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层概况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一、煤层气储量我国对煤层气资源进行评价已有十多轮,在2006年的资源评价中,我国的煤层气总量接近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接近11万亿立方米。
到了2015年对煤层气资源进行的动态评价则表明煤层气总量接近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约为12.5万亿立方米。
2020年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为3315.54亿立方米,同比上升15.71%。
对于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其分布可以划分为五大赋气区,按照资源量从少到多分别是青藏、东北、南方、西北和华北。
青藏赋气区仅占全国总量的万分之一左右,东北赋气区占全国的9.67%,南方赋气区占全国的18.18%,西北赋气区则大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占比最大的华北赋气区,其资源最为丰富,约占全国的46.27%。
二、煤层气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达到104.7亿立方米,同比上升2.35%。
煤层气产量的增长主要是地面煤层气。
尽管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补贴的进行,以及各种问题的改善,煤层气的产能建设和实际产量都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且抽采资源的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分省市来看,中国煤层气主要产区在山西,2021年产量达到89.5亿立方米,占2021年煤层气总产量的85.48%。
三、煤层气标准现状截止我国煤层气行业发布国家标准与各类行业标准共87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71项。
各标准归口单位共17个,其中归口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共17项,归口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7项,归口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43项。
对17个归口单位发布的87项标准进行了标准类别划分,其中基础类标准有14项,方法类标准有22项,管理类标准46项,产品类标准5项。
16项国家标准中,基础类标准5项、方法类标准7项、管理类标准2项、产品类标准2项。
中国各油田(盆地)产油层位基本情况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嫩江组 泥页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以 背斜为主,断层、裂 缝次之) 碎屑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 块-背斜, 断块-逆牵引 背斜为主)碎屑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背 斜油气藏为主) 碎屑岩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姚家组 嫩江组 泉头组 下第三系沙河 街组碎屑岩, 前第三系变质 岩和碳酸岩 下第三系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 岩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一览表(表六)
油田(盆地)名称 盆地类型 充填地层及厚度(m) 新生界 中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元古界 江苏油田(苏北盆地) 板内断陷 坳陷盆地 新生界 中生界 古生界 滇黔桂油田 新生界 中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元古界 震旦系 0-1000 0-4700 180-3900 1100-8100 140-11600 170-3000 0-5100 0-8900 200-3300 50-1960 500-3000 150-6200 震旦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1150-6630 170-520 80 7450 1660 642-5234 21.9-1025.9 100-300 0.4-95.7 20-2500 271.6-1549 110-550 458.5-2780 820-2974.8 主要烃源岩及岩性 下第三系 潜江组 泥岩 二叠系 栖霞组 茅口组 泥岩 三叠系 飞仙关组 泥岩 志留系 泥岩 下第三系 阜宁组 戴南组 泥岩 上震旦统 中上寒武统 下二叠统 碳酸岩为主 下三叠 嘉陵江组 第三系 那读组 白岗组 碎屑岩和灰岩 主要油藏类型及岩性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裂隙油气藏 碎屑岩为主 主要勘探层位 下第三系 潜江组 三叠系 飞仙关组 嘉陵江组 上石炭统 勘探面临问题 资源潜力 备注 江汉油田 (江汉盆地) 板内断陷 坳陷盆地 构造复断陷 —坳陷盆 地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四川盆地:中国第二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潜力巨 大
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三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独特,资源潜力 有待进一步开发
准噶尔盆地:中国第四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潜力 有待进一步开发
主要类型致密砂岩气的储层特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致密砂岩气的 定义与分类
致密砂岩气的定义
致密砂岩气是指存在于致密砂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致密砂岩气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含气饱和度等特点 致密砂岩气主要分布在北美、中国、中东等地区 致密砂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分类
