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海洋意识调研报告-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合集下载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地点 港珠澳大桥 珠海校区 伍舜德学术会议中心
7 月 25 日 (周四)
15:00-15:30,海洋环流与物质输运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龚文平 教授 15:30-16:00,海洋遥感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赵俊 教授 16:00-16:30, 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专题介绍 主讲人:吴加学 教授 16:30-17:00,生物海洋学与生态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殷克东 教授 9:00-11:00,营员分组总结汇报交流 11:00-11:30,结营仪式 11:30-14:30,午休 15:00-17:00,参观珠海市 离营 珠海校区 教学楼
7 月 22 日 (周一)
珠海校区 伍舜德学术会议中心
珠海校区 教学楼 珠海校区 伍舜德学术会议中心
7 月 23 日 (周二)
珠海校区 教学楼
珠海校区 教学楼
日期安排
主要行程 8:00-8:30,港珠澳大桥建设概况简介 主讲人:雷亚平 老师 8:30-11:30,参观港珠澳大桥 11:30-14:30,午休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中山大学第六届粤港澳台海洋科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日程安排
日期安排 14:00 前,营员报到 14:30-15:15,开营仪式及学院介绍 主讲人:苏明 副教授/副院长 15:15-15:45,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王东晓 教授/院长 15:45-16:15,海洋化学与污染控制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邹世春 教授 16:15-16:30,茶歇 16:30-17:00,海洋生物养殖与环境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何建国 教授 17:00-17:30,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孙晓明 教授 9:00-10:30,参观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10:30-11:00,海洋保护生物学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吴玉萍 教授 11:00-11:30,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罗一鸣 教授 11:30-14:30,午休 14:30-15:00,海洋石油与矿产资源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万志峰 副教授 15:00-15:30,海洋生态基因组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卢建国 副教授 15:30-17:30,参观海洋科学学院实验室 8:00-11:30,参观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红树林自 然保护区 11:30-14:30,午休 15:00-15:30,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刘岚 教授 7 月 24 日 (周三) 15:30-16:00, 海洋微型生物生态与物质循环研究所专 题介绍 主讲人:龚骏 教授 16:00-16:30,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所专题介绍 主讲人:王江海 教授 16:30-17:00, 计算海洋科学与海洋模型研究所专题介 绍 主讲人:来志刚 教授 珠海淇澳岛 珠海校区 伍舜德学术会议中心 珠海香洲 主要行程 地点 珠海校区 伍舜德学术会议中心 (住宿地点)

新时代大学生海洋强国意识培养

新时代大学生海洋强国意识培养
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的关注焦点逐渐转向城市生活和娱乐方面,对海洋的关注程度逐渐降低。 同时,社会上对海洋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也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限。
缺乏实践机会
由于组织海洋实践活动的难度较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高校组织海洋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规模有限 ,学生参与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大学生参与海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一些高校组织了海洋实践活动,但参与的学生数量较少,且缺乏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大学生海洋强国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在海洋意识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专门的教材和师资力量,导致学生对 海洋意识的认知程度较低。
的海洋氛围。
成立学生组织
鼓励学生成立与海洋相关的学 生组织,如海洋学会、海洋环 保协会等,让学生在自我管理
中增强对海洋的认识。
05
新时代大学生海洋强国意 识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一:某高校海洋文化节活动
总结词
传播海洋文化,培育海洋强国意识
详细描述
该高校举办了海洋文化节,通过展览、讲 座、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海洋文化,增 强大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海 洋强国意识。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海洋强国意识的培养模 式、效果评估以及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等方面,为我 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
不足之处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不够,未能充分考虑不同 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情况;同时,研究方法仍需进一 步完善,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大学生海洋强国意识的现状 和问题。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提高研究 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得出更具代表性的结论。

关于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重要性的建议

关于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重要性的建议

关于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重要性的建议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海洋的认识,应该了解它的重要性。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资料的宝库、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和未来的希望,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保护和保全海洋是时代潮流和全人类的责任。

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海洋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他们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推动我国逐步走上海洋强国的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尽管中国是一个拥有18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约300 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

