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保证,这本是我国人民的共识。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对是否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日益深人人心。

但是,在我国思想理论界也不时出现一些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

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的指导地位,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例。

这类错误观点,虽然阻挡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但是在一部分群众,特别是高校青年大学生中却产生了消极影响,干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在这一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

一、清醒认识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有人认为,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应该放弃所谓的“正统”及一元化观念;有人提出,应该消解、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宣布“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应占主导地位;还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所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方法和社会科学有它的地位”,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

近来,有人把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宪政观念鼓吹为所谓“普世价值”,主张中国应把这些“普世价值”确立为指导思想,与国际接轨,其实质是与西方制度模式接轨。

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严峻挑战。

从思想史上看,指导思想多元论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一种维护和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

纪律是我们事业成功重要保证(定)

纪律是我们事业成功重要保证(定)

纪律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形势下理论工作的首要任务。

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必须以严明的宣传纪律为保证。

一、坚持原则,严肃纪律对理论工作来讲,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是,“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行为守法律”。

研究无禁区,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理论宣传工作涉及的政治理论问题、政治制度和政策问题,都可以研究、讨论和创新。

宣传有纪律,是指涉及与中央的现行方针政策不一致的研究成果,不能对外宣传。

不准散布反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不准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不准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鼓吹在中国实行“三权分立”、私有化的资本主义制度,等等。

行为守法律,是指理论宣传工作者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现阶段,在理论宣传工作中要遵守的纪律,也就是理论宣传工作不能触动的底线,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也是理论宣传工作须臾不可忽视和动摇的基本原则。

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理论宣传工作就会偏离正确轨道。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二是要毫不动摇地围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服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

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牢牢把握的大方向,它确实不愿意被其他事情牵涉精力、偏离方向,因此,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是我们一向坚持的方针。

三是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理论宣传工作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

实践证明,政治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具有决定性意义。

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人亡政息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个国家选择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决定走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决非是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追求等共同作用和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找到的正确道路,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发展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康、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完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提供根本保障的政治发展道路。

这一政治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属性,又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无论是指导思想和目标取向,还是核心机制和制度模式上,都有着特定的内涵。

一、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从指导思想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指导地位。

简洁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

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于实践中精编版

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于实践中精编版

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于实践中作为现代大学生的一员,作为现代知识分子洋流的一滴水,我不只应该用知识扩充自己的大脑,更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来武装自己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历史的过程。

我觉得,学习马克思主要有三点要注意:一、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

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偏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要多读著作和相关论文。

开始不懂很正常,多接触总能有很大提高的。

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习原著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定条件下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不能认真学习原著,完整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也就难以深刻理解和真正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学习马克思要持之以恒。

马克思主义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学习马克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学习它是必要的,那就应该持之以恒,将这件事做好,即使你最后不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即使你不能就此发表自己的长篇大论,至少你懂它,并且能有自己的观点。

纪律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定)

纪律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定)

纪律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坚持和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形势下理论工作的首要任务。

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必须以严明的宣传纪律为保证。

一、坚持原则,严肃纪律对理论工作来讲,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是,“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行为守法律”。

研究无禁区,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理论宣传工作涉及的政治理论问题、政治制度和政策问题,都可以研究、讨论和创新。

宣传有纪律,是指涉及与中央的现行方针政策不一致的研究成果,不能对外宣传。

不准散布反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不准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不准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鼓吹在中国实行“三权分立”、私有化的资本主义制度,等等。

行为守法律,是指理论宣传工作者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现阶段,在理论宣传工作中要遵守的纪律,也就是理论宣传工作不能触动的底线,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也是理论宣传工作须臾不可无视和动摇的基本原则。

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理论宣传工作就会偏离正确轨道。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二是要毫不动摇地围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服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

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牢牢把握的大方向,它确实不愿意被其他事情牵涉精力、偏离方向,因此,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是我们一向坚持的方针。

三是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理论宣传工作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笔记(一)张雷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从思想上精神上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鲜明旗帜。

其意义在于: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有助于人们增强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认同,培育和谐文化,树立和谐理念,发扬和谐精神,有助于人们焕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心同德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结构。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处于统领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问题。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了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一共同理想,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应当成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崇高追求。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了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焕发出旺盛的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

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思想汇报

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思想汇报

通过对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的学习之后我了解到: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同时我还了解到,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和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

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政党,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用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科学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的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党的指导思想,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俄国,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领导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这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很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为什么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已近90年,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已经半个多世纪。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已经被确立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是灵魂,是决定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可问题是,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何以能够改变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呢?马克思主义既然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还有那么多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一点: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作有针对性地探讨。

一、我们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二、我们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切合了中国人民的需要三、我们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我们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因此,在当代中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我们必须清楚,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在今天,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要求。我们党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本质
规定性。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
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
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
大思想武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意识
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要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
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
想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
论的指导,就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有了正确的
前进方向。
其次,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
需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我们党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全党全国人
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
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
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只有同各国国情和时代特征
2

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
践的作用。因此,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扬马克
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
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
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
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
第三,这是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强有力理论指导的
需要。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当代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
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时并
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艰巨而繁重。要在新
的起点上,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必须紧紧围
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
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