致密砂岩气:指存在于致密砂岩中的天然气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 要类型地质特征与 资源潜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定 致 特砂主 价 资 规响资 与 资
加 义 密 征岩要 方 源 律因源 开 源
目 与 砂 气类 法 潜 素潜 发 潜
录 分 岩 的型 与 力 与力 建 力
文 类 气 地致 实 的 分的 议 展
本
的 质密 例 评 布影 望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勘探和开发案例,分析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为未来勘探和开发提 供参考。
主要类型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实例分析
实例三:塔里木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四:准噶尔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 砂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五:柴达木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一:四川盆地致密砂岩 气资源潜力
实例六:松辽盆地致密砂岩 气资源潜力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区。
该地区的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别,具有独特性。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背景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其面积约为22万km²。
章古特地区位于盆地的南部,北纬42°~43°,东经115°~116°,总面积约为2000km²。
该地区处于盆地的裂谷区,发育了一系列断裂,赋存有丰富的浅层沙岩和泥岩。
该地区受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厚度较大,是一处非常适合油气富集的地区。
二、岩性和储层特征章古特地区地质构造成熟度较高,地质时代跨度较大。
岩系主要是二叠系致密砂岩和泥岩,以及三叠系下统的砂岩、泥岩、灰岩等。
其中三叠系下统的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1. 致密砂岩:该地区致密砂岩多数为红色或深红色,呈多层交互分布,砂颗粒以中细粒度为主,粒度排序较好,分散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致密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0.1%~5%之间,渗透率极低,储层性能较差。
2. 陆相砂岩: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分布较广。
通常呈灰绿色或黄灰色,石英颗粒为主,沥青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一般在10%左右,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能。
3. 泥岩:该地区的泥岩颜色多样,有绿色、灰黑色、褐色等,其中绿色泥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是烃源岩。
泥岩属于相对较差的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对陆相砂岩形成漏斗形的收支域具有重大作用。
三、油藏特征1. 富集类型:章古特地区油气富集类型较为复杂,既有岩心、孔隙、微裂缝储层,又有漏斗形储层、岩溶储层等多种类型。
2. 富集时间:浅层油藏的富集时间较短,大约在第三纪晚期 ~ 第四纪早期,属于近地表高温条件下的富集。
3. 富集层位: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富集层位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南四道口组、两岔子组等地层。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简)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1.中国西部沉积盆地我国西部盆地受控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离散、汇聚与拼接,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多发育挤压性质的大型坳陷沉积盆地,如其北部(昆仑山以北,亦称西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河西走廊一带(包括酒泉盆地,亦称走廊盆地),合称四盆一走廊。
2.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特点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
这里的盆地形成与造山带的基岩活动有关,因而多为压性盆地。
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等。
图11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与内部构造单元划分综合中国西部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图1)。
得出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几点特征:(1)盆地的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活动密切相关。
盆地的形态多不对称,发育了明显的山前坳陷,期沉积幅度可达万米,最厚达15000m(准噶尔盆地南缘)。
盆地无明显的岩浆活动,中央往往发育有古老地块。
(2)盆地边界都受逆冲断层的控制。
盆地的边缘常常发育数条你冲层,组成你冲断裂带,形成一种具有一定模式、规模较大的断裂带。
例如准噶尔盆地克——乌断裂带(图),他主要由超覆尖灭带、前缘断块带和前缘单斜带3个部分组成。
(3)盆地的局部构造类型多种多样。
这些构造多呈线性或雁列状排列,局部构造线的方向受邻近的造山带走向所控制,常有数个平行的构造带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局部构造的形态,在平面上多呈长轴状、短轴状和鼻状,剖面上多为梳状、箱状等。
