、靴鞋以及其他服饰附件。
京剧服装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在戏剧中的艺术化体现,它成型于清代,以明代戏曲服装为基本样式,并借鉴吸收历代服饰之典型,加以综合和美化。
京剧服装伴随着京剧艺术的演化而不断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
它是规范的艺术,讲究类型化,讲究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有其标准和规律可寻,同时它也是写意的艺术,坚持唯美的美学原则。
具体特点如下:一、类型化程式性的装扮规范京剧服装采用“通用”制原则,服装的设计不受时代、地域和季节的限制,京剧服装只受角色的身份、行当的制约,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社会身份、基本性情以及特定环境等条件,在现有的服饰中找到合适的行头。
(一)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
在京剧舞台演出中不分朝代,不分年份,只要是表现封建社会内容的历史剧目,一律穿着同样款式的戏装和头饰。
比如不论哪个朝代的帝王,都穿戴同一样式的帝王服装;不论哪个时代的丫环,都穿戴同一样式的行头。
《捉放曹·行路宿店》的陈宫和《清官册·馆驿》的寇准,二者一人在汉代,一人在宋代,相隔数朝,但是因为他们都是由老生来扮演年轻正直的七品县令,所以便同为头戴黑高方巾、足穿黑厚底靴、身穿蓝褶子的着装。
传统京剧服装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虽然它不受生活逻辑的制约,但是在具体的演出中,什么人物、什么行当穿什么衣服却是有严格的规定,服装必须符合戏中人物的身份特征,不能随意改变和更换,因此京剧装扮艺术中也就有了“宁穿破,不穿错”的服装原则。
京剧团人员的基本配置

京剧团人员的基本配置
京剧团人员的基本配置包括演员、编剧、导演、音乐指导、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化妆设计、舞台监督等。
1. 演员:负责表演京剧的角色,具备声乐、身段、唱腔和表演等多方面的技能。
2. 编剧:负责编写和修改剧本,将经典的京剧剧目进行改编或创作新的剧目。
3. 导演: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进行舞台创作和艺术指导,以确保演出的质量和效果。
4. 音乐指导:负责指导演员的唱腔和音乐表演,保证演出的音乐质量。
5. 舞美设计:负责舞台布景、道具、舞台机械等方面的设计,以营造剧目的视觉效果。
6. 灯光设计:负责舞台灯光的设计和调整,使演出具有适宜的光影效果。
7. 服装设计:负责演员的服装设计和制作,保证服装的质量和风格与角色相符。
8. 化妆设计:负责演员的化妆设计和化妆技术,使演员能够符合角色形象的要求。
9. 舞台监督:负责演出现场的统筹和管理,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以上是京剧团人员的基本配置,不同剧团可能会根据自身需求而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京剧脸谱艺术的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京剧脸谱艺术的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一、引言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其中,京剧脸谱作为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独具特色,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兴起,将传统京剧脸谱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文创产品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
本文旨在详细探讨中国传统京剧脸谱艺术的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京剧脸谱艺术概述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面部的绘画,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命运。
其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寓意深刻。
每一种颜色、每一个图案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代表忠诚、勇敢;黑色代表刚直、智慧;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等。
这些脸谱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享受,更是传达了京剧艺术的深刻内涵。
三、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在将京剧脸谱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文化性原则:产品应充分体现京剧脸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避免肤浅的商业化设计。
2.创新性原则: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使产品既具有古典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3.实用性原则:产品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不仅仅是装饰品。
4.环保性原则:在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考虑环保因素,倡导绿色消费。
四、文创产品设计内容1.脸谱图案的创新运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直接运用京剧脸谱的图案,也可以对其进行抽象、变形等艺术处理,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
例如,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将脸谱图案印在T恤、围巾等服饰上,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增加了服饰的时尚感;在家居用品设计中,可以将脸谱图案融入抱枕、桌布、墙画等产品中,为家居环境增添一抹中国风。
2.色彩搭配的巧妙运用京剧脸谱的色彩丰富且寓意深刻,这为文创产品的色彩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设计师可以借鉴脸谱的色彩搭配,将其运用于产品设计中。
例如,在文具设计中,可以采用脸谱中的红、黑、白等色彩,设计出具有京剧韵味的笔记本、笔袋等文具产品;在包装设计中,也可以利用脸谱的色彩搭配,创作出独特且吸引人的包装效果。
《京剧欣赏》