但令人忧虑的是,国人对此不甚了解,海洋意识还十分淡薄。

在日常生活中,海洋意识的缺失屡见不鲜,北京市“世纪坛”宏伟建筑,依然把祖国疆界限制为“960”。

上海市“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有伟大航海家有哥伦布,却没有郑和。

在中小学地理历史教材中对中国海洋历史地理的讲述是少之又少,对中国的版图描绘也只是以陆地疆域为主。

大学生海洋意识如何呢?共青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约300 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

根据我们对部分在杭高校的问卷调查,有88.2%大学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了解不多,甚至有21.7%完全不知道。

知道我国于1996 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只有9.6%。

有67.1%的学生不知道12 海里领海制度和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制度。

有91.3%的学生能正确答出我国有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但是只有7.7%的学生知道我国还有约300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

能准确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仅有7.2%,其中更有31%的学生一个都不知道。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回顾并总结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的经历与成果。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海洋生态的调查研究、海底地貌的观测以及浮游生物的取样分析等任务。

通过实地实习与导师的指导,我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实习经历加深了我的海洋科学知识,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投身于海洋研究的热忱。

1. 引言在当今世界,海洋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扮演着重要的生态、气候及经济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进行海洋调查与观测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多种观测手段,对海洋生态、地貌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以积累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为海洋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2. 实习任务与方法在整个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项海洋调查与观测任务。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海洋生态调查通过使用微生物采集器、浮游动物网和底栖动物采集器等工具,我们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

在实地操作中,我学会了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对不同深度和地点的生态系统进行了样本采集。

样本的后续分析工作则需要我运用化学分析方法、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对样本中的物种进行鉴定和统计。

2.2 海底地貌观测通过使用声纳和激光测深仪等装置,我们对海底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绘图。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后续数据的处理和地貌图的绘制工作。

这个过程对我的电脑技术和图形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并且我还能通过观测数据了解到不同海域的地貌特征及其与海洋动力学的关系。

2.3 浮游生物取样分析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使用浮游生物网进行取样,并针对样本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鉴定。

通过观察和分析样本中的浮游生物,我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相互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参与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我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3.1 掌握了多种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海洋调查与观测。

关于大学生海洋意识调研报告-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关于大学生海洋意识调研报告-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没有主动了 解,无所谓
和我无关,不关心 主动全面 了解
没有主动了 解但比较关 心
主动了解 部分
图五
3.2.3 主动参与性不高
2015 年 1 月,珠海市夜光藻爆发,但是只有 1.2%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详细的了解爆 发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只是知道有这件事的存在,更有 33.73%的同学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图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大家的参与程度就不高,由此可见一斑。
确对待我国政府与邻国在产生海洋纠纷时的外交政策和处理方法。
知道
不知道
不关心
图三
了解 了解一些 不了解 不关心 图四
3.2.2 高度关注国家海洋争端问题
随着 1982 年《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明显扩大,南沙的周围邻 国纷纷觊觎南沙群岛,悍然侵占南海海域。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向有关各方提出了“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积极主张,但公理和公正从来不会自己送上门,仍需要我们努力争取。
图六图七资料文件管理关联具体征收安置项目实现从征收项目立项调查摸底征收补偿风险评估等全过程各个阶段资料的汇总管理包含立项批准文件征收范围图城乡规划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土地预审意见调查摸底结果征收补偿方案各户评估结果社会风险评估论证意见等材料对于阶段内缺失的材料系统会自动提醒
关于大学生海洋意识
调研报告
——以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学生为调研对象
3.2 调研结果分析
图一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3.2.1 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
从本次调研结果第 14 题结果显示,63.4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海洋意识不太强,32.69%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海洋意识,仅仅 3.85%的人认为自己有很强的海洋意识(图二)。 因而,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海洋意识普遍薄弱,处于中下水平,因此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 育非常有必要。

海洋社会实践报告调研

海洋社会实践报告调研

一、前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资源丰富,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组织了一次海洋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提高我们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二、调研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加剧。

然而,过度开发、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现状,我们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调研。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政策。

