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合集下载

15.8保护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15.8保护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世界遗产的基本特征包括:
1
2
3
4
稀缺性
不可替代性
杰出性
多样性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一、概述 世界自然遗产
文化景观
1 世界遗产的含义和类别
① 世界文化遗产 ②
(2) 世界遗产的类别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2) 世界遗产的类别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一、概述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与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 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 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 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 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
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含义
(2)
非物质文化遗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产020的年 类别

自②
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
遗③
产Leabharlann 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 然区域。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2) 世界遗产的类别
① ②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指自然和文化价值相结合 的遗产。
③ 世界文化与
自然遗产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2) 世界遗产的类别
②指定或建立一个或数个主管保护其领 土上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机构。
《公约》第1条规定,世界文化遗产,包 括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
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



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窟以 及联合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传统手工技艺——以徐州剪纸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传统手工技艺——以徐州剪纸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传统手工技艺——以徐州剪纸为例作者:唐俊杰金洁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7期唐俊杰金洁徐州剪纸作为苏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在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名录,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中的典范代表。

因此,从这徐州剪纸切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探索无疑是有益的。

本文提出徐州剪纸的保护策略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技艺的传承和技艺的运作制定切实的保护措施。

引言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

非遗的申报、批准和保护,让非遗得到了空前的关注,非遗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和仪式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面完整的调查和研究还很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世代相传的精神文化,代表着一种认同感和历史记忆。

徐州剪纸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而创作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早在2008年就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徐州剪纸世代相传,取材丰富,反映了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至今依旧保持着原生艺术的剪纸技法,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而它的濒危性使得这种研究成为迫切的要求。

徐州剪纸在苏北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它主要的还是分布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贾汪区、邳州、新沂、沛县、丰县等地。

其中,邳州市、新沂市是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深受南北文化影响,使得徐州剪纸作品具有浓厚的乡村剪纸风格,有时会大面积的留白,给人遐想的空间,有时会在留白处镂出戏剧人物形象,粗犷中又不乏细腻。

一、徐州剪纸的特征徐州剪纸具有南秀北雄的风格。

南派的风格精致细腻,代表着严谨、内敛。

而北派剪纸在风格上不仅造型古朴、粗犷,而且构思不拘泥于传统,剪纸没有固定的章法,作品生动、鲜活,充满了童趣。

(一)徐州剪纸的内容题材徐州剪纸的题材内容,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苏北特色农村地区的场景,如农耕渔樵、丰富果实、鸟语花香等,它是对生活的讴歌,对自然的赞颂;二是寄遇理想的,一般以吉祥隐喻、借物传情、托物言志等,集中体现了人民朴素的愿望。

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色生香”

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色生香”

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色生香”作者:李欣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7年第09期一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

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失去了特定的传承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内容和形式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探索的重要保护理念和方式。

自2007年文化部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全国已设立闽南、徽州、热贡、羌族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

各省(区、市)也设立了特色鲜明的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交流近年来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有益经验,研究讨论问题,完善政策,推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出特色,促进实验区建设成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生态区,7月26日至2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举办。

会上,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并讲话。

他强调,在保护区建设中要着眼于突出非遗传承人和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突出社区的承载作用,注重氛围建设,增强民众的获得感。

保护区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以及非遗项目所在的社区和传承人群,地方政府应主动承担保护责任和义务。

要将保护区作为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重点实施地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重点实施地区、传统表演艺术展演活动的重点地區、支持非遗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地区、开展非遗品牌活动的重点地区。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在会上作了书面致辞。

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文化部对青海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谢意,向参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他指出,青海将把保护区与生态强省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各保护区形成特色亮点,让各族群众通过保护区建设得到实在的幸福感、获得感,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努力使青海在全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成为示范。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代意义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代意义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代意义作者:王露涤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不少悠久的历史文化。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出现了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各个地区纷纷开始申遗。

但申遗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文化,让后人可以继承和看到优秀的中华文化。

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等进行阐述,继而论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遗产的现代意义,希望引起更多人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代意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优秀的文化被积淀下来,不管是宏伟的古代建筑群,还是剪纸、印染等民俗文化,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满足,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显得异常单调,不少传统文化正在被人们所淡忘和忽视[1]。

文化遗产包含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种类。

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缺少专项保护经费、缺少优秀传承文化的艺人,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缺少关注度,新一代年轻人对这些内容缺少认同感等[2]。

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概述(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文化遗产从概念上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的文化遗产,包含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些比较具有价值的文化遗址、建筑和文物等,而衡量是否具有价值的标准分别可以从科学、文化和历史、艺术等不同的角度去衡量[3]。