(图2)图2 中国西部挤压性盆地剖面结构示意图3.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3.1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有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及下白垩统一第三系三个生储盖组合。
三叠—侏罗系组合主要分布于库车断陷,其次分布于满加尔地区、是重要勘探目的层。
山西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高产富集区评价

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一个近南北向的断陷盆地。其煤层气资源丰 富,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中。煤层气的成分以甲烷为主,含量一般在 80%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另外,沁水盆地煤层气的分布规律性明显, 受古地理环境、沉积环境、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呈带状分布。
段落2: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 产原因分析
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沁水盆地位于华北 板块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具备了形成高产煤层气的地质条件。其次,煤层气藏 特征有利于气体富集,如煤层厚度大、埋藏深度适中、透气性好等。最后,地下 压力也是煤层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压力条件下,煤层气不易逸散,从 而在煤层中大量富集。
2、选择性压裂:采用高粘度液体或在压裂液中添加支撑剂,将裂缝诱导至 煤层,避免对非煤层岩石造成损害。选择性压裂能够保护非目标储层,提高储层 利用率。
3、整体式压裂:通过实施多段压裂和整体改造,在煤岩储层中形成复杂的 裂缝网络,提高储层的渗透性和稳定性。整体式压裂增产效果明显,但需要先进 的技术支持和较高的成本。
煤岩储层特征
山西沁水盆地煤岩储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这些 地层由海陆交互相沉积形成,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具有复杂的地 质结构。
1、地质结构:山西沁水盆地煤岩储层地质结构复杂,主要包括褶皱、断裂 和岩浆活动等多种地质构造形态。其中,褶皱构造对煤岩储层的形态和分布具有 重要影响,断裂构造则对煤岩储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破坏,而岩浆活动 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煤岩储层的发育条件。
参考内容二
引言
沁水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煤层气产区,其煤层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研究沁 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及有利区块预测评价,对提高煤层气开发利用效率和 降低能源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 规律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有利区块预测评价的方法和结果。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

下白垩统下沟组
泥页岩
上侏罗统赤金堡组
构造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第三系
火烧沟组
白杨河组
白垩系
老油田的三采,构造复杂的新区勘探。
中等
第三系
2300-10388
中生界
白垩系
2745-10627
侏罗系
1548-3406
三叠系
27166-7491
古生界
二叠系
5590-8318
石炭系
500-13000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下第三系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岩
复杂断块稠油藏开采难,深层勘探与钻探难。
大
第三系
4000-12500
中生界
白垩系
0->3001
侏罗系
0-10611
二叠系
14651
石炭系
2551
奥陶系
400-947
寒武系
320-810
元古界
青白口系
0-180
蓟县系
0-12121
长城系
0-500
碎屑岩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姚家组
嫩江组
泉头组
新探明地质储量丰度低、开采难,老油田含水率大、稳产难。
中等
第三系
0-583
中生界
白垩系
0->7000
侏罗系
0-2977
辽河油田(渤海湾盆地下辽河坳陷为主)
板内多旋回断陷—坳陷盆地
新生界
第四系
0-417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泥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块-背斜,断块-逆牵引背斜为主)碎屑岩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一览表(表一)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与发展展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与发展展望一、地下储气库发展现状地下储气库是将从天然气田采出的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可以保存气体的空间而形成的一种人工气田或气藏。
地下储气库主要建设在靠近下游天然气用户城市的附近,用途是保障下游用户的调峰需要。
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类型包括四种:即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含水层储气库、盐穴储气库和废弃矿坑储气库。
利用地下储气库进行调峰比建设地面球罐等方式进行调峰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储存量大,机动性强,调峰范围广;二是经济合理,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经久耐用,使用年限长;第三是安全系数大,其安全性要远远高于地面设施。
