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下数学简便算(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课件)
5 = 1 + 13
5 = 1 13
5 3 2 8 7 11 7 11 (5 2)( 3 8 ) 7 7 11 11 11
2
3. 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223 4 774
3 7
2 11
2 11
3 7
3 7 5 3( 7 + 5 ) 5 12 12 5 12 12
=(215+285)+(1038+917) =500+1955 =2455
上面各题进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整数加法交换律:a+b=b+a 整数加法结合律: (a+b)+c=a+(b+c)
2.计算 。
542 9+9−5
2 =1−5
3 =5
1-(1 1) 86
1-( 3 4 ) 24 24
1 7 24
11 3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8 1 9 1 17 4 17 4 ( 8 9 )(1 1) 17 17 4 4 1 1
2 11
2
2 7 3 5 5 12 5 12 (2 3) (
557 12 + 13 + 12
75 5 = (12 + 12) + 13
17 24
整数加法交换律中,所指的两个数 的范围是什么?整数加法结合律中 所指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
整数范围。
这些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
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32 = 23 75 57
(2 1) 3 34 4
=
2 (1 3) 3 44
第一个算式左右两边的数都一样,就是交换了位置,很像整数中的 加法交换律;第二个算式只是改变了加的顺序,很像加法结合律。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 附例题 给孩子收藏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 附例题 给孩子收藏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附例题给孩子收藏摘要:一、引言二、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概述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除法性质5.分数运算性质6.运算顺序和优先级三、例题解析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题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题3.乘法分配律例题4.除法性质例题5.分数运算性质例题6.运算顺序和优先级例题四、总结与建议正文:【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五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成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年级数学的简便运算方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巧。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概述】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例如:2+3=3+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例如:(2+3)+4=2+(3+4)。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2×3=3×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算任意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积不变。

例如:(2×3)×4=2×(3×4)。

3.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后的和。

例如:2×(3+4)=2×3+2×4。

4.除法性质除法性质: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分别除以这两个数。

例如:6÷2×3=6÷(2×3)。

5.分数运算性质分数的乘法、除法和减法运算规律。

乘法: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除法: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

减法:通分后进行加减运算。

6.运算顺序和优先级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例题解析】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题题目:2+3+4=?解:2+3+4=3+2+4=9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题题目:2×3×4=?解:2×3×4=3×2×4=243.乘法分配律例题题目:2×(3+4)=?解:2×(3+4)=2×3+2×4=144.除法性质例题题目:6÷2×3=?解:6÷2×3=3×3=95.分数运算性质例题题目:2/3 - 1/2 =?解:通分后,2/3 - 1/2 = 4/6 - 3/6 = 1/6 6.运算顺序和优先级例题题目:2+3×4=?解:2+3×4=2+12=14【总结与建议】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发现简便运算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73.8-1.64-13.8-5.3666.86-8.66-1.340.25×16.2×4
3.72×3.5+6.28×3.5 36.8-3.9-6.1 2 5.48-(9.4-0.52)
4.8×7.8+78×0.52 3.6×102 6.4×0.25+3.6÷4
32+4.9-0.9 4.8-4.8×0.5 (1.25-0.125)×8
27.5×3.7-7.5×3.7 8.54÷2.5÷0.4 3.83×4.56+3.83×5.44
课后反思
5.6÷3.5 9.6÷0.8÷0.4 4.2×99+4.2
0.89×100.1 146.5-(23+46.5) 17.8÷(1.78×4)
5.83×2+4.27 (45.9-32.7)÷8÷0.125 9.7×99+9.7
4.36×12.5×8 15.6×13.1-15.6-15.6×2.1 0.65×101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2÷3.5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4.78÷0.2+3.44 3.9-4.1+6.1-5.9
0.49÷1.4 1.25×2.5×32 3.6-0.6×2
3.65×10.1 3.6-3.6×0.8 15.2÷0.25÷4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授课教师:
时间
12月22日
年级
五年级
姓名
课题
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点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 例如:35+27 = 27+35,计算时可以根据需要交换加数位置,方便计算。

2.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 例如:23+15+35=23+(15 + 35)=23 + 50 = 73。

