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意识

合集下载

人海关系与现代海洋意识建构

人海关系与现代海洋意识建构

人 海 关 系 与 现 代 海 洋 意 识 建 构
赵 宗金
( 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 院, 中 山东 青 岛 2 6 0 ) 6 1 0
摘 要 : 海 关 系 是 海 洋 意 识 的核 心 , 洋 意 识是 人 们 对 人 海 关 系 的 自觉 意 识 , 人 在 社 会 活 动 中 涉 海 行 为 的 人 海 是 自我 反 映 。 当前 国 内外 关 于 人 海 关 系 与 现代 海 洋 意 识 的 理 论 建构 较 少 , 众 现代 海 洋 意 识 淡 漠 。 研 究 对 人 海 关 系 公 及 对 应 的海 洋 意 识 进 行 了历 史 梳 理 , 在 此 基 础 分 析 了人 海 关 系 的 几 种基 本 理 念 , 出新 生 态 伦 理 学 指 导 下 的 海 并 提
《 国海 洋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中 (
J OURNAI OF OCEA N NI U VERS TY I OF CHI NA ( ca ce c s Ed to So i lS i n e iin)
21 0 1年 第 1期
N0 .1 2O . l1
型 。人 海关 系也是 海岸 带可 持续 发展 的核 心 。从 更 为一 般 的人类 活动 方 式 进 行 分 析 , 海关 系 即人 类 人
与海 洋之 间 的关系 , 人 类活 动 与海洋 相互 作用 、 即 相 互影 响 的关系 , 以及 以 海 洋 为 背 景 的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关系。
从 人 类 活 动 的构 成方 式 进 行 的人 海 关 系 分析 ,
还可 以 区分 为几 个 层 次 , 宏 观 到微 观 或 者 说从 构 从
成 的 规 模 角 度 , 以 区 分 为 以下 几 个 类 型 : 可 l 人 的 活 动 与 海 洋 的 关 系 。 主 要 涉 及 人 类 活 动 、 与海洋 、 岸 带之 间 的相互 影 响 , 海 以及 这 种 影 响 的后 果 。人 类 活 动 对 海 洋 、 岸 带 的 影 响 主 要 包 括 海 洋 海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 洋 污 染 和 环 境 破 坏 、 洋 与 海 岸 带 海 海

思想政治课“海洋意识”养成教育及其策略

思想政治课“海洋意识”养成教育及其策略

思想政治课“海洋意识”养成教育及其策略作者:孙杰来源:《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04期摘要:中国海权式微,与此同时,国民“蓝色国土”观念几近泯灭,海洋意识养成教育已成“软肋”。

基于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从寻绎“失落”的海洋文明,激发文化自信自觉;触发“失忆”海洋精神,培育民族海洋信仰等方面建构“微海权”,实现海洋意识的重塑。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海洋意识;养成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4-0036-05海洋意识,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的以对海洋的认识为核心的一种心理秉赋,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其对海权的某种意识倾向。

民向海则国兴,众背海则族衰。

因此,唤醒国民迷失的海洋意识、内化大国国民意识是破解海权积弱困局、重返海洋强国行列的眉睫之需。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海洋意识养成教育责无旁贷。

一、海洋意识养成教育的“迷失”:基于现状的透视1.海洋意识之“殇”:“蓝色国土”观念几近泯灭古希腊海洋学家狄米斯·托克利早在2500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一个世纪前,海权论鼻祖——美国海军学院少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更直言不讳地说:“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首先要控制海洋。

” [1]近代中国的屈辱,几乎都来自海洋;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发展仍饱受“岛弧”的围堵与掣肘。

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只知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国土”,却不知晓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疆域”;只有10.6%的受访者能准确说出我国四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和舟山群岛);有约68.4%的被调查者竟不知有黄岩岛或至少不知此岛具体方位;有近97%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北部湾在越南”而不知其为中国与越南所共有;甚至有23.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毫无意义”。

[2]今天,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而大多数国人的观念却似乎仍未从580年前的“海禁”中转身突围。

国民海洋意识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国民海洋意识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国民海洋意识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升,现在已经稳居世界前列。

