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二、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1、发展的顺序性

儿童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这种顺序性体现了事物与个体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3、发展的差异性

个体的发展,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对儿童的作用,必须通过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

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最后,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遗传教育

多因素论

本书的观点

遗传

环境

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内发论与外铄论

(1)内发论

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生物预成论、遗传决定论等,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

内发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的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结果,内发论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导致了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是内发论的根本错误所在。

(2)外铄论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这种观点又称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其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英国教育家洛克、法国唯物主义教育家爱尔维修等。

外铄论把心理发展看作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2、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也称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乘积。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人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划分。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

第一,遗传与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第二,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第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

第四,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动力关系。

二、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㈠遗传影响人的发展

首先,教育对象的生理结构与机能是由其父母的遗传物质(DNA)决定的。

其次,遗传素质是非获得性素质,是一种基因的本能遗传现象。

最后,遗传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发展的顺序、速率。

遗传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教育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不是完全被动的适应,相反,适度超前的教育可以诱导发展的产生,使得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㈡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一方面,如上所述,遗传影响着人的发展;

另一方面,遗传的影响仅仅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即遗传因素是后代发展的生理基础,规定着后代发展的可能性方向,但非现实的影响。

“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是错误的。

后天环境和教育等影响对人的发展具有现实性的影响,表现在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方面。

三、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三个方面。

包括人的出生地的自然条件、所处的地理位置等,人的人类学特征多为自然环境所规定的。

2.社会环境与人的发展

3.家庭环境与人的发展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血缘性、亲子性、陶冶性等多种特点;家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

家庭中的许多因素影响家庭教育的结果,如父母的学历和职业,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的气氛、物质条件等等都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

㈡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作用的特点:

一是环境影响具有自发性。人自从来到人世就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二是环境影响具有偶然性,即环境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个体接触到它时才可能受其

影响。

三是人对环境影响具有选择性,即个体对环境影响存在适应与对抗等多种选择。

因此,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道德内化——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

知识内化——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智力内化——所谓智力内化,就是把实际操作转化为智力操作。

(1)教育与生理发展

首先,个体的生理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特别是个体的成熟度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可能。

其次,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受“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的支配,通过教育,特别是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对个体的生理成熟发生影响。

(2)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从人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来理解,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从人脑的反映机能的发展来理解,人脑的反映机能系统不仅包含有人脑所固有的,由人脑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固定下来的那些自然的结构和机能,更主要的还包含有个体在反映现实过程中所获得的反映活动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构造活动的方式。

第二,教育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首先,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心理需要是不同的,而且能够满足心理需要的心理水平也是不同的。

其次,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受心理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制约。

再次,教育不仅要受一般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所制约,还要受个体特殊的心理特点所制约。

教育跟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为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与可能,而教育又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变为现实,从而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

(3)教育促进发展的机理

对教育在心理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影响,还是一个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社会经验组成的系统,其中包括学生主动的接受过程,即个体自己的心理活动。

*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是在教师教学中通过他们过去的学习而形成的;新的需要又是在教育的要求下,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