在这个例子中,先计算15+35得到整十数50,再加上23,计算更加简便。

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 b× a。

- 例如:4×5 = 5×4,在计算乘法时,如果因数的位置交换后能使计算更简便,就可以运用这个定律。

2.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c=a×(b× c)。

- 例如:25×4×3=(25×4)×3 = 100×3=300。

因为25×4 = 100是一个整百数,先计算它们的积再乘以3,使计算简便。

3. 乘法分配律。

-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 b)× c=a× c + b× c。

- 例如:(20+3)×5=20×5+3×5 = 100+15 = 115。

还可以有a× c + b× c=(a + b)× c 这种形式的逆运用,例如32×12+32×8=32×(12 + 8)=32×20 = 64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

课题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2 课型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讨论,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培养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法引导、分析、归纳、迁移学法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一、复习引入:53+36+47 1.5+3.8+6.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的依据。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明确:整数加法交换律中,所指的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整数加法结合律中所指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举例说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减法也适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二、共同探究:1.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范围。

出示例2、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73+5252+73(32+41)+4332+(41+43)师:这些运算定律中,用字母表示的两个数或三个数,它的范围都包括了什么样的数?(整数和小数,还有分数)(1)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课件)预习例2并完成下面练习: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25+75 86-23-17215+1038+285+917上面各题进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2.计算:大胆猜想一下○里应该填什么符号?说说你这样填的理由。

验证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组织学生学习,并相互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简便计算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简便计算

1
1
1
6
2
12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第5题。 第101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整数加减运算定律 推广到分数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 出简算的依据。
53+36+47 1.5+3.8+6.2 这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二、猜想验证,探索规律 1. 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 系?
1 + 1 + 1 + 1 =1 - 2 6 12 20
1 2

1 2

1 3

1 3

1+ 4
1 4

1 5
=1- 1 = 4 55
三、应用规律,巩固深化
5. 思维训练
请将 1 、 1 、1 、1 、5 和 1 填
12 6 4 3 12 2
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
都相等。
1 4
1
5
3
12
三、应用规律,巩固深化
1. 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 4
○+
2 5

2 5

1 4
1 3

3 8
=((83)+(
4 7
+○ 37

172+
3 5
+152 =((35))+(((172))○+((152)))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 2 75
2+ 3 57
(
23+
14)+

