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庸提能——一谈“治庸问责”

治庸问责,需要解决“庸、懒、散、软”等一系列问题,而治庸提能,首当其冲。“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国益大”。能,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因此,从政者“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无数事实证明,凡是“庸”充斥的政府必然是低能低效的政府,凡是“庸”充斥的国家必然是走向衰亡的国家。

应该肯定,我省干部总的是尽职尽责的,是能够肩负起构建战略支点、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的。但也毋庸讳言,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着“庸”的现象。有的表现为一种“暮气”,是精神之庸: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白白浪费干事创业的宝贵时间。有的表现为一种“麻木”,是谋事干事之庸:

工作墨守陈规,没思想、没思路、没创新;遇到问题,“怕”字当头,不调查、不研究、不解决,听之任之,不了了之;面对同一个政策同一种形势,别人解读出的是机遇和出路,他看到的是困难和问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这种人的工作,一潭死水,难有起色。有的表现为一种圆滑,是责任之庸:

不负责、不尽责、不担当;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触及矛盾,不敢得罪人,见到困难就回避、遇到棘手事就躲闪,惯于敷衍塞责,贪功诿过,和稀泥。这种人的工作看似很“稳”,但问题在积累,矛盾在叠加,一旦爆发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庸”,不是小过。它与构建战略支点的时代重任格格不入,与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追求格格不入,与广大群众对发展的期盼格格不入,必须“刮大风、下大雨、打大雷”,坚决加以解决。

无激情,无发展。治庸首先要提高斗志、激情、状态的能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各种物质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均化”,决定发展成败的关键是人的精神区位、精神驱动力。构建战略支点建设、湖北跨越式发展的事业不会从地上长出来,而要用整个时代的人的肩膀托起来。要以任劳者任怨、任职者任责、任事者任议、任为者任过、任绩者任累、任誉者任妒、任得者任失、

任仁者任难、任义者任勇的精神,勇于担当。精神实现了卓越追求,事业才会有卓越的创造。那种信奉所谓“事业无所谓,活得别太累”的混世哲学,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无“难”“险”,无创造。无限风光在险峰。攻克“难”和“险”的过程,就是出创新、出成果、出新的建树、出伟大事业的过程。我们常说现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就是要把发展与矛盾联系起来,在解决矛盾中实现黄金发展,在突破“难”“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那种风险绝不沾边的干部,问题绝不沾身的干部,看似“成熟”、“稳重”,其实暴露的正是不敢负责、不敢担当的平庸,失去的正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建功立业的机遇。

学习、实践,是能力成长的重要途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怎能成就事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方式。同时,把实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实践是所有理论、真知、能力的源泉。汇报再具体、录像看得再仔细,都代替不了现场感受,代替不了亲自实践。

只有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处理复杂问题时才心不虚、腿不软,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能力。

总之,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能力。构建战略支点,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湖北面前的“非常之事”,必须要有非常之能力,必须把我们的干部变成非常之人,才能够达到。每个干部的职位都是一种能力席位。既是能力席位,就要求具备与其席位相匹配的综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治庸是治病救业,是大仁大义,也是对干部负责。各级党委要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勇于担当、敢于作为,针对“庸”的问题敢抓敢管、真抓真管、马上抓马上管,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导向。要通过重典问责,构建加强能力建设的倒逼机制,使每一个职位都成为一份职责、一种担当,使每一个干部都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提升能力和勤奋干事创业上来,切实加快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治懒提效——二谈“治庸问责”

治庸问责必须治懒。懒,既是庸的重要表现,又是庸的重要源头。

一事当前,有的人不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是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实在脱不掉、推不脱,就敷衍应付。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不研究、不探讨,或简单地搬本本,或干脆不理睬;对于矛盾与问题,不调查、不解决,或哼哼哈哈讲些不痛不痒的意见,或装腔作势讲些“永远正确的空话”。

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学习外地经验,不是潜心思考,把握实质,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拿出有创造性的措施与方法,迅速强力推进,而是满足于开会传达,照抄照转,生搬硬套,所谓“贯彻落实”,所谓“学习创新”,只是讲在会上、写在稿子上、贴在墙上。群众有困难找上门来,不是满腔热情地接待,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而是“踢皮球”,甚至躲开,等等。由是,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懒官”、“玩官”、“混官”、“太平官”。在这些地方和部门,工作必然是“日复一日,涛声依旧”,浪费宝贵的干事创业的时光。当然,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懒”又要出政绩,一些人只好找“捷径”,醉心于搞蒙领导、骗群众的“形象工程”、“路边工程”。结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花架子”、“假大空”代替了实干,沽名钓誉的虚报浮夸代替了实效。

为什么会有这些“懒”的现象存在呢?根子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开了岔”。他们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觉不到跨越发展的滚滚洪流,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维持现状”。

可是,时代在进步,区域之间的竞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领导席位是责任席位,无功就是过,落后是大错,无为必然无位,“现状”何以维持?

有人觉得“仕途”没有盼头,犯不着“苕干”。我们人生的舞台、事业的舞台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如果讲“欠”的话,永远是我们欠党和人民的、欠组织的。不管权力大小,只要是一个领导者,都是发展的组织者、要素资源的调配者,是竞争的核心。

如果自己偷懒、洒脱了,那么,贻误的是发展大局,辜负的是人民的期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办实事、求实效,将血汗化为大坝、化为森林、化为工业园区,我们的生命才会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延续,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盼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