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和群众平时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存在的形式是非物质形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被团体或者群体认为的文化遗产具备表演、表现形式和实践、技能以及相关的实物和工具等。

随着时代外部环境的变化,各个群体需要使自己所拥有的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相应的创新,他们自身的历史感和认同感也应当增强。

吴川飘色艺术的活态保护

吴川飘色艺术的活态保护

吴川飘色艺术的活态保护作者:杨喆子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7年第04期[摘要]非遗是不断叠加的活态的文化遗留,主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这种不断更新的文化记忆的传承。

活态保护可以有效针对非遗具有活态流变性的特点,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非遗的保护。

吴川飘色艺术作为非遗中的一个具体项目,可以从“保护与发展传承人”、“维护生存发展空间”、“重视生产性保护”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活态保护。

[关键词] 吴川飘色现存困境活态保护引言飘色艺术,主要是以色柜为展示舞台,以人物造型为表现形式,以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

与飘色艺术形式相似的民间艺术又称为抬阁、走阁、重阁、高台、彩架等,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年历史。

南方艺人重点突出了其飘逸灵巧的风格,故称之为飘色。

关于吴川飘色的具体研究,现国内仅有雷芸撰写的《关于湛江吴川飘色艺术的研究》及《民族的瑰宝:湛江吴川飘色艺术探究》,龙洁丽撰写的《吴川飘色的多重价值及保护、传承、发展对策》等数篇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仅有吴士富等人所撰写的《隐秘的东方艺术——吴川飘色,飘往何处?》一份。

他们的研究方向均以对吴川飘色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为主,而对吴川飘色的传承问题及具体保护、发展对策只是点到即止,并未进行深入探讨。

结合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①,将非遗的概念理解为“由人类群体、集体或个体创造的,被后代通过精神交流方式(口耳相授、言传身教等)来传承的,活态的、精神性的财富”也许更为恰当。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活态性与实践性,它的延续和发展是以传承为纽带的,传承的核心是对“活态”的重视。

面对如今吴川飘色艺术出现传承困难、遭遇发展瓶颈的现状,对其实施“活态保护”的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本文从“吴川飘色艺术概述”、“吴川飘色艺术现存困境”、“吴川飘色艺术的活态保护”三个方面入手,着重对“活态”保护吴川飘色艺术进行分析。

关于我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挖掘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挖掘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挖掘工作的调研报告民族文化保护、挖掘和传承工作基本情况(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近年来,为加强全旗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全旗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我旗加大投入力度夯实了文化建设基础。

目前,全旗建有综合博物馆和普提济度寺博物馆2个,建有影剧院1个,旗文化馆设有多功能展厅1处,综合排练室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1处。

旗图书馆设有地方文献资料室1处。

2017年,为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尔多斯古如歌的保护、挖掘和传承,由旗委宣传部牵头,投入250余万元将旗800余平米旧电影院成功改建为集非遗传习和非遗展览为一体“鄂尔多斯古如歌”展演厅。

2014年至2016年,全旗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2个,2017年投入8万余元在各苏木镇(管委会)新建图书分馆11个。

2018年我局选址挂牌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9个,专门用于开展各类非遗培训活动。

相对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为全旗民族文化保护、挖掘和传承提供了保障。

(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我旗成功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国家级1处,自治区级3处,市级3处,旗级22处。

成功申报国家、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个(其中鄂尔多斯古如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已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申报国家、自治区、市级非遗传承人27人(其中鄂尔多斯古如歌传承人古日巴斯尔已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成功申报市级文化艺术之乡4个。

2017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霍洛柴登古城遗址草原神灯项目实现了与公安网和政务大厅接轨,遗址安防系统工程竣工并顺利通过公安部、建设、施工、监理4个单位所派专家组验收。

同年通过积极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日特莫图庙三防工程防雷、安防方案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核。

目前,130万元防雷工程项目已开始走招投标手续。

(三)各类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鼓励扶持民间文艺队及文化户的发展,活跃基层民族民间文化活动。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有形的浩如烟渺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无形的、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自然遗产还有哪些?【青海可可西里】2017年7月7日,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青海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可可西里,蒙古语“青色的山梁”之意,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角。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提名地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

提名地面积约为370万公顷,缓冲面积为230万公顷,总面积约600万公顷。

地域面积涵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

(来自:中国世界遗产网)【湖北神农架】2016年7月,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表决,湖北神农架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湖北神农架在生物多样性、地带性植被类型、垂直自然带谱、生态和生物过程等方面在全球具有独特性,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

独特的地理过渡带区位塑造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过程,其生物多样性弥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