(完整)小学五年级简便计算练习题

(完整)小学五年级简便计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数的加减乘除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数量间的特殊关系进性较快的运算这就是简便运算。 其方法有: 一: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与加法类似):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xc=ac+bc, (a-b)×c=ac-bc. (4) 除法运算性质:(与减法类似), a÷(b×c)=a÷b÷c, a÷(b÷c)=a÷bxc, a÷b÷c=a÷c÷b, (a+b)÷c=a÷c+b÷c, (a-b)÷c=a÷c-b÷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其规律是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例1:283+52+117+148=(283+117)+(52+48)=400+200=600。(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号或除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 例2: 657-263-257=657-257-263=400-263=147.(运用减法性质,相当加法交换律。) 例3: 195-(95+24)=195-95-24=100-24=76 (运用减法性质) 例4; 150-(100-42)=150-100+42=50+42=92. (同上) 例5:(0.75+125)×8=0.75×8+125×8=6+1000=1006. (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6:( 125-0.25)×8=125×8-0.25×8=1000-2=998. (同上) 例7:(1.125-0.75)÷0.25=1.125÷0.25-0.75÷0.25=4.5-3=1.5。(运用除法性质) 例8: (450+81)÷9=450÷9+81÷9=50+9=59. (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 例9:375÷(125÷0.5)=375÷125*0.5=3*0.5=1.5. (运用除法性质) 例10:4.2÷(0。6×0.35)=4.2÷0.6÷0.35=7÷0.35=20. (同上) 例11:12×125×0.25×8=(125×8)×(12×0.25)=1000×3=30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2: (175+45+55+27)-75=175-75+(45+55)+27=100+100+27=227. (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例13:(48×25×3)÷8=48÷8×25×3=6×25×3=450。(运用除法性质, 相当加法性质) (5)和、差、积、商不变的规律。 1:和不变:如果a+b=c,那么,(a+d)+(b-d)=c, 2: 差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3: 积不变:如果a*b=c, 那么,(a*d)*(b÷d)=c, 4: 商不变:如果a÷b=c, 那么,(a*d)÷(b*d)=c, (a÷d)÷(b÷d)=c. 例14: 3.48+0.98=(3.48-0.02)+(0.98+0.02)=3.46+1=4.46,。(和不变) 例15: 3576-2997=(3576+3)-(2997+3)=3579-3000=579。(差不变) 例16:74.6×6.4+7.46×36=7.46×64+7.46×36=7.46×(64+36)=7.46×100=746.(积不变和分配律) 例17: 12.25÷0.25 =(12.25*4)÷(0.25*4)=49÷1=49。(商不变)。 二:拆数法: (1)凑整法, 19999+1999+198+6=(19999+1)+(1999+1)+(198+2)+2=22202 (2)利用规律, 7.5×2.3+1.9×2.5-2.5×0.4 =7.5×(0.4+1.9)+1.9×2.5 -2.5×0.4=7.5×0.4+7.5×1.9+1.9×2.5-2.5×0.4 =0.4×(7.5-2.5)+1.9×(7.5+2.5) =2+19 =21. 2. 1992×20052005-2005×19921992=1992×2005×(10000+1)-2005×1992×(10000+1)=0 三:利用基准数:2072+2052+2062+2042+2083=(2062x5)+10-10-20+21=10311 四:改变顺序,重新组合。 (1):(215+357+429+581)-(205+347+419+571)=215+357+429+581-205-347-419-571 =(215-205)+(429-419)+(357-347)+(581-571) =40 (2):(378×5×25)×(4×0.8÷3.78) =378×5×25×4×0.8÷3.78 =(378÷3.78)×(25×4)×(5×0.8) =100×100×4 =40000。 五:1:求等差连续自然数的和。 当加数个数为奇数时,有:和=中间数x个数。 当加数个数为偶数时,有:和=(首+尾)x个数的一半。 (1):3+6+9+12+15=9*5=45, (2):1+2+3+4+……+10=(1+10)*10÷2=55. 2:求分数串的和。因为1/n-1/(n+1)=1/n(n+1), 1/n+1/(n+1)=(n+(n+1))/[n(n+1)].所以: (1):1/42+1/56+1/72+1/90+1/110 =1/6-1/7+1/7-1/8+1/8-1/9+1/9-1/10+1/10-1/11 =1/6-1/11 =5/66 (2):5/6-7/12+9/20-11/30+13/42-15/56+……+41/400-43/460 =(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20+1/21)-(1/21+1/22) =1/2-1/22=5/11 3:变形约分法。求:(1.2+2.3+3.4+4.5)÷(12+23+34+45)的值。 因为分母各项是分子各项的10倍。所以有:原式=0.1 六:设数法:求(1+0.23+0.34)*(0.23+0.34+0.65)-(1+0.23+0.34+0.65)*(0.23+0.34)的值。 设a=0.23+0.34, b=0.23+0.34+0.65,原式=(1+a)*b-(1+b)*a =b+ab-a-ab=b-a =(0.23+0.34+0.65)-(0.23+0.34) =0.65. (二):巧算的方法:除运用上面所说的简便方法外,最重要的是抓住题目(特别是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充分利用逻辑推理,变解法不明为解法明确,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 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以简驭繁。从而达到巧算的目的。 一:利用数的整除特征和某些特殊规律。 特殊问题来求解。重在一个“巧”。 (1):一个三位数连续写两次得到的六位数一定能被7、11、13整除。为什麽? 解:六位数abcabc=abc×1000+abc=abc×1001.1001=7×13×11. 六位数abcabc必能被7、11、13整除。 (2):六位数865abc能被3、4、5整除,当这个数最小时,a,b,c各是数字几? 解:因为该数能被4,5整除,b,c必都是零,要使该数能被3整除,它各位数字和应能被3整除,a只能是2。所以a,b,c分别是2,0 ,0。 (3):化简:(1+2+3+4+5+6+7+8+7+6+5+4+3+2+1)÷(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1÷(111111×111111)=1/12345654321. (因为: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所以…… ) 二:估算法:求:a=1÷(1/1992+1/1993+1/1994+……+1/2003)的整数部分。 解:用一般通分求他得值太繁琐,可巧用“放缩法”估算。 假定除数部分各加数都是1/1992,则a=1÷(12/1992)=166。 若除数部分各加数都是1/2003,则a=1÷(12/2003)=166+11/12 所以它的整数部分是166。 三:正难则反法。直接求解困难时,换个角度从反面求解。 (1):除了本身,合数7854321的最大因数是多少?一般想法是将其分解质因数求之,但这个数很大,做起来很繁琐。 巧解:先求它的最小因数,再通过“除”求它的最大因数。因为该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整除,所以这个数的最小因数是3,最大因数是:7854321÷3=261807。 (2):某厂人数在90----110之间,做工间操排队时,站3列正好;站5列少2人;站7列少4人,这厂有多少人? 解:按所给数值正面求解很难,若换个角度从反面做,把它转化为:该厂工人站3列多3人;站5列多3人;站7列多3人求这厂人数的问题。即求比3,5,7的最小公倍数多3的数是多少。【3,5,7】=105, 105+3=108人。这厂有108人。 四:慎密的逻辑推理: (1):幼儿园的小朋友分饼干,每人分5块,则差27块。每人分4块,正好分完。这个幼儿园有多少小朋友?分了多少饼干? 解:一般用方程法:设有x个小朋友。5x-4x=27, x=27. 饼干为:27×4=108块。 巧解:每人分4块,正好分完,每人多分一块(5块)差27块,说明小朋友为:27÷1=27个,饼干为:27×4=108块。 (2):某商店有两个柜台,甲台比乙台的磁带少120盒,各卖出164盒后,乙剩下的是甲剩下的3倍,求原来两台各有多少盒磁带? 一般用方程法:设甲剩x台,乙剩3x台. (3x+164)-(x+164)=120, x=60,3x=180. 甲原有:60+164=224盒,乙原有180+164=344盒。 推理巧解:因为卖出的数量相等,所以卖出后甲仍比乙少120盒,乙是甲的3倍,这就转化为差倍问题了。120÷(3-1)=60。60×3=180. 甲原有:60+164=224盒,乙原有:180+164=344盒 (3):甲乙两人进行骑车比赛,当甲骑到全程的7/8时,乙骑到全案程6/7,这时两人相距140米。如果两人的速度不变,当甲骑到终点时,两人相距多少? 解:一般方法:7/8:6/7=49:48.140÷(7/8-6/7)=7840 ,7840:x=49:48, x=7680 7840-7680=160米 推理巧解思路:直接求甲到终点时比乙多走多少米。甲走7/8时比乙多走140米,甲走1/8时比乙多走140/7=20米。所以甲走8/8(全程)时,比乙多走140+20=160米(4):求分母为40以内所有自然数的真分数的和。1/2+(1/3+2/3)+(1/4+2/4+3/4)+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题目一:四则运算练习题目一:简便计算1. 计算:(28 + 42)- (17 + 23)= _____2. 小华有 5 本书,小明比小华多 3 本书,小明一共有多少本书?答:_____3. 45 ÷ 5 + 12 - 6 = _____4. 用 15 个 2 相乘得到的积是多少?答:_____5. 小明买了一盒饼干,里面有 12 块饼干。