中国正走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注意和警惕,他们精心炮制了“中国威胁论”,宣扬中国的崛起会给周边国家和全世界带来威胁,中国的国际环境一度很被动。

为了应对这种现实,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观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

中国想实现“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目标,对海洋的掌控至关重要。

而中国是传统的大陆文化国家,国民和政府的海洋意识都不强,如何在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下培养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海洋文化,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和平崛起国民海洋意识海权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本质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逐渐提升,现在已经稳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正走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作为唯一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国,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注意和警惕,他们精心炮制了“中国威胁论”,宣扬中国的崛起会给周边国家和全世界带来威胁的观点,中国的国际环境一度很被动。

为了应对这种现实,为国内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观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

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成为“海洋强国”。

中国想实现“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目标,对海洋的掌控至关重要。

而中国是传统的大陆文化国家,几千年来国家和国民的海洋意识都不是很强。

想要实现“和平崛起”战略,我们必须要先成为海洋强国。

想成为海洋强国首先要发展国民的海洋意识。

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认识培养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在“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下发展国民的海洋意识已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第一步。

1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文化没有清晰的概念。

海洋素养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海洋素养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增强海洋素养,我国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海洋素养讲座”。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讲座,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讲座内容1.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讲座首先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这些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讲座强调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海洋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地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讲座分析了海洋污染、海洋酸化、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呼吁大家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蓝色家园。

3. 海洋法律法规与权益讲座介绍了我国海洋法律法规及海洋权益。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

讲座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使大家对我国海洋权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海洋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讲座重点介绍了海洋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讲座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讲座还介绍了我国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如深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等。

5. 海洋素养与公民责任讲座强调提高全民海洋素养的重要性。

海洋素养是指个人对海洋的认识、了解和关爱程度。

讲座从海洋意识、海洋知识、海洋行为等方面阐述了海洋素养的内涵。

作为公民,我们应关注海洋、了解海洋、保护海洋,为建设美丽海洋、实现海洋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三、心得体会1. 提高海洋意识,增强海洋素养通过参加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宝库,还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海洋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

基于海洋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

2021 年 05 月(总第409期)No.05,2021Serial No.409文理导航Liberal ArLs Guidance科指 导 / 地》理基于海洋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瞿丹(常熟市王洽昌中学,江苏苏州215500)【摘要】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对于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 面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日渐严峻的海洋环境危机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学生海 洋意识培养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得到突显。

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培养学生海洋意识的角度出 发,通过海洋主题课堂教学设计,在地理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海洋意识,促使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由单纯的知识与技能教学 向观念的培养与教学过渡。