(来自:中国世界遗产网)【中国丹霞】2010年8月1日傍晚,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提名地由湖南崀山、宁夏西吉火石寨、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国西南、西北地区7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组成。

(来自:中国世界遗产网)【江西三清山】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决定将三清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xxxxxx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部,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特殊的文化背景,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了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文学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县非遗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非遗保护普及宣传,与时俱进创新工作,不遗余力争取支持,抓实抓细项目申报,全民的“非遗”保护意识、群众“非遗”认知度不断增强,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一)重普查、深挖掘,夯实非遗保护基础工作。

高度重视非遗的普查、整理工作,每隔两年开展一次非遗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坚持深入镇村一线、深入庄户人家、走近田间地头,与各类乡村文化能人,了解掌握了大量真实的原始材料,并在后期逐一进行项目归类、文字影像资料整理,进一步充实了我县民间艺术信息库,为建立县级保护名录,开展保护传承工作夯实了基础。

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展非遗普查6次,收集各类信息3510条、线索1276条、拍摄照片3万余张、录制音像资料358盒,整理有价值的项目30个、撰写各种文字资料120多万字,调查项目336个。

(二)抓认定,广申报,健全非遗保护名录体系。

高度重视非遗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每年坚持对全县非遗项目进行再挖掘、再整理,精心挑选重点项目逐级申报,健全保护名录体系,提升保护水平。

(三)强中心,建基地,完善非遗保护阵地设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2015年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建成120平方米的“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坊”,下设五谷坊、刺绣坊、四宝坊、剪纸坊、游艺坊、鼓艺坊六坊,为传承人进行技艺展示、产品销售提供了平台。

(四)建站所,广传承,普及非遗保护项目。

积极争取省市非遗保护资金30余万元,依托各传习所、传承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先后在高级中学、第一幼儿园设立了洛河战鼓和羊皮扇鼓传习所,累计培训羊皮扇鼓、洛河战鼓爱好着2000余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根据财政部提前下达2017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1243万元的使用指向,结合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对这笔资金提出如下分配使用方案: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补助经费600万元根据《文化部关于全面推进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文非遗函〔2015〕318号)要求,对所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优先记录年满70周岁以上的,或者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根据传承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力有序地开展抢救性记录。

抢救性记录工作要采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

2017年计划安排15名国家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每人需经费40万元,共计600万元。

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98万元我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7名,实有49名(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启加、德昂洒智代表性传承人查·巴智、青海越弦代表性传承人李得顺、河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靳生昌、藏戏(黄南藏戏)代表性传承人多杰太、汗青格勒代表性传承人茶汉扣文、索克和格萨(斯)尔代表性传承人才让旺堆已去世)。

这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大多数生活农村牧区,经济拮据,生活贫困,为支持传承人创建传习活动场所、帮助他们传艺授徒或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购买辅助教学设备、制作出版图书音像制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需对他们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按补助标准20000元/人计算,共需补助经费98万元。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经费545万元根据《文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办非遗发〔2017〕1号)精神,2017年我省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省师范大学计划举办热贡唐卡、土族盘绣等8期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

同时,委托上海戏曲学院举办1期”黄南藏戏”培训班;委托塔尔寺管委会,举办两期酥油花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

另,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厅将与青海民族大学联合举办《非遗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培训班,对我省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两所高校的师资队伍及全省非遗保护工作者开展专题培训。