如果小明吃掉了其中 7 块,还剩几块?答:_____6. 妈妈买了一箱苹果,一箱里有 15 千克。

妈妈把其中 3 千克分给了邻居,还剩多少千克?答:_____7. 考试中,小明答对了 36 题,一共有 40 题。

小明的正确率是多少?答:_____8. 如果一岁是一只狗相当于人类的 7 岁,那么一只 6 岁的狗相当于人类多少岁?答:_____9. 姐姐用了 50 元买了一本书,这本书比姐姐原先的书贵了 20 元。

原先的书的价格是多少?答:_____10. 两个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答:_____题目二:填空运算1. 32 ÷ 4 × 5 - _____ = 682. 26 + 13 × 2 - _____ = 523. 45 ÷ 9 × _____ = 204. 88 - 19 × 3 ÷ _____ = 465. 57 + 87 ÷ 9 - _____ = 65题目三:运算顺序判断1. 19 + 3 × 5 = _____2. 25 - 7 ÷ 3 = _____3. 32 ÷(12 - 6) = _____4. 8 × 5 - 2 × 3 = _____5. 45 ÷(8 + 2)= _____题目四:应用题甲乙两人同时开始跑步,甲每分钟跑 200 米,乙每分钟跑 180 米。

他们同时开始跑步, 20 分钟后,甲、乙相距多少米?题目五:解方程某一个数加上 16 等于 42,这个数是多少?题目六:算术表达式填空1. 56 ÷ _____ × 8 = 642. 42 + _____ - 12 = 623. 5 × 7 - _____ = 294. 28 × _____ ÷ 7 = 125. 54 - _____ ÷ 6 = 50题目七:物品分类计算小明有 56 件物品,其中有苹果、橘子和香蕉。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指南与示例题目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指南与示例题目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简便计算题,主要侧重于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来简化计算过程。