地下储气库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初,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约有地下储气库634座,可以进行调峰的气量约3100亿立方米,分属不同国家的110多个公司。
其中既有储气量超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有仅经营单纯1~2个地下储气库的小公司。
由于地下储气库在调峰和保障供气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大国都把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作为整个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总体规划,欧美国家在不断加大储气库的建设力度,增大储气量,除了常规的调峰应急外,已经开始研究建立天然气的战略储备。
美国已经就长输管网地下储气库建立相关的法律加以约束,欧洲国家也有立法的趋势。
在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上一般采用4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由天然气供应商承建和管理地下储气库;第二种方式是由城市燃气分销商建设和管理地下储气库;第三种方式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以盈利为目的建设和管理地下储气库;第四钟方式是由多方合资建设地下储气库。
其中主要的方式是前两种,第三种是作为对前两种的补充。
二、地下储气库技术发展趋势(1)储气库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建库技术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相盆地的沉积充填型式及层 序地层学应用
盆地沉积充填型式
➢ 大型坳陷盆地沉积充填型式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浊流及深湖泥质 沉积(轴向);
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浊流及泥质沉积(缓坡);
冲积扇-河流-滨浅湖沉积。
➢ 裂谷盆地充填型式
冲积扇-水下扇-深湖泥质沉积(陡岸); 冲积扇-扇三角洲-浊流及半深湖泥质沉积; 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及半深湖泥质沉积; 滨浅湖砂滩和砂坝沉积; 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盐湖沉积。
河流储层砂体
曲流河砂体。曲流河可分为高弯度曲流河和低弯度曲 流河两类。他们有5种砂体储层:点坝砂体、废弃河道 砂体、串沟砂体、决口扇砂体和天然堤砂体。储层砂 体主体以一连串点坝为主体的曲流带砂体。
辫状河砂体。辫状河储层主要是心滩坝砂体。 顺直型分流河道砂体。河控湖成三角洲分流河道往往
为顺直河型。
限制性河道砂体。我国的典型网状河流沉积没有发 现。
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成岩事件或称成岩作用类型有:
机械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溶解作用, 重结晶作用, 破裂作用。
自生矿物的成岩序列包括三个方面:
有机质演化, 粘土矿物的演化 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演化。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早成岩、晚成岩两个阶段5个时期。即早成岩A期和B期, 晚成岩A期、B期(中成岩期)和C期。
中国含油气盆地储层地质概况
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罗平
提纲
前言 盆地充填形式 各沉积体系的储层特征 碎屑岩储层的埋藏成岩作用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评价技术与方法 储层地质学发展展望
前言
中国含油气盆地储层地质学是中国石油工 业界地质家们数十年辛勤劳动、刻苦钻研, 理论升华的结晶。
陆相沉积盆地碎屑岩储集层具有多物源、 近物源、相变快、堆积迅速、厚度普遍大 的特点。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主,湖相碳酸盐岩次之。 岩石类型多样。 成岩作用强,次生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缝洞发育,连通基质,常为双重孔隙介质。
有利储层的沉积相带
陆表海隐藻礁滩、陆表海蒸发潮坪、生物礁、海相碳 酸盐碎屑浅滩和湖泊碳酸盐岩为有利油气储集相带。
藻白云岩主要分布于北方元古界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主要 为一种准同生白云岩。
台北凹陷侏罗纪系砂岩类型三角图(1)
台北凹陷侏罗纪系砂岩类型三角图(2)
台北凹陷侏罗纪系砂岩类型三角图(3)
哈密地区储层砂岩类型三角图(1)
哈密地区储层砂岩类型三角图(2)
哈密地区储层砂岩类型三角图(3)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以下特点:
含油气层系多;以古生界的油气储层居先,中生界和元古界次之, 新生界居末。
沉积相控制型储层。直接由沉积过程形成的原生孔隙为主要 储集层。第三系湖泊碳酸盐岩储层多属此类;其中以渤海湾 盆地的储层最为典型。
构造裂缝性储层,基质非常致密,其孔隙度小于1%。由于 构造褶皱和断裂作用使脆性岩石形成裂缝组系;沿这些裂缝 组系为深部地下水活提供了通道,从而发生深部岩溶,形成 地下不规则的缝洞储集体。川南二叠系阳新统茅组灰岩储气 层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m以下 多学科储层综合评价技术
谢 谢!
双模态结构 与生油岩直接接触,油气接受早;泥包砂条件易形
成欠压实高压油气藏。
滨浅湖滩、坝砂体储层
冲积扇相带划分图(据张纪易)
枣园冲积扇典型砂体平面图
高弯 层)
低弯度曲流河砂体岩相柱状图(大庆中检4-4井 PI2+3层)
松 辽 盆 地 英 合 地 区 姚 一 段 平 面 相 带 展 布 图
蒸发潮坪相,以华北下古生界奥陶系及川东石炭系蒸发潮坪 为代表;其中的浅滩相生物碳酸盐岩和蒸发坪上的粉至细晶 白云岩是良好的储层。
海相生物礁相,有二类:古生代生物礁的代表是川东上二叠 统长兴组生物礁,由礁核、礁后、礁麓三部分组成,好储层 为礁后砂滩相的细至中晶白云岩。新生代生物礁为南海流花 坳陷上第三系生物礁,最好相带位于中部的块礁相灰岩。
➢ 层序的级次划分着重于构造的幕次运动影响,而非经 典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因此不同盆地的层序级别不具 有等时性和同样的时间跨度。