共需经费545万元。

以上经费共计1243万元。

附件:1.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补助经费分配明细表2.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分配明细表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经费分配明细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补助经费分配明细表序号国家级传承人姓名年龄国家级项目名称金额(万元)1 旦增多杰71 藏族服饰402 才哇68 锅庄舞(称多白龙卓舞)403 龙多然杰68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404 马得林68 花儿(老爷山花儿会)405 刘钧68 青海平弦406 马进明68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407 阿吾67 土族於菟408 安宝龙65 回族宴席曲409 王存福65 花儿(瞿昙寺花儿会)4010 道吉才让55 藏族螭鼓舞4011 李发秀58 土族盘绣4012 罗藏昂秀55 塔尔寺酥油花4013 杨永良68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4014 马明山68 花儿(丹麻土族花儿会)4015 董思明55 土族婚礼40合计600万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分配明细表序号姓名身份证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金额(万元)合计981杨增贵632125194407213412Ⅶ-50湟源排灯 22杨永良632124196201160936Ⅷ-22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23何满632124196504040018Ⅷ-196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24李富先632124196303304013Ⅹ-87 湟中县千户营高台 25更登达杰63232119640820001XⅦ-49热贡艺术 26娘本632321197102070018Ⅶ-49 热贡艺术 27夏吾角632321196604150056Ⅶ-49 热贡艺术 28西合道63222419461207101Ⅶ-49 热贡艺术 29罗藏旦巴632321196511112296Ⅶ-49 热贡艺术 210当曾本63232119700415003Ⅹ-43 热贡六月会 211 夏吾才让63232119780206079Ⅹ-43 热贡六月会 2312李先加632321194001032019Ⅳ-80 黄南藏戏 213阿吾632321195005082277xⅢ-40 土族於菟 214贡保才旦632323193404081577Ⅶ-56石雕(泽库和日寺石刻)215仁青加632321196612150013IV-80 黄南藏戏 216刘钧63010419490420001Ⅴ-92 青海平弦 217沈永宁630104194803162019Ⅴ-19 西宁贤孝 218安宝龙63222119520527101Ⅱ-118 回族宴席曲 219 桑格达杰632624197203100912Ⅶ-64 藏文书法 220 果洛折求(卓杰)632622194103271013Ⅷ-186班玛藏族碉楼营造技艺221赵存禄632122192906150016Ⅱ-20 七里寺花儿会 222张英芝632122194505197525Ⅱ-20 七里寺花儿会 223王存福632123195207222535Ⅱ-20 瞿昙寺花儿会 224尼玛630104193312141016Ⅸ-9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225桑杰630102194307252012Ⅸ-9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226李先加63101419630915103Ⅸ-9 藏医药浴疗法 227措尼63272119530708001xⅨ-9 阿如拉炮制技术 228俄日632802196306030011Ⅸ-9 阿如拉炮制技术 229布扎西632725195712240019Ⅲ-20 卓干玛 230旦培多杰632721094611211518Ⅹ-113 玉树服饰 231白玛群加63272519781001003xⅧ-98 囊谦黑陶 232达哇战斗632726197904080537Ⅱ-115 玉树民歌 233昂加错632721194507280011Ⅲ-20 玉树卓舞 234龙多然杰632721194909041072Ⅷ-120 安冲藏刀 235 哈西才仁索南632724197112190014Ⅰ-69 康巴拉伊 236才哇632723194902130016Ⅲ-20 称多白龙卓 237罗藏昂秀632124196210050018Ⅶ-48 塔尔寺酥油花 238尕藏尖措63212419420903001Ⅶ-48 塔尔寺酥油花 239切吉卓玛63252319420808002xⅡ-21 藏族拉伊 240 塔格达哇63272119780418001Ⅰ-27格萨尔 2扎巴041何金梅632126196702152128Ⅰ-29拉仁布与吉门索 242马明山632126194905152321Ⅱ-20 丹麻土族花儿会 243李发秀632126194905152321Ⅶ-24土族盘绣 244董思明632126196309052112Ⅹ-56 土族婚礼 245刘延彪63212419421008121Ⅴ-94 青海下弦 246马进明632128194708180019Ⅷ-185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247韩占祥632128194207080036Ⅹ-57 撒拉族婚礼 248道吉才让632128196204053031Ⅲ-92 藏族螭鼓舞 249马得林630121194901017612Ⅱ-20花儿(老爷山花儿会)2 已去世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序号姓名身份证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去世时间1 多杰太——Ⅳ—80 藏戏(黄南藏戏)2013年2 李得顺——Ⅴ-93 青海越弦2010年3 启加——Ⅶ—49 热贡艺术2007年4 查·巴智——Ⅶ-64 藏文书法(果洛德昂洒智)2009年5 靳生昌——Ⅳ-91 皮影戏(河湟2012年皮影戏)6 才让旺堆——Ⅰ—27 格萨(斯)尔2014年7 茶汗扣文——Ⅰ-70 汗青格勒2014年8 索克——Ⅰ-70 汗青格勒2016年附件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补助经费分配明细表序号执行院校或单位研培班名称涉及国家级项目名称期数时长(天)人数经费(万元)1 青海民族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唐卡培训班唐卡 2 60 100 1102 青海民族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日石刻培训班石刻(和日寺石刻)1 30 50 553 青海民族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银铜器制作与鎏金工艺培训班银铜器制作与鎏金工艺1 30 50 554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热贡艺术(泥塑)培训班热贡艺术(泥塑)1 30 40 555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湟中堆绣培训班湟中堆绣 1 30 50 556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土族盘绣培训班培训班土族盘绣 2 60 100 1107 青海民族大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非遗法》培训班—— 1 3 70 58 塔尔寺管委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塔尔寺酥油花”传承人群培训班塔尔寺酥油花2 60 60 409 待定黄南藏戏培训班黄南藏戏 1 30 40 60合计12期333天560人545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