以下是一些简便计算的指南和示例题目:简便计算指南1.观察特点:2.观察题目中的数字是否有特殊的组合,如整十、整百的数,或是容易进行凑整的数。

3.注意是否有相同的乘数或加数,以便运用乘法分配律或加法结合律。

4.运用运算定律:5.加法交换律:a+b=b+a,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6.加法结合律:(a+b)+c=a+(b+c),改变加数的组合顺序,结果不变。

7.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8.乘法结合律:(a×b)×c=a×(b×c),改变乘数的组合顺序,积不变。

9.乘法分配律:a×(b+c)=a×b+a×c,分配律在乘法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0.凑整法:11.利用加法或乘法中的“凑整”技巧,如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先进行计算,再与其他数相加或相乘。

12.拆分法:13.有时为了利用运算定律,需要将复杂的数或式子进行拆分。

示例题目1.加法简便计算2. 37+298+633.解析: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37+63得到100,再与298相加。

4.答案:100+298=3985.乘法简便计算6. 125×327.解析:将32拆分为8×4,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先算125×8。

8.答案:125×8×4=1000×4=40009.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0. 99×12+1211.解析:将12视为1×12,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公因数12。

12.答案:12×(99+1)=12×100=1200总结简便计算的关键在于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数学运算定律,以及采用凑整、拆分等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五年级数学简便方法计算

五年级数学简便方法计算1五年级数学简便方法计算一般在计算中,题干的要求是:能简算的要简算。

如果式子中有分母相同的分数,结合起来可以凑整或者可以口算,那么可以通过交换律和结合律将这样的分数放在一起。

但是要特别注意去括号和加括号时,只有在括号前面是“—”号时变号。

当同学们不肯定时,请勿简算,按照运算顺序(①只有加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②有小括号的,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进行计算即可。

2五年级数学简便方法加括号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

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四年级下数学简便运算:a+b+c= a+(b+c), a+b-c= a +(b-c), a-b+c= a-(b-c),a-b-c= a-( b +c);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

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a×b×c= a×(b×c), a×b÷c= a×(b÷c), a÷b÷c=a÷(b×c),a÷b×c= a÷(b÷c)3五年级数学简便方法去括号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

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5年级 简便计算 (一)
1
(45.9-32.7)÷8÷0.125 3.14×0.68+31.4×0.032 9.9×1.01 5.6÷1.25÷0.8÷2.5÷0.4 18-1.8÷0.125÷0.8 7.2×0.2+2.4×1.4 3.9×2.7+3.9×7.3 12.7×9.9+1.27 21×(9.3-3.7)-5.6 2.3×16+2.3×23+2.3 9.43-(6.28-1.57) 0.79×198 101×0.87-0.91×87 10.7×16.1-15.1×10.7 5.93+0.19+2.81 4.8+8.63+5.2+0.37 1.76+0.195+3.24 7.6×99+7.6 86×99+86

7.09×10.8-0.8×7.09
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1.25×8.8
小学数学5年级 简便计算 (一)

2
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0.25×36 8.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5 0.85 ×199 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 ×0.73×4 12.7- (3.7+0.84 ) 36.54-1.76-4.54 0.25 ×8.5 ×4 2.5 ×0.96×0.8 7.6×0.8+0.2×7.6 1.28 ×8.6+0.72 ×8.6 10.4-9.6 ×0.35 0.8×(4.3 ×1.25)

3.12+3.12 ×99
28.6 ×101-28.6
0.86×15.7-0.86 ×14.7
2.4 ×102
2.31 ×1.2 ×0.5
小学数学5年级 简便计算 (一)

3
28.6×101-28.6 4.8 ×7.8 +78×0.52 32 +4.9-0.9 4.8×100.1 56.5 ×9.9 +5.65 7.09 ×10.8-0.8 ×7.09 25.48-(9.4-0.52) 4.2 ÷3.5 320 ÷1.25÷8 18.76×9.9 +18.76 1.76 ÷2.5÷0.4 3.36 ÷0.6 5.6÷3.5 9.6 ÷0.8 ÷0.125 4.2 ×99+4.2 17.8÷(1.78 ×4) 0.49 ÷2.8 1.25 ×2.5 ×32 15.2÷0.25÷4

0.89 ×100.1
146.5 -(23+46.5)
3.83×4.56+3.83×5.44
4.36 ×12.5×8
8.54 ÷2.5÷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