【关键词】海洋意识;高中地理;主题教学;教学设计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价值意识、海洋 健康意识、海洋权益意识以及海洋安全意识等五个大的方 面”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国民海洋意识的培养,设置 了 "全国海洋宣传日”,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到海洋的重要 性,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树立海陆一体的空间思想以及 海陆统筹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在素质教育 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高中地理教学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所发 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承载的意义与功能也更加地多样与深 刻”除了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高中地理教师更要关 注到对于学生观念意识方面的培养”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过 程中,海洋意识的培育与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 此,教师可以通过以海洋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在完 成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海洋意识的发展” 本文以"马面鱼”为海洋教学主题,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 中的海洋相关知识,对基于海洋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主题教 学设计策略与方法展开分析探究”一、 仔细研读课标要求,明确主题教学内容主题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仔细研读高中地 理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站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与全局 视角下,明确海洋主题教学的内容”在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 中,笔者对高中时期地理学习所涉及到的与海洋相关的知识 与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发现在必修部分中,主要涉及到 的为海洋国土资源以及海洋权益的相关知识教学”在选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这本教材的教学中,也有涉及到与 海洋资源以及海洋攻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知识”而在人教版地理选修2"海 洋地理”的教学中,又对地理教学中所包含的所有与海洋相 关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与整合,从更加深刻的层面分析了海陆 分布、海水性质、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多方面的 内容”在全新的高中地理选课制度的改革下,可以在此基础 上将海洋主题教学的内容确定为以海洋权益为主,海陆分布 与海水性质教学为基础,海洋资源教学为拓展,海洋环境教 学为渗透的综合性主题教学”二、 充分关注意识培养,制定主题教学目标确定主题教学内容后,要从培养学生海洋意识的思维与 理念出发,初步制定主题教学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要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联合国对于世界各个海域的划分,了解中国的领海范围以及各个附属 岛屿的基本情况,能够对领海、公海、大陆架、内水等海洋相 关概念做出正确的解释”在情感与态度层面,要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海洋国土 与资源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 念,面对海域争端与纠纷问题时能够形成"寸海必争”的态度 与 意识”在思维与能力层面,要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地理海洋主 题教学中的相关知识思考与解决与海洋相关的问题,结合自 己的观点与态度清晰地做出阐述与回答”三、创设适当教学情境,设计主题学习体验在完成了海洋主题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目标的构 建工作后,教师通过对于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接受能力的思 考,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利用问题导入以及任务驱动主题 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并设计主题学习的相关体验”(一) 问题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展示图片:餐桌上的"马面鱼””问:同学们,这种鱼类叫做马面鱼,它肉质细腻,营养价 值高,想一想它有没有在你们家的餐桌上出现过呢?你们知 道马面鱼的家乡在哪里吗?明确:马面鱼生长于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其中东海 为其最主要的生存区域”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与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 考,带领学生回顾地球海洋的整体分布”(二) 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教学问:马面鱼主要生长在东海海域,请同学们想一想,东海 处于我国海域范围内的哪个方向呢?与东海相邻的海域有哪 些?领海基线向陆地与向海的一侧分别为什么区域?设计意图:从马面鱼的生长海域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 化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问题明确东海区域的基本地理位置 与知识,回顾领海基线、内水、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 陆架等名词的概念与意义,发展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问:在东海区域中,哪些部分归中国管辖与治理?在我国 的管辖范围内,我国政府能够依法行使什么权益?设计意图:明确联合国对于海洋划分与治理的相关规 定,深化学生对于海洋权益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海洋国土意 识与海洋权益意识”文理导航2021/052021年05月(总第409期)No.05,2021Serial No.409文理导航■文科指导/地理Liberal ArLs 教师展示2010年我国福建晋江地区的渔民因为在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而被日本政府攻击与逮捕的相关新闻,介绍中日有关钓鱼岛海域的争端与纠纷事件。

海洋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海洋生态意识与责任感

海洋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海洋生态意识与责任感

海洋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海洋生态意识与责任感海洋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海洋生态意识与责任感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承载着无数珍贵的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食物、能源和药物。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培养青少年的海洋生态意识与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洋科普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了解海洋生态系统青少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了解通常较为有限,他们可能只对具有明显外部特征的生物(如鱼、海豚)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海洋深处的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缺乏认识。

通过海洋科普教育,青少年可以学习各种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和互动关系,了解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海洋科普教育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方式,比如举办海洋科普展览、观看相关纪录片、参观水族馆等,通过直观的展示和实地参观,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到海洋的奇妙与可贵。

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等,也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与海洋互动的机会,增强他们对海洋的兴趣和理解。

二、认识海洋环境问题通过海洋科普教育,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当前海洋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珊瑚礁退化等。

他们可以了解到这些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侧重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环保知识和行为准则,鼓励他们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

例如,通过组织海滩清洁活动、参与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青少年可以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培养起保护海洋的责任感。

三、探索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普教育还可以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趣。

海洋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包括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海洋科普教育,青少年可以了解到海洋科学的重要性和前沿研究的进展。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海洋科学研究兴趣,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比如,开设海洋科学俱乐部、组织科普讲座和实验活动等。

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探究

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探究
2 0 1 3 年3 月
西 北 成 人教 育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No r t h we s t Ad u l t Ed u c a t i o n
Ma r . 2 01 3 No. 2