2. 实地考察法:走访我国沿海地区,实地考察海洋资源现状,了解当地居民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3.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沿海地区的居民、渔民、企业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海洋资源的看法和建议。

4. 访谈法:与海洋资源管理部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海洋资源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海洋资源现状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海洋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调查,我国渔业资源已经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导致部分海域渔业资源枯竭。

此外,海洋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渔业、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3. 海洋资源保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渔业资源方面,实施休渔期制度,严格限制捕捞强度。

海洋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海洋生态研究与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海洋生态研究与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海洋生态研究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海洋生态研究与海洋资源开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海洋科学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海洋科学实训课程,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研究与海洋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经历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海洋生态研究海洋生态研究是探究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本学期的实训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海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变规律。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一些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了实地考察,例如海底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洋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价值和服务功能。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还掌握了一些海洋生态研究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例如,使用水下摄像设备进行海洋生物观察、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等。

这些实践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并培养了我在海洋生态研究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部分: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研究相辅相成的是海洋资源开发。

在本学期的实训课程中,我们系统学习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海洋资源以及其开发的技术和方法。

我们了解了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矿产开发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研究案例和实地参观,我们对这些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还参与了一些模拟开发项目的操作。

例如,模拟海底油气开采操作和海洋风能发电器件安装等。

这些实际操作让我对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挑战和技术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结语通过海洋科学实训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海洋生态研究和海洋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学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科学的重要性和挑战,也为我未来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海洋社会实践报告调研

海洋社会实践报告调研

海洋社会实践报告调研一、引言海洋问题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海洋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社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特地组织了一次海洋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社会交流,深入了解海洋社会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实践活动内容1. 背景调研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对海洋社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我们了解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海洋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日益突出。

而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问题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2. 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海边城市进行实地调研,选择了一些重要的海洋社会单位进行访谈与交流。

首先,我们来到了当地的渔港,了解了渔民的生活和捕捞情况。

通过与渔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如过度捕捞导致的渔业资源枯竭、非法捕捞等问题。

接着,我们到了当地的海洋环保组织,与他们交流了解了他们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成效。

最后,我们还到了海洋科研机构,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和研究设施,了解他们在海洋科学研究上的最新进展。

3. 社会交流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洋社会的情况,我们还与一些海洋社会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座谈和讨论,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困难。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积极传递了我们对于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建议,探讨了共同的合作和发展。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社会交流,我们对海洋社会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方面,我们发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如渔业资源枯竭、海洋污染严重等;另一方面,海洋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还是有限的,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海洋意识
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告
——以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学生为调研对象
调研组组长:李妍 组员:胡阳 周丹妮 党雪薇 黄淑慧 黄婧娴
调研日期:2015 年 5 月 17 日 成稿日期:2015 年 5 月 24 日
目录
1. 研究背景.....................................................................................................................................2 2. 调研目的及过程.........................................................................................................................3 3. 调研问卷及结果分析.................................................................................................................3
3.1 问卷题目分析.......................................................................................................................3 3.2 调研结果分析.......................................................................................................................3 3.2.1 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 4 3.2.2 高度关注国家海洋争端问题........................................................................................... 5 3.2.3 主动参与性不高............................................................................................................... 6 3.2.4 政府部门宣传问题及方向............................................................................................... 7 4. 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根源探讨................................................................................................ 9 4.1 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 9 4.2 义务教育对海洋知识普及度不高...................................................................................... 9 4.3 海洋和海洋意识教育重视不够.......................................................................................... 9 5. 改善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现状.............................................................................................. 10 5.1.1 养成关注海洋的习惯..................................................................................................... 10 5.1.2 全面了解感兴趣的海洋知识......................................................................................... 10 5.2.1 与高校合作,开展海洋讲座及相关活动..................................................................... 10 5.2.2 海洋意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 11 5.2.3 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 11 5.2.4 对海洋相关信息进行有侧重宣传................................................................................. 11 6. 结论...........................................................................................................................................11 7. 附录...........................................................................................................................................12 7.1 问卷样本.............................................................................................................................12 7.2 部分统计数据.....................................................................................................................13 7.3 参考资料.............................................................................................................................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