老旦: 用本嗓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
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 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 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 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 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 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 不同的特色。
• 文场
京剧的场面
• 武场
专门翻跟头或以扑为主 的,叫翻扑生,内行叫 作撇子武生。
猴戏
2.旦: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旦、闺门旦等角色。旦角全 为女性。
青衣:
又叫“抱肚子旦”,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 母型角色。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 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 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 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 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 青衣扮演的。
• 五法: • 手、眼、身、法、步 • 另说 • 口、眼 、身、手、步
唱的程式化
1.用嗓:旦角 小生 老旦 老生 花脸 丑
2.腔调、唱词:西皮 二黄 板眼 平仄 押韵
念的程式化 1.音乐性和节奏性 2.韵白和京白 3.各行当之间的区别
做的程式化 表演技巧(广义) 形体动作(狭义)
打的程式化
1.动作舞蹈化 2.动作丰富的节奏性 3.高度的“浪漫化” 4.穿插“打出手”、“剑入鞘”等 杂技
花旦:
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 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 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 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 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 也比较敏捷、伶俐。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 义两个概念。
京剧中行头的意思

京剧中行头的意思
京剧中的“行头”是指戏曲演员演出时所用的服装和道具。
它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形象,还可以通过服装和道具的设计来展示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京剧表演中,行头通常包括头盔、蟒袍、靠旗、靴子、脸谱等,不同的角色需要穿着不同的行头,以展现其身份、性格和特点。
例如,武将通常穿着华丽的蟒袍和头盔,以展现其威武和雄壮;文官则通常穿着长衫和官帽,以展现其儒雅和庄重。
行头的制作和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和工艺,需要经过多道繁琐的工序才能完成。
因此,行头不仅是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第十三讲--京剧的行头

荀派
红娘 扑蝶 西皮快板 棋盘舞 两段快板勾画出红娘天真烂漫。墙俏皮诙谐,
快人快语,热烈纯情,爱打抱不平,以助人 为乐旳性格。
荀慧生花旦戏风行一时,善于刻画贫苦而富于正义 感旳女性,技法如铁线白描,风格人情均在个中。 例如乐曲,亦时有华彩乐章,绝不肤浅单调。
马连良潇洒圆熟,有书卷气。如古铜色绢上墨绘骏马,风骨奇健。 周信芳如枯墨淡彩写千尺长松,虬枝挺拔,针叶葱翠,得王鸿寿老人神髓,然 气度稍逊;其嗓音沙哑,但善于利用,细细辨之,自有甜润之意。 于连泉戏工极佳,饰阎惜娇一角表演了《水浒》《金瓶梅》中人物旳风韵,放 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很协调;并能于泼辣处见世态,将规矩寓破格中,如陈 老莲画人物,清而不寒,憨而不媚。 程砚秋演技如雪崖老梅,唱腔浑厚苍凉。他天生脑后音,本不适于演唱,但他 善于扬长避短,终臻曼妙之风。
第十三讲 京剧旳行头
01行 头
主要指旳是服装,还涉及穿戴旳各式鞋、靴、 帽、冠等及其他配件。
老式戏中不按朝代分,而是按人物身份、类 型分旳。
官中行头 :剧团所准备旳行头。 私房行头 :演员私人准备旳行头,自然更合身,
质料花色都可能更讲究,还有一点很主要,就是 比官中行头卫生多了。
女性独有
是王妃、公 主所穿旳大 礼服。没有 蟒端庄,但 愈加鲜艳华 丽。
两段唱腔脍炙人口,被誉为周信芳千古绝唱。
程派
程砚秋
在发声、用气、吐字、行腔等方面都 自成体系,强调思想内涵旳体现,追 求隽永旳韵味,演唱幽咽婉转,深邃 凝重,柔中有刚,如怨如诉,现实出 逼人旳内在锋芒和感人旳精神力量。 “程砚秋演技如雪崖老梅,唱腔浑厚苍 凉。他天生脑后音,本不适于歌唱, 但他善于避短扬长,终臻曼美之境。 舞台作风,富于正气,可谓抒情歌唱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