2 期
大学生海洋意识 的教育探究 ※
教育 主要 体现在 一些 专题讲 座或 者将 海洋意 识教 育 包含 在思 想政治 课 的教学 内容之 内 , 所 占比例很 小 。 这种 状况 必须 引起我 们 的重视 ,应提 出具体 的政 策
和 办法来 改变 目前 的状况 。
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原因
我 国当代 大学 生海 洋意识 薄弱 这是不 得不 承认 的现实 ,这个 现实 与我 国想 建设海 洋强 国 的 目标是 矛盾 的 , 但是 形成 这个现 实 又有其深 刻 的原 因 , 主要
系 中基 本没 有相关 内容 。而 大部分 文科 院校更 注重 理论研 究 , 对学 生 的海 洋意识 教育 不够 重视 ; 工科 院 校 的文科 发展相 对滞 后 ,对 大学 生进行 的海 洋意识
土 地 面积 位 居世 界第 三 。但 同时 , 中 国也 是 一个 海 洋大 国, 我 国拥有 3 0 0 万 平方 公 里 的管 辖海 域 , 海 域
识 教育 普遍重 视不 足 ,我 国高校在 大学 生海洋 意识

大学生海洋意识及 高校海洋
教 育 现 状
( 一) 大学 生海 洋意识 现状 我 国幅员 辽 阔 , 有9 6 0 万 平方 公 里 的 土地 , 国家
教 育方 面普遍 偏 弱 。我 国 的高校现 状是综 合性 大学 较少 , 职 业 院校 、 文科 院校 和工 科 院校 较 多 , 大部 分 职业技 术 院校更 强调培 养学 生 的专 业技 能 ,对 大学 生海洋 意识 教育 方面 的重视 程度 明显不 足 ,课 程体

简论魏源诗文里的海洋意识

简论魏源诗文里的海洋意识

简论魏源诗文里的海洋意识○龚德宽(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 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魏源,也是封建士子中率先认识到海洋对中华的重要性的人。

他协助陶澍筹划漕运、海运;作诗赞颂收复台湾的壮举,彰显海防意识;潜心编撰《海国图志》100卷,成为日本发展海军的“不龟手之药”。

[关键词] 魏源; 《海国图志》; 海洋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0-0013-02 孔子曾经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封建士子们读圣贤之书,行仁义之道,于是趁闲暇以登山,作诗文以赞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山峰甚至成了盛德的象征;“三山五岳”成了中国古代醒目的文化符号;对山的顶礼膜拜,成了农耕文化不可忽视的精神内涵,而天子封禅就是这种文化现象的极致。

“中华文明不仅仅具备传统农业社会的特质,同时也拥有探索与进取的先进因素,而且自古以来就一直没有放弃过对海洋的向往和追求。

”[1]正是对海洋的探索精神渐渐形成了国人的海洋意识。

“湖海不捐细流而成其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格言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咏志诗句,都无不显现出文人们对波涛汹涌、深不见底的海的探险热情。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湖南隆回人魏源崭露头角,在他的诗文里,海洋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海运主张作为官宦子弟的魏源声名早著而文运晚达。

16岁中秀才;28岁乡试第二名;35岁应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齐名海内;50岁才中进士。

曾助陶澍、贺长龄办海运;又参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加抗英战争;任兴化知县;任高邮知州时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

道光五年(1825),运河水道淤塞,漕船搁浅,漕粮难以如期运抵京城。

魏源时参江苏巡抚陶澍幕,力主在江苏实施海运,他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魏源集·道光丙戌海运记》),“海运之事,其利有三:国计也,民生也,海商也”(《复魏制府询海运书》),以海运取代河运可收“国便,民便,商便,官便,河便,漕便”(《海运全案序》)之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加强海洋意识责无旁贷
摘要:尽管中国是一个拥有 18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约 300
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 但令人忧虑的是,国人对此不甚了解,海洋
意识还十分淡薄。特别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教育应使学生充分
认识海洋,树立海洋意识责无旁贷。让海洋知识教育进人大学课堂,加强各种媒
介对全社会宣传海洋知识,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等途径为我
国培养拥有较高海洋意识水平的学生。
关键词:
海洋意识 大学生 措施

