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高中)

1.劝学荀子(战国)

1. 《劝学》一文中说:“,,;,,

。”刘禹锡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在《劝学》中,荀子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3.在《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6.《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是:“,;,。”

7.不坚持,什么也做不成;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

8.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9.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2.逍遥游庄周(战国)

1.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要达到的境界是:“,,。”

3. 《逍遥游》中,用“杯水芥舟”做比喻,说明万物的活动都“有所待”,且所待与自身大小有关的句子是:“,,

,。”

4. 《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5. 《逍遥游》中,叙述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与非议的反应的句子是:“,,,

,。”

6. 《逍遥游》中,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从人生的境界上说,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7. 《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进入逍遥之境的三类人:,,。

8. 《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型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

3.师说韩愈(唐)

1. 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了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的错误态度。

3.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相同。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6.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7. 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的话,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8. 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9.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10. 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用《师说》中的句子作答)

11. 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12.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一致。

4.阿房宫赋杜牧(宋)

1.《阿房宫赋》中通过阿房宫的兴毁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吸取教训,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做铺垫的句子是:“,

;,。”

3.杜牧《阿房宫赋》中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

,。”

4.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

6.《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统领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8.《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9.《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

,!”。

5.赤壁赋苏轼(宋)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2.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

3.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演化而来。

4. 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5.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6.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7.《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8.《赤壁赋》中,写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9.《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曹操当时是“,。”,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6.氓《诗经》

1.《氓》中,表现女子期盼心上人出现的急切心情的句子是:“,

。,。”

2. 《氓》一文中,多次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和“,”两句,借叶子由鲜嫩到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3. 《氓》中,以桑树起兴,借桑树的茂盛喻女子青春年华,借桑树的凋零比喻女子年老色衰的句子分别是:“,”和“,”。

4. 《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5. 《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句子是:“,。”

6. 《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7. 《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8.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两句中。

9. 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氓》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10. 《氓》一文最后以年少时愉快经历与现在感情的痛苦作结,真切地表现出女子的绝望的句子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