中国新生代陆相沉积类型
陆相盆地沉积充填型式
(据裘亦楠,1990)
b.横向冲积扇-辫状 河-三角洲-水下扇湖相泥岩充填型式;
a.纵向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泥岩(浊积 岩)充填型式;
d.横冲向积扇-纵向 辫状河(网状河)-三 角洲-湖相泥岩充填 型式;
c.横向冲积扇 –扇 三角洲-水下扇-湖 相泥岩充填型式;
f.冲积扇-辫状 (网状)河-曲流 河-末端扇充填 型式;
e.横向冲积扇-辫状 河-曲流河-小型三角 洲-湖相泥岩充填型 式;
h.三角洲间湖 湾沙滩和沙坝 充填型式。
三角洲砂体储层
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砂体,其特征类似于一般 河流砂体。
三角洲内前缘发育两类砂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 坝砂体。
三角洲外前缘发育薄层席状砂体。 分流河道间砂体。
湖底扇砂体储层
砂体几何形态以水道式条带状为主,侧向连续性差; 层内非均质性受控于鲍马相序,多次浊流事件叠加
侵蚀形成夹层多 矿物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出现
➢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充填型式。这种盆地的充 填型式主要有3种:
扇三角洲-浊流及深湖泥质沉积;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海相沉积。
陆源层序地层学
➢ 将 “沉积旋回”概念与“构造层”式的划分地层方法 相结合, 提出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新用语。提出了(薛叔 浩,1997)五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早期湖侵体系 域、主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
海相碎屑浅滩相以四川二叠系为代表。其中J1j嘉陵江组的粒 屑白云岩和藻白云岩等。
陆相湖泊碳酸盐岩是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的重要油气储集层; 主要分布于沙四段上部;分礁核、滩和斜坡三个大相带。
成岩作用及孔隙类型
若碳酸盐岩具有储集性能,尤其对古生界以前的岩石, 重要因素是白云岩化;其次是岩溶,然后是构造应力 的破裂作用。
g.冲积扇-辫状河-沙 坪-盐湖充填型式;
台北凹陷中侏罗统J2X 1-3沉积相图
①-低水位体系域;②-湖侵体系域;③-高水位体系域;④-下降(水退体系域;⑤-冲积体系域
台北凹陷东部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模式
含油含盐(深水)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渤海湾盆地沉积层序与储层成因类型
沉积-成岩相型储层。这类储层主要是中、古生界和元古生 界碳酸盐岩。主要是白云岩化作用选择性地对一些相带加以 改造,形成良好的次生孔隙。
勘探上有三个大的方面将获得进展
陆相层序地层学 定量地层学 储层地球化学
开发上要求更加精细地描述储层
储层建模技术和表征技术 高分辫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与露头地质数据库
储层评价技术
水平井储层评价技术 孔隙空间数值模拟、成像技术 开发测井和地震储层评价技术 高精度、高分辫率地震技术,砂体分辨率将达到
成岩特征归纳成5个成岩相和16个亚相:
①早期压实胶结相,②溶解相,③再胶结相,④紧密压 实及裂隙相,⑤表生成岩相。
储层质量
➢ 总体上,我国含油气砂岩储层物性,新生界好于中生 界,东部好于中西部。一般讲,能够保持原生孔隙的 储层其物性好。次生孔隙只起改造作用。虽然每个盆 地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深度变大而变差,但各盆 地的递减强度不同。松辽和二连盆地,埋深1200m以 浅物性好,到2200m以深,岩石已很致密。渤海湾盆 地2800m以浅的第三系储集层,物性均好,到3500m 或3900m以深物性变差。
➢ 储层微相分析与非均质性研究,建立储层概念模型, ➢ 含油气及物性分析技术:“四性关系”、核磁共振技术
分析可动油、各种孔隙结构定量描述及图像分析技术、 测井井筒岩层成像技术等, ➢ 油藏工程储层评价技术。
工程作业中的储层敏感性评价技术
➢ 储层敏感性矿物的评价技术, ➢ 敏感性实验技术。
储层地质学及技术发展展望
构造裂缝使致密的碳酸盐岩基块内的微孔隙具有连通性。事 实上,在致密灰岩中,一组裂缝带就是一个储集体。
储层类型
➢ 对中国已发现工业油气流的碳酸盐岩储层分析对比后, 认为主要有四种储层:古风化壳型储集体;沉积-成岩 相型储集体;沉积相型储集体和构造裂缝储集体。
古风化壳型储层。风化、淋滤作用对古化壳下的碳酸盐岩进 行改造,埋藏后形成沿不整合面分布的储集体。因原岩类型 的差别又可细分为碳酸盐岩与膏(盐)岩组合的溶解塌陷性 储层,孔隙型碳酸盐岩组合形成岩溶孔洞性储层;致密碳酸 盐岩则成溶蚀缝洞性储层。
济阳坳陷东部下第三系沙三段中部碎屑岩沉积体系分布图
松辽盆地 姚家组一 段沉积体
系图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二、三段 晚期沉积
体系图
分流河道占优势的三角洲
席状砂占优势的三角洲
断续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
浅湖小型三角洲沉积序列遗迹化石分布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开2井)
低弯曲度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层序(喇134井萨Ⅱ15+16)
图4 川东长兴期生物礁孔隙形成环境
图31 四川中梁山背斜下二叠统茅口组石灰岩裂缝系统素描图
储层评价技术与方法
勘探储层评价技术和方法
➢ 地震地层分析技术和层序地层学解 释计算机工作站, ➢ 储层横向预测技术, ➢ 测井相解释技术, ➢ 储层物性、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技术。
开发储层评价技术与方法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图
泌阳凹陷核三段Ⅲ砂组沉积岩相图
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图
过渡类型三角洲-胜坨油田沙二段83砂层组岩相图
胜一、三区沙二 段82层沉积相图
图 15---6 高尚堡湖底扇沉积模式图 [1]
图 15---6 高尚堡湖底扇沉积模式图 [2]
碎屑岩储层的埋藏成岩作用
白云岩化使岩石的基质孔隙度增加,一般说白云石晶粒愈大, 晶间孔隙度愈高,物性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