一、背景
2010年9月7日的钓鱼岛问题和2012年4月10日的黄岩岛问题,这两件

海洋事件发生都引起全国全民强烈反应,游行和抵制日货等弄得轰轰烈烈,这时
大家的爱国情怀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很多都是一股热,过几天就不理不睬了,更
让人可悲的是绝多数人都是一味地的说岛是中国的,实际那岛具体在国家哪里都
是不知道,也不知道为啥会出现这纠纷。从这两事件中可以知道我们国家人们的
海洋国情意识是多么的薄弱。作为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国家的栋梁的大学生的海洋
国情意识的情况也没见好很多。共青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
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 只有不
到 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约 300 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
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 根据我们对部分在杭高校的
问卷调查, 有 88.2%大学生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了解不多,甚至有
21.7%完全不知道。知道我国于1996 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只有 9.6%。
有 67.1%的学生不知道 12 海里领海制度和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
制度。 有 91.3%的学生能正确答出我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但是只有
7.7%的学生知道我国还有约300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 。 能准确说出我
国四大岛屿的仅有 7.2%,其中更有 31%的学生一个都不知道。 对“中国国土面
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是否有意义”问题的回答中竟然有 23.4%的学生认为没有
【1】
。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如此现状的海洋意识, 加强海洋

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
我国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 尽管海洋文明曾经是中国
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海洋文明始终未能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由于中
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海洋在国人面前始终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
这种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造成大学生对海洋、海疆、海防、海运、海上贸易等海
洋意识的缺乏,决定了大学生对陆地国土的依恋和对海洋的淡漠态度。
2、海洋意识教育的缺失。
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海洋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课程教育出现弱化倾向。一方
面,中学地理作为副课,不少城市己不纳人高考范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
面,我国中学、大学阶段细分专业过早,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较窄,对地球环境缺
乏了解,青少年海洋国土观教育严重不足。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已把地理和
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2】。致使大学生
的海洋知识没有良好的基础。 在大学,海洋教育所占的比重也非常低,教科书
涉海内容非常少,以海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鲜见,宣传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
和海洋科技的机构更是寥寥无几, 大学生不论从学校还是从社会都不能系统的
了解海洋,致使海洋知识浅薄。
三、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必要性
无论从国际发展的大趋势还是从我国所面临的海洋划界问题;无论是从目前
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长久的影响看,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拥有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将达到300多万km字。管理、开发、维护好我们拥
有管辖权的300多万肠罕的海域,需要大批的海洋管理人【3】。同时,由于《公约》
的生效,海岸相邻和相向的国家之间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日益尖
锐,海洋权益斗争日益复杂。我国和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存在海洋权益重
叠,需要进行海洋管辖界限的划分。而这一切也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海洋专业知识
又具有较高的海洋法律知识的海洋管理者来参与完成。
四、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途径
1、海洋意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海洋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海洋意识教育提
供了理论知识基础。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海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编写一套
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科书,让海洋意识教育走进课堂,加快提高大学
生海洋意识水平。
2、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
调查中,有88.4%的被调查者反映大众媒体上有关海洋的信息报道实在是太
少了。电脑软件宣传,优秀的电脑软件不仅可以娱乐,还能学到许多平时没有注意
到或是觉得枯燥的知【4】。例如,游戏《大航海时代》就曾令不少游戏爱好者了解
到了有趣的海洋知识。然而,国产软件却似乎没有关注过这些题材的游戏。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海洋科学知识

高校在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定期地举办一些有关海洋
知识讲座、画展、摄影展览、夏令营和演讲比赛等,可以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学习
海洋科普知识的热情。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呼吁各种
基金组织踊跃参加捐助活动,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参加海洋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
和团体,赞助一些大型的海洋知识竞赛,奖励优胜者参加免费航海旅游等。调动学
生们的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认识海洋的良好氛围,掀起学习海洋知识的新高潮。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大型读者调查[N].中国青年报,2001.04.13
[2] 吴青林.大学生海洋意识及其教育思考[N].理论观察,2010(2):127~128
[3] 张德华,冯梁,颜家坤.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影响因素探析[J].世界经济
与政治论坛,2009(3):79~86
[4] 王秋荣.积极行动起来,提高海洋意识[N].中国海洋报,2009.0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